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送人东西怎么办

孩子 0 38

孩子喜欢送人东西怎么办,第1张

孩子喜欢送人东西怎么办
导读: 孩子喜欢送人东西怎么办  在与同伴交往中,孩子有时会在未经大人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了别人。父母发现后,往往会有下面两种不正确的反应:   第一种父母: “洋娃娃哪里去了”孩子答:“我送给××小朋友了。”父母听后便不再继续过

孩子喜欢送人东西怎么办

 在与同伴交往中,孩子有时会在未经大人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了别人。父母发现后,往往会有下面两种不正确的反应:

  第一种父母: “洋娃娃哪里去了”孩子答:“我送给××小朋友了。”父母听后便不再继续过问。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使孩子误以为得到了默许,而下次再拿家里东西时依然不会考虑父母的意见。

第二种父母: “洋娃娃哪儿去了”“我送给××了。”孩子回答。于是父母大怒:“谁让你送人的败家子!明天去要回来,否则下次再不给你买玩具了……”这类父母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对孩子动辄训斥并加以威逼,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1、了解动机,区别对待。孩子送东西给同伴的动机一般有以下几种:

 (1)帮助小同伴。如孩子把铅笔送给了没带文具的小伙伴等。

 (2)表示对同伴的友爱。如小同伴互赠礼物以示友谊。

 (3)取悦同伴,以送东西作为讨同伴欢心的一种手段。

 (4)向同伴炫耀,这多半发生在虚荣心强的孩子身上。显然,前两种动机家长应予以支持,在肯定其动机的前提下提出正确要求,即:“妈妈知道你把东西送给他是为了什么,但,如果你先告诉妈妈一声,妈妈知道后,还会帮你一起挑选东西的。”对后两种动机,家长则应及时开导,消除不良动机。如可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孩子明白:“只要表现自己的诚意和优点(讲卫生、爱唱歌、乐于助人等),小朋友也会喜欢你,并不需要拿东西去讨好别人。”

  2、对分清物品的所有权加以指导

 对孩子“个人所有”的那部分物品(指已属于孩子的玩具、文具、食品等),家长可适当给孩子一些支配权,允许他从中挑选送给同伴,当然,最好告诉父母一声,而父母知道后,一般不要干涉。对家庭共有的一些物品,则必须要求孩子事先征得父母的同意。

  3、对已送出去的东西,一般说来不要求孩子要回,以免伤其自尊心

 但孩子在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立以前,有时会把家中非常贵重或重要的东西送给了同伴,为此,家长可先向孩子说明道理,尽量使孩子理解后,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由他自己去向小同伴说明并要回,而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则可在成人的陪同下向对方家长讲清原由共同解决。

世上没有坏孩子 多认人就能多认字 不要随便测试孩子的情感

怎么奖励,怎么惩罚 培养有教养的宝宝 亲子游戏:父母的6个错

经常有宝妈们反映孩子喜欢和朋友交换物品,每次孩子交到的新朋友都是以交换物品开始的,这让宝爸宝妈们都很难理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懂交换物品的价值,所以很多孩子会拿比较昂贵的物品去交换回来一些比较便宜的物品,这让很多父母都比较头疼,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还有很多孩子非常大方地喜欢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经常会把自己的玩具大方地送给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心中是不会衡量商品价值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孩子如何面对交换交友的行为。

孩子经常与同学用物品“换”友情,让宝妈既生气又无可奈何

墨墨今年上二年级了,墨墨的母亲向我们诉说了她最近的烦恼,墨墨母亲表示墨墨是一个安静内向的孩子,在学校里朋友不多,最近才发现墨墨经常会拿家里的物品到学校送给其他的孩子,母亲问墨墨原因时,墨墨表示只有送同学礼物,才会有同学愿意和她玩儿。

这种收获友谊的方式,让墨墨母亲非常难以理解,平时墨墨拿一些小玩意儿送给同学也就罢了,直到有一天墨墨拿了妈妈的手镯。

原来墨墨母亲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玉镯子,一直放在抽屉里很少带过。墨墨还小并不明白玉镯的价值,于是她把玉镯带到学校,送给了和她玩得好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会送给墨墨一把梳子,这让墨墨非常开心。

回到家里后墨墨母亲才发现自己的玉镯不见了,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墨墨拿去和同学交换换回了一把梳子,这让墨墨母亲非常生气,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理解以交换物品来收获友情的方式是错误的。

相信不少宝爸宝妈们都发现自己和孩子以交换物品来获得友谊的行为吧,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懂物品的价值,但是如果他们经常这样做,势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

孩子为何能够轻易地与朋友交换物品呢?

