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探望产妇带什么礼物好?

孩子 0 35

去探望产妇带什么礼物好?,第1张

去探望产妇带什么礼物好?
导读: 1、去探望产妇带什么礼物好?2、山东各地的生育礼俗(1):祈孕求子3、生育习俗有哪些?4、生孩子向娘家报喜规矩是什么?5、生孩子送蛋送哪些人?给生过孩子的人送什么礼物?刚生完孩子的女性需要补血和休息。买些鸡蛋(一定要有土鸡蛋)、水果、鲜花
  • 1、去探望产妇带什么礼物好?
  • 2、山东各地的生育礼俗(1):祈孕求子
  • 3、生育习俗有哪些?
  • 4、生孩子向娘家报喜规矩是什么?
  • 5、生孩子送蛋送哪些人?

给生过孩子的人送什么礼物?

刚生完孩子的女性需要补血和休息。买些鸡蛋(一定要有土鸡蛋)、水果、鲜花,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煲汤,比较有新意,比如当归本地鸡汤、燕窝粥等等。

红包要在孩子满月一岁的时候给。具体数字取决于当地习俗。不少于1000。具体要咨询你老婆和婆婆(未婚)和你妈妈(未婚)。

她应该很乐意送些婴儿用品。刚生完孩子的人最关心自己的宝宝。如果能给宝宝送一两件独一无二的东西,相信她会很开心的。

拜访生过孩子的人合适的礼物。

1婴儿服装。选择正规品牌,棉质衣服。颜色上建议选择浅色,少印花;2玩具。应该是无毒的,不会伤害宝宝的皮肤,也不会涉及到衣服。玩具的小零件最好不要拿,防止误吞。3适合产妇的补充剂。如水果、土鸡蛋等。此外,婴儿成长过程中会用到的童车、纸尿裤、婴儿洗漱用品、育儿书籍等物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探视产妇的注意事项

1坐月子后最好去探望。

新妈妈刚生完孩子,身体很虚弱。这个时候,她需要好好休息。尤其是不要一出生就去看她,因为她只想睡觉!睡觉!睡觉!

先问问新妈妈的意见。

探视前,征求新妈妈的意见,最好预约。坐月子,普遍形象差,人憔悴。这个时候新妈妈可能就不想见人了。

这时候家里忙,没时间收拾屋子。可能家里堆满了孩子和产妇的物品,她会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

3缩短探视时间。

拜访时,不要停留太久,甚至可以留下来吃晚饭。那是愚蠢的。新妈妈和宝宝都需要好好休息,家里还有两个人需要照顾。人通常是不够的,不要再闹了。

4不要带着孩子。

孩子抵抗力差,很容易带着病源得病。况且有些熊海子喜欢摸爬滚打,身体很难保持干净。再加上孩子也不轻佻。如果他们与新生婴儿发生碰撞,新父母应该会感到心疼。带着孩子。这个小家伙进屋时会爬来爬去。如果脏的小手碰到宝宝,会污染宝宝。

患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的朋友和亲戚不要去。

我相信大人也能理解这一点,尤其是面对抵抗力低的新妈妈和宝宝。很容易交叉感染,我想大家都会有意识的。

6拜访时不要送花。

许多人在拜访他们的新妈妈时喜欢送花。其实这是不对的。宝宝的呼吸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对于花或花粉很容易产生呼吸道疾病,甚至免疫力弱的宝宝也会对其过敏。而且新生儿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花朵鲜艳的颜色容易刺激宝宝的视力。

尽量不要挤在产房。

新妈妈怕风,所以房间的门窗总是关着或者开个小窗。本来空气就不是特别好。如果一堆人挤进去,往里面充二氧化碳,对新妈妈和宝宝都非常不好。如果这种情况无法避免,那么,来访者出去后,新妈妈的房间要开着门窗通风半小时。通风时,新妈妈可以带宝宝到另一个房间避雨。

