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城市中那些充满爱心的父母而言,孩子是他们生平最大的财富,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龙、成凤,他们情愿奉献毕生的心血和财富。 今天,很多中学生家长碰到一起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读书。 时代催生少年留学 少年留洋,这是
对于城市中那些充满爱心的父母而言,孩子是他们生平最大的财富,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龙、成凤,他们情愿奉献毕生的心血和财富。
今天,很多中学生家长碰到一起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读书。
时代催生少年留学
少年留洋,这是时代催生的现实问题。因为国内的青少年们正背负着升学、就业的双重压力。望子成龙,而且“出洋的孩子更易成大龙”的巨大诱惑,使得广大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的家长们对上大学前就把孩子送去出国留学的热忱越来越高,使现在出国留学生的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态势。
就这样,一批批城市中小学生办了退学手续,背起与自己体重相当的行囊,怀揣父母毕生的积蓄,更背负着全家的嘱托,远涉重洋,去寻找自己未来的天空……
他们是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的,是在父母殷殷的热望中走的,是在教育学家的忧虑中走的,是在国外校方的欢迎中走的……
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如果没有生活的这个变故,他们本应该依偎在父母身边,衣食无忧、娇生惯养,享受小皇帝般的优裕生活,但现在,他们却要挺起纤弱的身躯,独自打拼异乡。
我们该为他们高兴,但也深深地为他们担忧。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教育是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
什么力量在催生中国的留学潮?
社会现象总是像海水一般潮起潮落,但在中国大城市中涌动的出国热潮却总是历久不衰。
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始终存在着文化势差现象,即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吸引。人们对强势国家、强势民族总是充满渴望、幻想和追求。比如人们爱模仿发达国家的流行时尚,爱选购发达国家的商品,进而也包括接受那里的教育。今天,一些家长和孩子出洋的心愿,也是这种趋势的反映,表现着他们对强势文化、流行趋势的追求。世界发达国家集中了当今我们这个地球上最领先的科技知识、管理手段,还有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以及世界上最健全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普遍的社会舆论是:世界的先进国家,它的教育水平必然也是先进的,他们那里的文凭含金量自然也比我们这里的高。所以获得发达国家的文凭,在国内就业能获得较高的承认。
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早地投身到这样一个强势的、领先的社会环境中去学习和锻炼自己,这是一部分家长的价值趋向。正是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们热望着国外,而外国人也正眼睁睁地盯着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富裕的阶层。他们有能力支付孩子在国外高昂的学费。对接受留学生的国家而言,是看中了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腰包。这是一个有上百亿潜力的市场,很多国家都想来赚这笔钱。
与国内重点高中和大学竞争异常激烈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数量减少,高中和大学的就读人数严重不足,学校为了生存,只得靠大量招收海外留学生来摆脱困境。所以说,今天是一个国内教育市场供不应求而国外教育市场资源闲置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嗅觉灵敏的外国教育机构便把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可待发掘的教育消费市场,称“中国教育是一座尚未全面开采的金矿”,试图通过吸收大批的留学生来吸引资金,发展经济。他们把眼光瞄向了可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中学生,对他们实行优惠政策,降低语言要求,吸引他们留学。频繁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进行的外国教育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吸引留学生的好处还不止是经济上的收益。比如美国,高等教育除了每年为美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而且最终会带来几十万的人才流入。现在在美国各高校里,研究生的一半来自国外。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会留在美国工作,他们在成才以后的各种创新能力首先给美国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处。美国的科技发展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国科技精英的引进。可以说,高等教育已成为美国最为有利可图的产业,这也是美国在高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
无疑,一个青年留学生对于他的留学经历必定是难忘的,当他回到本国升任要职后,感情因素会使他一直关注着那个国家的发展变化。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会作出有利于其留学国家的决定,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商业的。比如,当他用惯了某种商品时,他就会进口更多的该种产品。同时因为他懂得该国的语言,了解当地的文化,也就会更留心在那里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当留学的学生回国后当了部长,还是皇妃,以至公司主管、进出口部的经理,这个国家都将在各方面获益良多。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因此,每个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争取外国留学生的生源的。
