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岁开始上幼儿园比较好?妈妈亲自带孩子到什么年龄最好?

爸爸 0 24

孩子几岁开始上幼儿园比较好?妈妈亲自带孩子到什么年龄最好?,第1张

孩子几岁开始上幼儿园比较好?妈妈亲自带孩子到什么年龄最好?
导读:小孩到了上学年龄,其家长都会将孩子送幼儿园。对此很多人也比较关心孩子待到多大年龄之后再让其上幼儿园比较好,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岁的年纪就可以上学了,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其对于事物的兴趣度比较高,而且对于集体环境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好,可以很快的融入

小孩到了上学年龄,其家长都会将孩子送幼儿园。对此很多人也比较关心孩子待到多大年龄之后再让其上幼儿园比较好,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岁的年纪就可以上学了,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其对于事物的兴趣度比较高,而且对于集体环境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好,可以很快的融入到集体当中,因此宝妈们可以将小孩带到三岁送去上学。

通常情况下,如果让孩子过早的到幼儿园上学,很容易让宝宝养成攻击性的个性,而且宝宝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容易让宝宝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宝宝年纪过小,如果父母没有对其产生过多的关爱,那么则会很容易让宝宝出现此种情况。因此宝宝年龄过少的话,不建议将其送到幼儿园,此外在三岁之前,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太早将宝宝送到幼儿园。无论是心智,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且宝宝在遇到难事的时候也不懂得调理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让宝宝缺乏安全感,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除此之外,宝宝的年纪如果在三岁以下的话,那么抵抗力抗力是非常弱的,而幼儿园作为一个公众场所,这种环境会很容易让宝宝产生焦虑感。而此种情绪也会对宝宝的吃饭生活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进而会让宝宝更容易生病。因此宝宝在三岁之前是不建议送到幼儿园的,宝妈妈可以将宝宝带到三岁再送去上学,这样的情况对于宝宝以及宝妈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当宝宝到了适龄年纪之后,将其送往幼儿园也能宝宝独立生活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当中,宝宝也可以随着其他孩子一起吃饭玩游戏,进而不会处于焦虑的状态之中。如果想要喝水、上厕所,宝宝也能够将其想要做的事情正确表达出来,进而让宝宝在事物上能够拥有充分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宝宝可以更快的适应集体的生活。

一、想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

家长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肯定都是想要了解孩子学校情况的。因为家长她肯定是非常好奇自己孩子未来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学习,而且对于大学来说,他们可能很久才会回一次家。所以家长她也想知道自己孩子到底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习,所以在大学一开始的时候,才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

二、第一次送孩子出远门

很多人大学都是在外地读书的,所以家长也会处于担心的情况就会送孩子去学校,这也是在他们看来,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害怕他们在路上不习惯,害怕他们到学校适应不了,甚至是怕她们在路上有一些什么突发情况,也是处于种种的担心,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在这个时候送孩子去学校。有的是直接从家里面开车,一路送过去,有的是跟孩子一起搭高铁或者是飞机过去的。其实是对于家长来说,也是耗费了很多精神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也是对于孩子的爱所以才在大学开学的时候送她去学校。

三、关心孩子的方式

而且大学开学的时候,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也是怕他们一时间没有办法适应,所以才会送他们去学校。这其实也是家长关心孩子一种方式,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送,但这是家长最简单的关心方式了,如果连这都拒绝的话,家长也会感到非常的伤心。再者而言,他们会觉得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送他们去学校也是自己感到非常开心的。

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孩子和小朋友们。有玩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要有集体观念。要合群。还要告诉孩子。学校里不管是有好事还是坏事。回家要和家长分享。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孩子和小朋友们。有玩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要有集体观念。要合群。还要告诉孩子。学校里不管是有好事还是坏事。回家要和家长分享。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孩子和小朋友们。有玩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要有集体观念。要合群。还要告诉孩子。学校里不管是有好事还是坏事。回家要和家长分享。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孩子和小朋友们。有玩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要有集体观念。要合群。还要告诉孩子。学校里不管是有好事还是坏事。回家要和家长分享。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孩子和小朋友们。有玩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要有集体观念。要合群。还要告诉孩子。学校里不管是有好事还是坏事。回家要和家长分享。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孩子和小朋友们。有玩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要有集体观念。要合群。还要告诉孩子。学校里不管是有好事还是坏事。回家要和家长分享。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接孩子上下学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却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 那就是孩子上学由谁接送能反映出家庭不同情况。

