送教上门,让残疾儿童享受“特别的爱”

孩子 0 57

送教上门,让残疾儿童享受“特别的爱”,第1张

送教上门,让残疾儿童享受“特别的爱”
导读: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为了让特殊儿童享受教育的权利,我校将“送教上门”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我们将不忘初心,携手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力求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更人性、更有效的特殊教育服务。根据学期初计划再次开展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为了让特殊儿童享受教育的权利,我校将“送教上门”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我们将不忘初心,携手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力求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更人性、更有效的特殊教育服务。根据学期初计划再次开展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3月9日上午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 —— 葛彩云、 李秀霞前去许振锋家中“送教上门”服务(许振锋,男,11岁, 脑瘫,无法正常入学。)并赠送了学习用品(书包、笔、作业本等)。

    送教老师克服家务繁忙和心理压力,放弃休息时间,带着疼爱、带着热情、带着爱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崇高的事业中,她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只求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心。

    该校教师先是向家长询问残儿最近的相关情况,随后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对残儿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走进孩子的心灵。经过多次送教服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激起了家长欣慰的泪水,点燃了残疾家庭生活的希望。

    沟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信任的建立;沟通是为了孩子的点滴进步。送教老师都能耐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也能认真听取家长的心声。

    此次活动,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与孩子面对面进行沟通交谈,同他交朋友。我校老师将义无反顾把此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不仅要让残儿真切的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注与关怀,还要让他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同时也要给家庭带去更多的欢声笑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残疾儿童更是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送教志愿服务中来,将“送教上门”作为学校一个长期的爱心工程持续开展下去,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更有效、更人性化的上门送教服务。

    愿我们的关心与呵护能让他拥有期盼的翅膀;愿我们的爱心能开启他心灵的天空;愿我们都能借他一双翅膀让他飞向太阳;愿我们……

    特殊孩子成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送教路上“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杨庙乡陈庄小学

                                2019、3、10

附:工作纪实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个孩子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个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个孩子1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面对一群年龄相当,但是,性格、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却各不相同的孩子。相信大部分老师都跟我一样喜欢那些有良好行为习惯、听话懂事的孩子,但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因此面对那些任性好动、脾气暴躁的孩子,我反而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逐渐改掉自身的不足,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我们班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因家里长辈的过分宠爱使他娇惯出许多的不良习惯:任性、脾气暴躁,做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经常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不依他者他就动手打人,天天都有小朋友告他的状。我知道,这是他真实的展现,而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是没有办法一下子改变的。我没有因为他的行为而大动干戈的训斥他,而是在不断地观察寻找机会帮助他改掉缺点。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当我发现他和小朋友争吵没有动手打人,只是非常生气的踢一下小椅子时,我就会立刻用赞赏的眼光望着他,夸他进步了,学会了不打小朋友,用踢小椅子来解气;当他又一次与小朋友遇到矛盾,生气的坐在小椅子上时,我又不失时机的表扬他,这次不仅学会了不打小朋友,还学会了爱护小椅子了;当他主动把玩具和好朋友分享时,我会结合其他幼儿共同赞扬他:学会分享了,真了不起。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当我们关注了孩子极其微小的进步,让孩子体会到了你对他表现出的进步及努力的肯定,让孩子体会到了你对他的爱,他才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前行。因为我始终相信“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我们付出了我们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时,那么我们也定将能收获到孩子们对你的爱。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个孩子2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这是我很真切的感受。每次看到班级几个住校生家长周五来接孩子时的关切与期待的眼神,我都会很有感触。一周只能陪伴孩子两天的时间,甚至两天的时间都达不到,他们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选择来到双语小学,选择让孩子远离父母。而我们作为老师,真的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怀,常常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啊!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班里最近有几个孩子的家长经常打电话向我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这些孩子大多是班里的问题、调皮学生,看得出来,家长们也很苦恼,也花了不少力气,但收效甚微,或许是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真的很着急,很用心了。作为老师,是不是应该多给这些问题学生一些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当看到在你的努力之下,孩子真的在进步,在改变,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已为人母,亦为人师,当看到现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得到老师的关心与喜爱,我是多么开心,感动老师对儿子的好。家长的感受力是敏锐的,家长的期待也是真诚的。如果能把班里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样地爱他们,一样地有耐心,或许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大群孩子,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心灵是否真的接受了他们如果你愿意,你一定能做得更好!不求尽善尽美,只求尽心尽力!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篇1

