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出国留学,是越早越好还是长大了再送好呢?

孩子 0 76

送孩子出国留学,是越早越好还是长大了再送好呢?,第1张

孩子出国留学,是越早越好还是长大了再送好呢?
导读:很多家长会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出国。有些家长等孩子长大了,再送出国留学。年龄小就出国留学,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的。年龄小的孩子更希望留着父母身边成长。孩子长大了就可以让他到国外留学,见世面、学知识。出国留学对长大的

很多家长会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出国。有些家长等孩子长大了,再送出国留学。年龄小就出国留学,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的。年龄小的孩子更希望留着父母身边成长。孩子长大了就可以让他到国外留学,见世面、学知识。出国留学对长大的孩子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一、有独立生活能力

孩子长大了再出国留学比较好。孩子太小,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何况去人生路不熟的异国他乡读书。孩子长大了,有独立生活能力,出国读书就能照顾好自己,不至于在国外生活都困难。在国外,与父母离得太远,不能依赖父母,必要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

孩子长大了再出国留学比较好。出国留学,要自己面对很多事情。如果孩子太小,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比较差,遇到事情可能不知道怎么处理。孩子长大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就知道怎么去面对问题,怎么去处理。

三、父母比较放心

孩子太小出国,父母会很担心。担心孩子在国外适应不过来,担心孩子会被他人欺负。孩子长大了再出国,父母就能比较放心。孩子大了就能照顾好自己,能处理问题,不会让父母担心。

总的来说,孩子孩子长大了再送去国外留学比较好。孩子长大了,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父母也会比较放心。如果孩子太小,父母要担心孩子的问题就很多,还不如等孩子长大了再送去留学。再说,孩子太小,应该留在父母身边,有父母的陪伴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去国外留学是孤独的,年龄小的孩子承受不了这种没有父母陪伴的孤独。

孩子的学习自律性能否达到两年内语言过关?家庭经济条件能否支撑孩子完成学业?有些孩子平时习惯了家长的管束,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这种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不宜出国的。部靠家庭制作,而家仅有一半就不应该到国外再去读书了,国内有很好的学校,供他去学习孩子出国留学,需要花费很大的开销。普通家庭经济收入很难支撑住开销。

价值观建立的时期,大脑前额的理性思维还未成熟,以情感思维为主,尤其是六岁前的孩子。专业,机能风综合条件。有点扯远了,总之出国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生存能力和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大考验。国内现在的教育并不比国外差。主要还是看学科的差异和自身的条件吧!那么真的就未必能谈的上好,但毕竟留学回来,刚开始找工作也不会有什么优势。

放弃保送北大研究生的机会,选择贷款100万去哈佛大学读研,其中肯定吃了很多苦,但是值得。都不会改变你是谁。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学生越来越多,但学校的名额却有限。在高考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便转向留学之路。一个普通家庭不要去看富人家庭的样,不要去卖房借钱留学不值得,留学时代以过去了。

再寻求出国深造机会,这样一来仍然可以学富五车,造福国家,还能不至于连累父母家人受苦受累。那可以根据家庭的收支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国家。出国留学的花费根据不同的国家从每年的五六万到五六十万的都有。肯定会替家人考虑,如果孩子真的很棒,就会理解家里的困难,出国也会靠自己打工。

我在悉尼念大学

出来很美 视野开阔

借用一篇文章:

希望你能看完

有人对我说,"你以为你出国就了不起了?"

出国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真的,出来有段年头的我也没有觉得出国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出国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说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人不能体会的辛酸苦辣,也看过和经过太多气愤无奈。可是从来不愿说起,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故事太多,已经不再为此大惊小怪,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诉说了。

外国人

不论是自己向往,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到国外,从到了异国他乡的第一步,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外国人。外国人,顾名思义就是外面国家的人,一个本不属于本国的人,外面的永远和里面的有着所谓的区别。本国人口头上是很注意回避用"差别"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所谓的区别,回避使用带有优劣色彩的词汇,然而这又能如何?实际生活中,赤裸露骨的差别何处不在?租房子,进学校,找工作,就连消费都包括在内。外国人这个名字,随时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家,所以不要幻想平等,不要奢望同情,最后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要渐渐学会自己疼爱自己。

扭曲的心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是被扭曲的,至少不是正常的,我们生存在一个本来不正常的环境里面。从踏入别人的国门,我们就要学着精打细算,学着兢兢业业,学着洁身自好,学着面对油盐酱醋,面对锅碗瓢盆,面对人间冷暖。摔倒了爬起来,明白了懂事了。摔多了,习惯了,坚强了,也孤僻了。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坚强,坚强的不习惯别人的关心;时时刻刻都要保护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自恋,自恋的忘记了还要关心别人。我们的浮躁,我们的自私,逆流而上,让我们孤僻的美丽可怜。这不是歇斯底里,一夜之间自己曾所熟悉的拥有的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谁又会笑得很舒心?

