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是孩子在形成“自我”的意识。他已经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了,是成长的一个敏感期,妈妈不要着急哦!不要破坏他的成长过程,不要硬夺。放心吧,过了这段时间,宝宝还会变得开朗大方的。妈妈可以让别的小朋友也拿着自己的玩具。宝宝如果想要玩,
这是孩子在形成“自我”的意识。他已经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了,是成长的一个敏感期,妈妈不要着急哦!不要破坏他的成长过程,不要硬夺。放心吧,过了这段时间,宝宝还会变得开朗大方的。妈妈可以让别的小朋友也拿着自己的玩具。宝宝如果想要玩,就要想办法去“交换”啦。不过,妈妈别说,让宝宝自己想办法看看! 呵呵,我家有时玮也这样子。同事曾经跟我讲过个道理:你会把你最心爱的东西比如钻戒送给别人吗?想想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那也是最心爱东西呢!不要强迫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虽然是为了教育他心里有别人,可是会伤孩子的自尊心,觉得自己不重要。我以前看过在7岁前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还不能考虑到别人,不能设身处地客观地认识事物。不要太着急了 这么早,应该还扯不上“自私”的高度。其实,现在孩子还没有成长到主动与人分享的阶段。对于此时孩子的“自私”,并且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做家长的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孩子长大了,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要小心的呵护孩子的这种成长,不强迫孩子与人分享。但家里要有分享的环境,大人们之间的相互分享,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影响。我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的东西由你决定。据说经常的强迫分享,会让孩子大起来更自私。用文明的方法影响孩子学会文明比较好。将心比心,我们也不愿意在压力下与别人分享自己并不想分享的东西。 现在的宝宝刚刚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什么是他的,所以是正常的现象。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 1、我们要在生活中给他示范,告诉他分享很快乐! 2、平日里通过故事示范法告诉孩子怎么做。 3、不要强迫宝宝接受你的安排。 4、多带他参加一些交流玩具游戏的活动,慢慢就好了。 1)明确所有权 宝宝不肯将玩具给别人玩,是觉得玩具给人了,自己就没有了。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这个玩具是他的,只不过别的小朋友也喜欢,人家只是玩一会儿,玩够了就会还给他。让他理解失去只是暂时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宝宝:“你也可以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玩儿他的玩具,但玩儿够了也要还给人家的。因为这个玩具不是你的。” 2)让宝宝们一起玩儿 也许两个玩具放在一起玩可能更有趣,比如让布娃娃坐在火车上,或是站在车站等车。妈妈可以设计出一些新鲜的玩法,让两个或多个宝宝都参与进来,拿出各自的玩具一起玩,他们就能学会互相协作,互相分享玩的乐趣。 3)当个小老师 当宝宝不愿给小朋友玩具时,妈妈可以提醒宝宝:“他还不会玩呢,你教教他。”让宝宝觉得他对玩具仍有控制权,而且从教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4)制定原则 为了减少争执,避免小朋友之间争抢玩具,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将玩具放在一边不玩了,别人就可以玩。”另一个原则是:“如果抢玩具,那就不能让你玩了。”父母应经常监督他是否遵守。 5)家长是榜样 在家中,告诉宝宝有些东西是他自己的,比如童话书、玩具,但有些东西是公用的,比如电视、冰箱、汽车等。 在家中,可能没人和宝宝抢玩具,但经常出现争抢食物的事情,比如宝宝爱吃的东西,他就都揽到自己一边,不让别人动。这时父母应指出,食物是每个人都有份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即使父母并不想吃,也要告诉宝宝这一点。 6)教会宝宝与人交际的技巧 也许你家宝宝看上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告诉宝宝不能上去就抢,而应当很客气地对人说:“你能把玩具给我玩儿会吗?”或者告诉宝宝和小朋友换玩具玩(这种方法对于宝宝们来说更有效)。 