不邀请男性,请不要进入产房。

真的很尴尬。新妈妈坐月子的时候,经常会穿哺乳服。为了方便哺乳,她习惯在家不戴胸罩。被人看到若隐若现会不舒服。

请不要坐在睡床上。

这是年轻夫妇在床上的私人领地。睡觉造人都是在上面进行的,有的人有洁癖。你这么不客气的坐起来真的合适吗?更有甚者,你在外面穿梭的衣服,会带着灰尘甚至一些细菌。况且新妈妈和宝宝抵抗力差,你要避免坐在产妇床上。

你最好在抱孩子前洗手。

抱宝宝前,最好洗手,最好不要摸脸和小手。如果宝宝已经会吃东西了,他的小手应该一直保持干净。而且不要憋太久。刚出生的宝宝需要躺在床上,不能经常抱,否则不利于骨骼的发育,抱宝宝说话也容易把唾液中的细菌传染给宝宝。

1注意说话的语气。

一些家庭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生女孩的女性往往要面临心理压力。所以在探视的时候,要避免谈论这个话题,多说一些开心的话,声音不要太大,影响宝宝休息。

> > >下一页更精彩「探望产妇送什么水果」

山东的种种保育习俗反映了人们要生儿育女、要儿女健 健康 康长大成人的良好愿望,带有浓厚的信仰色彩和不同程度的男尊女卑观念。 历史 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使得不少传统生育礼俗在很大程度上消失或出现变异,与此同时,新的风俗也在出现,人们依然重视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

本文将分为多期予以发布,为便于连贯阅读欣赏,敬请关注收藏。

一、祈孕求子

生育对于 社会 、家族、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使得生儿育女成为人们的普遍渴望。传统山东人认为“早生孩子早得济”。山东俗语说“当年媳妇当年孩儿,当年没有等三年儿”。所以三年没有生育孩子的人家,往往会采取一些约定俗成的方法来祈求怀孕。从总体上来看,祈子习俗要远远多于祈女习俗。

(一)婚前祈孕求子

在传统 社会 ,择偶开始之时就往往包含了祈子的内容。男方会找算命先生算出女方是什么命,若两人命相不和,不利于后代繁衍,这门婚事也就以失败而告终。菏泽市巨野县高坊村,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订婚仪式中,男方会给女方一些小孩的衣服,以盼早日生儿育女。

通过准备结婚用品体现祈孕求子心理。 通行山东全境的新娘陪送嫁妆中,往往要放一定数量的红枣、栗子、莲子、桂圆、染红的花生等物,其寓意就是早(枣)立子(栗子)、连(莲子)生(花生)子,还要儿女双全,花着生。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是在被子里缝上枣、栗子。在放这些东西时,老人们会唱一些歌谣,如“一把栗子两把枣,闺女小子往家跑”等。枣和栗子代表“早早立子”。淄博桓台地区,男家缝制的被子多在四角放少许棉籽,取“辈辈有子”之意;女家亦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帮助缝“棉被子”,多在四角放些红枣、花生、制钱、栗子等物,取意“早生贵子”。潍坊昌邑一带,也是将枣、栗子、花生等东西缝进被子里。日照五莲一带,女方娘家则在陪嫁被褥的四角钉上成串的枣、栗子和染成红色的花生。临沂沂水一带,男家在婚前几个月缝一定数量的被褥,也是在四个角上缀栗子和染红的带壳花生。

济南一带,娘家在闺女出嫁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枣、栗子、花生、一对芝麻秸、一对豆秸,枣、栗子、花生寓意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着生;芝麻秸、豆秸意为“押上一对芝麻(豆)秸儿,生个孩子好做官儿”。而嫁妆中的绣花被、绣花枕头上,除了绣上鸳鸯戏水,还要绣上莲花荷叶,象征连年多子;绣上石榴,表示多子多孙。

