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访问学者子女可以享受当地的免费公立教育,因此,必须带孩子的访问学者必然会考虑入境时间。知识人网老师将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一、美国义务教育的学期安排美国5-18岁属于义务教育,一年幼儿园,六年小学,两年初中,四年高中(各州
访问学者子女可以享受当地的免费公立教育,因此,必须带孩子的访问学者必然会考虑入境时间。知识人网老师将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美国义务教育的学期安排
美国5-18岁属于义务教育,一年幼儿园,六年小学,两年初中,四年高中(各州入学年限稍有不同)。美国学校实行传统(双)学期制(Traditional School),把一个学年分为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是一个学年的开始,开学时间和国内学校差不多,都在8-9 月份。这学期通常比较短,在12 月圣诞节前就放假了。春季学期则是由新年以后开始(1-2月),一直延续到6 月份,相对比较长一些。
美国学校通常有三个长假期:寒假、暑假和春假。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公共假日。寒假其中包括圣诞节、新年等美国国定假期,假期长达三个星期至一个月。春假一般学校会安排在4月复活节左右,通常是一周。暑假是所有假期中最长的,从每年6月初开始,直至8,9月开学。
部分学校采取全年学期制度(Year Round School),一些学生先上九周课(每周上五天),之后放假三周,假期结束后继续回学校上九周课,再放假三周,如此轮换。到了夏天,三周的假期会延续到五周。
二、注意事项
美国各地中小学开学日并不一样,比如美国加州和马里兰州的开学日至少相差十天左右。因为全美学校没有固定的开学日,美国的主流媒体也不会像国内在特定的某天特意为中小学的开学发布新闻提醒。
Traditional School和部分Year Round School都是每年8-9月开学,也有部分Year Round School保持着自己的日程安排,如每年6月初开学,时间灵活。
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大家如果已经确定好自己要去的学校,可以主动查询当地教育网站获得学校的****,提前1-2个月给学校发邮件详细确定开学安排,避免错过入学申请机会。
在到达美国后需要先申请入学,按照学校的要求提交所需材料,如DS2019表、孩子的出生证明、免疫证明、家庭居住证明等,完成学校注册手续。如果美国公立小学9月初开学,往往8月中旬便会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开学安排及注意事项,学校的网站也会陆续发布开学前的各种通知。
因为母语不是英语,家长还需要为孩子和学校提前预约英语测试。学校会根据孩子的语言水平来分班,并安排免费的英语提高课程。
根据学校的开学日期,知识人网推荐提前一个月到达美国,如家长们每年8月或12月末/ 1月初开始访学,这样可以错过美国的寒暑假,也腾出时间安顿在美国初期的生活,办理相关手续,方便孩子及时入学。
在家长们已经下定决心,希望送孩子出国留学以后,会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出国的时间选择。小学出去的话担心孩子年纪太小了,在国外独自生活会有困难。初中出去的话又怕考不上好的中学,影响以后发展。其实,这些问题都跟以下三点有关系。
1现在孩子所处的国内教育环境导致家庭暴露问题,比如说孩子在学校里面学的不开心、孩子因为学习的事情与家长的关心紧张或者是家长认为孩子在现有学校和学习环境已经达不到所期望的教育目的了。
2对于想冲刺顶级名校的家长们来说,想进入英国最好的顶级公学,如伊顿公学、哈罗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等等,都需要提前最少三年去准备。甚至是7-8岁就可以着手准备去读这些顶级公学的Feeder School(对口小学),因为进入顶级公学的对口小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高录取几率。
并且,像是伊顿、哈罗这些顶级公学都是需要提前注册和考试的,一般截止的日期在孩子9岁,也就是英国小学的Year 5的时候。孩子们将在10岁的时候接受顶级公学的入学考试。对于希望孩子们进入顶级公学的家长来说,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挂钩的,这里建议这些家长选择小学就让娃去英国留学。
3而对于一些希望让孩子们换个环境开心成长,对于特别好的学校没有很深的执念的家长们来说,就不一定需要选择小学就出国。因为对于这些家长们来说,他们是希望孩子们不要学习的太辛苦,更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性格发展,那么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出国都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所以说孩子是小学还是初中留学,要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分析。
计划孩子10岁去国外,那么在国内上公立小学还是国际学校
逢春季,国际学校都迎来择校高峰。对于家长[微博]而言,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国际学校至关重要。然而,何时转入国际学校,应该赶早还是赶晚,家长对此各持己见。日前,在新浪教育[微博]主办的“孩子什么时候上国际学校最合适”的主题沙龙上
