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纪要(一):“优等生家长”一定有“问题孩子”

孩子 0 49

我的家访纪要(一):“优等生家长”一定有“问题孩子”,第1张

我的家访纪要(一):“优等生家长”一定有“问题孩子
导读:遭遇“优等生家长” 上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始“万师进万家”。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数学老师,积极行动起来。 国家对贫困户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不仅在经济,医疗,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也极大地体现在子女教育这一块。 这次家访活动有优先顺序,先访建档立卡贫

遭遇“优等生家长”

上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始“万师进万家”。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数学老师,积极行动起来。

国家对贫困户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不仅在经济,医疗,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也极大地体现在子女教育这一块。

这次家访活动有优先顺序,先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访学困生或其它问题学生。

9月30日,第一家,是个男孩,小强,彝族。

小强一进学校就在我班上,黑黑瘦瘦,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中等,有时偏上。一年级学校统计建档立卡户,他就在我的名单上。他老家在离我们20公里的山区,租住的房子离学校很近。

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他们租住的房子外面。这是我们这里最早的旅馆,十几年前已不再经营,起码三十年房龄。破旧的大门,小院子的水泥地上遍布垃圾及各种不明液体被太阳晒干后的难看污迹。几个穿着我们校服的学生,立在自己漆黑小屋的门前,手里捧着放学路上两块钱一袋的油炸土豆条,蓬头垢面,浮夸地谈笑。小强跟他们不一样,真的。

小强住二楼。经过肮脏的楼梯,我们随他来到房间。啊,好一个整洁的所在。窗户开着,房间采光良好。窗前一张书桌,书籍和学习用品有序摆放。书桌两边相对地摆着两张床,一应床上用品整整齐齐,被子均叠成方块。进门处的门后面,一个电磁炉,一个电炒锅。其它厨具收在一个小小的碗橱里。“灶台”对面,一个布衣柜,一条晾衣绳,绳上有孩子校服和小女孩的衣裙。但没有水管也没有独立厕所。

爸爸还没有回来。我拨打了他的电话,号码提示“快递送餐”。响了很久,对方接起电话,告诉我还有八分钟。小强不多言,我和数学老师引他说话,顺便聊些他学习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孩子乖顺地听着,十分配合。

十几分钟后,爸爸回来了。高高瘦瘦,头发显出刚洗过的干净柔顺。

“你是送快递的吗?”

“啊,不是的。”他搓着手,“孩子一年级的时候送过几天。虽然工资挺高,但非常累,都不能好好辅导孩子,我就没干了。毕竟,孩子重要。只是我的号码就被客户标注了。”

“孩子一直是你带吗?”

“一直是我带着。今年老家建新房,很忙,我是才赶上来的。”修房子是大事,我点头表示同意。夸他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对孩子的教育上心。

“你家还有孩子吗?”我指着晾衣绳上的衣裙。

“是,还有一个女孩,在读幼儿园。”

“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

“有时候他妈妈带。但他妈妈不识字,辅导不了孩子功课。从孩子上学,我就在这里租了房子。白天去找点事做,下午就接孩子,给他们做饭,给老大辅导。最近是很忙,有时候回来得晚了。”比起那些只管把孩子弄进学校,其他啥也不管的家长,他已经很做得很好了。我再次肯定了他的努力。

”唉,还是不好……” 他挠挠头,“这孩子的作业总是做得很慢,要是我没有监督他,他就一塌糊涂。”

我的搭档也说:“孩子还是不错了。家长做得这么好,孩子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们起身告辞。

走出院门,楼下的几个学生已经吃完炸土豆,聚在脏兮兮的楼梯门前,同盯着一个手机屏幕。小强父子是这里最干净的。当然,应该还有他妹妹,但我没见着。

问题总会发生

11月7日傍晚,小强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爷爷拿了三百块给他,放学回来就只有几十块了,而且是被我们班同学以换钱的名义“换”了去。我大惊,马上追问事情始末。原来小强听其他孩子说因物价上涨,学校食堂要再收钱,才可以吃营养餐。爷爷一听,就给了他三百块(爸妈有事在老家,没有回来)。传言虽然有鼻子有眼,却根本是子虚乌有。小强的钱拿到学校,当然没有交。但回家后,他的三百块变成了几十块。

语文课结束,孩子们在写作业,我把小强从后门叫了出来。

“小强,我们班的谁换了你的钱?”