小雪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吃午饭期间,接到一名孩子爸爸的消息 “说今天晚上麻烦老师多看一会儿孩子可能要晚接”。

小雪听后连忙答应,并且和班级其他两个老师也说了一声,副班老点点头没说话, 小实习生有点儿不高兴,吐槽的说道“妈妈不能来接一下么,孩子一共才上7天,有5天都晚接”。

小雪笑了笑安抚道 “孩子爸爸也挺不容易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离异家庭,反正也不过就半个小时,我看着吧,正好备备课”。

而实习生在听到小雪的解释后有些羞愧,但也有些惊讶, 连忙问小雪是什么知道的?毕竟这孩子才刚来一星期, 小雪回答道,等以后你干长了也能知道。

看来孩子上学由谁接送能反映出家庭不同情况,确实有一定道理 ,不同的人接孩子放学,代表着不同的家庭状态。

长辈接送:父母不负责任,或父母太忙

以上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恐怕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意义是特殊的。

不管长辈如何爱他,给他多么好的物质生活,都比不上父母的爱与陪伴,经常由老人接送的孩子,多半也是经常和老人接触。

老人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比起父母还是有一定差距,对孩子的心灵影响也是不同的。

妈妈接送:全职妈妈或丧偶式 育儿 以及离异家庭。

全职妈妈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教孩子照顾好,因此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到了时间就去接送孩子上下学,全职妈妈对于孩子的陪伴自然是不缺失的,对孩子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除了全职妈妈一直来接送孩子 ,还有两种情况那就是丧偶式 育儿 或离异家庭,而这两种最终的意义其实都是一样的, 父母,有父也要有母,但凡缺失任何一个对孩子成长都是没有好处的。

爸爸接送:离异家庭,或爸爸责任心强

以上两种情况不同孩子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第一种离异家庭,孩子缺失一方父母的爱,对心灵的伤害始终都是无法避免的。

而第二种爸爸责任心强的家庭,对孩子成长好处则是大大的,父亲的爱比母亲的爱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爸爸会让孩子更勇敢,更坚强和自信,再者爸爸责任感强,家庭氛围也好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然是非常优秀。

不固定人员接送:家庭最幸福

别以为不固定人员接送对孩子不好,相反这种模式才是最好的, 接送人员不固定代表孩子每天都和不同家庭成员接触,整个成长过程也会更加幸福和完整, 孩子得到的爱都是更加全面的,心灵也会更加 健康 。

不过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如果接送成员不固定的话,最好能和老师提前沟通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家庭氛围和环境对孩子成长和心灵 健康 至关重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氛围既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不管是氛围还是环境对孩子心灵 健康 都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不给孩子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但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成长,拥有健全的心灵和人格, 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更有底气和自信去面对未来成长路上的任何逆境。

妈妈带娃时要对孩子多点耐心,不要总是让情绪操控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而爸爸则是要多点家庭责任感,并不是说要爸爸承担家庭一切家务,而是要试着去理解妻子,帮助妻子。

孩子是父母两个人的,不是爸爸或妈妈任何一个人的,既然能被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那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好好爱孩子。

今日话题:你家平常都是谁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无意中看到一条视频,内容是一位爸爸在声情并茂地与女儿进行英文对话。爸爸虽然英语不那么纯正,但认真的样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要为他点赞。小女孩一口纯正的英文,看来有爸爸不少的功劳。

看到这条视频的网友们纷纷表示:

“有这么优秀的爸爸,孩子也不会差”

“女孩一定很优秀,因为有爸爸的陪伴”

“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好爸爸都是别人家的”

“……”

众说纷纭,无一例外都在表示着对这位爸爸的赞赏。

这组数据显示出,中国家庭中父亲的不及格。然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甚至在3-6岁期间,父亲的重要性高出母亲50倍。

