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做大学教师,房子买在郊区。为了把儿子送进优质幼儿园,她不得不放下身段,托朋友找关系,给领导送礼。终于,儿子如愿进了理想中的公办幼儿园。这家幼儿园在当地首屈一指,小朋友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然而几个月
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做大学教师,房子买在郊区。为了把儿子送进优质幼儿园,她不得不放下身段,托朋友找关系,给领导送礼。终于,儿子如愿进了理想中的公办幼儿园。
这家幼儿园在当地首屈一指,小朋友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然而几个月后,小朋友突然连续好几天对爸妈提起“不喜欢幼儿园吃午饭的那段时间”。朋友夫妇都很奇怪,因为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这家幼儿园的伙食很好,每餐饭老师都会在家长群中晒照片。从照片上看,每天的午饭都荤素搭配、新鲜诱人。他们就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午饭时间,孩子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他们问幼儿园的老师,老师说小朋友吃饭表现很好,不知道为何不喜欢午饭时间。因为小朋友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异常,还是挺喜欢去上学,父母也就作罢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朋友终于开口和爸妈说了原因。原来,幼儿园的老师鼓励小朋友快速进食,先吃完午饭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小星星作为奖励。朋友的儿子入园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第一名,每次都能拿到奖励。但渐渐地,有几个小孩的进餐速度提高很快,有时会超过这个孩子。于是他就产生了焦虑情绪,对爸妈说:“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担心自己不够快,被其他几个小朋友超过。因为这样,我吃午饭时就会不停地看那几个可能超过我的小朋友,通常就拿不到第一名了。”
朋友终于知道了原因,于是就设法开导孩子。他们问孩子:“你说你吃饭是为了拿小星星呢,还是为了长身体呢?”朋友说,从孩子的反应看,他听懂了这个孰轻孰重的道理了,但小孩大概也发觉自己尽管懂得这个道理也还是无法克制拿小星星的冲动。于是乎,幼儿园进餐时的竞速大赛每天还在上演,这个孩子还是会积极地投入到那场竞赛中去。
幼儿园为什么要通过激起孩子的求胜欲、撒出几个小星星来鼓励孩子快速进食呢?站在幼教老师的角度来猜测,大概是为了方便。一些孩子进食速度慢,他们要陪着;中餐的饭菜要是凉了,可能还需要加热。让孩子争先恐后地吃饭,能免去很多麻烦。
但是,这种做法明显是有问题的。首先,它无视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幼儿的行动节奏本来就比成人慢,孩子吃饭慢,这是自然现象。强迫孩子快速进食,无异于拔苗助长。第二,这明显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反之,狼吞虎咽,则会增加肠胃负担,甚至造成消化不良。第三,也是更严重的,则是这种做法赤裸裸地异化了吃饭的意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危害极大。它会在幼儿心智很不成熟的阶段把他们引入一个高度异化的生态环境里。在这个生态环境里,观察、思考、禀赋、性情、爱好都是次要的,胜利才是至高的价值;并且,为了胜利,可以不顾甚至践踏前面的那些东西。顺着这个教育思路下去,孩子就会变成我们成人世界里最常见的那一类人: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对世界缺乏好奇心,只知道追逐众人追逐的那些所谓的“胜利”。
著名政治学者萧功秦教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探讨此一问题,题目就叫《中国人为什么缺乏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从这位朋友的儿子在幼儿园吃午饭这件小事上看,我觉得以后应该写文章探讨《这个/那个中国人,是如何发展出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的》,因为能够经受高度异化的生态环境之淘洗而保持独立、不被异化的个体,实在太难得了。
吃饭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吃饭不是为了拿小星星,但吃饭也不是为了长身体。如果为了长身体才吃饭,那身体已经成熟的人就似乎没有再吃饭的理由了。吃饭也不是为了使已经长成的身体不至于衰弱,如果那样,年老体衰的人似乎就又失去了吃饭的合理性。
吃饭,仅仅是一种天然的需要,无需某种目的来为这种行为的合法性背书。人类可贵和可爱的创造性在于:这个物种可以通过五花八门的烹饪技法,通过营造形色各异的进餐环境,通过构建进食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把进食这种天然的需要转化为一种高度的享受。这一能力,恐怕在天地之间,只有人类才具有。
如果我是幼儿园的老师,我会让孩子们自由地进食,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讲述进餐体验和自己对每一次午餐的满意程度及其原因。讲得最有道理的给小星星,而不是简单地以进餐快慢论英雄。
(本文系原创,版权为博四教育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博四教育”由四位复旦与上海财大的博士、博士后创立,致力于向少年儿童提供创新知识启蒙。我们只延请海内外一流名校的博士开讲授课,目前已开发博四启蒙、语音微课程、博四美文等系列课程,所有课程全部免费提供,并将永久免费下去。欢迎关注博四教育!
