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开学家长选择送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呢?

孩子 0 25

大一开学家长选择送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呢?,第1张

大一开学家长选择送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呢?
导读:      大一新生开学,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学校,需要注意的其实挺多的,需要注意下面这些:大一刚开学,新生报到在学校会有各个学院的接待指引,可以先去自己报考学院领取相关的手册,去学校临时设置的财务场地缴纳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但是

      大一新生开学,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学校,需要注意的其实挺多的,需要注意下面这些:大一刚开学,新生报到在学校会有各个学院的接待指引,可以先去自己报考学院领取相关的手册,去学校临时设置的财务场地缴纳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但是记住交费后要索要收据之类的,拿着报到证去学院报到,学院有人接待并告诉你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应该自己去报到处报到并领取饭卡、学生卡、银行卡和校服之类的。

       家长选择送孩子上学的话,应该注意学生与新同学的关系,要嘱咐孩子正确处理室友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包容,在宿舍应该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提升自身的素质,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例如:各种社团活动、还有学习活动。这些都需要家长去嘱咐,因为刚上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还不能完全负责,所以要把一切可能出现的东西都交代,让孩子注意。

       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生活费上不能一再节省,目前信息高度发达,已知有好多学生因为生活费不够走上了不归路,开始了各自网贷生活,一入网贷深似海,很难出来,利滚利会压 的学生乃至相关家庭缓不过来。      所以在给够学生生活费的前提下也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一味的消费,要节制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大一是刚步入大学生涯的开始,我们要在刚开始就纠正孩子的不正当思想,避免以后出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要把所知道的都交代给孩子帮助孩子选择。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普天之下的父母都一样,对于子女总是放心不下,父母为子女事事操劳,处处操心,并不代表大学生不独立,而是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我认为父母送刚上大学的孩子上学并不能说明孩子不独立。对很多家庭来说,上大学是孩子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陌生的乘车线路、陌生的城市,父母当然放心不下,想陪同孩子一起到学校报道,看一看孩子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只有亲眼看见了孩子的大学校园,父母的心中才会踏实一些。而且,上了大学之后,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大部分学生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一趟家,和父母聚少离多,现在能多和父母待一会儿当然要珍惜,父母和孩子一起到大学报道,这也算一家人的旅行了。因此,父母送孩子去大学只是情感的表达,并不代表孩子不独立。

找到儿子学校时,离报到的日子尚有两天,校园整洁而干净,大的有点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三个人默默的在学校走着,找到儿子的宿舍,舍管阿姨热情的给了宿舍钥匙,推开宿舍门,六张上床下桌静静的在哪里,一个大大的衣橱使得每个人都有一个私密空间,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一缕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满满的是张开怀抱迎接热闹的样子,比我从网上看到的大学生乱乱的宿舍强太多了,想到将来儿子要在这里生活四年,替他感到高兴。自己开始收拾床铺衣橱,满满行李箱的东西被儿子一件件拿出来,我们两个人亦喜亦悲的看着忙碌的儿子,老公突然说了句:怎么有种分家的感觉?到了正式报到的日子,校园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家长和孩子,儿子一直坚持不让我们插手,我跟老公两手空空的跟着儿子,内心压抑着想给儿子做点什么的冲动,看着儿子报到、儿子不在身边,原来计划好的旅游路线都成了泡影,固执的等在宾馆,想着孩子还没开学,也许没那么多事,会出来见我们一面,可是每到傍晚,孩子8点多来电话说才忙完的时候,深深的失望伴着泪水一起袭来。

孩子长再大也是父母心里的宝,就算孩子很独立,在父母心里都不够独立。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比较娇惯,孩子进入大学了,父母依然不放心,担心孩子一个人来校拿行李会累着,担心孩子进入学校后,生活自理能力不够强!但是上大学了那就不一样了,先不说大学是距离自己的家比较远的地方,这孩子一出门,就是几个月看不到。毕竟一早就起来做饭然后收拾家洗衣服再买菜做饭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多年了,这突然家里没有了孩子,碗筷都少放了一套,心理上的缺失感肯定是有的。孩子上了大学了,父母成天就想着这学校的生活环境怎么样啊,生活方便不啊?吃住上孩子会不会习惯啊?在这种思维的方式下,家长肯定是要送孩子去一下学校的。有人说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可能都已经超过了自己,所以,考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幸事,对于整个家庭都是开心的事情。所以做为家长,可能比学生还好奇大学的环境,这是其一自己想去大学看看环境如何,比自己的孩子还要期待。其次,那就是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爱孩子,所以,别看学生都长这么大了,可能自己的家长还不会爱自己,那么只能通过一件件的事情去表达,那么送自己的孩子来上学自然是其中的一个好的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孩子考上大学不仅是父母的心愿达成,更是子女离开父母独自成人的标志,所以家长送孩子去上学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第一,孩子去上大学大多是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孩子开学需要携带的东西较多,父母不放心孩子独自前往,所以一般都会陪同,一起拿行李,替孩子收拾好,才可以放心。第二,很多父母是没有上过大学的,想要沾沾子女的光,去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氛和环境。对于父母和家人来说也相当于是旅游一番。第三,情感的舍不得。上大学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是孩子第一次离开,情感方面会有很多不舍,所以想要送别。