在家长心里望子成龙肯为孩子投大钱再看我国的教育现状,却着实令人着急。国内相对薄弱的教育能力和旺盛的教育需求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大量教育需求没有找到消费出路。眼下出国留学的低龄化现象,正反映着我国现有的办学体制、教育模式的弊端。
中国人历来重视孩子培养,望子成龙的传统心理使他们肯把大钱投在子女身上。目前,我国城市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增长速度为年均20%左右。在居民储蓄中,“为子女上大学作准备”的储蓄动机所占比重为44%。此外,现实的就业压力也要求家长必须在子女教育上加大投资。
由于国内的大学承载能力有限,大学的门开得很窄,多数中学毕业生无缘进入大学,家长怀揣的教育资金只好向国外释放。
小留学生带走的是教育消费资金,反映的是教育改革方向的问题。在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都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少数学生精英的权利。
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仅8%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每年应届毕业的300多万高中生,即使在连年扩招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小半能进入大学。近年城镇大批独生子女相继进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一个新的高峰期即将到来。但高等学府门槛太高,国家准入控制严格,教育消费领域呈现出明显供不应求的局面。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大多数领域都已进入买方市场,但高等教育仍是卖方市场,他们称之为“短缺经济的最后领地”。
如今上大学比起80年代来说,已经容易了很多,但若想进名牌大学,读热门的专业,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有人开玩笑说,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如果没有圆了大学梦,少数特例的除外,一般而言,基本算是死定了。可是圆了这梦就行吗?也不见得,现在高学历、洋学历、双学历真是多如牛毛啊。
若干年后,当你的孩子去北京建国门的写字楼里应聘外企一个中级职员的位置时发现,排在他前面的5个人,可能有两个是早稻田大学的硕士,两个是哈佛的MBA,一个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你孩子哆嗦了半天,竟没敢把那本国内的本科学历掏出来。
学历在急剧地贬值,这是现实。一二十年前,你手握一张正宗的本科文凭,还算是天之骄子,心里可能相当自得。但是,现在再掂掂手里的文凭,已经发觉有点轻飘飘的感觉。随着国内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愈趋激烈起来。在国内的几大中心城市,有的是高薪的好职位,但一本过硬的文凭往往是它的敲门砖。面对这种局面,那些进不了大学,或是没能进入名校学习,又不甘愿进普通高校的学生,就选择了另外的出路,直接出国留学,以求未来有一个高起点的事业发展机会。
“早出去的利与弊”送子出国,谈何容易,家长要承受金钱和情感的双重苦酒。但就是这样,他们仍然义无返顾地把孩子送上征程,这当然不会是一种冲动之举,他们的算盘珠子肯定已反复拨动过,认定这绝对是一桩利大于弊的事情。
“早出去”是相对于传统的出国留学——大学毕业后出去而言的。在孩子的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把他(她)送出国,理由是:有利于语言尽早过关和对当地社会的适应和融合。人们常说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在语言、文化观念等等方面更易入乡随俗,而比较大的孩子逐渐趋向定型,想让他有所改变,所花费的气力就很大了。
先说语言方面。根据专家的研究观点:幼年、童年是人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种语言环境中生活,几乎在游戏中就能掌握这种语言,完全没有成年人面对外语的那种“攻关”的艰辛。语调、味道可以做到很纯正,他们和外国人通电话,对方可能根本听不出他们是在国外出生的人;反之,十几岁后,母语的烙印深厚起来,对外语的掌握难度就越来越大,到成年之后,无论下多大功夫,再想讲一口不带口音的外语,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
不少老华侨,青年时代来到国外,因为失去了语言过关的最好时机,现在几十年了还说不好英语。在许多国家的唐人街,你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是坐‘太克西’(TAXI,即出租车)来的吗?”“不是的啦,我是‘抓’(DRIVE,意为驾驶)车来的啦,怎么也找不到‘趴’(PARK,意为停车)车的地方啦。”这种发音,让人听着很滑稽。但他们的英语程度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再怎样下功夫,成效也不会很大。这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对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越来越看重。正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掌握一口纯熟的外语,以获得比国内升学大学生更强的竞争力,很多家长不惜血本,把年幼的孩子送出国去。显而易见,中国已加入WTO,随着进一步的开放,对外语的掌握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金。
有的孩子说:把我送到国外读书,即使什么也没有学到,在那个环境里英语水平肯定会不同一般。爸爸说这是花钱给我买一个语言环境。这个环境在国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我爸爸在国内断断续续也学了十年八年的英语,从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学,但他总也张不了口,就是缺乏这种语言环境,所以成效不行。