美国籍的中国孩子能在国内上公立学校么既然都是美国国籍了干嘛还在中国读书,当然国籍不同不影响入学,只是手续多点罢了。
想让孩子在国内上国际学校,为什么还需要国外的居住权或护照?国内的国际学校都是针对外国护照的孩子,就是那种驻地代表啊之类的外国人,学校数量少,当然有所限制,要不然中国人全挤进去了,一般都是买国外的护照。
但是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中学的国际班也是可以的,同样可以为出国打基础。
希望可以帮到你,记得采纳哦
该不该让孩子从公立小学转学到国际学校看你自己的需要喽。如果自己比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应小孩子,自己的经济条件也还可以,那就转学到国际学校。反之,还是公立学校收费比较低,教学水平也还可以,过的去。
以前上的公立小学现在想去国际学校,转学问题怎么办?最理想的转入国际学校的时间是小学3到4年级,我的孩子是3年级转到中大实小的,转学程序也挺简单的,。
接上国际学校好,还是在公立小学先打好基础再转学
力迈中美国际教育专家:国际教育越早越好,现有上规模的正规国际学校,多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学英文也学中文。有些家长认为先在公立小学打好基础再去国际学校,是认知让的误区。原因如下: 1)两种教育体系下的教育方式有根本上的不同,公立小学采用的应试教育,孩子以记忆与知识的积累为主,国际小学是对孩子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2)习惯了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之后,再转去国际学校会有一个适应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3)国际学校同样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课,认为进了国际学校就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种错误的认识。4)孩子越早接触国际教育越好,因为孩子越小,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越更容易养成。
送孩子去国外读中小学,选择公立还是私立下美国高中学制及各年级学习重点:
美国高中学制一般为四年制,即9至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三至高三。
9年级:适应、探索阶段,初步确立目标
10年级:成熟上升阶段,重要积累时期
11年级:攻坚阶段,开始为升学做各种准备
12年级:继续保持优秀,大学申请进行时。
美国的中小学良莠不齐,私立学校学生的学风和纪律会比较有保证,但是,因为私立学校的教师是不需要有教师执照的,工资福利跟公立学校无法相比,因此,不是名校的私立学校,老师的水平可能不怎么样,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可想而知。
公立学校的情形就比较复杂了。美国公立教育的哲学本来就不是“培养国家未来的接班人”,美国公立教育的目标只不过是培养“能平衡自己的支票户口”和“懂得投票”的大众社会螺丝钉而已,因此,没有任何一所公立高中会鼓励学生毕业以后瞄准美国最好的大学去上。假如有任何一个公立学校的学生跟顾问说“我将来想上哈佛。”得到的回应百分之九十会是:“哈佛未必适合你。其实,州立大学也不错啊。事实上,你基本没什么机会上哈佛。”正因为有这样的指导原则,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少数特别好的,或者是“重点”的以外,美国公立高中的“升学率”(升读需要竞争筛选的四年制大学)都相当低。比如一所旧金山最多人想进的高中,在排名也在前五名以内,但是,每年能进加州大学伯克利或者洛杉矶分校这样“一本”大学的学生,在五百多名毕业生中,占不了二十名。而有机会上诸如常春藤或者斯坦福那样的“重本”名校的,十几二十年才出几个而已。而进不了重本学校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不够聪明,成绩不好,或者“素质”不高,很多人纯粹是因为缺乏信息,或者不懂升读美国重本名校的规矩,而进不了。
美国的公立初中的教育哲学是“学习怎样学习”。因此,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不要求牢固掌握的。而因为很多地方教初中的老师只需要有小学教学执照就够了,并不需要专科执照,事实上不少美国的初中老师根本就不懂自己教的东西,尤其是数学和科学。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少美国初中毕业生到了高中,连正负号四则运算都不会,分数加减法更是匪夷所思的难。问题是美国的高中的科目,尤其是科学方面的科目,程度却是非常的深。比如普通的物理,一开始学力学就要求学生用三角函数来作受力分析,而大学预科物理则一上来就要用导数和微积分的。假如不是出自名牌重点初中或者名牌私立初中,学生们到了高中根本就没法上高层次的数学和科学课。上不了高层次的数学和科学课,想进重本大学无疑于缘木求鱼了。从中国来到美国读书的孩子,在中国可能是小学,可是到了美国,根据岁数分班,很有可能被分配进初中(因为美国很多地方六年级是属于初中的)。
美国私立走读中学主要以本地学生为主,不会出现中国学生扎堆的情况。国际学生太多或者中国人太多,对学生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融入美国文化是相当不利的。
