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特别心愿 □接到德州乐陵周长宇的信是在12月16日,这天是他女儿周越去世三周年纪念日,周长宇选择在这一天向我们表达心愿:向13岁的女儿学习,死后捐献自己身体的所有器官。 □3年前,13岁的周越不幸患了白血病,小姑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最大
特别心愿
□接到德州乐陵周长宇的信是在12月16日,这天是他女儿周越去世三周年纪念日,周长宇选择在这一天向我们表达心愿:向13岁的女儿学习,死后捐献自己身体的所有器官。
□3年前,13岁的周越不幸患了白血病,小姑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遗体捐献给医疗研究机构,她想通过研究自己让更多的人不再受白血病的折磨。后来她的愿望实现了,就在遗体被接走的那一刻,父亲周长宇下定决心,死后他将把全身器官捐献出去。
□但周长宇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他为找不到专门的机构来受理这件事情而苦恼,周长宇说,如果这个心愿实现不了,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活得安心
心愿故事
女儿的三次恳求
周越,一个非常聪明上进的小姑娘,是班里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2001年2月13日发现病情,2月16日确诊为白血病,12月16日去世,12月17日遗体被山东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走……
重提这段往事,无异于用刀子割周长宇的心,但周长宇坚持要说下去,他说忘不了女儿三次恳求他同意捐献遗体的情景,他说他做出这个决定,就是因为不能给女儿脸上抹黑。
周越第一次提出捐献遗体的要求是在2001年8月,那时候她在天津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在乐陵市工商银行工作的周长宇周末赶过去看女儿,女儿趁妈妈出去买东西的机会,一本正经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周长宇以为女儿想要吃的或者穿的,就满口答应下来,想不到周越竟然说:“爸爸,你看看我写的日记,我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关心我,我想捐献遗体,报答这个社会。”周长宇一听这话,眼泪直在眼眶里转悠,他说:“孩子,这事咱慢慢谈,别着急。”周越一听急了:“到我不行的时候,那就晚了。”
“行行行。”周长宇哽咽着说完三个字,扭头冲到阳台外边大哭起来。
周长宇说他第一次听到女儿的恳求时,当时压根就不同意女儿的想法,当爹妈的怎么能舍得呢!
2001年10月,周长宇到医院看女儿时,正碰上天津电视台记者来医院采访别的事情,周越蹦蹦跳跳地跑了过去,她很认真地对记者说:“阿姨,我得的是血癌,我要真有不幸,我想捐献自己的遗体,我不想白白地烧掉,一点作用都没有。”电视台的记者惊呆了,而躲在一边的周长宇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周长宇第三次听到女儿提出这个要求是在2001年11月,当时周越病情已经恶化,甚至医院都放弃治疗,让她回家过完最后几天。在家里,每当周越疼得受不了时,她就会喊:“爸爸妈妈,我提这个要求你们都满足不了吗?我死了烧成灰,你们抱着我的骨灰哭有什么用?你们真要想我,心里有我就行了……”
在女儿三番五次劝说下,周长宇和妻子抱头痛哭一场,最终决定满足女儿的愿望。
父亲的两个誓言
2001年12月16日晚上,13岁的周越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历程,直到她临死前,她还念念不忘地说:“把我捐出来,就可以做研究,别的孩子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12月17日,周越的遗体被山东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走,望着女儿渐渐远去的身体,周越立下誓言:女儿这么小就有这么高的境界,做父母的不能给女儿脸上抹黑,我要捐献骨髓、捐献身体所有器官。
女儿死后一个月,周长宇就来到山东省红十字会做了骨髓配型,他随时等待着和他配型成功的白血病人来找他。
女儿的遗愿让周长宇彻夜难眠,他干脆辞去工作去了北京,在那里,他和中国红十字会、中央电视台一起搞一些公益活动,宣传白血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这一干就是一年半。
去年6月份,周长宇从北京回到乐陵。去世一年多的周越仍然像活在这个家里一样,她所有的东西都摆在原处,一尘不染,回到家的周长宇越来越感觉对不起女儿:当初答应她的誓言只实现了一个,女儿在地下会不会以为爸爸爽约了?
心愿注解
女儿时刻鞭策着我
在周长宇的信里,他是这样写的:“女儿这么小就有这么高的境界,我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抛弃世俗的想法呢?人死了,白白烧掉太可惜了,还不如把眼角膜、肾脏、肝脏这些有用的东西留下,也许会给别人带来光明,带来幸福。人活在社会上,不能老想着自己,这个社会是个整体。”
“将来不管谁用了我的器官,不要告诉他们姓名,不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谁,只要他们能看见光明、能活下去就好,女儿能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呢?”