一.孩子用物品“换”友情

①孩子眼中没有钱的概念

心理学家表示幼儿没有关于物品的价值概念,在他们眼中物品只分为有趣和无趣,物品中包含的金钱概念是属于成人社会里的成分。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孩子总是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东西赠与给他的朋友,在孩子的眼中只是把自己觉得好玩的玩具等送给了朋友,希望能和朋友一起分享这种好玩的物品。

②对孩子来说与朋友的情谊更加重要

对孩子来说拥有玩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身边没有朋友的话,他会非常渴望得到友谊,这个时候他会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获得同伴,比如说使用交换物品来得到朋友,所以说孩子交换物品最根本的本质是为了交到朋友,能够找到和自己一起玩的伙伴。

③为了维持时间更长的友谊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能够明白将最珍贵的玩具送给玩伴后,能获得时间更长的友谊,所以很多孩子都喜欢将自己珍贵的玩具送给朋友,以此来维持时间更长的友谊,有些孩子为了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也非常喜欢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大家。

二:体现了孩子的内心的一些心理活动

①孩子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虽然孩子的世界没有成年人的世界那么复杂,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无法忍受孤独的,很多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受欢迎,他们在孩子这个群体中得到的关注并不高,所以这些孩子都是缺乏自信的。

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内向,所以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玩伴,维持更长的友谊,他们会出现以交换物品获得友谊的行为。

②孩子受到朋友的诱导

虽然孩子的世界都是非常单纯的,但是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在他们眼中对于好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渴望。所以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面对好玩的玩具时他们心里是非常渴望的,所以这样的孩子很可能会诱导其他的孩子,把好玩的玩具赠送给它们。

③孩子没有价值概念,单纯喜欢分享

很多孩子认知当中缺少价值的概念,所以他们赠送给朋友玩具时是非常大方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心里就是单纯的喜欢分享,在他们交到新朋友的时候就会非常开心,喜欢将自己好玩的玩具分享给这些朋友们,这样孩子自己也会非常开心。

面对交换交友行为,父母要引导友情价值

1教育孩子交换后不能后悔

当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交换出去之后,一旦孩子有了后悔的心理,作为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交换出去的东西,赠送出去的东西就不能收回来了,这也能够间接地教育孩子的诚信问题。

所以就算孩子用家里昂贵的物品作为交换,家长也只能慷慨地让孩子送出去了,送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是一个的打击。

2鼓励孩子分享,但要让孩子明白物主权

相信很多朋友在教育孩子与人交往时,都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喜欢分享的人,但是很多孩子面对分享却不知道限度。

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父母送给孩子的玩具后,孩子是有这个玩具的物主权的,而父母的东西、家里的物品,孩子是没有物主权的,所以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玩具是否可以赠予他人,但是家里的物品还是要先问过父母。

3让孩子理解物品不能换来真正的友谊

很多育儿专家都表示,幼儿最初与玩伴交往时,都会出现交换物品的行为。

这种交换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正常的,他们想要和玩伴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是也有孩子由于身边玩伴很少,所以他们想要通过交换物品来获得朋友。

但是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理解,真正的友谊是用物品换不来的,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结交朋友,而不是以物品换朋友。

其实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喜欢分享并不是一件坏事,让父母担心的是孩子会把家里昂贵的物品拿来交换。而且如果孩子习惯了交换物品来获得友谊,那么也会影响他以后的价值观。

所以面对孩子的交友行为,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是否对交换物品获得友谊的行为养成习惯,如果孩子已经接受了这种行为,那么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走出这种交友误区,让孩子获得更健康的成长。

孩子喜欢分享自己的物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也需要家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确保孩子的行为不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需要。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1 明确分享的范围:与孩子沟通,明确哪些物品可以分享,哪些物品不能分享。例如,孩子可以分享自己的玩具,但不能分享家人的物品。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分享哪些物品,避免出现误解。

2 鼓励孩子选择合适的分享对象:与孩子讨论分享的对象,鼓励孩子选择那些值得信任、对物品负责任的小朋友进行分享。同时也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分享是自愿的行为,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分享。

3 给予孩子分享的奖励: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更多地分享,同时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替代品:如果孩子喜欢分享自己的物品,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当的替代品,例如一些小礼物、糖果等,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可以避免孩子过度分享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总之,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同时也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奖励,鼓励孩子发扬分享的好品质。

看得出来你的儿子非常活泼快乐可爱。其实呢,他这种心理呢根本就不是虚荣心。这是他一种快乐的本能。有好东西愿意和自己的小朋友们共同分享。这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孩子。

但是呢也同时注意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呢,一定要学会。因势利导,慢慢培养。不要因为家庭条件好就随意的给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呀或者优秀的用具呀等等。

正确的引导呢?要让孩子知道,靠劳动获得的一些收获才是真正的快乐。可以和小朋友们一同分享快乐。但是呢也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能浪费。随意的是把东西呢送给别人。告诉孩子父母挣钱呐也是靠辛勤劳动而获得的。

相信你耐心的跟孩子讲通这个道理,那么你的儿子就会更加的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