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妈妈是怎样培养男孩的?

孩子 0 30

日本妈妈是怎样培养男孩的?,第1张

日本妈妈是怎样培养男孩的?
导读:去年7月份,远嫁日本的高中同学带着夫家一家人来北京旅游,数天的相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除了日本人良好周到的礼仪,就是日本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同学的小姑子Kazumi Suzuki 带着两个小男孩,一个五岁,一个六岁。计划要去的景点中有两个

去年7月份,远嫁日本的高中同学带着夫家一家人来北京旅游,数天的相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除了日本人良好周到的礼仪,就是日本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同学的小姑子Kazumi Suzuki 带着两个小男孩,一个五岁,一个六岁。计划要去的景点中有两个距离较远,行走负担较大,我很担心孩子们会因为太累而哭闹,因此建议是不是重新规划一下路线。同学的小姑子却毫不在意地拒绝了,微笑着告诉我两个孩子喜欢出游,可以负担这样的行程。

事实也确实如此。两个小男孩每人背着个双肩包,包里有自己的水瓶、零食、纸巾、折叠椅垫等用品(孩子自己收拾的),一路上基本很少需要大人照顾。

在八达岭长城,两个孩子都在靠自己努力地爬着高高的石阶,头发完全汗湿了。看到两个孩子累的满脸通红的样子,我提议大家轮流背着孩子,孩子的妈妈Suzuki 却立刻摇头。她说,两个孩子自己要求“看长城”的,不能因此给别人增加负担,现在他们还可以自己走,等到实在走不动了就停止好了。于是两个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又向上爬了两层,才坐倒在地上休息,自始至终没有要求大人背着或抱着,小背包也一直背在背上。

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一直在有意识地观察Suzuki 的家教方式,也时不时地就日本人教养男孩的家教方法跟她做一些沟通,现在在阿德勒小课堂上也把他们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与大家共同分享:

日本妈妈认为,教养男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基础体力,她们希望随时看到男孩精力充沛、欢蹦乱跳的样子。

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日本人认为只有拥有无限活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上做出好成绩,而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基础体力。在中国,有的孩子刚放学回家就扔下书包外出玩耍,这让妈妈很是烦恼,有的妈妈可能还会训斥孩子:“整天就知道玩!快去学习!”在日本人看来,这却是培养男孩的大忌——应有意识地增加孩子外出玩耍、活动身体的机会,因为基础体力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

日本妈妈认为,应该让男孩自己学着整理物品,妈妈们不应该太操心孩子忘带东西这件事。

年龄较小的孩子都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一般来说男孩的问题更大一些,有的男孩甚至十几岁了还总是丢三落四,这也跟妈妈的过度保护有关。中国妈妈们通常嘴上责怪孩子“又一次忘带东西”,但每次总是出手相助,比如把孩子忘带的东西送到学校。日本妈妈认为这样做并不合适,在必要的时候,干脆让孩子经历在全班同学面前被老师训斥的难堪与痛苦,这样一来他们自己才会长记性。

日本妈妈认为,让孩子遵守约定,靠的不应该是训斥而是引导。

当孩子不遵守约定时,妈妈们肯定是很不高兴,但是不应该用训斥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时候不论你怎么批评他、责骂他,孩子也不会自我反省,只会产生对抗情绪。那么如何做才有效呢?日本妈妈总结了两点:首先,给孩子交代清楚后,要求孩子复述一遍:“妈妈刚才说什么了?”这样做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明确自己的目标。其次,只肯定孩子完成度高的行为,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不随意夸奖孩子。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因此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培养出让人骄傲的优秀的孩子。而关于中日家教观念差异,我们也会在后面继续探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可以陪读的。

需要的条件:

1、需要到公证处证实亲子关系。

2、需要有资金担保,留学生本人需要有200万以上日元的银行存款。

3、留学生每年要有每年200万以上日元的固定收入证明。

4、留学生在日本至少生活半年以上,一般要求都在1年以上。

一般来说博士生申请比较容易。

扩展资料:

日本留学的申请条件和途径:

日本的学制与我国相同,包括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因此,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必需完成12年正规学校教育,也就是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日本基本达到了大学全入的水平,基本上想上学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深造,只是上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大学院等5种,这些学校又有国立、公立、私立等区分,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一般都接受外国留学生。

不过有些学校的文凭在中国是不承认的,要注意查询中国国家留学服务中心对国外大学文凭认证的相关信息。大学本科入学考试一般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和各个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两部分。这两种考试一般都有针对国外留学生的单独考试,即考试内容和录取分数都与日本学生不同。

总体水平相对比较简单,不过要考上日本名牌大学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特别是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等历史比较悠久的7所国立帝国大学。 日本的大学院就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具体也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