7)不要逼迫宝宝 不要出于成人的礼貌,逼着宝宝把心爱的玩具交出来,那样会使宝宝迷惑不解。况且,让宝宝有机会捍卫自己的权利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妈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宝宝不给别人玩可能还有其它原因,比如他还没玩够或者是他对这个小朋友特别陌生、没有认同感。这时可以缓一步,让宝宝再玩几分钟(你可以说清楚具体的时间长短),然后就给小朋友玩。 状况一:抢对方的玩具 2岁的小苹果与1岁半的美美开心地在玩堆杯子的游戏,和平共处的气氛让一旁的家长感到放心,突然小苹果拿起一个橘色的杯子,美美看到了,伸手想要拿,小苹果说什么也不肯给,美美开始大哭…… 当宝宝还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如果是2个以上的宝宝一起,家长可以在旁边指导照顾,避免他们之间产生冲突,也可以借机教宝宝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宝宝已经到了有自主观念的年纪,当冲突发生时,家长在解决纷争的同时,可以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跟宝宝说分针指到哪时,应该换对方玩,除了让宝宝学着分享、等待,也可以让他有时间的观念。 状况二:不肯将玩具借给别人玩 强强手中有个小熊,小明看了很喜欢,也想玩,妈妈教过他要先跟人家说“借我”才能从别人手中拿过来玩,可是即使小明说了“借我”,强强还是不肯给,小明开始不开心了… 此时宝宝不懂“借”与“还”的观念,因此,当别人要从他手中将玩具拿走时,宝宝势必会有反抗的行为,甚至会出现拉扯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家长们不要介入,让宝宝自己从纷争中取得一个平衡点,累积经验后,将来自然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比较容易学到自己解决事情的方法。当冲突发生时,可以先将宝宝抱离现场,或将所争夺的玩具拿开,缓和一下气氛,但是不要跟宝宝说:“你怎么那么小气,都不借人家玩”,而是应以正面鼓励的方式,培养宝宝正确的“借”与“还”的观念。 状况三:宝宝只喜欢一个人玩 家中来了妈妈的好朋友和她的女儿小芬,妈妈叫婷婷和小芬一起玩,可是婷婷不愿意,自己带着宝贝玩具到一边独自玩,妈妈担心婷婷这样孤僻将来会没有朋友。 宝宝真正开始懂得和朋友一起玩,一般是在3岁以后。宝宝需要有独处的能力,所以单独玩的情况是允许的,如果真的不放心,家长可以与他一起玩。若担心宝宝因此形成孤僻的个性,平时应给予宝宝充足的安全感,让他从跟家人的互动中,培养与人相处的信心,之后试着带宝宝到公园,让他逐渐习惯与同年龄的宝宝相处,久而久之,宝宝面对他人时就会变得比较自然。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不用给孩子上纲上线,这个并不意味着孩子是个小气包,而是他自我观念的形成过程。试想一下,家长自己心爱的东西是不是也都愿意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呢?不见得吧。孩子不知道分享的尺度,以为别人拿自己玩具玩就要夺走,意味着失去,当然不乐意了。这个时候家长要适当的引导,多和孩子灌输交换的概念。在孩子交往过程当中,你没必要强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孩子,可以跟两个小朋友说大家交换玩具玩啊。如果别的小孩想玩你家的玩具,可以拿好玩的跟你家宝宝交换。如果别的孩子没有玩具提供交换,你可以征求自家宝宝的意见,是否愿意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如果他答应,那要及时的对他这种大方行为表示赞许,如果他不同意,你可以让他自己跟那个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任何孩子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的很重要的方法。希望我的拙见可以帮到你。 就算是大人,别人要你心爱的东西,你也是不愿意的吧,何况要小小的孩子学分享,太难为他们了。千万不要强迫他们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样会造成他们以后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正常现象啊,一般情况我宝贝要别人的玩具,我会说,那是别人的,你问问别人能不能借给你;如果是别的小孩要玩宝贝的,看宝贝的意愿,如果给就最好,不给时,我就会说因为别的小孩子觉得你的东西很好,想看一看,借他玩一会吧,他会还给你的,大家一起玩才高兴啊,如果宝贝还是不给,我也不会勉强,我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为难他。 这位妈妈说的很对。孩子在15个月开始有自我意识,这时候他会经常说“我的”“我的”,不允许别人玩他的玩具,不允许亲密的人抱其他小孩,这都是他自我意识的体现,我们要充分尊重他。