有种说法:在国内读四年,拿到的是一个证书。在国外,可以说四年下来拿到的至少是两个文凭:所学专业和一门外语(某些国家需要选修第二门外语,这样就又多了一门语言功夫)。两个当然比一个划算。在当今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外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使得这第二个专业可能比第一个还重要。虽说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工作不大好找,但如果你具备了流利的英语,何愁在国内找不到好工作。
再说说“融入”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家长把孩子早早送出去的一个动因。如果一个学生完成学业后打算回国创业,那么另当别论,但如果计划长期在国外发展,就必然有一个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的问题。一个人到了成年阶段,随着本民族的文化积淀越深,就越难与国外社会相融合,心理上的隔阂很强烈,而在孩子阶段,人与人最没有距离感,所以早出去有利于尽快适应当地环境。
不过,针对国内愈演愈烈的留学低龄化倾向,教育界人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指出:国内的基础教育十分突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它能为学生学业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世界上是得到公认的。如果过早地将孩子送出去,中断了“双基”学习,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不利于孩子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因此为了让孩子在国内打好知识的基础,尽量晚一些送孩子出去,这样,可以以我们在知识上的优势来弥补语言上的劣势。
除此之外,出去早的孩子由于在国外的时间相对较长,安全隐患增加了,花费也必然较大,相对于高中毕业后出去读研究生,家长可能认为后者经济上更划算,安全上也更稳妥。
总之,在早出去和晚出去的问题上也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
我的经验是,看家长更看重什么了。如果看重尽快地适应语言、融入当地社会,家庭的经济条件也足够好,就可以早些把孩子送出去;如果更多地考虑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好是在高中阶段,他们的思想成熟些再送。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
从已在国外的少年留学生的情况看,并非什么样的孩子都适合国外的生活。出国留学,毕竟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将面对一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制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课程体系、不同的生活环境等等。进入这样一种完全陌生的世界,孩子身心都会经受巨大的冲击和考验。
小孩子可塑性强,所以从小就送出国去念书确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只为了送出去,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自控能力以及语言基础等因素的考察,后悔可能就在所难免。依照孩子类型的不同,他们在国外的境遇也可能差别很大。如果孩子体魄好,性格开朗合群,那么自然容易适应新环境;反之,巨大的冲击会转变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孩子重重地击倒。选个适合的孩子出去,目的达到了,钱也花得高兴;选错了人,家长钱花了,孩子罪受了,两头落空。
所以说,能否从西天取回真经,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情。当你动了让孩子出洋的念头之后,不妨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逐项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许这个结果会帮助你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免盲目行事,造成被动。
我们大概可以说出无数条出国必备的素质来,期望着这些即将跨洋求学的孩子们身上具有。比如强烈的是非观、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外语基础等等。无疑,这些都很重要。小小年纪,肩负如此重任,需要具备的素质太多了。但出国留学的成败,最重要的关键点是在生活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今天跨出国门的一代人,尤其是这些“小留学生”,是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诞生的一代人,他们素有“小皇帝”之称,从小被家长和亲友视为掌上明珠,向来是以自我为中心,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日子,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只要一心一意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学习好了,父母就高兴,家务活儿几乎一点不做,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也被家长为孩子安排的各种各样的“特长强化班”填满了。
现在出国留学这么大的事情降临到他们头上,这可不像出门旅游那么轻松,自己将要用一副纤弱的肩膀来独自承担国外学习和生活的重负,没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那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不少学生来到国外以后,由于没有了父母的贴身关爱,一下子显得非常不适应。好像被扔在了一座荒寂无人的孤岛上,一切都必须靠自己。从寻找合适的住房,到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种种事情对这些小留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考验和锻炼,他们经常因为一些琐碎事情而焦躁不安,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常常自认倒霉。有的由于和房东关系紧张,半夜里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有的财物被抢,人被殴伤;还有的因和同学没搞好关系而被孤立、歧视。