临沂一带,婚礼用品中少不了筷子一扎,筷子谐音“快子”,也是早生孩子的意思。

结婚前的铺房习俗体现祈孕求子心理。 沂蒙山区,铺床的人须是上有父母、中有妻室、下有儿女的大伯或叔公,铺床时,床上先铺高粱秸,根要向东,然后再铺豆秸、黄草或者麦穰。泰安地区,铺床的多是儿女双全的婶子和嫂子。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铺床时除了铺上高粱秸秆、豆秸秆外,还要放上大葱和蒿等,俗信铺高粱秸,生子长得高;“铺豆荚,生秀才”;铺大葱,生子聪明;铺蒿,生子好等等。在东明县马头镇柳元村,铺床时要在床下压一把豆秸和一根火棍,俗信火棍头朝南,结婚后头胎就生男孩。在泰安地区,铺床时多在床四角放上枣、花生和栗子。

淄博淄川一带,由新郎的一个哥哥铺床,所谓“大伯哥铺床,儿女一大帮”。床上要铺高粱茬子、芝麻秸、豆秸等,歌谣说“放上高粱茬子,生个带把子”“放上芝麻秸儿,辈辈出大官儿”“放上豆秸,辈辈出秀才”。届时,新郎、新娘还要共同填枕头(两个),长辈们会教他们说“一填金,二填银,三填儿女一大群”等诸如此类的吉祥话。

在冠县东古城镇陈井村,结婚前一天的晚上,婆家嫂子要用新扫帚扫新床,边扫嘴里边念歌谣:“东头扫,西头扫,扫的孩子满地跑;东头偎,西头偎,偎的孩子一大堆。”

在日照虎山镇,由近亲属小辈男孩滚床,有“左滚滚,右滚滚,来年有个小儿郎”之歌谣。临沂一带,也有让小男孩滚床的习惯。滚完床之后,还要把栗子、枣、花生撒在上面,叫作“撒床”,也叫“撒帐”,山东各地均风行此俗。

德州禹城一带,讲究新床先由公爹(无公爹者由大伯哥代替)住一宿,有所谓“公爹压新房,儿女一大帮”的说法。东营市广饶县城郊一带,要找同辈中的哥哥在床上睡一晚,叫作“压床”,俗话说:“大伯哥压床,儿女成行。”在东明县马头镇柳元村,是由新郎的弟弟或侄子压床,即先让其睡几晚,如果他们尿到新床上,那么婚后头胎就会生男孩。德州一带,结婚前一天晚上,要选一个祖父母、父母俱全的全福童男子陪新郎官睡在新床上“压床”,为的是早生贵子。第二天早上醒来,压床的童男要讨枣子汤喝。枣子汤端来后,要用筷子而不能用勺子,图的是“早子”(“枣子”谐音“早子”)和“快子”(“筷子”谐音“快子”)。

另外在洞房的布置上,也多透露着生儿育女尤其是生男孩的愿望 ,如婚娶之家多贴“红梅多结子,绿竹又生孙”之类的喜联;窗户要糊红纸,并贴上“榴开百子”等窗花,屋内墙上还贴有“百子图”“吉庆有余”等字画。

(二)婚礼仪式中的祈孕求子

在婚礼仪式习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祈孕祈子习俗。济南一带,去迎娶新娘的人要选择“全福人”,即父母双全、儿女双全、家庭美满的妇女,为的是将福气和生育能力从全福人之手传递到新人身上。新人出门上轿之前,先用蜡烛“照轿”,一方面有驱除邪气之意,另一方面也有将火种带到婆家去接种之意。烟台一带,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会有人端上两碗汤、两碗未完全煮熟的饺子。汤里有枣、桂圆、莲子,意为“早生贵子”。吃饺子时,会有人问新娘生不生,新娘回答“生”。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女子从娘家带着枣、花生、芋头等物品到婆婆家,闹洞房之后分给众人吃。在鲁南、鲁西南地区,嫁女要陪送一只老母鸡,除喻吉(鸡)利、大吉大利外,还希望这只母鸡当天就下蛋。嘉祥县金屯镇红屯村,要在新娘坐的轿子里放上一个铜火炉,里面装一点炭火,表示新娘是带着火种到婆家去传种的。淄博市临淄区,迎亲者要偷偷地把女方家的一双筷子带回来,其意为“快子”。潍坊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男方到女方家迎亲时,新郎临走也要带走筷子。