周长宇说,如果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希望将来他的墓碑旁能植一棵树,树是常青的,是有生命的,那比冰凉的骨灰要有意义。
说完这些,周长宇又打开了电脑,女儿没有给他们留下抱着骨灰哭的机会,每当他想女儿时,就会打开电脑看看当初媒体报道女儿的文章,听听采访女儿的录音,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周长宇在心里对女儿说:孩子,爸爸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
心愿之旅
丈夫的执著
回到乐陵,周长宇一边做生意,一边联系捐献器官的事情,但他没想到,他的心愿实现起来那么难。
周长宇往当地医院打电话,医院的人说:“周越的事现在还难受着呢,你还要捐!你看乐陵有一个捐的吗?你就别瞎想了。”
周长宇不死心,他往乐陵、德州的红十字会、卫生局打电话,有的表示不理解,有的则告诉他不知道这事该由哪个单位办理。
周长宇又去跟朋友打听哪里能办理遗体捐献,只要他一提这事,朋友眼神就变得怪怪的:“你没病吧?”
更让周长宇难受的是,社会不仅不认同他捐献器官的想法,甚至对周越捐献遗体的做法也认为是别有所图,曾经有亲戚当面质问他夫妇俩:“你们两口子是不是太狠心了?孩子死了还把孩子给卖了,人家给了你三万两万,还是十万八万?”
周长宇已经不愿意再跟别人解释他的心愿,别说周越捐献遗体一分钱没有,就连公证费原本也是要自己掏的,只不过公证处的人看他们情况特殊特意给免了。
妻子的理解
周长宇做这些事时,一直是瞒着妻子的,他曾经和妻子谈过一次,但妻子当场哭了起来,她说:“周越刚走了,你又这样,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直到两个月前,他的一个好朋友在车祸中丧生,看着朋友被碾烂的尸体,周长宇心里特别难受:人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走了,万一出点意外,这个心愿可能就永远实现不了了。最终,他选定12月1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给我们“特别心愿”写来一封求助信。
写完信后,周长宇跟妻子一起吃晚饭,他庄重地告诉妻子:“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捐献器官,希望你能答应我。”
在磨了整整一个晚上之后,妻子终于答应了,她说:“看他这么执著,我就知道拦不住,这样也好,将来让儿子学父亲、学姐姐,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资料:
《原来我很爱你》中并没有提及男主苏念衾眼角膜的捐赠者是谁。
苏念衾刚开始是在一所特殊学校做代课盲文老师,不过他也是一个有着天赋的词曲作词人,性格比比较淡薄疏离,有着满身的傲气。遇到桑无焉后他慢慢开始打开自己的心防,两人开启了甜蜜的恋爱。
苏念衾在十六集时治好了自己的眼睛。他和桑无焉中间有过分手,不过在三年后又相遇,最终还是兜兜转转的在了一起,爱情终得修成正果。
剧情简介
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桑无焉(万鹏饰)梦想成为广播人,在电台做主播助理,并且喜欢一个笔名叫做“一今”的神秘词曲人。
桑无焉对偶然遇见的苏念衾(林彦俊饰)一见钟情,后来才发现他竟然是个高冷的视障者。桑无焉如同剥洋葱般剥开苏念衾孤傲冷漠的外壳,直到发现苏念衾正是词曲人“一今”,已然坠入爱河。极力守护爱情的两人,在得来不易的幸福与害怕失去的恐惧中拔河,终因现实的压力和误会而分手。
三年后,桑无焉成为广播电台主持人,苏念衾也治好眼睛,承担起家庭责任学习管理企业,两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再次相遇,最终克服困难走到一起。
21岁的欧阳欣怡强撑着身体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父母表示理解她的意思,同意她离去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父母表示希望女儿的善良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也希望有这样一个人代替她继续看这个世界。
一、新时代的好青年
欧阳欣怡在自己21岁生日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自愿签署了器官捐赠协议,欧阳欣怡看了很多的报道,觉得在自己离开后能够帮助到其他人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而且周围的很多朋友也都成为了志愿者,更应该积极的响应这种号召。
二、坚持自己所想
本以为21岁是花一样的年纪,可惜事与愿违,欧阳欣怡突发脑出血,在经过抢救和治疗后逐渐康复,在此过程中欧阳欣怡也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怎奈祸不单行,胸膜间皮瘤一种罕见的疾病竟然再度发生在欧阳欣怡身上,经过诊断,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治疗。
面对噩耗欧阳欣怡并没有气馁,反而积极的治疗,在无法动弹之后,更是指着自己的眼睛,向父母告别,欧阳欣怡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得知,癌症病人的其他身体器官是不符合捐献条件的,但是眼角膜不会存在癌细胞,因此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完成自己作为志愿者的义务和责任,父母虽然不舍,但是依然决定尊重女儿的遗愿。
网友纷纷对欧阳欣怡的举动表示敬佩,认为这才是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有的精神,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燃烧到最后一刻。
三、人体器官捐献
