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送寒衣的意义 还可以送其他东西

爸爸 0 55

寒衣节送寒衣的意义 还可以送其他东西,第1张

寒衣节送寒衣的意义 还可以送其他东西
导读:  寒衣节其实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说是鬼节,是因为这几个节日的主角是已故的人。在这几天,在世的人们会为去世的亲人焚烧一些纸钱、衣物和其他食物。在寒衣节的这个时候,衣服焚烧是主要的内容。 寒衣

  寒衣节其实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说是鬼节,是因为这几个节日的主角是已故的人。在这几天,在世的人们会为去世的亲人焚烧一些纸钱、衣物和其他食物。在寒衣节的这个时候,衣服焚烧是主要的内容。

 寒衣节送寒衣的意义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寒衣节,俗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亲人,谓之,送寒衣。天气寒冷,满地落叶随风扬。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厚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记得今天和爸爸妈妈表达爱意。

 寒衣节送尊重

 去世的亲人,我们也要尊重。第一,行为有敬。行为端正,在坟地,烧纸要有烧纸的样,跪要有跪的样,行为有敬。比如给去世的人磕头,是连磕三个头的,磕头一定是头往下连续点三次,这是给去世的人磕头。第二,出言有敬。出言有敬非常重要,言语只能赞扬去世人的功德和对你的帮助,切不可揭人伤疤,上坟的时间千万别说这类话。第三,发声有敬。在墓地不要大吼小叫,不要说一些与祭祖没有关系的言语,我们进了墓地是非常严肃的,要不就是念太乙救苦天尊,边烧纸边念,要不就心里念。祭祖时一定要发声有敬,声音不要高低不匀,不然孩子对你说话会没大没小,直呼其名啊!第四,先后有敬。谁先上香,谁后上香,一定要符合礼仪,由长到幼,由男到女,这叫长幼有序。自己的行为,要多注意。

 寒衣节送祭品

 今天多准备一些祭品。祭祀行礼有敬。人在墓地,不要在上坟的时间三心二意,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大家可以趁早买起来,淘宝,拼多多上提前买点纸衣服、纸房子,寒衣纸,寒衣被、帽子、鞋子等,可以在十月一当天烧,也可以在十月一前一周就开始烧。不局限于只买些纸衣服钱,可以买些纸黄表纸、金元宝烧,还可以买纸丫鬟,纸车之类的,一般丧葬店这类东西很齐全的, 可以买些五色寒衣纸(五色纸乃红、黄、蓝、白、买黑五种颜色)、衣裤(纸)冥衣、冥币、元宝、火柴、粉笔等,以及香,蜡烛,水果,糕点等祭品。多买一些,也不贵。

导读:寒衣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随着寒衣节的接近,不少人在准备礼物了,虽然是烧寒衣的日子,但是寒冬到来时,我们可以给家中老人送些礼物聊表心意。那么,寒衣节给老人送什么?寒衣节能给长辈送衣服吗?和我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寒衣节给老人送什么

寒衣节给老人送衣服,是为了表达爱意,让他们在严寒的冬天有衣服抵御寒冬。

寒衣节能给长辈送衣服吗

可以的

虽然说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但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所以说,在寒衣节是可以给长辈送衣服的。

寒衣节送长辈礼物有那些禁忌

1、一定不要送蜡烛

一定不要选择蜡烛。因为蜡烛通常都是祭祀故去的人,如果在老人生日的时候送蜡烛的话,是非常不吉利的,绝大部分的老人还是非常忌讳送蜡烛的。

2、一定不要送钟

千万不要买钟送给老人。因为钟表的钟和送终的终,从读音上看是一样的。很多老人都特别忌讳这个,所以在老人生日的时候千万不要送钟,因为送这种物件代表盼望接收礼物的人马上死。