沾化一带,新娘下轿时,脚不许沾地,众人须以麻袋(或是布袋、席、蒲团之类)铺在地上。一对新人前男后女地走在麻袋上,众人要传递着麻袋,一个袋一个袋地接着铺。铺袋的人都喊着:“传代,传代。”此俗意为传宗接代。潍坊一带,新郎新娘手执红绿牵巾往洞房而去的路上也要铺上几只麻袋。

济宁、滨州、淄博、泰安等地,新娘进门前,都要在门上红砖下压一双筷子,寓意“快子”。新娘向院内走的过程中,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栗子、红枣,花生等,寓意“早立子”。

日照、栖霞等地,在新娘进入洞房之前,由管家、轿夫或木匠在门上钉钉挂门帘,边挂边唱喜歌:“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新娘进洞房跨过屋前的滴水檐时,要一步迈过去,否则“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十二年后才能生孩子。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新人入洞房时,老人们会唱起歌谣:“三把金,二把银,家有聚宝盆。坐着墩,好抱孙……”

另外,山东各地较为普遍的“填枕头”习俗,也多带有祈孕求子的含义。如东营市广饶县城郊一带,在款待宾客之后“填枕头”,即给空枕头套头塞上麦秆之类,并说祝贺语“这头填,那头填,养活孩子做状元”等。潍坊昌乐一带,新娘用新麦秸填两个枕头并捆在一起,让新郎背着,新娘边拍边说:“噢,乖,不哭,不哭。”然后由爷爷、奶奶一人抱一个,在新床上滚来滚去,称为“滚孙子”。

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需请儿孙俱全的老人喂新人吃面,这也暗示了一对新人将来会儿孙满堂的意思。日照五莲一带,通常会让新郎吃荷包鸡蛋,新娘吃饺子,代表生男孩。临沂一带,有的地方新人要喝莲子汤,取“连生贵子”之意。苍山县贾庄乡,新娘子要在新房吃一枚煮鸡蛋,第一口咬得越深越好,“一口咬到白,明年抱小侄;一口咬到黄,一年一个状元郎”。桓台、青州、济宁市任城区等地,新娘要吃未全煮熟的面条、饺子(青州一带称“子孙饺子”),在被问“生不生”时,回答“生”,讨口彩,寄托早生孩子的愿望。威海一带,新郎、新娘喝过交杯酒后,要吃一碗海蛎子和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和“相伴到老”。

在日照虎山镇,新婚之夜小姑子要给嫂子端尿盆,要说“俺给嫂端尿盆儿,来年抱个侄儿”。青州、沂水一带,则是由小叔子端尿盆,边走边说:“夫妇永好,来年抱个大小子。”临沂一带,小姑子则是给嫂子送新盆,叫作“姑送盆儿,早抱侄儿”。此外,新娘的婆婆把一截树墩子放到新房床底下,意思是“奶奶送墩子,早早抱孙子”。在沂蒙山区,新娘的婆婆会将两个葱白绑在一起放在枕头下,还须放上一根荆条,以预示将来会生一对白白胖胖的娃且很听话。

此外,在开脸、烧床公床母等婚仪中,也充满着祈子的喜庆气氛。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结婚仪式中有开脸的习俗,当地叫“绞脸”,是利用两股线缠绞的方式对额部鬓角进行修饰。绞脸时唱绞脸歌:“红鸡蛋,满脸转,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枣庄山亭区红山峪村、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上蔡庄村、巨野县高坊村,也有此俗。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有烧床公床母的婚仪。在结婚的当天晚上,老人们会多烧上两把火,使炕头热乎乎的,祈求早早抱到孙子。