我国自愿捐献人体器官的人数逐年增长,给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病患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证明了人们思想的进步,证明了人们将小爱化为大爱的情操,不少公益机构也积极的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的社会意义,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且参与进来。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的许多病痛都可以通过医学来治疗,虽然有一些疑难杂症的现在还没有达到能够用医学来解决的地步,但是我们仍然相信科学家们会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为病痛者们减轻负担。生死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的,而意外我们是无法去预测的。最近几年捐献器官的事件频频爆出,这也足以说明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他们认为如果因为自己的意外去世,把自己的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那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最近,武汉21岁少女在死亡之前的最后几秒提醒自己的母亲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他的这一行为感动着了众多网友。
一、这个女孩为他人着想的样子是最美的。
如果看过这个新闻的小伙伴应该会知道这位21岁的武汉小女孩他眼睛长得非常的漂亮,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刻,即使自己的身体插满了管子,但是他仍然指着自己的眼睛跟母亲对视,母亲也了解她的意思。这个小女孩他在生前也表示在去世之后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这个女孩的行为感动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也顺了他的意思,在他死亡之后就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二、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以前老人的那个传统思想里面他们认为一个人死去之后身体需要完整的,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器官移植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一些专家也鼓励死者去世后愿意捐献出自己有用的器官,帮助需要的人,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让他人重获新生其实是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为这个女孩的勇敢行为鼓掌。
2021年5月27日16:38分,27岁的艾雯与病魔顽强搏斗两年后,安静地离开了世界。生前她多次叮嘱父母,当她离开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用生命最后的微光完成最初的医者梦。她还有两个愿望,想穿着美丽的婚纱离开,想在一棵大树下永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而宁夏女孩艾雯则是那个重于泰山的人,她把人生活出了价值,并在死后照亮了别人,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每次刷到这样的新闻,都没有抵抗力,很多人觉得死了捐献眼角膜,好像并没有什么吧,人也没有什么知觉。
可是你却不知道一个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做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吗?
同时,他的父母也需要经过很多思想斗争,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就信奉神,人死后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够进入天堂。
所以对于这个捐献眼角膜的行为,很多人都不会理解。
这是一个善良的女孩自己,他的人生一定活得很精彩吧,特别对她的遗言感到无限的想象。
在一个教堂里面,她穿着美丽的婚纱,缓缓的向神父走去,她满脸笑容,父母在台下仔细的打量着她。
艾雯打扮的宛如仙子一般,新郎抱着她拥吻,并为她带上戒指,在教堂里面,她们完成了无比神圣的宣誓。
而第二个场景则是在一棵大树下,她躺在那里永眠,绿荫庇佑着它,无惧自然地威胁,大树无私奉献的张开翅膀保护她,让她不受雨打风吹,此时,整个世界都属于她。
艾雯从小就很优秀,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勤奋,学习成绩在班里面名列前茅。她想成为医生,又酷爱星空,她是一个乐观的女孩。