3、不要送鞋子

不能买鞋送给老人作为生日礼物。老人的生日是非常重要的,过生日的时候,如果买鞋送给老人的话,就相当于把邪气送给了老人。

4、不要送梨和李子

现在非常多的人在摆放亲戚的时候,都会选择送水果,但是我们在选择水果的时候,千万不要送梨子或者李子。这两种水果的名字都和分离的离相似,所以在老人礼物的时候,送梨或者李子的话,就代表着分离分散。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说法之一

送寒衣的第一个说法就是,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老人的孩子,因此都是可以送寒衣的。如果俩人住在一起,那么女儿和儿子就可以一起去送寒衣,这样在老人看来,子女后代都相处的特别融洽,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会感到特别开心和放心。当然如果儿子和女儿不住在一起的话,那么也可以分别去送寒衣,相信老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管是儿子送寒衣,还是女儿送寒衣,都是表达自己孝心的一种体现。这项流程是肯定要有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逝去的老人在寒衣节没有任何一个后人来送寒衣,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特别心寒,在另一个世界可能灵魂都没有办法得到安息。严重的话,后人的运势可能还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会遇到非常多不好的事情,这些都是极为可怕的。

说法之二

送寒衣的第二个说法就是,女儿应该在寒衣节这一天前往逝去父母的坟头烧钱纸送寒衣,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当然儿子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他们应该在晚上的时候,在自家的门口烧钱纸,这样做的目的是给逝去的双亲送盘缠,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够手头宽裕,过上很美好的日子。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是恰巧反过来的,也就是儿子是去坟地上坟送寒衣的,而女儿是在家里门口或者是十字路口烧钱纸送盘缠,总之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习俗来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去做。还有的地方规定就更加宽泛了,不管是女儿、儿子,还是儿媳妇,都可以去坟头送寒衣,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奠和哀思之情。

说法之三

送寒衣的第三个说法就是,女儿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因此在父母去世之后送寒衣这件事情应该由女儿来进行,女儿在出嫁之后,不管在寒衣节这一天有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准备好衣物,前往坟地烧给自己的父母。当然除了送寒衣之外,有些女儿还会准备纸扎的车子房子,还有钱纸等等,通通都在坟头烧给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够过得幸福宽裕一些,不会挨饿受冻,可以一直享受到快乐与美好。中华民族之所以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几千年绵延不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孝顺以及继承,这种庞大的家族观念,促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当然除了送寒衣之外,还有很多节日都是祭祀逝去的亲人或者是先人的,这样做会让后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1 三年级作文寒衣节300字