众所周知,寄宿学校的费用是相当昂贵的,一年下来整个费用大约在4万美金左右,更有一部分已经超出了5万美元。而就读美国私立走读中学,每年大致所需费用是在2-3万美金之间,所以就读美国私立走读中学要比就读同级别同州的私立寄宿高中一年节省1-2万美金。
美国私立走读中学有很多是教会学校,私立走读高中80%都是由教会支持成立的,主要为其附近的教民服务,这叫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学质量无可挑剔,因为毕竟是付费学校,学校的设施条件、师生比例、课程的灵活多样、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关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生源混杂的公立学校。尤其是升入名牌大学的比率,远远高于公立学校。
孩子马上小学毕业,成绩还可以,考虑是进公立学校呢还是国际学校?考虑升学方便,就近读、进公立学校就很好,能享受国家义务教育!
当然,经济条件好可考虑进名校……
先让孩子一段公立学校,再去国际学校可行吗?力迈中美国际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给孩子规划将来去国际学校读书,那么越早越好。因这国际学校对语言有一定的要求,孩子越小,语言学习的能力越强。现行国际学校,一般采用的是中英文双语教学,开设的课程也多是中西融合的课程,不必担心孩子的中国文化的教育的缺失。
洛阳国际学校和洛阳公立国际学校那个好选择学校的话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考虑:
1、教学环境
2、师资力量
3、校园环境
4、就业保障
建议实地考察一下,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且年龄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也就是从初中开始就将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现在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最多的无非是某某孩子去国外读书了,某某刚送走孩子去了美国。等等。甚至熟人一见面,也常常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你孩子出国了吗”?“你孩子大学毕业出国了吗”!“前几天刚把孩子送走,整整一个房子的钱没了”!“孩子在那边挺好的”!这是我最近一两年听到最多的语音。 或许是因为听的多了,才感到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已形成一股潮流,给我的感觉是出了国的孩子才有出息,没有出国的孩子,总是让人有些惋惜。过去中国人是拼孩子实力,现在是拼家庭财力!出不出国似乎已经成为家庭财产的一部分。在大潮的涌动下,许多的家长都在想尽办法,拼尽财力把孩子送出国外读书,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否则感到脸上无光。一家长和我说,早就为孩子联系好了国外的学校,可是孩子就是不想出国读书,几番工作也没有和儿子谈妥。言外之意,我不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送孩子出去读书,而是孩子不愿意。虽然我家孩子没有出国读书,并不是我没有钱让他出去。 呜呼,出不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家庭除了房子、车、票子以外的的第四大财富的象征。我不禁感觉到纳闷儿,中国人这是怎么了?说是今年流行长裙子,结果满大街都是穿长裙子的姑娘。只要什么一流行,大家就趋之若鹜一窝蜂地上。再如买房子,至今热情不减,都闷着一口气,暗流涌动。若不是国家房价调控,还不知要汹涌澎湃到何时?如今房子暂借压一压,出国留学之风盛起。我不仅要问:我们国内的教育真的有那么糟糕吗?还是仅仅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我也不否认,国外的学习也确实造就了一批成功学子,国外的教育有国外教育的优势,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有一个更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但在国内学习的孩子就没有出息吗?就没有前途?我不反对有条件把孩子送出国外去学习,这本身其实也没有什么错,我反对的是一窝蜂不管家庭什么情况,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能力完成学业,一股脑地把孩子送出去,是不是值得? 据我所知,父母为孩子出国学习拿出自己所有财产不在少数,而那些拿着父母的财产在国外厮混的也不是没有,也有从国外留学几年回来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的学子,在家啃老,这样的例子其实也很多。可是我们却为什么视而不见呢?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倡导要理性消费,可是不知为什么,在出国流行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些人总是头脑发热,似乎不把孩子送出去,自己脸上无光,只有送出去的孩子自己才心安理得! 呜呼!我不知该说什么了,我有一种莫名的悲哀,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外国的教育,却不相信自己国家的教育,我不知道我们中国是真的富还是穷?既然富又何必仰望国外的生活和教育。那么多人愿意往国外跑!它到底要向我们国人证明什么?