可是,病魔却永远夺走了她的生命,但是她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现在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角膜病,而角膜病会导致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那就是会导致患者视力减退,视力减退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后果是会导致失明,每年增加的失明患者有很多都是因为患有角膜病而失明的,现在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患有角膜病,光是我国就占了全世界的1/3,达到了400万人。这说明我国患角膜病的人很多。对了,在此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角膜病初期,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角膜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那么就麻烦了,角膜病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就会导致失明,如果不通过手术移植眼角膜,这些失明患者是很难再次见到光明。
一、眼角膜有多难获得:
因为角膜病或者因某些眼病非要换眼角膜才能恢复光明的,现在能够获得光明的方式很少,有人就要问了,恢复光明换个眼角膜不就可以了,但是换眼角膜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眼角膜一般来说,是在人的身体上才有。但是一个人失明哪那么容易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你想要的眼角膜呢,除非这个人去世了,愿意捐献眼角膜,但是你想啊,需要眼角膜的人可不只是你一个啊,及时有了这个眼角膜,你也要排号,你要是排号靠后了,那么对不起,你要一个一个来,排到你,才能给你做手术,这一次你没排到,再等下一次的话,那可能就要等猴年马月了。
二、人工眼角膜:
现在有这么一种技术,这个技术是可以人工制造眼角膜,以色列已经为患者做人工眼角膜手术已经成功了,我国某个地区的团队,研制的人工眼角膜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到那时,这样因为眼角膜问题而失明的患者看到了希望,但是虽然有的手术试验已经成功了,但是用于手术,但是不成熟,还需要多方验证。所以请失明患者要耐心等待,不要因为太渴望得到光明而盲目做这个手术。
三、4岁女童离世捐出角膜救两患儿:
一个四岁的女童离世,她的父母含泪把女儿的眼角膜捐献了出去,使得一个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的女孩免于失明之苦,这个女孩的另一片眼角膜将会拯救一个6个月男童。
四、角膜捐献的作用:
角膜捐献有什么作用呢,角膜捐献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因为患角膜方面的疾病通过更换眼角膜而重获光明。希望每个受到失明困扰的人都能重获光明。
文/1号唠嗑员
2013年,歌手姚贝娜登上了大火的《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凭借一曲《也许明天》惊艳四座。
那一刻,无数人记住了这个唱歌真挚动听的纯净女孩,但同样也心疼着她的命运归途。
就在姚贝娜渐渐登上事业高峰之时,却突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2015年1月16日,歌者姚贝娜因乳腺癌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33岁,红颜薄命。
如今6年过去了,为何姚贝娜的离去,一直让我们倍感痛惜和难过。
姚贝娜能够走上音乐之路,和她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1981年,姚贝娜出生在武汉,她的父亲姚峰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副教授,而且是深圳音协主席。
后来成名的周笔畅,就是姚峰的学生,所以父亲对她的影响极其的大。
而母亲 李信敏同样也非常优秀,是一位歌唱演员。
所以,出生在这样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庭,姚贝娜要比很多人幸运多了。
从4岁开始,姚贝娜就开始在父母的培养下学习钢琴,而且展现出了超高的音乐天赋。
不仅如此,9岁的时候,姚贝娜就开始登台献唱,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父亲因为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所以亲自教她音乐知识,姚贝娜的音乐功底自然就非常深厚。
除了登台演唱,年少的姚贝娜还录制了很多歌曲,而且参加各种比赛都荣获大奖,成了小童星。
姚贝娜也注定这一生都要和音乐为伴,也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1997年,16岁的姚贝娜考上了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父亲就是她的老师。
这样一来,姚贝娜算是真正系统的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而且美声、通俗、流行等等都要学习和接触。
开拓了音乐眼界,姚贝娜的音乐素养也变得越来越高,还获得了“青歌赛”湖北赛区通俗长发第二名。
到了1998年,由于父亲被调到了深圳工作,姚贝娜就开始师从冯家慧学习民族声乐。
那时候的姚贝娜,最大的目标就是高考能够考上一个理想的高等音乐学府。
姚贝娜不负众望,凭借超强的音乐功底,直接取得了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唱法专业课第一名的好成绩。
但如此骄人的成绩,老师冯家慧并不满意,她认为姚贝娜还能考上中国最好的音乐学府。
于是,老师建议姚贝娜直接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去那里得到更好地深造和学习。
2000年9月,姚贝娜果然争气,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
那一年,中国音乐学院在全国只招收15人,姚贝娜便是其中之一,前途无量。
考上了中国顶尖的音乐学府,姚贝娜更加珍惜和努力。