5岁的时候,想一想,当时的自己是在干什么呢?这个年纪正是贪玩的时候,很多大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是一脸的无奈,只是希望他们别那么调皮,别到处惹是生非,更别说帮自己分担一点点家庭负担了。不过在不同的家庭里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当家了。就比如我现在说的这一位。
这个小男孩,也不过五岁的样子,他家里开了一家餐馆,因为附近的学校封校,所以外卖的单子比较大,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主动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帮父母送起了外卖。之后也更是因为他比较的乖巧懂事,所以很多顾客都纷纷点名让他送餐。
至于安全问题,因为学校离餐馆也不过三四百米的样子,附近的摊贩对他也比较的熟悉,所以说相对安全许多。孩子的母亲也说,这么小就让孩子干家务,真的是太对不起他了。
“以前我们都不用他送餐的,因为我们没有送餐的业务,期间学生出不来,就让他帮忙送一下,之后他看到就会自己送。”
也有很多人问她是否放心孩子一个人去送餐,孩子母亲说:
“距离很近,而且送餐的一路上都有熟人,像那些奶茶的店的老板都会叫一下他。”并且孩子的母亲还称,这所学校内的很多学生都因为喜欢孩子,点名要她的儿子去送外卖,有时候还会觉得孩子可爱逗一下。”
事情传到网上之后,也有很多网友表示,现在他虽然辛苦一点,但是以后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么小就能够帮父母分担责任,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但是同时也有网友表示,虽然距离不是很远,但是万一中间遇到了歹人了怎么办,安全问题还是要考虑上的。
大家争议的焦点就是认为家长这样做是过于溺爱的表现,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有15岁,这个年龄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身为家长自己都还没有吃饱,却还要想着给孩子补营养,实在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成绩提高,付出也就没有白费。但现在大部分高中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出了社会却没有任何生存能力。
这件事的具体情况。
现在距离下一个高考还有半年多时间,然而一些高三学生早就为高考开始备战。有一则高中生家长在校门口给孩子摆桌吃饭的视频走红网络,曾经大学生的接送现象,送饭现象比起来,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视频中家长随便找了一个地方,让孩子蹲在地上吃东西,还给孩子买了各种营养品,虽然在外面没有正经饭桌,但是一家几口吃饭的样子,真是其乐融融。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1千个父母就有在14种爱孩子的方式,父母天天给孩子送饭,在旁人看来确实有些夸张。但我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妥,现在不比以前了,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某些地方受疫情影响,孩子只能呆在校内吃饭。学校食堂做出来的饭菜,读过书的都吃过,表面看不到多少油水,打菜时食堂阿姨手抖的像抽搐,天天在食堂吃,一个月之后会发现自己瘦了好几斤。父母为孩子送餐,就是要保证孩子营养跟得上,这样才有体力与其他学生竞争。
我上学那段时间可无法享受这种待遇,每天萝卜青菜,不吃就等着晚上饿肚子。而我父母在外地打工,在我高考那天都不曾问候过,真是人比人,羞愧难当。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