对所有的大学生来说,在刚上学的时候需不需要家长去送就是他们会考虑的问题。有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第一次去到外面上学,自己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再加上去到一所陌生的城市,带给自己的就是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就觉得有父母陪在自己的身边会安心很多,所以会选择让父母送自己去学校;而有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就要开始独立了,而独自去学校就是独立的第一步,就不会让父母送自己。

反正这个事情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大家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父母送自己也有送自己的好处,不送自己也是可以的。每年新生开学都是有自己一个人去学校报到,也有一大家子人跟着的。不过我个人是建议第一次可以让父母跟自己一起去的, 毕竟那是自己要生活四年的地方,如果开学不去可能父母都没有机会去看看孩子上学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而且送孩子去学校全当旅行了,只要父母有时间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尤其是那些学校离家里不是特别远的,父母开车送去就会方便很多,毕竟刚开学东西也多,自己大包小包拎着会有些麻烦,父母开车就会方便许多。接下来我就说说家长送行的利弊。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孩子分担一些。新生报到还是很麻烦的,反正我大学开学的时候就需要好几个地方来回跑,而且最后才知道自己的宿舍在哪里。如果说自己一个人的话就得拉着行李一来回奔波,但是有家人在一旁大家就可以分工同时去办,速度会更快一些,行李也不用拉着跑,父母在一旁看着自己去班里就好。所以由父母在身边自己就会轻松一些,他们能帮自己很多忙。

最大的弊端是有可能会遭到孩子的嫌弃。当然也有很多孩子本身就比较独立,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父母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就会产生分歧,而且刚开学事情比较多,父母就有可能会遭到孩子的嫌弃,说不定还会跟孩子发生争执,本来开学是高兴地事情闹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大一报到,家长不必陪,要陪能理解、是温情。

陪与不陪都在成长,无论是自己单独报到还是家长陪送,都各有优缺点。

家长送,首先就是安全和方便,因为爸妈在,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自己不需要太担心,一路跟着就好。然而这也恰恰是家长陪送的缺点,就是因为什么事都有人做了,导致孩子警惕性低,自主能力弱,不利于自主能力的培养。有人说:“有些特殊情况我认为还是要有父母陪伴的,比如有的同学身体不适,或者是要经过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存在一定的危险。”

独自去学校报到,第一是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比如要寄行李,必须要知道学校地址,这个不难,录取通知书上有,但是要去哪里取件呢?又如何与快递大哥联系?如果快递先到而人还没到又该怎么应对?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无疑需要了解学校内部情况,这便迫使学生必须想办法联系到学校的学姐学长,而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新生群。通过这些群,便可以认识很多学姐学长,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还会结识热心的学姐学长,到达学校后,也可以再次与他们联系,从而更快更好地了解学校。

相反,家长护送的学生,因为一切有爸妈打理,就没有了和学姐学长交流的动力,到了学校后很有可能处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要在不断适应学校环境的过程中慢慢融入其中,进度就远远慢于那些已经结识了学姐学长的同学。

家长爱子心切的感情可以理解,“大一”独立的心愿也值得鼓励,那么,能放手的家长就尽量放手,不想放手坚决陪同的家长,也记得一路上多让“大一”自己去应对和处理。

有小学门口帖提示:“学生能自理,家长请止步”。

我觉得家长能否陪同与培育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分开父母第一次去生疏的城市单独学习和生活,家长也不放心,陪同过去理解一下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也是人情世故。况且开学报到时行李太多,父母能够帮孩子搭把手。

孩子单独在外学习和生活,学会独立生活是迟早的事情。不用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出生在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出门上学报道由父母陪伴人人被人耻笑的,不像如今,不要说陪大一学生报道,有一些“巨婴”式大学生,家长陪读的都有。

如今上大一的学生,除了上少年班大学的,都是成年人了,从法律上来讲来讲,都是成年人了,大一开学报到家长不应该陪着去了,可是有一些学生家长是非陪不可的。不管该不该,如今的状况下是不管学校离家远近,或开车或乘车,大多数家长都会陪孩子去报道的。大一重生报到,大多数是家长可陪可不赔的,他很多家长还是愿意陪着孩子一同到大学,一是理解一下学校的状况,更多的是顺便旅游一下。对这些学生的家长来说,只是进来玩了几天。