所有这些,都与这些学生不会保护自己、独立能力不强和缺乏交际能力有关。
中国城市目前正处于独生子女时代,这决定了国内家庭的孩子,自立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弱。如果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在出国留学的决策上,父母必须慎重。至少,要让孩子在出国前,有充分的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和经历。试想,在本国熟悉的环境下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差的孩子,很难想象他们在一个文化、语言、饮食完全陌生的国度里会怎么过。
笔者在采访中,听说过这样的事:某个中学生天性爱睡懒觉,但在国内每天早起7点半就必须离开家去上学,所以一直痛苦、抱怨。自从退学准备出国起,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敞开睡觉了。但到了加拿大之后,这个习性仍不能改变,以至于上课经常迟到。没办法,家长每天早晨只好掐着钟点给他打来越洋电话催起床,用电话铃声来打断他的鼾声。据说,有时电话响到中断,那边孩子还没被叫醒,家长还要重拨第二遍。而孩子醒来了,就要叫苦。
走上这条路的孩子的确是要吃些苦的,可能在初期还不是一般的苦。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出去,是指望外国的生活条件优裕,那他希望肯定要落空了。那里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是很优裕,但你孩子肩负的使命和他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他不可能现在就拥有那种优裕的生活。相反,他刚去,生活真可能是一塌糊涂。如果不能接受那种艰辛的考验,那么,呆在国内,依在父母身边,可以花比在国外少一半的钱,过上比出去强一倍的生活。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必须吃得这份苦。所以不肯吃苦的孩子,也就是不适合出国的孩子。当然,一个孩子吃得了苦还是吃不了苦,在今天人们的家庭中是不容易被辨别出的,一个孩子上面有父母、爷爷奶奶及姥爷姥姥六个大人疼着,哪有什么真正的苦等着他吃。也只有放在国外那样的环境中,让他独立处理生活的复杂局面,他应对困难的韧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掘。
说完了生活适应能力,再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这也是家长要认真客观评估的重要方面,事关在国外的学习成败。
中国的大多数孩子智力发展都是正常的,学习能力很强,家长不必为此过分担心。但总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在语言智慧和逻辑推理智慧上天赋不够,学习能力较弱。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出国留学也要特别慎重。毕竟无论中外,现代教育都特别依赖于语言智慧和推理性智慧。
中国的孩子和国外孩子各自不同的特点是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也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也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思维的直线性。但一个中学生如果想到国外去读书的话,依赖性太强、思维单一就表现出致命的弊端。再加上语言不过关,能看不能说,严重削弱中学生在国外学习和生存的潜力,所以很多中学生出去之后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没有积极参与的能力,这是制约学习知识、获得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大凡受“填鸭式”教育毒害较深、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在这里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能力障碍,也就是出国留学应该慎行、缓行的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有这样特征的孩子:他们头脑灵活、爱说爱动、实际操作能力强,但不刻苦,平时学习成绩中等。他们在家长会上常常被批评为不细心、不努力、贪玩、淘气。他们不肯下功夫死记硬背,在国内的学校里考高分的从来不是这些人,但这样的孩子有很大潜力,只是不适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竞争。而国外教育比较注意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的开发,给了这类孩子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国外的老师会喜欢这样的孩子,甚至会给他开小灶的。
我们中学所教的内容一般比国外的要深,中等成绩的学生到了国外,仍然如鱼得水。加上他们灵活、好动的天性,比较适应外国的教育模式,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这类学生就是教育工作者认为适合出国留学的孩子。
因为楼主的问题,刚去回味了下这个MV,特地看了一下,好像是赵仁成,不过有的角度看又有点像张赫,在医院女主角康复时看到的好像就是赵仁成。把他们两个的资料一块给你吧。
赵仁成
韩文拼音: Jo In-sung
韩文名:조인성
出生日期:1981年7月28日
身高: 187cm
体重: 72kg
血型: B 型
兴趣: 看**、收集帽子
专长: 跆拳道、篮球
学历: 高明小学、天浩中学、百在高中、全南科学大学
家庭状况: 父母、一个弟弟
绰号:阿拉伯王子(新慜娥帮他取的)
酒量:烧酒1杯
个性:比较怕生…不过当熟悉之后…就不会
喜欢的食物:韩食
不喜欢的食物:油腻的食物
喜欢的人:很清楚自己想要甚么的人
讨厌的人:懒鬼