(三)婚后祈孕求子

产生于婚嫁中的祈子习俗,多带有一定的庆贺、祝愿成分,而婚后、久婚不育或只育女孩未生男孩的祈子,便带有强烈的求嗣欲望。山东一带,祈孕求子的方法很多,其中拴娃娃、押子等相对普遍,此外还有舍饭、求槐、讨喜蛋、供张仙等形式。

1拴娃娃

拴娃娃,又称“拴喜”“拴孩”“抱孩子”“叩儿”等,新中国成立前山东各地十分流行,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不乏信奉者。拴娃娃一般都去泰山的碧霞元君祠、斗母宫、王母池和各地的白衣庵、子孙堂、张仙庙、奶奶庙、土地庙等地。参求的通常是送子观音、送子奶奶、张仙和送生娘娘等神祇。

泰山上的碧霞元君是人们普遍信奉的送生娘娘,每年去祈子、还愿的人络绎不绝。通常由庙中的道士主持祈孕求子仪式。先在神案上取一个泥娃娃交给道士,道士祈祷一番后,用红线系着铜钱拴在娃娃的脖子上。此后,再拿着娃娃用铜钱去敲神前的铜磬,为孩子起名。祈子者将娃娃带回家后,要藏在卧室的某个地方,据说这样不久就能怀孕了。

更多的人是在当地的庙中拴娃娃。过去定陶一带,农历三月初三或三月二十六日,不育妇女手拿一系有铜钱的红绳到送子奶奶庙或当地的仿山庙会拜送子奶奶,口里念叨:“梳头洗脸到庙堂,双膝跪在地当央,烧香磕头祈神灵,赐给俺家一儿郎。”然后给婴儿起一乳名,将手中拿的红绳系在送子奶奶身上众多泥娃娃中的一个上面,转身就回,边走边念:“儿啦儿啦跟娘走,咱家可比这里强,堂屋住的你奶奶,西屋便是咱的房;等到我儿出世后,奶奶照看娘喂养;舅舅给你买玩意儿,爹娘给你买衣裳。”进家门后,就将红绳系在桌子腿上,俗称为“久居立业”。菏泽一带,则在拴了娃娃后,还要抠泥娃娃身上的一点干土,回家时也要念叨:“儿啦儿啦跟娘走,饿了给你买碗饭,渴了给你买碗粥,别向别处去,跟娘回家走。”到家后,要将泥娃娃土和水吞服掉。临清一带城区多是在农历正月十六,农村则多在农历四月初八去庙中拴娃娃。当天,祈子者到奶奶庙中跪乞,而后用红线拴住泥娃娃的脖子,嘴里念道:“有福的小子跟娘来,没福的小子坐庙台。姑家姥家都不去,跟着亲娘回家来。”祷念完后,用红包袱将泥娃娃包好抱回家,还要一天三次供饭。德州一带,人们在娘娘庙求子时,须将自带的玩具小男孩供奉于灵位前。烧香祈祷后趁人不备,裹起就跑,回家后就能得孕。但如果被人看见,那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就会被吓跑,人们的愿望也就不能实现了。求得的瓷娃娃要锁在一个隐蔽的箱子里,直到产下的孩子结婚后才能拿出。胶州一带,多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拴娃娃,第二天由庙里的和尚将其送回家中,安放在床头墙上的洞里,也要一天三顿供应水饭。如果生了孩子,就把泥娃娃砌到墙里。滕州一带则是到尼姑庵中施舍一定的钱财,并与尼姑结为干亲,由尼姑用红带拴一泥娃娃,或者拴一块石头,并取个名字,然后祈子者将其揣在怀中,一路喊着刚取的名字回家。广饶县城郊一带常去云门山(青州界内)求子,把一条红绳挂在树上,买一个泥娃娃,用红包袱包着抱回来。博兴县陈户镇东寨村,要将拴回的娃娃放在床上的褥子下面,一百天内不能扫床。