天堂不在国外

国外不是天堂,即便说给出来旅游的人们,也不会相信,反而换来的将是一句不知好歹。我们不是来旅游的,我们都明白接着要在国外走过的这几个灰色春夏秋冬将要如何坚强面对,这里没有天使,也不是天堂,至少对于我们这群被称作外国人的群体来说,这里绝对不是天堂。就连我们自己在明白的时候,也已经是在国外翻打许久以后了。

时间

国外的时间流逝的很快,一天分三十六个小时来用都不够,因为我们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一些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洗衣扫地,烧水做饭,缝缝补补,我们的理想不算伟大,只期望偶尔某个早上能偷偷的睡个懒觉。夜里打工回来,总会是比较兴奋的,即便是自己想要去睡觉,也睡不着。身体很累想要睡去,精神却还在折腾。于是每天上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又预支了第二天好几个小时。

网络

上网侵蚀了我们每天很多时间,这仿佛听起来对于喊着没有时间的我们,很难自圆其说。那是我们仅存的一点侥幸心理在作祟,让在不经意中还渴望有人和自己一样,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送着SOS或者渴望着回音。于是我们挥霍着宝贵的睡眠时间,游荡在一个不存在的感情世界里。或许网络里面的我们,才是真实的,因为这里让我们感到安心,这里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国界。在假的世界里有着真的我们,暂时逃避开真的世界里面那个假的自己。

朋友

对于在外面的我们来说,有两群朋友,国内和国外的。每次回国,封印的记忆被打开,见到国内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只是随着在两个不同环境成长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当自己满怀激情的要把经历和感受说给他们的时候,反而让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虽然每次朋友都会微笑点头,但是直觉告诉自己,他们不会懂,就像自己很难理解朋友们的许多想法一样。在国外的朋友就不同了。经历相同的事情,接触相同的时间,共同语言就会多许多,然而离的越近,摩擦面也就越大,好在虽然时不时吵到面红耳赤,几个小时以后,大家又都会回到不分你我,因为心里都明白,处一个朋友是如何宝贵的,快乐是因为两个人的快乐,悲伤是因为两个人的悲伤。蝙蝠不会和鸟儿飞翔,也不同于兽类的习性,能和它为伍的只有和自己一样的蝙蝠。

恋爱

国外的爱情,来的太快,走的更快。这里没有亲情,缺少友情,爱情的成分就自然膨胀。脆弱的人把爱情当作良药,坚强的人把爱情当作游戏。这里的爱情就像被饲养的肉食鸡一样,有了目的的成长只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几天就可以养肥一只白白胖胖的鸡,几天也可以培养一份看似亲密无间的爱情。结果,和肉食鸡干燥无味的肉质一样,催化起来的爱情也是难以下咽。

亲情

想家想父母,但是不懂得如何能确切表达。即便在国外学了许多语言,却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面的分量,心里明白,也想说,说不出来。想家的感觉很美,就像圆月的深夜,想要沉浸在这个美丽中,却有冷风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外国的月亮。家,对我们来说,是藏在心里最暖的一个寄托,不敢打开这个盒子,一旦打开,眼泪就会有流下来。然而,外国不需要我们的眼泪,只需要我们汗水。亲情也自然就成了一个被禁忌的话题,成了扭着心头的痛。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认可。

我们在国外,努力过,成功过,相信过,期望过,欣慰过,失败过,猜疑过,伤心过,失望过,愤怒过,高兴过,糊涂过,领悟过,张扬过,虚伪过,坦诚过,兴奋过,平淡过,堕落过,发奋过,认真过,马虎过,悲哀过,同情过,怜悯过,无奈过,争取过,承受过,美丽过,丑陋过,施舍过,得到过,想念过,忘记过,珍惜过,遗失过,挣扎过,痛苦过,精明过,疯狂过,傻过,哭过,笑过,忧过,愁过,真心恨过,更真心爱过。

有血有肉的我们在国外曾经走过。

所以,我们有资格说。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在国外

这是同我一样在外国学习生活过的人写的,我们的感觉都一样。。我们很苦,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