沉默。

莫不是这孩子还不认识我们班全部同学?

我说:“别怕,你指出来,老师在呢。”

他在教室转了两圈,像是在仔细分辨。好一会儿才犹豫地跺到我面前,沉默。

我至少问了五分钟,他才说:“不是我们班的。”

第二节体育课,孩子们都去操场了。我再次问他,“换”钱的人到底是不是我们班的。他摇头。

“那是谁?哪个年级,哪个班的?”

“我只知道他是个胖子。”

“你都不认识他,你为什么和他换钱?”

沉默。

”既然是换钱,你为什么不数清楚?“

沉默。

“老师办公室就在教室门口,你为什么不向老师求助?“

沉默。

“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

他指指座位。

我费了好大劲才知道,应该是大课间后发生的事。

“这事有谁见着了?”

沉默。

既然在教室发生,肯定有学生知道。课间时间,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少之又少。体育课后,我询问孩子们关于这件事的更多细节。你要知道,小学生还不会全班保守秘密。没有太多有用讯息。后来,我还在操场抓来一个据说常来我班转悠的胖子,但是不是。

“ 优等生家长”必有“问题孩子”

为了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千方百计地报上名,然后在学校附近租房或是托在亲戚家的家长非常多。租房的话,有让自家的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的,有老家几家亲戚都送了孩子来,就把五六个孩子都一起交给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带的,也有像小强这样,由自己的家长亲自来监护的。选择最后一种方案的家长非常少,所以在家访时我无数次地肯定小强爸爸所做的努力。

小强的身上出了点问题,可是哪个孩子身上没有问题呢?往大了看,一个孩子的问题并不起眼。可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呢?对于他爸爸呢?这个在不利条件下,尽量创造条件维护着自己家庭“干净”的中年男人,这个尽量关心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 优等生爸爸 ”呢?有什么地方不对。

哪里不对呢?

总做“优等生家长”就不对。

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家长,就好像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学生一样。学生们有考试界定成绩,家长们则有其他家长来对比。比较是人的本性,没有谁不比较。婴儿正是通过比较,才明白自己不是妈妈,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比较这把双刃剑,伤害过我们太多次了。半数成年人已经不愿意和别人比较。但是,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希望自己更好,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礼物。

大家都想当好家长,所以市场上的育儿书总是不愁销量。把孩子照书养,是家长的必经之路。察觉自己的方法和育儿书上一致,总是令人愉快的。这表示,自己当家长的表现是“优等生”。

判断自己为“优等生”的家长会轻易地认为自己大部分时候是“好的”、“正确的”,那谁是“坏的”、“错的”呢?别的家长?

当然,他们看不上别的家长。

但他们和别的家长相处的时间有多长呢?

没错,是的!他们潜意识中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坏的”、“错的”!他们无意识地挑剔他,评价他,改造他。可谁愿意总被人挑剔,评价,改造呢?哪怕那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也是不愿意的。

可孩子总不过是孩子而已!

噢,孩子。他们离开上帝的时间还不长,身上还带着自然的灵性,他们的直觉可比我们敏锐多了。

别怀疑,他还总能感受到“优等生家长”没有说出口的:“我做这些都是因为你,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我已经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表现成这样来伤我的心?” “你判断力不足,让我来为你选择。” ……

他都感觉到了。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很差劲,配不上父母的爱;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很坏,又让父母伤心;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很愤怒,因为他不想被挑剔,被评价,被改造,可是他很快打消了这样的念头。“爸(妈)做什么都为着我,我怎么能生他(她)的气?”