英国政府将在12月30日对英格兰地区的防疫等级进行审核。届时政府和其科学团队会在综合分析疫情数据后,决定是否下降或保持现有的防疫级别,或许会有更多地区进入Tier4严格封锁。学校开不开学,什么时间开学,有没有线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防控级别。
很多学校在等12月30日的政府的疫情审核结果,再做进一步决定。
对现在仍在中国的留学生来说,1月前往英国线下开学的最大障碍是航班,也就是所谓的 travel restrictions。中英间定期航班已经从2020年12月28日零时起暂停运行。
根据民航局目前的说法,中英间的航班将于2021年1月10日24时恢复。
航班能否能按期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对留学生线下开学非常关键。另外英国大学春季开学包机是否执飞、是否减少都还不一定。
所以更要关注1月10日前中国民航局的表态。
英国学校最近几周正在放圣诞假。已知英国人非常重视假期,所以这几天校方一般不会有什么新消息放出(除非事发突然,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
但鉴于现在英国疫情的新情况,大学春季开学政策可能会在学校上班后进行更新,多数英国大学会在1月4日上班。例如L校在邮件中表示会在1月4日学校上班后更新网课消息。
这主要是国内的压力,即国内的就业、考试压力和环境,尤其是那些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工作的父母,会有与国外思维方式相比的想法和考虑。因此,他们会考虑从很小的时候就出国,但是他们应该有足够的资金,便于他们的陪同和监督。
同时也希望他们的孩子与众不同,这是中国人的典型特征。如果你选择迟早出国,你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提前离开。无论是语言、环境还是朋友。但是,有人建议以后可以合并中文。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家庭压力不适合年轻人。建议国外逐步增加压力,大学压力最大。然而,中国是一所高中,通常在大学毕业后开始恋爱,如此等等,导致更多的混合学习。首先,就语言而言,孩子越小,他或她的接受能力就越强。第二,中国大多数小学都是由老师教授知识的。你只需要知道并记住它,就像你在应付考试一样。在国外,老师会带你做实验,打开教室,表达你的观点,并且思想非常开放。如果你在初中和高中学习第一语言,那将需要一些时间。此外,当你在初中学习知识时,父母会担心教育问题。
说实话,中国的初中和小学教育有点像被棍子打死的孝子的感觉,和孩子的感受。那些送他们的孩子去国外学习的人通常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些人,他们有很好的家庭条件。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教育资源的竞争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下一代的教育。那么那些家庭条件好的人肯定会选择最好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孩子。国外的教育制度和质量得到了我国许多人的认可和追求,而那些回国留学的人将在简历上更加突出和突出。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加上父母的高质量和知识,更有可能愿意送孩子去国外学习。
除了富裕家庭,一些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更愿意送孩子出国留学。他们的视野也相对开阔,对于从不同国家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教育,他们非常开放。其他人纯粹是跟随趋势。有可能看到你周围的朋友的孩子在国外学习,比较心理学也将表明父母会做任何事情送他们的孩子去国外学习。
从不同来源看到一组有趣的数据: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快速增长,有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超过美国的人口,还有人估计到那时候,这个数字将达到6亿人!难怪现在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已经不只是读研或上大学本科,来美国读中小学的小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但是不少家长有个疑问:因为孩子的英语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跟上班,会不会面临留级呢 其实这不仅仅是外国家长的担心,对学业跟不上趟的中小学生是否要留级,在美国是一个已经争论了上百年的老大难问题了。上个星期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还专门就这个问题举办了一个研讨会,教育政策专家,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学者,以及一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同意见的交锋非常尖锐。
美国关于学业成绩不佳的中小学生是否要留级,历史上有几次大的转折。