喜欢的动物:小狗(当前正在养”白九”和”1号”)
不喜欢的动物:猫
喜欢的颜色:白色、绿色
喜欢的花:韩国国花-无穷花
喜欢的**:任贤齐、张柏芝主演的星愿、韩国**Beat
影视作品
1998年 12月 ZIOZIA模特初次亮相
2000年 KBS电视台《搞怪高校生》 香港陈果导演**《人民公厕》 短剧《少女漫画》
2001年 MBC电视台《New Non Stop》(《男生女生向前走》) SBS电视台《钢琴别恋》
2002年 SBS电视台《射星》《大望》
2002年 **《玛德琳蛋糕》
2003年 **《南男北女》《假如爱有天意》
2004年 SBS电视台《巴厘岛的故事》
2005年 SBS电视台《春日》 **《好好爱我》
2006年 **《卑劣的街头》
2008年 ** 《霜花店》
影视成就
2000年 KBS电视台 演技大赏青少年演员奖
2001年 MBC电视台 演艺大赏Sitcom演技奖
2001年 SBS电视台 演技大赏最佳新人奖
2002年 SBS电视台 人气奖、十大Star奖
2004年 第40届百想艺术大赏 最佳男主角奖
2004年 SBS电视台 演技大赏 最佳男主角奖
2004年 SBS电视台 演技大赏 十大人气明星奖
2005年 第41届百想艺术大赏 人气奖
2005年 SBS电视台 演技大赏 十大人气明星奖
2005年 SBS电视台 演技大赏 最高人气奖
2006年 第五届大韩民国映画大赏 最佳男主角奖
2007年 MAX MOVIE**大赏 最佳男主角奖
2007年 大韩民国放送广告festival 最优秀男模特赏
2007年 45届**之日 最有希望男演员奖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曾演出韩剧《钢琴》的赵寅成,出身青少年校园剧,《搞怪高校生》是他的成名作;186公分的赵寅成,剧中饰演外冷内热的酷哥万人迷,戏外的人气也扶摇直上,还因本剧获颁KBS电视台的青少年演员奖。而最近在《巴厘岛的故事》、《春日》中赵寅成所饰演的富家公子,痴情,虽然有些小霸道但是内心却相当的单纯稚气更是迷倒了不少的fans。
外表俊秀的赵寅成,出道以来,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脸蛋似乎比演技还多,不漂亮的人害怕自己没人注意,漂亮的人又害怕所有的注意都只在自己的漂亮上,也算是围城。最近,赵寅成为了极力摆脱花瓶形象,让观众多留心他演技上的进步,可算下足功夫,在韩剧《巴厘岛的故事》中刻意扮老演企业小开,杀青后还保留着小胡子,希望能成为一个性格熟男。
张赫
姓名:张赫(Jang Hyuk)
张赫韩文:장혁
本名:郑勇俊
出生地:韩国
生日:1976年12月20日
星座:射手座
体重:63kg
身高:177cm
学历:汉城艺术大学影剧系毕业、檀国大学戏剧**学系毕业
兴趣:自己创作**脚本,观看**
特长:器械体操、运动、截拳道
座右铭: 10年以后的未来就掌握在现在
性格: 喜怒哀乐都有
爱唱的歌曲: god"观察",Don't cry,Creep
解除压力的方式:在奔驰的轿车里大声叫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一个弟弟 妻子金如珍 有一个可爱儿子~
视力: 10/10
爱好:欣赏**、作曲
特长:运动、体操、截拳道
学历:汉城艺术大学影剧系毕业
以后的打算:会当好一个好演员
信念:对自己要有自信,勇敢面对所有事情然后全力以赴
将来的计划:打好演员的基本的训练
于2008年1月与相恋6年的女友(舞蹈老师金如贞)登记结婚,并诞下一子。
[编辑本段]◈ 演艺经历:
出道:1996年SBS-TV 电视剧《模特》(大陆译《天桥风云》)
[编辑本段]◈ **:
1998年《麻辣老大짱》 19981212首映
2000年《人民公厕공중 화장실》 20021129首映
2001年《火山高화산고》 20011208首映
2002年《丛林果汁정글쥬스》 20020322首映
2003年《英语完全征服영어완전정복 》 20031105首映
2004年《介绍我的女友내 여자친구를 소개합니다》(《野蛮师姐》) 20040603首映
2004年《s日记》(客串)
2008年《龙舞》
2008年4月23日新加坡首映
2008年《阁楼里的大象》
2009年《五感图》(曾用片名:《鸟瞰图》)20090706首映
2009年《兔子和蜥蜴》
[编辑本段]◈ 电视剧:
19970409 ~ 19970806 SBS-TV(星期三, 四电视剧)《模特모델》(《天桥风云》)
19990222 KBS 2TV《学校학교》(I)
19991027~ 19991123 MBC-TV《沐浴阳光햇빛속으로》(《走向阳光》)
2000 SBS-TV《王龙的家왕룽의 대지》
20020313~20020502 SBS-TV《明朗少女成功记명랑 소녀 성공기》
200210~200301 SBS-TV特别企划剧集《大望대망》
20070321~200705 MBC《谢谢》
20080102~20080228 SBS《不汗党》
200804 日本TBS《我的野蛮女友》(客串第一集)
200809 SBS《老千》
[编辑本段]◈ 音乐专辑:
2000年 《TJ-Project》(2CD)(译:赫赫有名) 2000年8月8日发行
[编辑本段]◈ 出演MV:
李成焕《哀怨》 이승환 《애원》
——199705专辑《Cycle》
金阜用《给女孩的父母》 김부용《그녀의 부모님께》
——19980403 专辑《A Better Tomorrow》
赵奎满《会理解的》(与全智贤共同出演) 조규만《이해할께》
——199805 专辑《travel of sprite》
GOD《给母亲》 GOD《어머님께》
——19990101专辑 《chapter 1》
JTL《A better day》
—— 20011212 专辑《enter the dragon》
《TJ-Project》中的所有8首mv
萧亚轩《冲动》《more more more》《两个人的寂寞》
—— 20080615《三面夏娃》
[编辑本段]◈ 所获奖项:
2000年 SBS男演员新人奖(王龙的家)
2002年 SBS男演员最优秀奖(大望,明朗少女成功记)
2002年 SBS十大受欢迎艺人
2007年 中国功夫新人奖及中国功夫最具潜力奖(10月12日晚6时,在深圳宝安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功夫-全球盛典”的“全球颁奖典礼”)
2007年 MBC 黄金演技奖
2008年 人气明星奖(2008年1月1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07亚洲模特儿颁奖礼)
2008年 最佳男主角(7月29日至8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08年西好莱坞国际**节<龙舞>)
2008年 SBS优秀男演员奖(特别企划剧):张赫(《老千》)
2008年 SBS十大明星奖(《老千》)
[编辑本段]张赫的真情告白
张赫的真情告白(写于2001年)
张赫告白之一
他是谁,是郑宇盛的兄弟,还是?