聊城一带,庙里供奉的送生娘娘神龛旁边有木刻楹联,上写“我本一片婆心送这个孩儿给你,尔必百般善事要留些阴骘与他”。娘娘属下还有一个“送生哥哥”,他肩背一个布褡子,里面装满了泥娃娃,俗传他是听娘娘的命令,负责送孩子的。神像的供桌上摆有很多带着红兜兜、光屁股的泥娃娃。来拴娃娃的女人,到庙里交上喜钱,烧香磕头,祷祝一番,就可以从众多的泥娃娃中挑选一个,就算是把娃娃拴来了。

2押子

押子,又称“压子”,谐音“压枝”,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祈子仪式。求子者来到有庙会的山林中,在柏树或松树的树枝杈上放一块石头以祈求生子。泰山前后的斗母宫、碧霞祠或者济南的灵岩寺周围的一些松树或柏树,几乎棵棵上面都夹有石头,由此可见押子习俗的 历史 久远。

3舍饭

通常在每年的腊八日进行。求子者把平日积累的米做成粥饭施舍给贫困的人。滕州、台儿庄一带在做粥时念叨:“为儿省下一把米,为儿省下一把面,留到腊八去舍饭。”饭做好后,就抬到街上施舍。除了舍饭外,那些无子的夫妇或者吃斋念佛,或者做其他一些善事,比如铺路修桥、扶老济贫、热天施舍茶水、寒冬施舍衣服等等。总之,是要积累“阴功”,以求早生贵子。

4其他祈孕求子习俗

除了拴娃娃、押子和舍饭外,山东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祈孕求子习俗。济南、宁阳一带,没有生育的人家抱养别人家的孩子,认为这样可以令自己怀孕生子,分别称为“借子”“带孩”。

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求子者在大年三十晚上手持一把麦秸秆燃着,边往家里走边说:“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吃饺子。”博兴县陈户镇王店村,求子者家中的两个老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拿竹耙子到村头的大路边,边耧边说:“白闺女,黑小子,都来俺家吃饺子。来了没有?”另外一个人便说:“来了。”如此连说三遍。最后在竹耙子耧过的地方摸一块石头,或是砖头,或是土块都行。如果摸到的是石头或者是砖头,那便预示着会生一个男孩;如果摸一块土块,便预示着会生一个女孩。来去都不能回头,遇上人也不能说话。回到家,要把摸回来的石头、砖块或土块放在儿媳的被窝里。大年初一早晨,儿媳妇在被窝里吃完了饭,才能起床。曲阜一带,除夕夜由婆婆到屋外摸一块石头藏在儿媳妇铺下,或者元宵节悄悄地端邻居家的面灯给儿媳妇煮了吃,认为都能令不孕的妇女怀孕。邹城一带,正月十五让未孕的媳妇偷吃面灯时,很多人喜欢吃姓刘和姓戴人家门前的灯,谐音“留”“带”,有“留住孩子”“带上孩子”的意思,所谓:“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闺女叫灯哥,有了小子叫灯成。”另外,邹城一带的妇女常在“子孙石”前烧香还愿。微山一带的不孕妇女过年时在村口呼唤“黑毛妮,黄毛小,都往俺家跑”,以此祈孕。胶东一带有三月三给新媳妇送面燕的习俗,目的也是祈子。

鸡蛋是生育的象征,山东有些地方盛行鸡蛋祈孕的习俗。滕州一带,老人听闻谁家生子,会去为儿媳妇讨一枚红鸡蛋。在除夕夜煮一个溏心蛋给儿媳妇吃。枣庄台儿庄区,大年初一早晨,婆婆会煮三个鸡蛋给不育的媳妇吃,鸡蛋一定不要煮熟。龙口一带,长期不孕的妇女每到大年初一早上,都要躲在屋门后偷偷地吃一个煮鸡蛋。