因为不能生气,他把自己的愤怒压抑起来了。看起来,他总是很乖顺,对父母的决定从不反抗。可这没有发泄出来的愤怒虽然藏起来了,却仍然挥之不去。

他知道爸妈希望他做作业快一点,慢了会很生气。他当然不想爸妈生气,可是有个他察觉不到的声音在对他说:“就让他(她)生气好了。”他知道爸妈希望他自觉,不自觉的话会让爸妈很失望。他当然不想爸妈失望,可是有个他察觉不到的声音在对他说:“就让他(她)失望好了。”……

这在心理学上叫“消极反抗性人格”。小强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但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不能判断。

第二件事情则表明,他的心灵一定已经经历了很严重的伤害。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果那是真的,他对一个不认识的同学都表现得那么“乖顺”,他实在很需要帮助。如果不是,他对爸爸的愤怒一定还会促使他做出更多事情来挑战爸爸的底线。

我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实际上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问题,家长更应该注意的是,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自觉写作业的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去促进孩子写作业,具体按照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操作。

第一点,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关注,特别是孩子表现优秀的方面,要及时的进行表扬,我们可以表扬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书写非常认真干净,或者也可以表扬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计算非常准确,而且计算的非常快,通过这些积极的,有效的表扬,去促进孩子更好的,积极的书写作业,家长的表扬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敷衍表扬,这样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点,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应当注重孩子注意力的维持,一般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所以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注意力,在他书桌的周围尽量不要摆放一些吸引他注意力的物品,而且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说话,或者是看电视,做一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那么他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也就会非常的快速认真。

第三点,孩子在放学之后,家长应该及时的帮助孩子去整理知识点,这样引导孩子整理知识点的时候,孩子就会对当天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并且通过复习有效的巩固了当天的知识,他再去写作业的时候,就会简单很多,他也会积极的写作业。

总之,孩子放学后不写作业,家长不应该采取极端的不给饭吃的行为,而是引导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自觉完成的习惯,这样孩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利剑因经历火炉的锻造与磨刀石的打磨才造就其削减如泥的锋芒;梅花因经历寒冬风雪、百花凋零才成就其淡雅幽远的芳香。同样,苦难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困苦的童年

对于大部分6岁的孩子来说,几乎都能躺在父母怀中享受被宠爱的快乐,但在盖州市有这样一位00后的孩子,6岁时已学会洗衣服、煮饭,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他虽然没有享受到同龄孩子应当享受的物质生活,但却收获着同龄人无法读懂的自强自立的真正含义。这位孩子名叫贾志铎,今年14岁,现就读于盖州市东城学校六年二班。爷爷奶奶因病早早去逝,留下了一堆外债,父亲患严重肺结核也需人照料,母亲也因为实在熬不了这穷苦的日子在贾志铎三岁时就扔下他走了,孩子现在连母亲长什么样子都已经不记得了。父子俩相依为命,借住在山上的房子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上了学之后,情况才稍有好转,因为学校为其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可怜的孩子才终于每天能吃上一顿饱饭了。贾志铎每天上下学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山上杂草丛生,没水没电。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没路,这个孩子就拿着铁锨、镰刀自己修路除草,路修好了,虽然不宽,但总比以前坑坑洼洼总摔跤时好多了,也方便了其他上山的人;没水,他就每天上学时拎着水桶,放到山下一家认识的奶奶家中,晚上放学时再把水拎上山,周末有空时再多打几桶水倒进缸中备用;没电,晚上写作业是个老大难,只好点蜡烛,就是借着这微弱的烛光,孩子的作业拿到了一个个优,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

坚强的成长

屋漏偏逢连夜雨,相依为命的父亲一次刚下山就被车给撞了,全身多处骨折,住进了医院。贾志铎用他还很稚嫩无力的肩膀毅然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在学校,老师和社会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坚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一切大小事务,为了省钱,他每天放学都是急匆匆地回家做饭,再给爸爸送饭、喂饭……悉心地照顾着父亲,没有一句怨言。那时还是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即使他的双手又红又肿,但他依然不顾冰冷和手上的疼痛去洗碗,洗衣服。贾志铎经常累得趴在父亲病床边写作业,写着写着就睡着了……他的父亲看孩子这么辛苦、懂事,经常噙着泪埋怨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幸福的童年,但贾志铎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爸爸,我很满足了,因为我有一个爱我的你呀!”看着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这么小就担上了生活的重担,病房里的病友及家属们心里酸酸的,眼含热泪。有的主动帮助贾志铎照顾他父亲,让孩子每天只晚上来一次就行,并向他打包票肯定饿不着他父亲。在孩子的精心照顾下,在热心的病友的帮助下,爸爸恢复了健康,又与孩子共享着这种唯一的父与子的爱!