张赫首次出现在1999年KTV的青春剧「学校」中,大家都在想宇盛是不是有个弟弟。桀骜不驯的眼神,不屑但哀愁的双唇,学校制服下的结实体格……他只是平凡的自己。
虽然演出「学校」已经两年,但仍然很神秘,像「洋葱」,刚清洗过,还没有剥皮。在龙年这一年他满二十五岁,现在他开始剥去那二十五层。
张赫像郑宇盛,小宇盛、宇盛第二,很多很多的绰号。可是我已经听烦了。从开始做新人起,在访问中或走在街上,常常听到这些。不过我从来不难过。宇盛的确比我英俊。他跟我的堂弟很接近,堂弟的名字就叫郑宇盛!
宇盛和我在许多地方有共通之处,但我不是他,因为我就是我——张赫。我来做告白可能太突兀,因为我只有二十五岁。不过现在就与大家分享我写了二十五年的日记。
我生於1976年12月20日。我的亲人都住在釜山或woolsan,在韩国的南部。所以我是「南方乡下人」。我生於龙年,到汉城之后的确也变成真正的龙。母亲怀我的时候曾经梦到老虎,这是个异象,所以她确信我将来会成就不凡,可是后来她就后悔了。一想起我念书的那段日子,我总是调皮捣蛋,是孩子王,爱打架闹事。
张赫告白之二
小时候人家叫我「白人女生」(white girl)。白皙的面孔、秀气的眉毛、闪亮的棕发,使我看起来像白人女生,不像韩国人。别人这样叫我,我一定大发雷霆。所以我越来越顽劣。
家人都很疼爱我,尤其爷爷对孙子的爱异常深厚。凡是想摸我的人一定要洗手,连爸爸妈妈也不例外,这是爷爷规定的。因为我是郑家的长子(我本名郑勇俊)。有一天爷爷的朋友来访,他很喜欢我,又摸又捏我白白的脸颊,一直抱著我。他说我亲他他就给我钱,亲越多给越多(他不知道我的脾气)。我为了多得一点钱就拼命亲他。可是天哪,他什麼都没给我。我当然气不过,气得用木棒(抓背用的)打他。我记得很清楚,他也气得眼睛瞪得大大的。大人都说我很顽劣。不论如何,爷爷对此很生气,我在他面前大哭。
多年以前,爷爷是我的支柱。他曾经参加韩式摔角比赛,赢的奖品是一头公牛。我记得他的手很大,像麦可;乔登,耳朵也很大,像佛陀。可是大男人对孙子的眼泪一筹莫展。嘴里说著:「小兔崽子,看我怎麼治好你的坏习惯。」心想要好好骂我一顿。可是我一开始哭,他的气就消了。他多麼心疼大哭的孙孙。我好想念他,但是他离得那麼远。
张赫告白之三
我对爷爷有很多的记忆,他是如此宠爱我。以前他在附近一家小店里,特别为我设了一个「户头」让我买零食吃。我只要到店里选自己爱吃的,不必付钱,爷爷会替我付。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乞丐,从地上检起零食碎屑来吃。好奇、爱新鲜的我,不知怎麼心血来潮便模仿起乞丐。我把零嘴屑洒在地上,再检起来吃。爷爷当然听到别人说起。他对孙子检东西吃气得不得了,可是挡不住我的眼泪攻势
我永远的庇护者爷爷,在我六岁那年过世了。当时我还一无所知。只知道忙著吃摆在祭台上的香蕉。我只记得看到桌上摆著好吃的香蕉和爷爷的照片,周遭气氛有点低气压。有个亲戚严厉的对我说:「你以后看不到爷爷了。」他严厉的声音让我哭出来。「我以后真的看不到他了吗?」
三年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他的逝去。在我进小学前后,全家搬到汉城。二年级时利用假期回釜山去看奶奶。
「叮-当-」
「噢,天哪,龙俊,是你吗?」
再也听不到爷爷的声音了。
「噢,我的孙儿!」彷佛他欢迎我的声音仍在耳际。
张赫告白之四
小学入学时左右,我们全家搬到汉城。因为爸爸是H集团的工地主任,工作地点经常调来调去。就在我要进小学前他被调到汉城。
搬到那里以后就经常搬家,所以我换了三所学校。这是我没有老玩伴的原因。我进了Doksan道的Doksan小学,又转到Jamsil的Songjeon小学,一直读到六年级。那段时间应该够久了,可是我在汉城那几年始终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目前釜山和汉城在生活水准、流行、景观等等各方面,并没有差别。然而那时候,汉城是都市,釜山是乡下。我好像乡下老鼠进了汉城。