尽管有少数人持不同意见,但是早先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让学业跟不上班的学生留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状况在1970年代发生了变化。
20世纪中期的民权运动对美国社会生态的影响深入到所有角落,中小学生留级问题也未能幸免。留级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对这些人今后一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不可回避的问题。Social Promotion,亦即尽管未能掌握当前课业,但是考虑到社会影响,让这样的孩子与其他人一样升级,或者按照其结果翻译为“自动升级”,成为1970年代的主流。
到了1980年代,自动升级政策的负面影响逐渐浮出台面。美国没有全国统一高考,所谓的大学升学水平测试都是民间机构举办的,其成绩只是高校录取的因素之一,而且有的学校根本就不要求学生提交这类考试成绩。所以那些虽然拿到高中毕业文凭,但是基础实在太差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往往自己就打了退堂鼓,中途退学的比比皆是。即使那些高中毕业就去上职业学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的孩子,如果是在自动升级政策下拿到毕业文凭的,也往往面临知识欠缺、工作不能胜任的问题。
到了1990年代,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以至克林顿总统在1999年的国情咨文里说:如果拿到文凭都不会阅读的话,这样的孩子不能让他们高中毕业。如果掌握不了课业,我们不能让他们从一个年级升到下一个年级。克林顿与小布什当政时期,推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政策,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和地方学区采用分级测试的办法,不但用它来检查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是否留级的标准,而且也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
从19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生每年留级的比例最高达到过15%,进入高中之前,有的学区的孩子30%到50%曾经留过级。因为美国的中小学都是义务教育,学生留级自然会占用教育资源,据估计,因为留级,每年纳税人要多负担130亿美元。如果进一步考察留级生的构成,人们发现男生、非裔或西语裔等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子女和英语为非母语的孩子留级的比例明显偏高。因为如此,升级还是留级再次成为教育界热烈争论的课题。
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哈佛肯尼迪学院教育政策与管理计划副主任韦斯特,和佛罗里达州卓越教育基金会的布拉格女士为一方,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吉摩生教授为另一方,就中小学生留级政策的利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佛罗里达州一项五年的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业跟不上的孩子在留级之后,头一两年的表现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平均学习成绩逐渐与本年级同学拉平,显示留级有助于让差生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但是反对意见则列举了美国自从1929年以来近一个世纪上百次的研究资料,说明留级无论对学业成绩,还是社交能力、行为性格、向学态度等,总体结果都是负面的。
在讨论中,我发现,多数人的意见是在保留留级这个选项的同时,重视三年级之前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人们都不否认,如果在三年级之前,基本阅读能力不过关的话,对今后无论是文史地还是数学生物及科学学科的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大家还一致同意,对城市贫民区与新移民或少数族裔的学生,应该加强辅导,让他们中的差生尽量能够跟班。
下面的资料来自美国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希望能够给送孩子到美国读中小学的家长们参考。
亚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康涅狄格、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艾奥瓦、马里兰、蒙大拿、俄亥俄、俄克拉何马、田纳西、弗吉尼亚等14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如果三年级阅读水平测试未达标,不能升级到四年级。
此外,科罗拉多、印第安那、肯塔基、明尼苏达、新墨西哥、纽约、北卡罗来纳、北达科他、罗德岛、南卡罗来纳、德克萨斯、犹他、佛蒙特、华盛顿、西弗吉尼亚、威斯康辛与怀俄明等17个州,从学前班到三年级之间至少要进行一次阅读能力测试,以决定学生是否要进行补习。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