沂源一带有摸佛牙的习俗。当地有的寺里供有佛牙,祈孕妇女交上钱并虔诚跪拜后,会被寺内主持引入密室,去摸一摸或者看一看佛牙,据说这样可以受孕生育。

有的祈孕求子家庭还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求她早赐麟儿,甚至有的请风水先生看宅基,看风水,不惜改宅、迁坟、挪门(改变自家大门的方向)以求得一男半女。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就有挪门祈子的习俗。

山东地区渴望有男孩的人家,还常常采取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来祈求生男。比如只生育女孩,通常会给女孩起名“望弟”“来弟”“带弟”“换弟”“招弟”“领弟”(希望带来男孩),或者“婷婷”(停住生女孩)等。菏泽一带有让孕妇吃特制鸡蛋的做法。待孕妇怀孕四十天时,取鸡蛋一枚,磕开小口后放入一个鸡腰(肾),用水和面,将鸡蛋整个包起来,用木炭火烧熟,悄悄令孕妇在没人处吃下,以祈求生男孩。(选自山东省民俗志,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坐月子

妇女产后,叫“坐月子”。“月子里",产妇主要是休息调养和育婴。

产妇生产后三天内不能下床,孩子没满月前不得出门。坐月子期间,产妇一般不用劳作,怕落下“月子"病,多由婆家小姑子或妯娌们伺候“月子”。第三日,产妇要喝肘子骨做的“全汤”,以滋补身子和催奶。月子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等食物,否则会“回奶”、“叉奶”。

坐月子期间,禁忌很多。忌外人进入产妇居室。产妇生产后,家人大多在屋门口悬挂一红布条,以防外人冒然进入。据说,外人进入产妇屋子,会把孩子吓出“脐带疯”来,对产妇和进入者身体也不好。此俗有一定信仰因素,如产褥禁忌、产妇不洁等,同时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保护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身心健康等。

红喜蛋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生孩子就是添喜,因此把女婿前往岳父母家通报称为“报喜”。报喜时常带红鸡蛋,如果是男孩,红蛋是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染一个黑点,表示“大喜”。如果是女孩,鸡蛋为单数。

红鸡蛋送到姥姥家,姥姥一眼就知道女儿已经生产了,并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古时,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碰到狗时,把饼扔给狗,这表示狗替孩子挡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

婴儿出生后,近亲好友要为产妇及孩子送一些礼品,通常是红糖、小米、挂面、鸡蛋四色礼,也有送农家玩具的。婴儿的姥姥大多要送上一百个甚至几百个鸡蛋。

主人收下礼后,还要回敬煮熟的红鸡蛋。每收一份礼,便要让客人带走一份红鸡蛋。男孩带双数,女孩是单数。因生育过程中使用的这种礼仪蛋为红色,人们都习惯称它为“红喜蛋"。

洗三

孩子出生第三天,很多地方有“洗三"习俗。洗三时,由接生婆抱着婴儿洗澡,边洗边唱吉祥歌谣:“洗洗头,做下侯;洗洗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洗完澡后,用一根大葱往婴儿身上轻轻抽打两下,说道:

“一打聪明,二打伶俐。”再拿起先前准备好的秤砣照着婴儿比画两下,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意思是孩子长大之后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再拿一面小镜子在婴儿屁股上照几下,说“拿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夜里净。"至此,整个洗三仪式完成。

这一天,生孩子的主家一般还要备办酒席,一表庆贺,二来答谢接生婆和前来庆贺送礼的亲朋好友。

做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通常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女婴则是在第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月,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寓意小孩长大后会像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敬父母。

