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苦习书法读后感怎么写

孩子 0 86

何绍基苦习书法读后感怎么写,第1张

何绍基苦习书法读后感怎么写
导读:参考答案: 1 ① “这只匣子里有我多年的心血的结晶”,这里的心血结晶是指(C ) ② 这篇短文用了大量篇幅写“匣子”的原因是( D ) 2无言的教诲(或会说话的砚台、或神奇的匣子等) 3要点:1、老师送砚台的含义;2、老师没有明说出来的教

参考答案: 1 ① “这只匣子里有我多年的心血的结晶”,这里的心血结晶是指(C ) ② 这篇短文用了大量篇幅写“匣子”的原因是( D ) 2无言的教诲(或会说话的砚台、或神奇的匣子等) 3要点:1、老师送砚台的含义;2、老师没有明说出来的教诲;3、学习书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长时间;4、需要下苦功夫;5、自己学到的只是皮毛;6、自己真是自以为聪明,其实不聪明,等等

砚台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一、砚字的含义:形声。字从石,从见,见亦声。“见”意为“让人看到的”、“明里的”。“石”指“石槽”。“石”与“见”联合起来表示“露天修筑的输水石槽”。本义:露天的输水石槽。转义:加水研墨的石槽。磨墨器。即砚台。

二、砚的声母y,韵母an,音调yàn

三、部首:石

四、笔画:

相关组词:

1、砚台[yàn tai] 

研墨的文具,有石头的,有瓦的。

2、砚池[yàn chí] 

砚台。

3、端砚[duān yàn] 

用广东高要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4、砚滴[yàn dī] 

往砚台里滴水的文具。

5、纸墨笔砚[zhǐ mò bǐ yàn] 

泛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