对极少数从小不断未出过远门,从末乘坐过高铁,飞机的学生来说,家长就必需要陪同了,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到大不断过着小皇帝般的生活,只在学校与家之间二点一线,出门即晕头转向,不管是汽车站火车站还是飞机场,基本就没有亲身买过票,什么也不晓得,还不会与人交流,从车站或机场出来,就一脸懵逼,他本人不敢去,家长也不放心。因而,必需要有家长陪同,陪伴孩子一同去比拟好,看看孩子学校学习环境,带孩子熟悉一下学校,帮孩子把床铺好需求的东西用具买好,布置妥当让孩子踏踏实实学习。

大学新生报到家长一般是可以进学校的,在现在的流行情况下,只有体温正常、不发烧,监护人可以允许进入校园,但具体的由学校决定。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关于大学新生报到时家长是否可以进入学校的准确信息:

1、学校官方网站:访问学校的官方网站,寻找相关的新生报到指南或安排。通常学校会在网站上提供详细的报到时间、地点和相应的陪同政策。

2、联系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大学的咨询电话或邮件联系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或新生接待部门等,咨询他们关于家长是否可以陪同的具体规定和安排。

3、向学长学姐或学生群体咨询:加入学长学姐的社交群或组织,比如班级群、学生会等。通过这些群体,你可以与学长学姐们交流并向他们请教问题。学校通常会组织学长学姐见面会,提供一个与学长学姐们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活动中,你可以直接向他们咨询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大一新生报道需要注意什么

1、随身携带所需文件:携带个人身份证明、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户口本(或相关材料)、照片等必备文件。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如体检报告、学费缴纳凭证等。

2、宿舍安排:了解学校的宿舍分配情况,按照学校要求办理宿舍入住手续。准备好个人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如床上用品、洗漱用品、衣物等。

3、适应新环境:尽早参与校园活动、社团或学生组织,结识新同学和学长学姐。参加社交活动和交流,拓宽人脉,有助于建立友谊和找到共同兴趣的伙伴。尽快熟悉校园地理,了解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设施等位置和使用规则。探索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辅导中心等,充分利用它们来支持学习和发展。

如果学校比较远,而且又没有和自己一样被录取同一所学校的同学的话,建议还是家长送比较好的,尤其是孩子独自第一次出远门。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话,可能连语言说话的方式都会和别人有所差异,会容易感动害怕和恐慌。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家长应该送的。

当然,如果是和同学一起去学校的话,这样是最好的,家长可以不用送的,毕竟,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团体,可以相互照顾,不至于孤立无援,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孩子的安全等等。

如果学校比较近的话,那送不送也都是可以的。并且孩子可以很快的在新的学校打开自己的生活圈,不用太过担心。

我是不建议送的。孩子到了地方有校车接的,而且走之前都跟学校联系好的。做父母的不放手,孩子永远成长不了……

我家妞妞四年前考到上海,临走前,想让我去送,一方面我确实不好请假,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想锻炼一下她。于是我对她说:“妈妈不送你,把省下来的路费钱给你你到了上海多给自己置点东西。”她同意了……

快开学了,我给她买好了飞机票,送她到机场。她一路上没说话,我知道她是害怕,没一个人出过远门,这次自己跑这么远,心里肯定纠结 ……但她一路上没哭,进了安检门,我望着送她,我不希望她回头,她一回头,我也会哭的……结果在进去的一瞬间,她慢慢地回过头,叫了声“妈妈”,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安慰她,去吧,下了飞机有人接呢……她才拉着皮箱进了候机室……

五个小时以后,她给我打电话说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也见到了接机的老师让我放心。

到了晚上,她又给我打电话说了她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她自己去交的学费,然后领了宿舍钥匙 ,又和同学一起去学校住宿管理处买了统一的被褥,还和同学一起出去买了一些日用品……她的声音里带着掩藏不了的兴奋……

最后她告诉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我们宿舍八个人,睡得上下铺。除了我没妈妈送,其余七个都是妈妈送来的!她们的妈妈给帮着交学费,给洗衣服,给打饭,甚至铺床都是妈妈在铺,就只有我一个人,什么都是自己,其他的阿姨都夸我能干呢……”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泛起丝丝愧疚,但我依然告诉她:“你看,妈妈没送你,你很有成就感吧……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在帮着干,只有我家的琪琪最能干,自己什么都会干!”……

孩子的路终究得她自己走,我们替不了一点点,不如早点放手,让他们去适应 社会 ,适应环境。

我们干得越多,孩子会得就会越少。有一天需要他自己去面对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尽心尽责”,孩子会不会怨恨我们呢?