父亲陪伴对孩子的影响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四个不同的角色: 照顾者、行为规范者、保护者、精神导师。 有这四种角色的参与,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认知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等,都有着深深的影响。

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在绘本馆经常会遇到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热情开朗,大方与人交流;另一种则唯唯诺诺,不愿与人多言。了解后发现,前者父亲陪伴时间较长,后者大部分时间只有母亲陪伴。可以看出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心与安全感。而这一份自信心与安全感,是孩子融入 社会 的一张入场券。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

之前看过一档节目,一个 11岁的小男孩造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机歼35 ”。在同龄人对战斗机模棱两可的认知中,这个孩子已经可以用专业知识去动手创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这个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而他能在小小年级有如此“成就”,背后是 父亲的陪伴与支持

主要原因是, 男性更具有冒险、 探索 、求知精神 ,而这些父亲都会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运用在教育孩子上,所以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

对于性别有更清晰的认知

4-5岁是孩子性别认知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有父亲的陪伴,他们会对自己的性别有更清晰的认知。男孩子会更具有男子汉性格,而 女孩子也会把自己女性的特质更好地表现出来。

在 社会 包容性越来越大的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 男孩偏女性化 女孩更加男性化 。这一类孩子的背后,多是因为家庭环境中 父亲的缺失造成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而如何高质量的陪伴更是关键。

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朋友大兵每个周末都会陪孩子,而他所谓的陪伴就是待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打 游戏 ,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就可以。为此妻子与他吵过好几次,而大兵委屈的认为:“我已经花时间去陪孩子,难道在这个期间我不能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吗?”

大兵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大部分爸爸都会存在的问题。虽然他们在"陪"着,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好处微乎其微。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Catherine Steiner Adair),在关于陪伴孩子方面,给出了7个时间段的建议:

第一部分:上学前与去学校的路上

主持人汪涵曾在一个节目中表示: “即使我下班在凌晨的2、3点,每天早上依旧会送儿子上学。对于我来说,从家到学校20多分钟的路程,是难得的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我们会聊很多他们班级的事情,还会把儿子的好朋友们编在故事当中讲给他听”。

虽然仅有20多分钟的路程,但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很充实。孩子得到了父亲的陪伴,而父亲也从聊天当中了解到孩子的点点滴滴。

第二部分:接孩子放学、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家长下班回到家的时候

这三个时间段,对于孩子来说,他经历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在见到父亲的第一时间,他会他会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一天所遇到的事情。

这样的交流,可以增进亲子感情,父亲也会给孩子很多 理性的建议与解决的方式 ,激发孩子的思考,相比较而言,母亲则在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上忙碌,或许没那么心细,也难给出理性建议。

第三部分:晚饭时间与睡前时间

在我们家这一部分属于温馨的时光,我们习惯晚饭时彼此交流一天的所遇所思所想。

而先生喜欢睡前时光,他会给孩子讲故事,提一些问题,聊一些有趣的话题,直到孩子们入睡,他享受这一份依赖与陪伴。

凌晨妈妈来叨叨:

我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话: “家庭教育中,如果说母亲决定了孩子成长的起点,那么父亲就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未来孩子能有多高的高度,都取决于父亲在成长中的陪伴。当你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后,你也会是那个好爸爸!

相关链接一:还在让孩子用“教科书式”社交?孩子的朋友“反减不增”

相关链接二:为啥孩子成绩总上不去?别只怨孩子,父母自身也有原因的

相关链接三:“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家长两方面抓,从小学就开始了

01

关于孩子多大该去幼儿园这件事情,不同的妈妈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开心爸爸这个周末和开心妈妈一起重刷《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的时候,看到了杜江和嗯哼这一对明星父子。开心爸爸和开心妈妈都很喜欢这个小男孩,懂事,会说话,还是个小暖男,不得不说嗯哼的妈妈霍思燕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手。

节目中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工作人员问嗯哼,你都四岁了,上幼儿园了没?霍思燕不好意思的接过话说,还没呢。杜江在一旁补充道,霍思燕以前看过一本育儿书(开心爸爸很想知道是本什么书),上面说晚一年上幼儿园,对于男孩来说是最好的礼物。

所以我们看到嗯哼4岁多了还没上幼儿园。当然这是人家明星家庭,有人有钱有时间照顾孩子,并且自信能够照顾的比幼儿园要好。那么对于我们普通家庭,什么时候就可以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呢?

