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定期存款,银行送1000元的礼品,这里有什么套路?

客户 0 59

10万元定期存款,银行送1000元的礼品,这里有什么套路?,第1张

10万元定期存款,银行送1000元的礼品,这里有什么套路?
导读: 10万定存即使存一年送价值一干的礼品也棋当于平利率上浮了1%,若定期时间较长(例如5年),为了揽储也算不了什么。须知只耍储户资金进入你银行,定存到期后一般仍会在你行续存的概率较大。当然有的新开的银行网点为了能在周边其他银行网点林立的地区打

10万定存即使存一年送价值一干的礼品也棋当于平利率上浮了1%,若定期时间较长(例如5年),为了揽储也算不了什么。须知只耍储户资金进入你银行,定存到期后一般仍会在你行续存的概率较大。当然有的新开的银行网点为了能在周边其他银行网点林立的地区打开揽储局面往往会采用贴水或赠送礼品的方式挤进来,从业务上来分 一杯羹,占据一定的市场额。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这是曾经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的我,提醒广大储户的一句话。

第一,银行为什么要“存款送礼品”?

存款送礼品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出于揽储的需要。

在我国,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有4000多家,银行网点有20多万个,不仅银行间存在揽储竞争,同一家银行不同网点之间也存在揽储竞争,而揽储是银行长久良性发展的基石。可以这么说,银行综合实力高低、员工待遇高低、发展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揽储能力密切相关。

纵观存在“存款送礼品”的银行,很多都是中小银行、中小网点,比如地方性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网点多以乡镇和郊区的小网点或分理处为主,那些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平时很少有“存款送礼品”的活动。其实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规模较大,几乎都有国资背景,品牌优势对揽储有较大的虹吸作用,不需要举办此类活动也能较轻易的完成揽储任务。

有人可能有疑问:“提高利率自然能吸储,为什么要送礼品呢?利率上浮才是最大的实惠,难道存款利率有上浮上限”?

其实不然,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在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上浮,按照规定,不再对商业银行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就是说,理论上银行竞争揽储可以通过上浮利率的方式提高竞争力,谁的利率高,自然揽储就相对更容易些。

那为什么不提高利率,反而选择“送礼品”呢?礼品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其实原因很简单,说白了银行是在“造势”。礼品多以抽纸、米面粮油等价值较低的生活用品为主,往银行大厅一摆,视觉冲击的效果就出来了,存款送礼品相对于利率上浮更能给储户营造一种“赚便宜”的感觉。

第二,“存款送礼品”是否违规?

存款送礼品是违规的,银行这么做实际是在打擦边球。

央行发布的《关于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严禁以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 赠送实物 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另外《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也规定“不得采取通过 返回现金或有价证劵、赠送实物 等不正当竞争的方式来吸引存款”。

从各项规定来看,“送礼品”的行为是违规的,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范畴。之前有银行因为此事被监管部门处罚过,不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很难通过处罚的方式完全纠正过来。

第三,10万元定期存款,银行送1000元的礼品,什么套路?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1000元的礼品价值较高,属于银行运营成本之一,要送也要有门槛,比如不可能随便存个万八千块钱就能送价值1000元的礼品,存款金额、期限必然是有门槛限制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不妨以10万元定存3年来算一笔账:

按照当下3年期存款利率,较低水平的银行能给到3%,较高水平的能给到358%,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送礼品,那么利率水平就不会太高,假设3%利率送1000元礼品,358%利率不送礼品,那究竟谁“占便宜呢?”:

按照358%,10万元存3年的利息回报是10740元;

按照3%,10万元存3年利息回报9000元,再加上1000元的礼品,综合回报1万元,比第一种还少740元。

所以利率低,但送礼品,其实储户是赚不到什么便宜的。

当然,也有可能利率相同的同时还送1000元的礼品,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大,但也存在,多常见于新网点开业,目的是打广告、打知名度,短期内锁定一部分潜在储户。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大家放心的存就可以了,同样受存款保险条例的约束,本息是有保证的。