秋天再一次真真切切地实实在在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秋天真不愧是秋天,

它将我游荡的思绪顷刻之间带回故乡,牢牢地锁在故乡的那棵老柿子树上,锁

在故乡的怀抱里。于是我便回故乡了。

秋天是一个极美的季节。故乡的秋更让我陶醉。走出家门,眼睛里满是金

黄。难怪人们把秋唤作金秋。对面山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树木,都褪去了浓

艳的胭脂,洗尽铅华,露出本来的面目。黄黄的皮肤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显

露出她的天生丽质,万物无不为之动容。我想,面对这般率真健康的美丽,病

态的西施是否也会自愧不如呢?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总喜欢到处闲逛。于是

带上狗狗到屋旁的小山丘去登高望远。故乡的秋风总是很可人,就那么不紧不

慢地吹着,好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与它无关,一副清高的神情,从耳畔、树梢

在过,不着有丝痕迹。小狗狗像是被她给迷住了,欢快地蹦着跳着,快活地晃

动它的尾巴,似乎上要抓住可爱的秋风。然而秋风毕竟是不可驾驭的烈马。它

驰骋开来,将片片树叶儿抖落下来,落了厚厚的一地。眼前这棵枫树被秋风激

怒了,它热血沸腾、青筋突起,正准备与秋风决一死战。然而它又是害羞的,

它不习惯于表露自己的怒气。于是热血胀红了它的脸庞。它红艳的脸让人想起

了腊月里的火和围巾,仿佛它倒成了温暖这瑟瑟发抖的大地的天使了。一片火

红的枫叶落在我的肩头,然后从容地滑下,将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继续沿着

山上的小路往前走,悠闲自在地挪动双脚,似乎自己也随着秋风一起超脱了尘

世,正尽情享受冷眼看世风的情趣。突然,在层层红色的枫叶后面隐约出现了

点点新绿。不禁为之一震,这盛夏的浓绿怎么会出现在深秋?莫非

哦,对了,应该是松柏之类的东西吧。走近一瞧,果然是一棵苍松,根固

执地扎向岩石的深处,高傲地挺立于众枫之间。走得累了,便找一块平坦的地

方,索性躺下来,躺在火红的枫叶上,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枫树,欣赏这个美

丽的世界。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忽而觉得自己好可笑,这美丽而的神

圣的秋――故乡的金子般的秋,怎可以用尘世的语言来形容呢?这般亲切的秋,

只能用心――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去思考去领悟。于是闭上眼睛,让思绪随

秋风一起飞上蓝天,俯视所有的美好。

故乡的秋只能自己品味。奔波在外的你啊,秋天又到了,回家一趟吧,为

心灵放一个小小的假

2 孟姜女送寒衣

六安民歌“孟姜女送寒衣”的新解 2008年12月26日08时46分 来源: 安徽历史网 乡间野花朱带雨,低唱小调震八方 “孟姜女送寒衣”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

它一直以来被人们喜爱并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

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

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拼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

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

等到了长城,得知丈夫已死,便大哭不止,哭断八百里长城。此外,还有“后园配夫郎”、“秦始皇戏孟”、“孟姜游海”等传说。

其实,孟姜女确有其人。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

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

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

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郊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

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

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

《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

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

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

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万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万熙良等名。

有幸,随舒城县文化馆的同志一起抢救性采集舒城民歌。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69岁的郭兴存老人演唱的一首民间小调《孟姜女》引起了我的注意。

原词是这样的: 正月梅花绽喧喧,家家户户过新年。人家夫妻团圆聚,我为明月缺半边。

二月兰草满山香,青草发芽好春光。蜜蜂嗡嗡把花采,哭得孟姜泪汪汪。

三月桃花是清明,双双燕子把窝悬。双来双去多欢喜,孟姜孤单只一人。

四月葫花白如霜,长城最苦我夫郎。一去不见回家转,没有书信纸一张。

五月榴花是端阳,站在门前望夫郎。来来往往人多少,不见夫主范杞梁。

六月荷花生池塘,洪水泛泛朝东淌。姑妹陪我找夫主,可怜死在半路上。

七月菱花映水乡,蚊虫轰轰如雷响。蚊虫宁吸奴身血,莫到长城咬夫郎。

八月桂花满园开,孤雁足下带霜来。奴同孤雁一样苦,棒打鸳鸯两分开。

九月菊花满院黄,菊花雕酒满缸香。厢房夫主来吃酒,恩爱夫妻未成双。

十月芦花甩蓬飘,霜打藤菜枯又老。长城天气多寒冷,奴夫无衣冷难熬。

冬月雪花漫天飞,丈夫一去没回归。奴家亲把寒衣送,不见丈夫死不回。

腊月腊梅好鲜香,想起家中二(老)爹娘。去年过年人四口,今少姑妹小孟姜。

想起爹娘泪汪汪,眼水汪汪顺腮淌。屈死姑妹多寒。

3 有关送寒衣的名句

农历十月初一为传统鬼节。陕西风俗,是日给故去的亲人烧纸,曰送寒衣。当夜,西安街头可见处处烟火。地点多在离家最近的路口。据说是为了归来的先魂不至迷路。也有的直接去墓园坟前祭奠。为悼念亡灵,特摘辑寒衣节诗词若干: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 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 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 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 律 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 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 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 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 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 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寒衣节的诗词寒衣节的诗词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寒 衣 节