其实就像这位妈妈说的,孩子挺可怜的,他知道了“我的”这个概念,可是周围的东西看去看来,只有玩具是他自己的,现在连玩具也被妈妈同意给其他小孩了,他又要不回来,还要被家长说小气,能不伤心,能不哭吗?试问家长,你的钻石项链被人家拿去了,还要说你小气,你会怎样呢?我看不只是哭,是要砍人啦! 我女儿在2岁4之前都是这样的,让我很伤脑筋! 后来有一次,是我和女儿在小区公园里玩吹泡泡,女儿还不会吹,只喜欢追着打泡泡,我吹了一会,手上都是泡泡水,很讨厌,不想吹了,但是女儿和其他小朋友还是很想玩追泡泡,刚好这时,来了一个八岁的大姐姐(她平时很喜欢我女儿的,经常有东西吃时,就拿给我女儿一份),她想要吹泡泡,我就把泡泡水拿给大姐姐吹,女儿看到了就大哭,非要把泡泡水拿回来,我就不断跟她说,姐姐吹泡泡一样的,你也可以去追泡泡啊! 大姐姐也很懂事,知道泡泡水是我女儿的,要吹泡泡时,都会叫其他小朋友闪开,先让我女儿追泡泡!我女儿很高兴,知道了姐姐吹泡泡,她能追到更多的泡泡,更加好玩!她那天就玩得很高兴,知道了跟别人分享玩具的乐趣,从此她就愿意让别人玩她的玩具了! 我家宝宝也有这个问题,有时候也挺为难的,但我不想勉强她 宝宝有自我意识,有自我的物权意识应该是好事 我觉得应该先尊重她,然后在慢慢给她灌输正确的想法 不能着急吧 就算大人, 别人灌输给你的想法,也不是一时半刻能马上接受 我觉得大家真的不要上纲上线,小气是这个年龄的正常表现,没看在这帖子里说自家孩子小气的都是两到三岁孩子的家长吗?我家孩子一岁多时候非常大方,自己没有都可以给别人,但过了两岁明显就小气了,我家还有个大孩子,快四岁了,这种现象好了很多,不是说这种敏感期要维持到6岁吗?跟我孩子一起玩的有个孩子,比我家孩子小半岁,我家孩子小气的时候他非常大方,他妈妈也很高兴,上个月满了两岁了,最近几天碰到,明显也觉得小气了,不爱叫人了。
1自己的孩子送我一份不喜欢的礼物,我会首先感谢孩子的心意,并表达我对他们关心和爱的感激之情。我认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的意愿和偏好。
2这份礼物确实无法让我满意或使用,我可能会与我的孩子坦诚沟通,告诉他们我对礼物的看法,并说明我不需要这个礼物。然后,我可能会建议他们退回礼物或将其捐赠给需要的人或机构,让这个礼物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3在处理这件事情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伤害孩子的感情或让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因此,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应该采用温和、鼓励和支持的方式,同时也要尽力保护他们的情感和尊严。
4尽管收到的礼物可能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和需求,但是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况,并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的意愿和偏好,并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看法和喜好。
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喜欢玩具的,对于自己的新玩具会非常的爱护,有的时候家里面来了新的小朋友,孩子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但是分享是一种很好的美德,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会让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那么家里面来了小朋友,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一、不要强迫孩子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的话,也不要太过于去强迫孩子,不然的话孩子就会觉得非常的难受,觉得自己不受到尊重。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不去尊重孩子的话,孩子以后可能也不会尊重别人,很可能会出现抢别人玩具的现象。而且家长这个时候去强迫孩子,会让孩子以后更加害怕分享会真的变得自私,会让孩子心里面特别没有安全感。
二、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非常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的话,就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而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讲一些分享的故事,而且家长平时也要多分享东西给亲戚朋友和孩子。家长的这些行为会在孩子的心理指导前一默化的作用,孩子也会慢慢的受到熏陶。