写在最后:综上,不要被小小的礼品蒙蔽了双眼,绝大多数情况下储户赚不到什么便宜,只是银行一种揽储营销手段罢了,送价值较高礼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低利率,储户在存款的时候不妨多家银行对比下利率高低和综合收益再作出决定。

肯定是假的,因为工商银行是不可能会将礼品送上门的,而且一般来说赠送礼品都是在银行大厅里面进行的,不可能会送上门来。

这里面的骗局就是当你下楼拿礼品的时候,对方要你出示身份证,那么这个时候对方就可以拿着你的身份证在网络上进行贷款,等到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法追回款项,只能够自己一个人还这笔钱。

个人建议:以后接到类似的电话不用理会,直接选择将其屏蔽就可以了,这里都是通过你的身份信息来进行贷款诈骗的,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要贪图小便宜,一旦有了贪图便宜的小心思,骗子就会找上门来。

我们在遇到诈骗时该怎么办?

第一时间要向就近的派出所进行报案,现在公安机关和银行系统有一个快速紧急处置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紧急的为受害人挽回一部分损失。在这个方面就必须要快,以快治快,越快越好。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条第三款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骗局倒不是骗局,但是你如果单纯只是奔着礼品去的话就没必要办了,因为你办完后银行收取的年费都比你这个礼品值钱,更别说信用卡使用都其他套路了;如果后悔像销卡。那银行不会让你白白跑掉的,想销卡/必须激活信用卡才能办理销户手续,要想免年费还得一年内刷6笔以上才行,否则1年内销卡就得按条款(开卡人基本不看)要求,要退还礼品费

1、最早的信用卡出现于19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英国服装业发展出所谓的信用卡,旅游业与商业部门也都跟随这个潮流。但当时的卡片仅能进行短期的商业赊借行为,款项还是要随用随付,不能长期拖欠,也没有授信额度。

2、信用卡一般是长8560毫米、宽5398毫米、厚1毫米的的特制载体塑料卡片,正面印有发卡机构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芯片、磁条、签名条。持卡人可以凭信用卡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

3、申领信用卡的对象可以分为单位和个人。申请的单位应为在我国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企事业务单位、三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每个单位申请信用卡可根据需要领取一张主卡和多张(5—10张)附属卡。个人申领信用卡则必须具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向银行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个人担保、单位担保和个人资金担保。

4、申请方式一般是通过填写信用卡申请表,申请表的内容一般包括申领人的名称、基本情况、经济状况或收入来源、担保人及其基本情况等。并提交一定的证件复印件与证明等给发卡行。客户按照申请表的内容如实填写后,在递交填写完毕的申请书的同时还要提交有关资信证明。申请表都附带有使用信用卡的合同,申请人授权发卡行或相关部门调查其相关信息,以及提交信息真实性的声明,发卡行的隐私保护政策等,并要有申请人的亲笔签名

推销套路。根据川信用卡的相关资料可知,办信用卡送四件套是银行推出的推销套路。信用卡也叫贷记卡,是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行的一种卡,主要作用是透支消费,银行会先给信用卡一个授信额度,使用者可先使用、后还款。

获取个人信息,支付服务费或缴纳保证金。根据查询荔枝新闻网显示。

1、不良公司会冒充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声称可以通过办理信用卡送礼品来获得高额奖励或免费礼品,然后要求申请人提供个人信息。这些公司通常会在申请人提供个人信息后立即消失,导致申请人无法追回款项。

2、促销活动要求申请人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并声称只有完成这些步骤才能获得礼品。然而,这些商品或服务往往是虚假或劣质的,甚至可能涉及欺诈行为。

3、促销活动要求申请人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才能获得礼品或享受某些特权。然而,这些保证金通常会被用于支付手续费、征信调查费用等,最终可能导致申请人无法获得任何礼品或服务。

4、因此,如果您想要办理信用卡并获得一些礼品作为奖励,应该认真考虑此促销活动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避免被骗或遭受其他风险。建议您选择正规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和条件,了解促销活动的具体细节和规则,以免被误导或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