 命令的口气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己的父母讲话也用命令的口气,很多孩子把这样的不良习惯也带到了幼儿园。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气对小朋友讲话。如:奎瑶给我拿铅笔来,润琪给我拿着树叶和剪刀等等,针对班级的这种状况,我分析了各种原因。

 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的幼儿着想,幼儿的行为动机初始一般都是为我而不是为他。4到5岁的幼儿是自我保护意识产生的阶段,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幼儿更多的注意我的观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占了上风,所以4到5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来进行选取和活动的,他们往往不去思考别人。

 2、幼儿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间进行语言交流,往往认为自己不必客气,常常有意无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3、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孩子说话的口气,幼儿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为了改掉幼儿用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互相团结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级更注意从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讲话,创造处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并且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怀、爱护,其次要耐心细致地给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懂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请别人帮忙就应有礼貌别人才乐意帮忙你,说话像下命令、别人会厌恶你,不愿帮忙你。我们还透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引导孩子想到他人、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然后,要在一日活动中我要时刻持续高度的敏感性,随时纠正幼儿命令式的讲话。如果发现幼儿是在情绪不好时命令别人,老师就告诉他: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告诉老师,用命式的口气讲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情绪带给别人。

 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引导,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渐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气讲话的不良习惯,还学会了更多的礼貌用语,我十分高兴。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篇2

 教育幼儿不撒谎

 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力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忙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子确定在撒谎时,就须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那么,怎样对待撒谎的孩子呢?

 首先,成人要识别真假谎言,如果孩子确实说谎,就要以浅显的例子帮他认识错误,例如用故事《狼来了》来教育孩子。

 其二,成人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指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应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甚至弄巧成拙。

 其三,成人要避免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篇3

 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外地转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群众中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帮忙孩子建立自信,构成自己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群众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完美!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篇4

 因玩沙包引起的

 户外活动时,有的幼儿在玩球,有的幼儿在玩沙包,有几个调皮的幼儿经常把别人的沙包,扔到树上或墙上,而孩子们也因此会招来一顿批评。

 偶有一天,事情有了转机,就在乱扔沙包的时候,一个沙包’嗖地一下飞上了树,下不来了,这时孩子们安静下来,愣愣地看树上的沙包,无可奈何,然后扭头望着我。我没有作任何反应,没看见似的,几分钟以后,沙包的主人一点点地向我靠进,老师我的而我没有帮忙他的意思,我们就这样相持了几分钟。

 从那以后,沙包乱飞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偶有得意忘形者,拿着纸飞机,沙包扔也被别的小朋友制止,没想到什么也不说,却比什么都管用。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篇5

 特殊孩子特殊照顾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还有的跳绳象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活跃在院子里。可伟伟小朋友却不同别的小伙伴,因为他身患残疾,不仅仅一只眼睛看不见,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在入园前的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此刻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潜力也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别的孩子的同时,还要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带着他,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往外挣脱,并不时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一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对这种个性的呵护方法起了疑问,我一边说:伟伟,必须要留意,不要摔倒。一边轻轻地放开他的小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象伟伟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残疾,是只受伤的小鸟。但他却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去游戏、去想象、去创造、去飞翔。如果老师一刻也不离他左右,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从这一点虽然充分说明了老师从身体这方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忽略了他的个性发展,虽然他的身体患有残疾,而他的大脑发育却很正常,识字、数数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别的小朋友去游戏、去玩耍,让他例外,这样做是否会伤了他的自尊,心灵也能受到伤害。他会不满意老师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照顾。因此,伟伟最后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也要去玩。

 老师就应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不管哪些活动,哪些游戏,都就应让他去参加,让他加入到这个群众队伍中来。只是在活动时,老师随时倍加照顾,这样不仅仅保护了他的自尊,还让别的孩子,明白并学会照顾关心有残疾的小伙伴,明白互相帮忙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出一种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