02

开心爸爸建议是3岁。

当然这个并不是开心爸爸自己说的,是有着很多“证据”的。

比如1840年就在国勃兰登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福禄培尔曾经说过:

幼儿教育,是3-6岁孩子的教育,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础的生活能力为目标。

这段话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有幼儿园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我们这里只看看什么时候才算是幼儿教育,这位幼儿园的创始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3岁。

另外,以开心爸爸所在的城市举例,只要是公立的幼儿园,统一都是3周岁入学。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规定,入学年龄都统一划归到3岁这个门槛。有很多出生月份在9月之后的宝宝们,无奈只好再待一年才能够正常入学。

其实这个年龄入学是很有道理的:

从生活能力来讲,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常见的可以控制大小便,可以自己吃饭,可以自己睡觉,可以自己穿简单的衣服,上了厕所以后可以自己擦屁屁,可以自己洗手喝水等。就算是离开了爸爸妈妈,去了幼儿园,也可以自己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动作。

从心理状态来讲,3岁的孩子正处在人际交往的敏感期,对周围的小朋友有着极强的沟通欲望。选择这个时候去幼儿园,他们适应集体生活会更加容易一些。另外孩子的一些类似于语言表达,运动,认知能力也是在3岁左右有一个飞速增长期,在幼儿园有着专业老师的教导,能够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指导。

03

当然,道理谁都知道,谁也觉得孩子3岁上幼儿园是最好的了。但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无奈之处,比如常见的,没有人帮忙带孩子啊,妈妈想重新上班补贴家用啊,突然间有了二胎不得已只能是让老大先去上学啊,爸爸妈妈确实是忙到没时间啊等等,他们只能是选择让孩子更早的去幼儿园。

那么,孩子能不能早点去幼儿园呢?是不是非得3岁以后才行呢?

当然不是了,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时候能上幼儿园,年龄其实并不很重要,主要是看他们是不是具备了上幼儿园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上幼儿园前,孩子们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包括生理方面的生活技能,也包括心理方面的。

表达能力

开心爸爸在这里说的表达能力,并不是说要孩子们把所有的感受都表达出来,而是需要他们表达出一些基础的情况。比如,我的头疼,我要尿尿,我渴了要喝水,我没有吃饱等等。

之所以会说这个能力,主要是因为现在不管是在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每个老师要照顾的孩子都不会少。像开心所在的幼儿园,一个老师需要照顾6个孩子,这种情况下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而且幼儿园里面孩子很多,很容易就遗漏了某一个,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可以简单表达的话,老师就能够及时知道他们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补救。

自理能力

这一点其实开心爸爸也在上面提及了,幼儿园正是一个锻炼孩子们独立自主能力的阶段。离开了爸爸妈妈,孩子们就需要自己独立来做一些事情,而且幼儿园孩子众多,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能够应付日常的基本问题。

这里说的自理能力主要有,自己吃饭的能力,自己上厕所的能力,自己穿外套鞋子的能力,甚至是自己擦屁屁提裤子的能力。孩子有了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社交能力

对于孩子们来说,幼儿园也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里他们会碰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孩子们有基本社交能力的话,无论是更快的融入到幼儿园中,还是从幼儿园学到更多的东西,都是很有帮助的。

这里说的基本社交能力,包括自己有困难或者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向老师求助;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无缘无故的动手;在幼儿园玩公共玩具的时候,能够遵守规则排队轮流来玩;和小朋友之间,能够说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话。

这些社交能力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能力才能够在幼儿园里,和别的小朋友们和平共处,玩的开心。

一般来说,孩子有了上面三种能力的话,3岁前,2岁半左右也是可以送幼儿园的。

04

如果爸爸妈妈们选择更早,比如2岁就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话,开心爸爸是不建议的。

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果强迫他们去的话,只能是取得相反的结果。我们看到很多2岁左右的孩子,在幼儿园经常尿裤子,而且身体也不算是很好,经常生病,这都是太早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弊端。

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对孩子也是这样,在合适的年龄送他们去幼儿园,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