我思念又思念留在釜山的人与物,我的朋友、山坡上的家、海浪以及海的气味。可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不如人。我在Songjeon小学名声欠佳。从乡下来的新同学,又带「南方口音」,必然会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可是没有人敢拿我的口音作文章。如果有人惹恼了我,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我跟一般十来岁的少年一样会恶作剧,有时也会跟别的学生打架。我还记得有几个家伙流了鼻血。虽然我以前会扯女生的橡皮筋,可是我在女生当中的人缘很好。小时候我个子满高的,全班六十个人,我大约排第四九或五十。或许是男子气的外表和的强硬的个性使女生喜欢我。
此外我对体操很在行。我也是全校一百公尺赛跑的冠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一直是体操队主力选手,运动方面我很在行。
张赫告白之五
我「运动细胞发达」一直持续到国中与高中阶段。求学期间想进体育高中和大学一向是我的目标。我确实很喜欢运动,也尽力而为。
另外一个我也擅长的科目是绘画。读小学二年级时,妈妈看我在画画,过一下说:「龙俊,你不如继续练画画,不要再跑了?」运动和画画该如何选择,最后我终於做出抉择:我要继续走运动的路,而我从未后悔过。不论如何我现在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没有做画家,也不是运动员。
六年级时,我从Jamwon小学毕业,是第三次换学校了,全家又搬回釜山。六年在汉城给了我许多经验。我学会讲(汉城人说的)标准语言,也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所以我对回到故乡有点兴奋,像回到母亲的怀抱。
我没有老朋友,因为换了三次学校,但是到现在我仍记得一位老师。我是六年级遇到他。他就像**「春风化雨」(Dead poet Society)中,罗宾威廉斯演的那个「队长」(Captain)。我们不按功课表上课,看什麼时候合适,就学汉字,上英文,或上体育课。上课好像在玩耍,不像在上课。有时候我们甚至去野餐。老师很受全班每个同学的欢迎。我突然想起,他现在不知怎麼样了,现在是怎麼教书。
回到釜山,我进入Ahjoo国中,是男女合校。我是学校田径队主要选手,一百公尺跑十一秒,这是我个人的纪录。很多老师鼓励我继续,我也决心做个田赛选手。一个兴趣单纯的人:我就是这样走上跑步的路。
张赫告白之六
起先我选了竞走。可是在操场上走过一次以后,就改变主意,改练马拉松,不是因为竞走太难,而是因为太可笑了。我好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的。
国二的时候我终於成为马拉松选手。马拉松需要高度的呼吸和速度调配的技巧,尤其耐力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赛跑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能否持续很久。我每天跑二、三十公里,从其中学到了「忍耐」。马拉松使我变成另一个孩子。我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不多话。我自己想心事,自己为自己做决定。我想要培养好的品德,马拉松是最适合的运动。
有时候一天只上四节课,课后是辛苦的练跑。可是我没有忽略学业。我努力在学校争取好成绩,同时为了自己的兴趣努力的跑。坦白说,这应该要归功於母亲,不是我。求学期间妈妈一直要我补习。弟弟也一样。他又是个模范生,所以我必须更用功,免得被拿来跟他相比。
练长跑带给我惨痛的经验。我曾经得过某项全国赛跑的冠军。自以为应该得到褒奖,会在朝会时在别的学生面前受到表扬。可是却是在自修课的时候,老师默默的把冠军的奖状塞到我抽屉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对马拉松的热忱完全化为乌有。我确实很爱跑步,也引以为荣。只因为我选择跑步,不像其他人选择读书,就遭到这种歧视的待遇,我觉得很不公平。我有这种才份难道错了吗?
