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二岁生日要送灯笼啊?

孩子 0 398

为什么十二岁生日要送灯笼啊?,第1张

为什么十二岁生日要送灯笼啊?
导读:12岁送灯笼的地方习俗是关中传统完灯礼。十二岁的完灯礼是关中地区春节年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年满十二周岁那年,要在春节过后,正月十五之前举行完灯礼,这是孩子从出生满月后最大的一个礼仪,标志着孩子结束了童年时光,在逐步向成人迈进。关中地区

12岁送灯笼的地方习俗是关中传统完灯礼。

十二岁的完灯礼是关中地区春节年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年满十二周岁那年,要在春节过后,正月十五之前举行完灯礼,这是孩子从出生满月后最大的一个礼仪,标志着孩子结束了童年时光,在逐步向成人迈进。

关中地区小孩子自从他们出生后每年正月十五前都有外婆家送一个灯笼,这个任务一般是由做舅舅的来完成,一直送到孩子年满十二周岁为止。

孩子年满十二周岁这年,按照风俗习惯,正月十五前,孩子的舅舅要选择双日子来送灯,也就是“全灯”。

这一天,孩子的家庭要举办一个比较盛大的完灯仪式,宴请亲朋好友,自此之后就不用再送灯笼了。

寓意是愿孩子能健康成长。

灯笼有着吉祥的寓意

给孩子送灯,自从孩子出生后,每年凡是给孩子送灯的人,都是提一对大红灯笼,特别是现在好多孩子没有舅舅,于是,孩子一出生,父母便为孩子找个干爸、干妈,等过年干爸就会提上一对大红灯笼,干妈会早早蒸好嘴巴馍。春节挂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挂灯笼,传统上认为有鸿(红)运当头的吉祥寓意,逢年过节挂的灯笼上,基本都是吉祥的图案和祝福的吉祥话,加之灯笼的正红色是朱砂的颜色,而朱砂是风水上讲去邪挡煞效力极强的宝物。

舅舅给外甥送灯笼寓意着希望外甥能够健康成长,亲戚之间相互走动。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舅舅要给孩子送十二年的灯笼,第一年送富贵灯和火罐灯,寓意孩子长命百岁,日子红红火火,第二年送灯的选择就多了,一般男孩送马灯,女孩送石榴灯此外还要送一把蜡烛,到第十二年要“全灯”,舅舅家要给孩子送一个高档的大灯笼,寓意着孩子长大成人。

“外甥打灯笼___照旧(舅)。”就是说,每到春节初二女儿回娘家拜完年后,娘家作为回礼,舅舅

给外甥送灯笼,娘家祝福出嫁女儿生活红火,祝愿外甥外孙健康旺盛成长。

送灯笼,实际也是亲家相互之间的走动,表明了女儿娘家对出嫁女儿的一个态度。女儿的婆家

可以不用去女儿的娘家走动,但女儿的娘家送灯笼是不能忽略的。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已经成了“客”,娘家像待客一样招待回娘家的“客”,而娘家送灯笼去的人,女儿的婆家也像客一样招待。有的女儿在婆家关系处得不融洽甚至僵化,娘家送灯笼的人也非常尴尬脸上无光,有时还受到冷遇,走一趟亲戚,装饱了一肚子气。不要看送灯笼似一件小事,其中牵扯了更多的奥妙和人情世故人际关系。

小孩子收到外爷外婆舅舅送来的灯笼,欢天喜地打着灯笼招摇比示。灯笼像长了翅膀,在黝黑的夜幕下游走着。春节的夜晚,也因了灯笼的蹿动而有了生气活力,也因了孩子的游动歌谣变得多彩有趣。

过年送灯便是其中之一。小孩第三年点灯笼能提前点

农历正月初六至初十为送灯日,娘家、舅家要给出嫁女、外甥(外甥女)送灯笼。

新婚第一年一般还未生子,娘家要给新婚女送大灯一对。大灯亦称宫灯、全灯,用玻璃彩绘制成,类似宫廷灯笼。送大灯需要祖孙三辈人,必须有一小男孩随行;送时以活竹挑之,随礼为核桃红枣、点儿(一种老鼠模样的花馍)、枣糕六个、春猫一对(寓意猫思春),搭礼为糕点、柿饼、油炸麻花、粽子四样。因“灯”“丁”谐音,核桃枣寓早生贵子;男孩随行,以求添丁,尤其男丁。女家招待两顿饭,早餐四个凉菜下酒,主食臊子面;午餐酒席配蛋蛋馍。宫灯挂于大门首,希冀女家吉星高照、早生麟子;活竹植于院落,盼望女婿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如女儿已怀孕,则除大宫灯之外,还要送耍灯一对,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以后舅舅逐年给外甥、外甥女送耍灯,故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之说。常见的耍灯有火毂辘、盆盆灯及虎、羊、猴、鸡、马等属相灯,搭配灯蜡、麻花、柿饼、水果等,直至外甥、外甥女12周岁完灯后不再送。外甥家招待一顿饭,一般为酒、菜、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