在生活中,贾志铎得到过来自于学校、社会上的一些资助,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勤工俭学,捡废品、清明节在街边卖花、在夜市卖冷饮、气球。挨过同行大人的欺负,遭到过同龄人的白眼和冷嘈热讽,这个坚强的孩子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也不和别人争执,挺起胸膛继续叫卖着。看着别人家的小孩儿在玩耍,他能不羡慕?不,他没有,因为他根本没有羡慕的时间,除了要把书读好之外,他多么希望再多点时间,再多卖点气球、冷饮,好多赚点生活费,他要凭借自己的力量,给爸爸治病买药。他的衣服也都是捡别人穿剩下的,虽然是旧衣服,但他都给洗得干干净净,毫不嫌弃,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穿的干净舒服就行!”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简朴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强自立的含义!

爱心的传递

因为家庭困难,他比同龄人晚了两年入学,但他却是班级里最勤奋的孩子,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里学习的总是他。他说:“虽然我家庭困难,但却有那么多有爱心的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我现在必须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而且我也要做像他们那样有爱心的人,有能力之后也去帮助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让爱永远传递下去。”是的,他做到了,看看他家里墙上的那些奖状就可以知道这是多么努力、多么乐观的一位孩子啊!“优秀学生干部”、“最美少年”、“三好学生”、“拾金不昧好少年”。满满的一墙奖状记载着他的自强不息,他对未来的希冀。

在学校里,他也不忘对同学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他的事迹打动了所有的家长和学生。他的父亲非常感动,流出了激动的热泪,他爸爸说:“有这样的好儿子没白活啊!”

他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人缘很好,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在班上威信很高,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他。他只要力所能及,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如有的同学书不会读,他一句一句地教;有的同学应用题不会解,也就不厌其烦给讲解。同学感冒了,也帮着取药、倒开水。学校劳动,他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委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他还喜欢运动,操场上,排场上经常有他和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和欢呼声。学校领导、老师也都非常欣赏他的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他的成长。

在社会,他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每次学校组织的为灾区捐款他都能积极参与并号召同学们献爱心。平时自己连一根冰棍儿都舍不得买的孩子,不仅自己主动把平时攒的零花钱捐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发起倡议,影响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他是一个小小少年,但他却他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的人。他是一个很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都起到了积极带头。学校在重阳节组织的去敬老院送温暖的活动中他主动担当主持人,为敬老院的老人、送文艺节目;学校组织的征集校歌活动,他发动同学们一起到全校各班级为母校征集;近两年,每逢周六日,他经常组织同学到一些社区、广场、街道打扫卫生,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他的爱心和诚心在行动中感染着周围的人,在东城学校,他是一个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困苦的好学生,同学们敬佩他,老师们爱戴他。

他,时常面带微笑,从他的脸上看不出这样一个花季少年经历的困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孝敬父亲,他乐于助人,他成绩优异,他全面发展,他自强不息,他乐观向上,他不断进取。他是一个小小少年却经历了诸多磨难,然而,他傲雪凌风的风骨依然如梅花般历经摧残却傲然绽放!法国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那我们相信童年的苦难对于贾志铎来说就是一笔人生宝贵的财富。我们相信,天道酬人,愿这个自强不息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2

迟凯琳,14岁,辽宁省营口盖州市梁屯学校八年四班学生。她,沉默寡语,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闪着坚毅的光芒;她,身体瘦弱,却有着一颗火热、善良、坚强的心;她,年纪虽小,却在人生的花季谱写了一支支动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为先。提起凯琳的懂事、孝顺,上下村没有人不知道的。20xx年,凯琳的爸爸和妈妈出了车祸,妈妈当场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终于醒来,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严重萎缩,比右腿细很多。这巨大的不幸将年仅七岁的小凯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妈妈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妈妈,令在场所有的人无不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刚出院不久,爷爷小脑萎缩加重,瘫在了炕上;视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这个家该怎样维持下去啊?小凯琳的爸爸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万念俱灰,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最后,是凯琳的一番话让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她哭着说:“爸,我已经没有妈了,不能再没有爸呀,你要是没有了,这个家也就完了,你别害怕,我现在长大了,我什么都能干,我能洗衣服,我能喂猪,我能给爷爷洗脚……”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眼泪夺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躯还能不如一个七岁的孩子吗?从此,小凯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妇”。