三、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变得大方,爱分享,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平时要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去分享。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保护自己的玩具,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也要教会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告诉孩子自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可以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感受分享的快乐。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抢别人小朋友的玩具,就要及时的去引导孩子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并且要告诉孩子理由。
1、交换玩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才是王道,争夺玩具正是宝妈们培养宝宝与人沟通能力的好机会,可以鼓励宝宝与小朋友沟通一下,看怎样才能让自己玩玩具,再者,最好串门时给宝宝带一个自己的玩具,这样玩时比较好商量,可以换着玩,现在的宝宝占有欲都比较强,如果不从小培养孩子沟通、合作、分享的能力,我想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所以我想教她学会分享。
2 、明确所有权 很多孩子抱着玩具不肯撒手是觉得玩具一撒手就没有了,我们家yiyi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可以告诉她:这个玩具是她的,只不过别的小朋友也喜欢,人家只是玩一会儿,玩够了就会还给她。让她理解失去只是暂时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宝宝:“你也可以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玩儿他的玩具,但玩儿够了也要还给人家的。因为这个玩具不是你的。”
3 、不可逼迫宝宝 yiyi刚开始跟小朋友争夺玩具的时候,出于成人的礼貌,我都逼着宝宝把心爱的玩具交出来,后来意识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那样会使宝宝迷惑不解。况且,让宝宝有机会捍卫自己的权利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妈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宝宝不给别人玩可能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她还没玩够或者是她对这个小朋友特别陌生、没有认同感。这时可以缓一步,让宝宝再玩几分钟(你可以说清楚具体的时间长短),然后就给小朋友玩。
4 、不要独享 在家里,没有人和yiyi抢玩具,但是会出现争抢食物的事情,之前yiyi爱吃的东西,她就都揽到自己一边,不让别人动。这时我就会告诉她,食物是每个人都有份的,不是她一个人的,即使父母并不想吃,也要告诉宝宝这一点,久而久之,她就主动与家人分享食物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多数爷爷奶奶对孩子有点溺爱,不理解为什么要跟孩子抢着吃,这就需要宝妈跟老人好好沟通了
。
5 、引导互换 引导宝贝与小朋友们做游戏,比如可以玩互换玩具,小朋友们交换玩具玩五分钟后再还给对方,让宝宝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别人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进一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并使他体会到分享的价值和快乐。
6 、学会分享 俗话说的好言传不如身教,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引导宝宝学会分享,宝妈们应首当其冲。宝妈们首先要是个真心喜欢分享的人,在日常的小事中,潜移默化的将分享的概念传达给孩子,比如当宝宝玩弄大人的笔记本的时候,可以对她说:“这些都是妈妈的东西,妈妈愿意和你分享”;再比如当宝宝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们可以鼓励宝宝(或暂时代替宝宝)问那个人:“你愿意和我分享吗”。这样的经历多了,宝宝就会认识到:东西固然是属于我的,也是可以分享的。
精彩答疑第14问
儿子四岁,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玩,这个结怎么破?