到婴儿满月时,要剃掉婴儿的头发,叫理胎发。剃头时,婴儿让他人抱住,父母不能在身边。有些地方把婴儿剃下的头发搓成团,用红绿花线拴起来,悬挂在堂屋高处。

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给外甥送头尾。所说头尾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包括帽子、衣服、银牌或金锁、手镯、脚镯、鞋袜等。外婆和亲友陆续携带礼品或礼金来看望小孩,主人要大办宴席来招待。外婆或舅舅还要抱着孩子到大街是或邻居家里转一转。

河南等地盛行满月挪臊窝的习俗,即母亲带着婴儿回娘家。母亲抱着宝宝在回娘家的路上呼唤“宝宝别怕",目的是为孩子祈求幸福和吉祥。

有人把婴儿满月出门称作“游行”,叫法虽不准确,但借此表达希望孩子见世面、不怕生人、将来有出息的心愿还是很恰当的。挪臊窝对产妇而言,可以说以此摆脱了那个充满污秽的环境,恢复被中止的社交活动和联系。至于回娘家,显然与满月礼中娘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一脉相通的。

百天

在诞生礼中,百日礼可能是最不注重仪式的,它仅是人们利用“百”

这个象征圆满的数字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古人又以为百天是婴儿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婴儿如果能顺利活过百天,就意味着摆脱了一个困厄,他们利用“百”圆满、完全的象征意义祝福婴儿长命百岁,是祝福的一面。

于是婴儿出生百天,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这些祝福他长命百岁的行为便大大普及开来。

百家衣讲究紫色,取其谐音“子”,有祈祝多子多福的含义;百家锁多用金银制成,讲究由百家凑钱制成,有些地方还要求百家之内必须要有谐音长、命、富、贵四姓;吃百家饭则有依靠众人养护孩子的意思。人多力量大,能给身体柔弱、魂魄不稳的婴儿制造更加宽松、舒服的生活空间。

抓周

婴儿过周岁生日,意味着在人生道路上平稳地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一则祝贺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来寄托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在宝宝周岁的那一天,给宝宝梳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袜,开始祭拜祖先,告诉祖先宝宝满一岁的喜讯,祈求宝宝能健康长大。然后挑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摆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书、印章、笔墨、算盘、钱币、鸡腿、猪肉、糕点、尺、剪、葱、芹菜、蒜、稻草、刀剑等按半弧形摆在桌的一端,抱来宝宝坐在桌子中间,让宝宝任意抓,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预测宝宝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一般来讲,宝宝抓到书,象征着今后读书好,适合做学者、专家;抓到笔墨,将来会成为作家、画家;抓到印章,标志着有权势,能做大官;抓到算盘,要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抓到钱币,将来自然会非常富有;抓鸡腿,象征有福气,预示一生将不愁吃穿;抓糕点将来可以步步高升;抓尺子和剪刀,将来可以会裁会量;抓葱,表示聪明;抓蒜,善于计算;抓芹菜,代表勤劳;稻草,适合当农民……如今许多地方仍盛行这种风俗,但不是迷信,而是为了表示喜庆。

生孩子向娘家报喜规矩是:旧的习俗里,如果生男孩的话,要用红纸写上男孩的出生年月日,还需要准备红花、仙草以及糖饼带过去,俗称是报添丁。

生男孩俗称是报添丁,生女孩的话就比较简单,直接口头说就好了,俗称报添口。一般这种习俗在潮汕地区,受到过去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但现如今的社会观念有所转变,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也就没有过去的那么多习俗了。

相关介绍:

娘家在收到报喜后,要准备一些礼物,比如肉蛋、糯米、红糖等,还要在这些礼物上贴上红色纸花,并且去女婿家祝贺。

还有一些地方报喜是送鸡的,生男孩送公鸡,女孩送母鸡,也可以送红鸡蛋,男孩送双数,女孩送单数。其实男方去女方娘家报喜带的东西不固定的,根据当地的风俗来定就可以了。报喜时间一般在女性产后十二天的时候进行,民间俗称为“过腊”,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你好!首先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