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她就帮奶奶做饭、喂猪,那猪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时桶底碰到石头,猪食就喷洒她一身。吃完饭,她让奶奶歇着,她捡碗,刷碗,收拾好,再写作业,写完作业,给爸爸和爷爷洗脚、按摩。每天早晨,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梦乡时,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帮奶奶做饭,扶爸爸出去锻炼,给爷爷擦脸。每逢亲戚、邻居给送好吃的,小凯琳从不动口,她说她不吃这些,也能长大,爷爷、奶奶、爸爸身体不好,需要补营养。看着她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劳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后,凯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帮继母做农活,给继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继母的喜爱。

助人为乐。一个星期天,她在院子里摘菜,听到邻居顾奶奶喊道:“不好了,来雨了,我的苞米还没装到仓子里”。凯琳赶忙跑了过去,拿起土篮子就帮忙装苞米,苞米装完了,她全身也淋湿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边涮拖布,看见河边的石头上放了一部手机和一百几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谁忘在这儿的,就挨家去问,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得去小卖店给她买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样没舍得吃,都拿回家给了小弟弟。

品学兼优。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从不荒废点滴时间,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学习,她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经常主动帮老师、同学做些事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不买零食,从不乱扔纸张等等。

这,就是迟凯琳,一个小小年纪就闪烁着道德光环的好孩子。茫茫苍穹多风雨,雏鹰展翅任翱翔。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3

兰芳,女,2003年5月生,2013年荣获厦门市思明区“文明学生”称号,2014年12月被授予“厦门市自立自强美德少年提名奖”,2016年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现就读于厦门市云顶学校七年四班。

兰芳,2015年9月刚刚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开心地玩耍,兰芳却在家里剪线头。长时间机械重复动作让兰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还是贴上创口贴再剪,只为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爸爸受伤,妈妈要照顾,这个话不多的腼腆女孩就担起家中重任。

2013年,兰芳读五年级时,她的爸爸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伤,双手双脚不能动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妈妈必须在医院照顾爸爸。姐姐上高中,学习压力大,弟弟小,才刚上小学,兰芳毫不犹豫的担起家中的重任。

从那以后,兰芳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做早饭、送弟弟上学、自己上学、放学接弟弟、做午饭、下午上课、放学接弟弟、买菜、做晚饭、洗衣服、做作业,兰芳的一天忙得团团转,连睡午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下午有时会打瞌睡。

一开始,兰芳对家务并不熟悉,锅没烧干就放油,油花溅起烫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烧焦了。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为了省钱,兰芳货比三家;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谱。此外,兰芳还要周末到医院帮忙照顾爸爸。

兰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光线昏暗,连白天都要开灯。外屋的上铺是姐姐的床,下铺是兰芳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张小方桌,是兰芳和弟弟的书桌兼饭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学习。阳台除了晾衣服,还是厨房,兰芳就在那里做饭。

爸爸出院回家后,还要在轮椅上休养一年。假期里,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兰芳就跟着妈妈到殿前的工厂拿回手工活。兰芳给玩偶缝眼睛,一不小心会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没缝好还得返工。缝一双眼睛能赚5分钱,母女俩在一个暑假里赚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剩下的给姐姐交学费和贴补家用。

妈妈捧着兰芳的手,心疼地说:“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兰芳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有些肿,像结了一个茧。兰芳把手藏起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很辛苦,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兰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兰芳不仅在家里细心地照顾家人,在学校也很关照同学,热心公益。在读小学期间,兰芳班上来了一个随班跟读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开始,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屉里,每次兰芳都站出来帮小露说话,“你们不能把垃圾放在这里”。小露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兰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说话,尽管一开始,小露对兰芳不理不睬。但兰芳没有放弃,慢慢地她会对兰芳笑了,下课还愿意和兰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觉得好的东西给兰芳。3年过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学,在兰芳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变得愿意亲近小露了。虽然没有和小露在一个班级,但每天兰芳都会在课间找小露聊天,放学的时候主动留下帮助小露学习。