上大学期间,姚贝娜开始对摇滚和流行音乐倍感兴趣,于是开始在酒吧唱歌,靠自己争取生活费。
不但谦虚低调,姚贝娜的音乐才华也开始渐渐显露,备受老师喜欢,尤其是马秋华。
当她毕了业后,马少华就极力推荐她去了海政文工团,成了独唱演员,可以说一路顺风顺水。
从小到大,姚贝娜都是父母心里的最大骄傲,2006年还登上了央视春晚。
到了海政文工团,姚贝娜后来参加了青歌赛,相继获得了通俗唱法亚军和流行唱法冠军。
要知道,能够在青歌赛上斩获如此高的名次,可见姚贝娜的歌唱水平有多高。
也正因为如此,姚贝娜在海政文工团备受重视,一度视她为下一个宋祖英。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梦想进入的地方,姚贝娜却心生了退意。
她觉得自己应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音乐梦想,更自由地飞翔,曾三次提出了辞职申请。
不过,前两次都被父母极力劝阻了,所以留了下来,直到第三次才彻底离开了海政文工团。
离开了一辈子都稳定的海政文工团后,姚贝娜背着吉他去了香格里拉酒吧唱歌,一天才挣一两百块。
虽然挣得不如以前多,但姚贝娜却无比开心,因为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音乐生活。
离开海政文工团后,姚贝娜一心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并发表了个人EP专辑《来不及》。
2010年,姚贝娜又一次登上了春晚舞台,演唱了一首《我要歌唱》。
可姚贝娜的人生刚要走上自己想要的状态时,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来袭。
2011年平常的一天,姚贝娜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至此之后她的一切都变了。
得知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后,姚贝娜显得很平静乐观,但内心却充满了不安。
姚贝娜自小懂事善良,什么事情都自己独立去做,有困难也会独自默默承受。
就像她父亲说的:“ 她时时在顾及别人的感受,总怕麻烦了别人,包括她的爸爸妈妈。”
好在姚贝娜发现得早,乳腺癌是早期,还能有治疗的希望,于是就果断做了切除手术和 整形再造手术。
手术治疗很成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姚贝娜又一次感受到了重生。
就在姚贝娜做完了手术,刚要静心修养的时候,刘欢找到了她。
刘欢非常欣赏姚贝娜,邀请她参与录制电视剧《甄嬛传》的歌曲。
当时姚贝娜还在恢复期,身体不能太过劳累,所以父母坚决不让她去录制歌曲。
但姚贝娜却不想错过这次机会,而且询问了主治医生也得到了同意。
医生曹迎明对她说:“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这样,姚贝娜演唱了《甄嬛传》的片头曲《红颜劫》和插曲《菩萨蛮》。
电视剧《甄嬛传》播出后爆红荧屏,而姚贝娜演唱的歌曲也跟着红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歌曲是她唱的。
在休养期间,姚贝娜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2012年又录制了第二张专辑《小头发》。
2013年,姚贝娜又不顾一切参加了一档爆火的音乐节目,就是《中国好声音》。
此时的姚贝娜做完手术后,身体也并没有什么异常,所以去《中国好声音》之前也询问了医生的意见。
那一天,姚贝娜一身朴素的打扮,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动情的演唱了一首《也许明天》。
凭借这首歌,导师和观众全都被姚贝娜的歌声所征服,因为她在用心和生命歌唱。
至此之后,姚贝娜开始走红,这首《也许明天》也成为了姚贝娜的一曲生命挽歌。
虽然参加《中国好声音》让她名气大振,但同时也影响到了她的身体。
走红之后,姚贝娜越来越忙碌,整日四处奔波,不是演出就是录制歌曲,完全忘了自己还是一个病人。
在音乐的世界里,她已经完全处于忘我的状态。
也正因如此,姚贝娜每次都因为太忙,所以忘了定期复查。
有一次,主治医生 曹迎明又一次打电话询问她来医院复查,结果姚贝娜说自己太忙,只有一天时间。
而这一次复查,彻底让姚贝娜走上了悲剧的命运。
2014年6月27日,姚贝娜在复查时,让主治医生 曹迎明吓了一大跳,因为她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骨头和肝脏。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 医生 曹迎明立马和姚贝娜的父亲商量,要赶快进行化疗。
但这一次,却被姚贝娜果断拒绝了。
在姚贝娜心里,如果为了化疗舍弃很多音乐事业,她宁可不要。
对于这个决定,医生曹迎明说:“姚贝娜太热爱自己的事业了,宁可牺牲很多其他东西。”
所以,在姚贝娜生命最后的日子,她几乎每天忙于工作,朋友圈的状态也是到处飞来飞去。
甚至参加综艺节目,姚贝娜还要边唱边跳,身体已经到了负荷的状态。
2014年年底,姚贝娜还在舞台上演唱了一首《鱼》,据说那时的她已经开始出现咳血。
直到2015年1月16日16时55分,姚贝娜最终因乳腺癌复发,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那一年,她才33岁,天妒英才。
姚贝娜的离世,让无数歌迷悲痛万分,也痛惜她的红颜薄命。
因为这样一个用生命在唱歌,又心境明朗的好姑娘,太让人感到不舍和悲情。
姚贝娜去世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了出去,她也 成为了第694位眼角膜捐献者,把光明留在了人间。
在做眼角膜捐献手术时,一个医生感慨地说:
如今,姚贝娜已经离开了我们6年,但好像又从未离开过,因为她的歌声一直在你我耳边回荡。
回顾她短暂的一生,生如夏花般灿烂,又像天使一样烂漫。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