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残疾人的孩子读书有补贴吗?

孩子 0 95

四级残疾人的孩子读书有补贴吗?,第1张

四级残疾人孩子读书有补贴吗?
导读:对于四级残疾人的孩子读书,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些补贴和政策支持,例如:1 学费减免或免费教育:四级残疾人的孩子可以享受学费减免或免费教育政策,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减免或免除学费的部分或全部。具体政策执行由当地教育部门规定和操作。2 交通津贴:部分

对于四级残疾人的孩子读书,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些补贴和政策支持,例如:

1 学费减免或免费教育:四级残疾人的孩子可以享受学费减免或免费教育政策,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减免或免除学费的部分或全部。具体政策执行由当地教育部门规定和操作。

2 交通津贴:部分地区的残疾人孩子可以享受交通津贴,用于支付上下学的交通费用。具体补贴标准和操作式可能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请咨询当地扶贫办、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获取详细信息。

3 住宿补贴:针对需要住宿的残疾人孩子,一些地区提供住宿补贴,用于支付住宿费用或提供住宿补助。具体补贴标准和操作方式请向当地相关部门查询。

4 辅助设备补贴:四级残疾人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轮椅等,一些地区提供辅助设备补贴或相关设备的免费提供。具体政策请咨询当地残联等相关部门。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补贴政策,具体的补贴标准、申请流程和操作细则可能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您与当地教育部门、残联、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咨询并了解详细的政策内容和申请方法。

法律分析:

持有残疾证的居民能够享有的优惠政策有:重度贫困残疾人享受重残补助金或低保,重度残疾人托(安)养补助,就业年龄段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办执照减免手续费;自己创业的残疾人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资金奖励;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可以申请创业贷款贴息;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可免交保障金;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也可减免税金等。二级残疾证可以享受不核定家庭收入上浮20的全额低保,每年约5000元;可以办理免费公交乘车卡;可以享受子女或本人大、中专上学补贴,每人每年约800元;可以享受大病医疗救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人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法律分析:1残疾人从事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所得收入免征增值税。

2残疾人从事商业经营月销售额达不到5000元的,经税务部门核准免征增值税。

3残疾孩子上学政府将负责;凭《残疾人证》免费进入收费公厕。

4国家机关考录公务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同等考录或者招聘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残疾人。

5对依靠残疾人职工或者其配偶一人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用人单位非单位撤销、解散、停产、破产,不得安排残疾人职工或者其配偶下岗。

6还有免费乘坐公交,购票有优惠通道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1、太原市聋人学校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王村北街9号,始建于1957年,两次迁址,目前占地面积5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8850余平方米,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聋人特殊教育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两个学段,学制为12年。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素质教育为主线、文化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为依托”的办学特色,如今已成为省内师资力量雄厚、办学体系完善的一所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2、太原市盲童学校

是山西省唯一一所义务教育(全日制寄宿制)盲校,面向全省招收视觉障碍儿童及青少年入学,承担全省盲及低视力学生教育教学任务。

现设小学、初中、按摩职业高中等学段,在校学生160余人。太原市盲童学校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学校极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视障学生提供最需要的教育,为学生融入主流社会、自食其力、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成立于1986年,是太原市建立较早的培智学校。2007年9月,学校正式迁入了水西关南一巷的新校区,3占地056平方米,建筑面积2110平方米。学校设有九个教学班,学制九年。

教职工20位,现任校长张晓霞,专任教师16人,学生74人。作为太原市迎泽区唯一一所面向智力障碍儿童的公办的特教学校,学校以“让每个孩子能自理、会生活,自信地走向社会”为培养目标。

设置了基础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与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另外还开设了信息技术、艺术欣赏、康复训练、特奥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选择性课程。

4、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学校多年来积极宣传特教理念,推动社会各界对智障儿童的关注,营造包容接纳残疾儿童的社会氛围。学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被省教育厅、民政厅、省残联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学校。

5、太原市尖草坪区培智学校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育人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拼搏意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先后获得“山西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三晋特殊教育文化艺术品牌学校”、“太原市德育工作模范学校”、“全国特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十一五教师科研基金先进实验校”。

——太原市聋人学校

——太原市盲童学校

——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官网——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举办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

中国新闻网——山西太原新增三所特教学校 今秋正式开课

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唐山容大特教中心。

1、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唐山市新华东道51号乔屯小区内,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2、唐山容大特教中心,成立于2019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宗旨和业务范围是“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9年制教育本来就是免费的,健康孩子和残疾孩子都有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在教育方面没有优惠政策。还有我想告诉你,你的孩子在校能自理,并不影响其他同学你有权选择不去特殊学校就学。

四级残疾证是有补助并享受优惠政策的。残疾人优惠政策税收优惠:

(1)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2)残疾人员的所得,由纳税人提出申请,报市地方税务局审核批准,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3)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含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