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宽进严出的体制。研究生招生没有全国和全校的统一入学考试,一般都是由所在院系组织考试,并决定是否录取,其中指导教师具有关键性的决定权。

由于指导老师在接受一个学生时主要考虑的是能否让他顺利毕业,所以会更多注意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能否完成论文,而不仅是考试成绩。

-日本留学政策

日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裤短裙,上学时,日本妈妈在孩子后面喊:“少穿点!”,而中国的妈妈总是在后面喊:“多穿点!”,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日本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在整体的儿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更细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地方。

1、无处不在的礼仪教育

国外曾有个关于日本幼儿园的视频,记录得是一家极其普通的日本幼儿园的日常。

孩子们被父母送到幼儿园后,孩子们第一件事就要自觉的换上室内鞋。

孩子们需要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摆放进自己的柜子,也不需要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帮忙。

每个孩子从一个居室到另一个居室的时候,都会感谢照顾他们的人。

带领孩子们离开的老师会先温和的做示范:“好,大家注意,我们来问候老师吧。”

然后孩子们会一起鞠躬,说:“谢谢!”

而这个房间的老师,以及比他们年龄大一点点的孩子们,则会起身热情的响应:“不用谢!”

在日本幼儿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每个孩子微笑以及说感谢。

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小细节里,都藏着对孩子们礼仪的教育。

比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干净整洁;比如怎样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怎样对老师和同伴表达谢谢;比如怎样跟老师和同伴问好……

孩子们会习惯于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知道要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之后长大也会成为一个优雅大方,彬彬有礼的人。

2、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日本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教育要独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日本街头经常看见的一幕,是小孩子自己拿着书包和相关的东西,大人即使接送,也只是空着手在一旁陪伴。

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间和身边的东西等等。

关于这样做的原因,日本亲子教育专家菅原裕子的解释是:

这种看起来有些“狠心”的做法,让日本的孩子从小养成了自己整理房间、处理自己的事情、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在每一件点滴的小事中积累起来的素养,会让一个人无论输赢成败,都保持一份对生活的坚持和体面。

3、全员参与的合作、感恩教育

提到日本教育,有一个词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

在每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

在孩子刚刚会说话,能简单交流的时候,父母和育儿师就会有意识的给孩子们灌输关于食物来源、制作、营养价值、应该怎样吃和吃多少的知识。

等孩子们上学了,每天都会在学校吃午餐,而学校则会更进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传递给孩子们。

4、坚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并不是说要认为的给孩子制造挫折,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让孩子勇敢尝试失败,并鼓励孩子一步步走线成功来体现的。

比较典型的是让孩子参加各类的体育活动。老师通常会给孩子们设定一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孩子这次比上一次的成绩好,就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

网上有段日本幼儿园小朋友跳箱子的视频,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为家庭的原因需要转学,因此幼儿园提前为他举办了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老师为他颁发完毕业证书之后,还为他准备了一个挑战——10段跳箱。

其实,凌很不擅长体育运动,对跳箱也很恐惧,经常失败,还为此哭过。

但是面对这次的挑战,他还是认真做准备动作,开始尝试。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还是失败……

在经历过好多次失败后,凌开始哭泣,并且打算放弃。

这时候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来,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给凌吧!”

于是,小朋友们有序地围成一个圈,大声地喊着“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来,奇迹真的出现了,当凌再次鼓起勇气去尝试的时候,准确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后真的跳过了10级的箱子!

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为他欢呼和鼓掌,这个6岁的孩子,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这种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害怕失败,而是把失败看做是走向下一个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可否认,社会和家庭联手,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着力培养孩子礼貌体贴的性格,独立自主的习惯、敬天爱人的情怀,百折不挠的勇气,这份用心,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孩子足够多的爱和陪伴,也要给孩子足够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这些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可见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因为你工作的原因去日本,让孩子留在身边,让你来照顾,可能更放心,所以带孩子过去也是可以的,不过,学习的内容就不好说了,因为毕竟他的根在自己的国家,如果长时间的学习,别的国家的知识,那么他长大以后岂不成了地地道道的外国人?除非他长大以后在日本生活,否则来到国内,又怎么能够适应呢?所以你要综合的考虑你孩子的将来生活地,如果他以后要长时间在国内生活,那么他最好还是留在国内上学

日本没有父母的陪读签证,可以肯定。只有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

父母可以申请探亲签证或者其他以自己身份申请的签证,达到短期或者长期滞在的目的。

目前探亲签证一般给90天,运气好理由合适的可以申请延期90天,这样一年可以待180天内。但是探亲签证是单次签证,不能利用一个签证往返。

还可以申请针对相对高收入人群的三年多次往返签证,目前有冲绳和日本东北地区为目的地的多次往返比较容易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