我遭到忽视,很难过,但我喜欢运动,因为我有这方面特殊才能。我想要进体育高中。
张赫告白之七
苏志燮(Sojisup)在SBS TV的 「The Land of Wangrung」一剧中饰演我的兄弟。我们从一起演连续剧「模特儿」开始就结为好友。他与我都是临时上场的演员。由於从刚出道他就对我无话不谈,到现在我们交情依旧极好。
我待在Huntak的公司等候机会。当时一切都很惨。比起留在妈妈的怀抱的日子,简直是天壤之别。更糟的是父亲在1999年因工作过劳而累倒。「爸爸」总使我想起三件事:他出国时为他送行的机场,在机场为填饱肚子吃的廉价杯面,还有妈妈送走爸爸后的泪水……
以前不顺心的时候我会埋怨他。不过我常常想念父母。「很想念妈妈?成功了以后别忘了快快回去。」Huntak鼓励的话只让我更想哭。
那段期间我曾试镜不下八十多次。虽然曾经内定我在连续剧「昨日」(Yesterday)中演Yijongwon这个角色,可是最后没选上我,因为我是「新人」。另外有一次仅因为我头发太长,他们觉得土气,就被拒绝。
我对自己的外表很有自信,可是也深感挫折。我多次跌倒,但是又爬起。终於在1998年,感谢「zzang」这部**和几部MV,我渐渐打开知名度。有人告诉我,跟PC传播公司有关的某人想找我。
「GOD」最年长的团员Junhyung,从1996年我们就一道。每天早上打扫办公室,整个晚上看很多的**。Junhyung刚来韩国时口袋里只有十块美金,我们就用那十块美金一起去「Lotte World」,玩的很尽兴。每片乌云的后面都有银榇里!一点一滴的GOD与我浮出了那个称为「演艺界」的水面。
我总算在KBS的连续剧「学校」中踏出成为「明星」的第一步。
张赫告白之八—— 完
感谢「学校」中的「江宇赫」,我逐渐为人所知。在此我想对制作人Yiminhong表达我的感激之意。他给我这个演艺新兵崭露头角的机会。如今只要是他的戏我什麼角色都演。目前我每个月仍与「学校」的成员裴斗娜与Parksieun见面,「学校」里的新人也都成了明星。
其实事情总有好有坏,我不想被叫作「小Jungwoosung」。虽然这对易於让观众认识我有帮助,可是要建立自我的形象,这却是不利的因素。不过不管郑宇盛愿不愿意,他确实帮过我。演完「学校」后我开始忙碌起来。在STV的连续剧中演一个叫Bongpil的粗汉,又得到「美丽的阳光」(奔向阳光)中一个叛逆的角色。
去年是我一生中最忙的一年。去年一共进过四次急诊室。有一次是「美丽的阳光」里,驾驶1100 cc的赛车摔断了腿。又动了心脏手术,是从练马拉松时期就有的毛病。不用说我现在每个月还得到医院报到。
我擅长运动帮助真的很大,尤其是动作多的戏。所以「美丽的阳光」里有几幕动作戏看起来那麼逼真。在动作片「火山高校」中演主角之一也说明我适合这种戏。
感觉他们俩长的差不多,你可以去百度上面找他们的照片
公关部因为奶奶的关系被关了。环的爸爸背叛了环的奶奶。奶奶失去了社长的位置。但是没有奶奶的允许,环不能见环的妈妈,后来公关部把环劫到机场去了,后来妈妈走了,环也见到妈妈了。最终话中春绯和环决定一起去海外留学,HOST部和学校的其他同学共同为他们举行了欢送晚会,春绯穿着女装参加但没人惊奇,后来第二天大家一起到机场送环和春绯,飞机起飞后,春绯的爸爸说怕环拐走自己女儿要追去,此时学校女生才知道春绯是女生,其他部员以为他们早知道,结果女生们说他们以为环和春绯是B L。春绯和环到达美国后,环领春绯到了他早准备好的公寓,春绯很感动。后来门铃响了,开门发现是HOST部其他部员,原来大家瞒着他们全部来留学了。漫画最后一页结语是:The springtime of their life is far from over!Let us meet again!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