2016年3月7日,云顶学校举行第二届“云顶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团仪式。七年四班的兰芳作为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带领145名小义工宣誓。这些小义工都曾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因此,他们将回馈社会,为班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知道兰芳的家庭困境后,为她申请了补助金,她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学校同时又为她申请奖学金。兰芳的妈妈说,兰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学校的奖学金够兰芳的花销,还能买些书。

这就是兰芳,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她常说:“其实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双手,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事。”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4

李博恒,12岁,潼关县太要镇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他独立自强,积极乐观。一直以来,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事迹在太要镇中心小学传为佳话。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博恒的母亲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长期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年逾古稀的爷爷,腿脚不便,虽然忙前忙后,但对于这个经济困难的家也力不从心。因为生计,博恒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家里的状况博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担起了大人的义务,6岁时就学会了做饭,打扫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妈妈……从那时起,这些大人要干的活便成了博恒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当别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却在山沟里挖山药卖钱补贴家用;当别的孩子和伙伴们玩耍时,他却在灶膛前点火为爷爷和妈妈做饭;当别的孩子们进入甜蜜的梦乡时,他却在照顾生病的母亲……农忙时节,他和爷爷一道去田地里干活,节假日,他常常帮爷爷放牛。博恒农活、家务样样都干,样样都行。邻居提起他,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博恒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没有他,这个家也就没了,面对大家的赞扬,腼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说:“爷爷、妈妈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孝敬他们是我应该做的!”

在李博恒眼里,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时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他说:“那面叫长寿面,吃了面条后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护爷爷和妈妈了。”每当学校里发了火腿肠,面包,牛奶,鸡腿时,他舍不得吃,都会偷偷的攒下来拿回家给爷爷和妈妈吃。爷爷每每提及此事,便会老泪纵横:“娃在我们家受苦了!唉,是我们当大人的没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们对不起娃啊!”

百善孝为先。在艰辛的成长路上,李博恒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帮爸爸照顾爷爷,照顾妈妈的重任,用孝心诠释了中华少年应具有的美德。虽然他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坚韧刚强。现在学习任务繁重的他,依然是怀揣坚毅与感恩,为爷爷分忧解难,用孝心、责任和坚强承担起家庭的一片蓝天!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5

自冯__4岁那年,叔叔触电身亡后,__的爸爸深受打击就染上了酗酒的习惯。喝完酒后,冯__和妈妈就成了爸爸撒气的对象,有时娘俩甚至被打得遍体鳞伤赶出家门。爸爸由于常年饮酒过量,心情忧郁,染上了糖尿病,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跑医院和喝酒是爸爸生活的唯一,也丧失了劳动能力,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妈妈为了能更方便照顾家,就在家附近摆起临时小摊,夏天卖水,冬天卖鞋垫,赶上淡季,就卖咸菜,给别人修脚,送餐冯__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开始学着大人的模样一方面要照顾爸爸,一方面要安慰妈妈,为分担妈妈的压力,她每天天刚亮,就会起来做饭,总是悄悄的,怕影响妈妈睡觉。饭做好后,冯__也会在桌子上摆一瓶酒,等着爸爸吃饭,他知道喝酒是对身体不好的,但为了让爸爸高兴,不难为他和妈妈,他只能这么做。晚上放学回家会顺便买菜,写好作业做饭,等着妈妈回来一起吃饭,这也是他一天开心的时候。时间久了,__的鸡蛋炒柿子、醋溜白菜,炒土豆丝已经成了她的拿手菜。双休日和假期,冯__会和妈妈一起出摊,他从来不觉得丢人,帮着妈妈一起吆喝:凉冰冰的水舒适保暖的鞋垫,纯手工制品酸辣可口的咸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他的叫卖声常常会吸引很多人驻足。时间一长,冯__成了附近很有名气的人,只要从这路过的人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

现在冯__读六年级了,很快就要上初中了,对于未来,冯__有自己的打算。冯__平时的作业几乎全部都是优,老师的 评语 也都是夸奖的。妈妈希望她读一所好中学,但是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在哪儿读书都是一样的。我现在就希望爸爸的病能好起来,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在一起,然后我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让爸爸妈妈都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