总是在这样的日子

让灵魂相见

寒气从树梢而来

深入我们的内心

直至脚下的土地

-

踩着枯叶的脆响

在如水的夜凉里行走

我们的亲人在寒风里

衣衫单薄 形容枯槁

-

他们的天堂干净而冷

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寒衣节的诗词文章寒衣节的诗词出自

我们只能在梦里伸手

与他们相握

在若有如无中寄托我们

的爱和忧伤

-

他们含辛茹苦

留下我们在这个世界

延续梦想 留下我们

在寒冷到来的时候

为他们送上御寒的衣裳

-

我们的亲人付出生命

付出大爱

我们的亲人索取简单

简单的一些纸张

然后是纸张的火苗

在火苗里教育我们

怎样把亲情

温习 铺张

-

-送 寒 衣 (之二)

-风,卷起十月的伤痛

漫过山川 河流

从故乡一路赶来

听的见父亲沉重的脚步和

母亲轻轻的咳嗽

城市的高楼被

泥土的味道熏染

-

满街的花花绿绿

是要送给亲人的寒衣

虔诚地捧在手里

仿佛触摸到了他们

寒衣节的诗词默认分类

冰凉的身体

-

我们的亲人总是

逆光而行 在太阳的背面

隐藏他们的艰难和奢望

在无月的今夜赶来

和我们无语相对

-

夜已沉静

谁在和着一支伤感的曲子

迎风念诵虔诚的经文

点燃纸张,让温暖

镶裹那些美丽的衣裳

阵阵火苗象一只只

快乐的鸟儿

向着父母的家园飞翔

4 小学三年级作文神秘的礼物230字

神秘的礼物 “上课了,上课了!同学们快进来吧!”听见老师的叫声,我们马上收了玩的心思,一溜烟跑进教室里。

老师为了引题,就问我们:“同学们,你们在寒假里都收到了什么礼物呢?”听了这话,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自己得了许多许多压岁钱,有的说自己得了玩具……老师又对大家说:“新学期开始了,老师也送你们一件礼物!”说完,便从讲台里拿出了一个盒子:“大家猜猜,这里面是什么呢?” 听了这话,同学们立刻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这个盒子。

我一看,这不是装MP3的盒子吗?我正准备举手,老师又插了一句:“别看这是装MP3的盒子,这里面装的可不是MP3哦!” 这时,同学们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我们七嘴八舌的猜,老师总是笑而不答。无论是猜对还是猜错,老师就是不说。

哎!要是我有法里就好了! 老师看我们总是猜不出来,就说:“你们只要把刚才的过程写清楚,写精彩,你们就有机会上来看看。不过,必须得写好,有许多人支持才能看。”

话刚说完,赵格初、朱叶和欧阳兴自告奋勇地上来读作文。经过一番评论,朱叶最终获得了看礼物的机会。

这时,她是又高兴又紧张,还很迫不及待。不虎恭港枷蕃磺歌委攻莲过,老师说看了后不能告诉别人,我又失望了。

因为,我好想知道老师要给我什么礼物呀! 盒子打开了,我一个劲儿地往上涌,好想偷看一眼。可是,最终没能得手。

只见朱叶看完后喜笑颜开,还很惊奇呢!我们又开始了议论:里面究竟有什么呢? 经过这次,同学们都改变了想法,有的说是尺子,有的说是笔。这个神秘礼物引起了我们每个人的好奇心,而且是越猜越着急,我的手紧紧地捏着,心扑通扑通地乱跳,好期待呀! 于是,老师又点了六个同学上来读作文,最终李泽昊和冯悦被选中了。

看着他们那紧张又期待的样子,我的心情也随着他们起伏着。 打开盒子之前,老师让他们掂了掂盒子,李泽昊猜是盒子套盒子,冯悦猜是计算器,老师慢慢地打开了盒子,这时,我真希望站在讲台上的我呀! 盒子打开了,李泽昊看了后张大嘴巴,舌头都伸出来了,非常惊奇。

冯悦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想,应该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吧!这时,大家又开始了议论。

同学们有的说是手机,有的说是笔盒,有的说是掌上电脑。可老师总是不告诉我们谜底,可急死我了,我真的好想看看老师给我们的礼物呀! 最终,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是镜子呀!可是,老师怎么会喜欢镜子呢?难道老师也爱美? 于是,老师把镜子放在我们跟前,我们恍然大悟。