(4)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用地,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含35%)以上的。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河北省日前发布《河北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到2020年,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95%以上。根据该方案。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除“两免一补”外。还将建立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提高残疾学生补助水平。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高等教育优先资助残疾学生。同时,全省将以县为单位。

根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系统。每年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凡因残疾程度较重不能进入学校或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的,均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实施教育。

并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在籍学生管理。此外,方案提出,投入方面。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补助标准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年度预算,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执行。

尽管不同类别的肢体残疾儿童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各类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并且和残疾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度过困难适应期

对于所有后天致残的肢残人,家庭教育最困难、最主要或者最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孩子尽快度过致残后的困难适应期。 对于出生就已经残疾的孩子,在漫长的生活中从无知到有知地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逐渐适应了这种症状的残酷。可是,对于后天致残的儿童,心理的突变是可以想象的。一个正常的人,怎么会这样了?并且年龄越大,这种反应可能越强烈。这时家长应做的是:

(一)帮孩子渡过心理难关。

只要在心理上适应了,其余的就容易了。

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①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病情,包括对生活、对未来、对整个一生的影响。虚假的“明日欢乐论”对孩子是残酷的,也不利于孩子与困难、残疾做斗争。这些影响可能发生在生活上,可能在交友上,可能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婚姻等各个方面,但这些影响恰恰是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②树立起孩子生活的信念。这是最困难的,做到之后效果却是最明显的。因为许多人在致残的早期都有轻生的念头,其原因可能是怕给人添麻烦,可能是生活失去了色彩。

家长可以用多种方法,如:

A.告诉孩子生命是美丽的,任何人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反,要让美好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

B.用身边残疾人的故事激励孩子。

C.用**、电视中残疾人的事迹鼓励孩子。

D.带孩子和残疾人交流,使孩子亲自从他们那里获得生活的乐趣和信心等。

(二)尽快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之适应致残后的生活。

新生活能力的掌握对他们平稳地渡过困难适应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孩子致残后,病情一稳定父母就要立刻对他进行生活能力的适应训练。

这种训练有时是困难的,但不是不能。连手的功能都可以用脚来代替,还有什么困难可言呢?因此,父母首先要坚定信心,然后坚决指导孩子训练。请记住:熟能生巧。

二.培养孩子乐观的个性

这是往往被家长忽略的问题,但对残疾孩子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然,个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可是父母的影响、指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建议是:

(一)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的担忧。 父母的表示哪怕是表情,都会对孩子乐观个性的形成产生反作用。

(二)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残疾争吵。 这是许多残疾孩子的父母一不小心就犯的毛病,拿孩子当导火索,互相埋怨对方。我们劝父母放弃争吵。

(三)不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肢残后即使用轮椅推也要经常和孩子到户外散步,和小朋友交流、游戏等等,并恰当地解答孩子可能提出的有关残疾的问题,如“我怎么和他们不一样?”“我还能行吗?”也要恰当地向孩子解释可能的来自别人的异样的眼光。父母对这些准备得越多,对孩子就会越有利。

(四)教给孩子知识。知识是力量,教孩子读书,学习,并教育他从这里开始学习自尊、自强、自立。

三.指导孩子获得代偿技能

这是肢残者必须在一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

例如,腿没了或脚没了练习用拐杖走路,再严重的练习用轮椅走路,用木棍、轮椅代偿或代替腿的功能。

左手没了,练习用右手代替左手的功能;右手没了,练习用左手代替右手的功能;双手没了,练习用脚代替手的功能(我国已有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学会了用脚洗脸,端碗,洗衣服),练习用脚写字、用嘴写字等等。请家长记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四.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这是所有肢残者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除去那些瘫在床上的极重度的肢残者外,绝大多数肢残者是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的。

五.开展功能训练——作业训练

生活能力训练和功能训练实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功能训,练包括各种肌肉训练,协调训练等。大致可以分为:‘

(一)小肌肉群活动训练。

如拿、捏、握训练,像扣纽扣、系鞋带,摆小棒,捡豆粒等等,都属于这些训练。

(二)大肌肉群活动训练。

如走、弯腰、跳、投掷等。

(三)有关的协调训练。

如平衡能力训练,像站立训练,单足站训练等功能训练是所有肢残者都要进行的训练,对于刚刚致残的人尤其是脑瘫患者,这种训练更加重要。

六.教育方式

绝大多数肢残儿童能够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在接受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并且孩子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行走能力”(或用轮椅行走的能力)、用餐能力之后,一定要把孩子送往正规的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把肢残孩子送往学校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对于瘫在床上或因病弱一时不能上学的孩子,家长也要订一个学习文化的计划,然后有计划地请家教,或自己或允许义务工作者前来家中给孩子上课,使孩子在家中接受相应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