其实,现在孩子上大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时间宽裕,80%的家长都会选择送。

一来,孩子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出远门,家长心里有太多牵挂,太多不舍。再信赖孩子,也想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心里才踏实。特别是女孩子,家长更不放心,能送是一定要送的。我同事家孩子去青海大学上学,父母虽然很忙,硬是挤出时间,陪孩子去报道,安排好后,才放心赶回来。否则,孩子独自去学,家长在家里也是忐忑不安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阖家出去 旅游 也是常态。借送孩子上大学之际,来一场全家出游,不仅和孩子共享欢乐,而且能感受到大学的氛围。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孩子到异地上学,才有了去当地 旅游 的机会。

再者孩子去上学,要带很多行李,有的下了 汽车 ,还要坐火车,甚至赶飞机,一路辗转,如果父母有时间送一程,可以帮孩子一把。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相对而言的。现在,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如果孩子自立能力很强,家长超放心,完全可以不送。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旅途注意的事项,及时和家长联系。如果有同学结伴而行,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家富有,包专机护送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没有那笔钱,孩子就是自己坐火车去上学的。

孩子上大学,家长要不要送?首先家庭形成共识是否要送只上大学。每一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觉得要送那就送,觉得不要送那就不送,以家庭成员形成共识为主。很多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上大学其实是没有机会,一家人外出 旅游 的,然后就有孩子读大学送孩子上大学,这样的一个机会,一家人来一个亲子共游,然后再送孩子去上学,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其次,以训练孩子为目的不送。孩子第1次出远门,这是一个训练他很好的机会。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去上大学的路线,怎么购车?怎么行走,甚至可以结伴而行,这里的结伴而行的伙伴就是和孩子一起上大学的同学,朋友都是可以的。这就很好的训练了孩子独立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甚至独自外出的能力。

我觉得送吧,不管是本省、跨省还是家门口,送孩子去读大学是一种情怀呀。

当孩子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人生阶段,就好比高考的时候,父母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在门口期盼的等待,陪伴你人生其中一个重要时刻,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随着孩子的成长,到步入 社会 ,越来越独立自主,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左右,参与他人生大小事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何其珍贵!

一转眼高考就过去两个多月,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作为一个高校人,每年秋季学期开学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新面孔,带着好奇也带着期盼。

不过,现在的新生与十年前的早已大不一样了,很多人中学期间都有游学经历,周围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也多得是,他们对大学已经不那么陌生也不那么羞涩。我见过不少新生,来学校没两天,校门外的网吧已经门清了,或者已经换上运动装备找球场打球了。从整体来看,现在很大一部分新生已经不需要父母来送,给他们打好包,办好卡,打上钱,他们估计连一丝不舍都不会表现出来,就像脱笼的鸟,所以,如果家长走不开无法亲自去送,那也没有关系,让孩子独自去上学,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次洗礼。

从如果家长有条件去送,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去送的。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种仪式感,让孩子从心理上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另一方面,来了之后最好能和辅导员当面交流一下,建立一些联系(不一定要请吃饭,报到时都很忙,就算请也不会去),加个微信就行,没事问一下孩子的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条件,提前几天出发,和孩子一路玩过去。呃,主要是这样的机会以后估计越来越少了,一旦上了大学,孩子真的就飞走了。

送与不送,按实际情况考虑吧!我从小到大就一直住校,父母不是很关心我的学业问题,所以无论去哪里都是我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独来独往的生活。同时家庭环境也不好,父母也不想花费钱去和我一同去学校,等经济条件允许了我一定会带他们参观我的大学校园。而且我也不愿意让我的父母为此奔波,他们已经很辛苦了为我做的够多了,我不想让他们在劳累了。一般孩子上大学送孩子到学校的原因无非就两种。

第一种就是孩子的自立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经历过住校,突然一下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这样的孩子很难一时习惯。我也有过这种感觉,也不是很想家就是突然换了个地方生活一时半会很难适应,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的。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送孩子去学校,陪孩子逛逛校园,熟悉了环境、舍友同时再鼓励孩子自立,孩子肯定会坚持下去的,慢慢的也就自立了。父母完全可以放心孩子,孩子总要一个去经历大风大浪,我们必须要让他学会独自去面对问题,不遭遇狂风的鸟儿是不会成长的。

第二种就是孩子考上大学了,全家人读很高兴,陪孩子一起去大学里边看看,了解一下孩子大学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我介意家长们还是陪孩子一起去大学吧,孩子并不是在乎你们的钱,真正在乎的是你们的陪伴,你们的一声鼓励以及肯定。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肯定会和他一起去大学的,我会和孩子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还要告诉孩子大学应该如何度过。你们呢?

我女儿要离开我去读大学了 请问送还是不送好呢?我心里难过不送的话肯定肯定会更难过的可能会有好长时间的不安 我为什么会犹豫送或不送呢?太远 那 太远 应该更要送 是不是?求建议 求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