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户主有低保孩子上学有补助。农村低保户子女上学资助项目共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资助标准是不一样的。 第一,学前班阶段,3至6岁的孩子。每个学前孩子每年最低的资助是400元,建档立卡户子女还能享受保教费每年600元的资助。第二,义务教育阶段
户主有低保孩子上学有补助。
农村低保户子女上学资助项目共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资助标准是不一样的。
第一,学前班阶段,3至6岁的孩子。每个学前孩子每年最低的资助是400元,建档立卡户子女还能享受保教费每年600元的资助。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资助是两免一补和营养餐计划。
第三,高中阶段,主要是指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可享受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
第四,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在校期间学费全免,1至2年级可享受每年2000元助学金补助。
第五,高等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子女和低保户子女可享受国家助学金计划。本专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是4000元,6000元,12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12000元每年。
符合法定条件的有补贴。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
2、领取失业救济金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
3、在职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和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家庭收入仍低于保障标准。
其中在校月收入(包括各种奖学金和各种补贴)已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学习和生活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免收全部学费;对其它一般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收部分学费。具体减免办法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制定。
各地教育、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要高度重视相关人群基础信息的填报、核查工作,做到信息完整准确,并通过本部门全国信息系统及时上传数据。
各地在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审核工作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教育、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反映。
各地政策和标准是有差异的。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也就是低保。
家庭收入主要包括:
(一)工资性收入。指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等。
(二)家庭经营净(纯)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包括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金、遗属补助金、赔偿收入,接受遗产收入、接受捐赠(赠送)收入等。
(五)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家庭财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机动车辆(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除外)、船舶、房屋、债权,其他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十八条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
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第三十四条 教育救助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实施,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生活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五十四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第五十五条 国家设立奖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家规定的专业的学生以及到国家规定的地区工作的学生给予奖励。
国家设立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学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在近几十年发展得很快,但在有些偏远山村或是农村,依旧有许多家庭食不果腹,在这些基本物质都不能得到保障的家庭,就更加不要谈家庭的教育了。因为贫穷,这些孩子最多读完初中就早早地出去务工赚钱补贴家里。而事实上,教育得不到保障,过早的出去赚钱这只会是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学好知识文化,才更有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
那么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怎么样才能改善这样的困境呢?政府部门为了缓解遮掩的问题,也给予了许多补助。首先,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是可以免除学杂费、书本费的。不仅如此,政府每年还会给这样的家庭发放一笔助学金。这样的资金补助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的。随着年级的上升,资金补助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如果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就可以申请助学金甚至学杂费全免。大学的助学金至少都有四千元,这样子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住宿费就都解决了。
有了政府的这些补助措施,这些孩子拥有了同等的学习、受教育的机会,尽管出身贫寒,他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自己家庭的命运。在学校中,有不少贫困却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比同龄人懂事得更早,不少人都会外出兼职,为了毕业做准备。
政府对这些家庭的教育补助计划一定会变成良性的循环,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看了更大的世界后,一定会想办法回报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对于国家的建设也是好事。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有学上,有书读,有着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跑道!
近日,记者从宝鸡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宝鸡已经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无缝隙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贫困高中生免除学费
还可享国家助学金
宝鸡从2007年开始,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学生资助制度,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无缝隙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如果您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孩子正上幼儿园,每年可以申请750元的生活补助,到了大班还可以免缴保教费(按公办幼儿园标准减免)。如果孩子正上小学或者初中,不但免学杂费、课本费,住校的孩子每天补助生活费4元(小学)或5元(初中),在农村学校上学还能享受免费营养餐(国家每天补助4元)。
如果孩子正在上高中,全部免除学费,每年无条件享受最高标准2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如果孩子上了中等职业学校,免除三年学费,一、二年级每年可申请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三重保障”帮助“
准大学生”上学
对于考上大学的“准大学生”,不用担心,党和政府提供了一系列资助政策,有“三重保障”帮助孩子上学圆梦。
第一重保障:入学资助。在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可享受宝鸡市设立的“贫困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资助”项目,每个考上大专及其以上的学生可以得到6000元的一次性资助;扶风、麟游、太白、陇县、千阳五县的考生还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路费或入校后的短期生活费(省内院校500元,省外院校1000元);高考成绩排全省前10000名的学生,可申请5000元的“泛海助学行动”资金。
第二重保障:助学贷款。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后,考生或家长可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校期间是无息,每学年最高可贷8000元)。
第三重保障:高校救助。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您会看到各校寄送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情况调查表,若需要帮助,可以根据要求如实填写调查表,到当地乡镇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如果没来得及办理助学贷款,或没筹够上学费用,报到时可凭此表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缓交的学费和住宿费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解决。凡在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就读的,可以享受每生每年6000元的精准资助;如果就读中高职,可以得到一次性3000元的教育扶贫资助。另外,大学期间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园地贷款、补偿代偿以及校内各种奖、助、补等资助政策。如果孩子想提高综合能力,并赚取生活补助,还可以申请勤工助学。
宝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经向全市发出了《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宣传资助政策,同时更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每年招生季,电信诈骗猖獗,希望大家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关于资助政策,还可拨打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电话:0917-2790950,2790944进行咨询、了解。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