原来,老师喜欢的是我们呀!因为镜子里照的是我们,老师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老师,我想对您说:“我不会辜负您的希望的!”。

5 小学三年级作文《送灯笼》

正月十五点灯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卖灯笼的,都是自己做灯笼,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灯笼有方的,有圆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观,怎么做呢?于是,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做灯笼。

爸爸说:“做灯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还要准备一块木板,一些铁丝和一张红纸。”

等材料准备齐了,爸爸让我先把木板的四个角钻上小洞,小洞钻好后,再把铁丝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红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把它弯成圆筒,套在铁丝围成的支架外边,用胶带或胶水粘牢,就成了一盏灯笼了。爸爸说:“为了安全,我们还要在这个圆筒的上边,用铁丝挽一个扣,等蜡烛点燃的时候,用小棍挑着,以免烧着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做成了一盏灯笼,爸爸一个劲地挑我的毛病:这根铁丝短,那根铁丝长,纸粘歪了……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只顾自我陶醉呢!我第一次做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迫不及待地点燃蜡烛,烛光红彤彤的,清晰地映出我画的图案,我高叫着“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朋友们都围在我身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做的灯笼,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因为自己做的灯笼哪里都买不到!

大家也来动手做一做吧,拿着自己做的灯笼上街走一走,一定很有趣。

十月一送寒衣的句子:

1、寒衣节,点一盏心灯,送一份温暖,愿天堂的亲人不再寒冷;写一首浅词,寄一份思念,愿你们一切,安好!

2、今日寒衣节,让我点亮心灯,用我的思念做衣,为远在天堂的亲人驱散冬日的寒冷,让天堂的亲人,不再孤冷,没有病痛,身心安宁,一切安好!愿世上人间,平安幸福!

3、农历十月初一,秋尽冬来,天气转寒,又到了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的日子,每到祭奠亲人的日子,思念的热泪总是止不住长流,我的父亲母亲,你们的音容笑貌又会呈现眼前,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那刻骨噬心的丧失之痛,不管过去多久,总是难以磨灭。

4、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民俗中的寒衣节,“送寒衣”,古语说得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送

出温暖才能收获温暖,愿那些已故的亲人在那一方世界幸福温暖,也祝愿天下所有的人活在温暖里,活在幸福里。

5、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一年一度的寒衣节,让我们点燃一盏心灯,双手合十,为远在天堂的亲人祈福,愿天堂的亲人,没有病痛和忧伤;菊花一捧,愿天堂的亲人,在那里一切都好。

6、天人永隔是最远,心里思念是最疼,寒衣节到了,天堂的亲人,你们好吗?

7、

十月一,送寒衣,寒衣节,为天堂的亲人,送去思念,捎去寒衣,缅怀亲人,真诚祈福。希望天堂的亲人,在那里没有病痛,没有忧愁,身心皆安,一切都好!希望你们能保佑活着的亲人,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8、十月一,送寒衣,求平安,寄哀思。十月初一,给故人送寒衣,也是缅怀亲人的一种方式,一种民俗。

9、今日寒衣节,愿在天堂的亲人清净安息,愿在尘世跋涉的亲人岁月静好。

10、今日寒衣节,冬已至,天已凉,请君莫忘添衣裳,愿君安好且心暖。

关于寒衣节悼念父母逝去的诗如下:

七绝 黯神伤-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 寄哀思-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 思故人-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律 雪忧-鹅毛久见折天颜, 鸿雁何曾过北关。怎奈雪娥扬海浪, 难为单橹破冰患。寒衣可到孤门暖? 赋象依然百树弯。袖手大言争桂魄, 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 寒衣节-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

别父-清风蓑雨雨纷纷,正是人间换景新。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

1、首先做寒衣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就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鞋,如有剩余可以用来临时做一双。

2、其次不会做,快去花圈店赶急做一双。

3、最后都没做,只能第二天去补回来了。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节,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