答:你真的不懂你的孩子,你也冤枉你的孩子了,你给他贴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标签,他并不是气量小,也不是自私。
三岁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允许,帮他建立属于“我”和“我的”的能力,三岁左右,在心里萌发了关于“我”和“我的”的意识。
所以“我”就是照镜子的时候知道镜子里的那个是我,这是我的玩具,区分我和别人是孩子重要的课题。
学习了解自己的界限,学习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当初家长允许孩子满足了这部分,在这个基础之上,孩子才会把我的东西分享给别人。
像我们先建一个篱笆,让这个小树周围不受侵扰,保护这个小树,当这个小树足够长大,才能拆掉篱笆,不再害怕别人对他的干扰。
第一步没做就很难自然的到第二步,安全感不够的情况下,他就会非常的害怕把自己的东西分享。
孩子到了五岁,那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第一,从现在开始,你尊重他,帮助他,建立他自己的界限,分一分哪一些东西是你的?这些东西你自己放好。
当父母有需要,要问他,先征求他的意见,如问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橡皮?当父母作出示范,他开始建立一个保护自己安全空间的习惯,慢慢的才会同样去尊重父母。
当他保护自己的隐私后,就不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因为他知道他的东西要保护,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也要保护。
有小朋友来家之前,父母可以跟孩子讲谁谁要来了,你愿意把你的玩具分享给他吗?可以跟他分享一个什么玩具呢?让他自己做选择。
假如能拿出一个你都要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安全感够了,就会互相交换了。然后继续给他肯定。你的评价成了孩子的标签,你说孩子小气,孩子就会变得小气。
你看到孩子每一次主动的去分享的时候,就肯定我们的宝宝很会分享哦,他知道照顾自己的东西,还知道照顾别人的东西,妈妈很开心!
你做的这些都是在把他原来身上的标签拿下来,换成爱分享,懂得分享的小朋友。
——陈颖整理
1、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当孩子拒绝和小朋友乐乐一起玩自己玩具时,父母可以通过角色互换或者扮演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比如父母自己当成了对方小朋友乐乐,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当孩子不给乐乐玩时,乐乐表现的很沮丧,不高兴了,甚至想哭鼻子。然后再和孩子互换角色,爸爸当孩子,孩子当乐乐。
2、孩子不愿把玩具借别人,家长不可强迫,更不可把玩具藏起来。当孩子自己不愿意把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应多和孩子讲讲道理,告诉孩子,“乐乐借你的玩具玩一会儿,很快就会还回来,而且不会弄坏的,你看行吗?”一般孩子会有所改变的,即使还是不想借,父母要接着说,不能藏玩具。
3、给孩子练习分享的机会,体会分享的快乐和好处。孩子们在一起玩玩具时,要给他们分享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和好处。比如一人手里都一个玩具,如果 都不借,他们就只能玩一个,如果能分享,能互相借一借就能玩很多的玩具了,孩子体会到了分享的好处,就会非常喜欢分享了。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孩子给我们送了一个礼物,但是我们并不喜欢这个礼物。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您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心意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心意。不管孩子送什么礼物,都是出于内心的善意。孩子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这个礼物,比如说看到我们缺了这种东西,或者听说我们喜欢这个品牌等等。所以我们应该感激孩子的真心和付出,并且告诉他们我们很高兴收到他们的礼物。
二、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我们收到孩子送来的不喜欢的礼物时,我们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我们可以说:“谢谢你送给我这个礼物,我很感激。但我想告诉你,这个礼物并不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想法,也可以避免将来收到同样的礼物。
三、教育孩子礼尚往来的道理
礼尚往来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教育孩子在送礼物时要注意对方的兴趣和需求,这样才能让礼物有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告诫孩子收到礼物后应该有礼貌地表达感谢之情,不应该像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太过显露出喜好或不喜好的情况。
四、鼓励孩子改进
当孩子送来的礼物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改进的机会。我们可以跟孩子说,这个礼物虽然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非常欣赏你的心意。如果下次你想送我礼物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我更喜欢哪一种。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加了解我们的喜好,也会更有动力去改进。
五、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最后,我们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送来的礼物可能是他们用心挑选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努力,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被认可。所以,我们要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处理这种情况,让孩子感到我们是真心接受他们的礼物。
总的来说,当孩子送来不喜欢的礼物时,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心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礼尚往来的道理,鼓励孩子改进,以及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处理这个问题,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懂得如何社交。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