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提出带孙要辛苦费该怎么办?

孩子 0 34

老人提出带孙要辛苦费该怎么办?,第1张

老人提出带孙要辛苦费该怎么办?
导读:前几天一个年轻朋友小李把在老家的婆婆请来照看孩子,但是婆婆提出,离开老家之后,既没办法顾及到家里的农活,也没人给老伴做饭,老伴有时候经常要到外头去吃,暗示能不能给一点照顾孩子的“带孙费”。小李觉得婆婆说的有些道理,但同时也觉得很不舒服。从道

前几天一个年轻朋友小李把在老家的婆婆请来照看孩子,但是婆婆提出,离开老家之后,既没办法顾及到家里的农活,也没人给老伴做饭,老伴有时候经常要到外头去吃,暗示能不能给一点照顾孩子的“带孙费”。小李觉得婆婆说的有些道理,但同时也觉得很不舒服。从道理上讲,老人带孙要辛苦费,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然而从感情上来讲,还是有些人接受不了。

这“带孙费”到底该不该要?该不该给?

我以为:从法 律上讲,老人对子女的孩子没有直接的抚养的义务,给他们带孩子,老人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一定的报酬。我们不能把“有偿带孙”主张简单看成为将亲情直接与金钱挂钩,而应视为老人所表达出的一种权利的主张,老人不是无偿的劳动力,有孝心的儿女应多尽一点责任,尽可能不给年迈的父母增添负担。“有偿带孙”既是对儿女们善意的提醒,更是对老人自身权益的保障,家人对此应给予足够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有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子女更应该主动有所表示。

但是公公、婆婆、儿子、媳妇、孙子毕竟是亲人,双方过分斤斤计较,容易影响家庭和睦。最好是在老人身体条件和精力允许的前提下,老人自觉自愿分担家庭责任的一部分,帮助儿女一起对孙辈进行照料,身为子女又对老人照顾孙辈料理家务的劳动付出心存感激,适时能用其他方式对老人表达感谢,让老人感受到了亲情的抚慰,这种心理上的互相体谅、互相关爱应该远比“带孙费”更能让家庭关系和睦、美满。

在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中,最终的情况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取决于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式。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结果:

1 借助其他亲友或朋友的帮助:家庭可能寻找其他亲友或朋友来帮忙照看孩子,分担育儿责任。这可以是其他家庭成员、朋友或幼儿园等。

2 雇佣保姆或钟点工:家庭可以考虑雇佣专业的保姆或钟点工来照顾孩子,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需要家庭有财务能力来支付雇佣费用。

3 父母共同分担育儿责任:如果父母的工作时间允许,他们可以共同分担育儿责任,轮流照顾孩子。这种方式需要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4 寻找其他照顾孩子的方式:家庭可以寻找其他类型的照顾方式,如托儿所、儿童活动中心或临时性的孩子托管服务。这可以提供一个专业的照顾环境,让孩子得到适当的关注和照料。

无论家庭选择哪种方式,重要的是确保孩子得到适当的关爱和照顾,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相比,寻找其他的照顾方式也可能让家庭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也逐渐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到了那个时候,人就该安心养老了,可很多时候虽然已经到了养老的年纪,但身边很多人生任务还没有完成,根本就没心思安心养老,这时候有的老人就想要为了儿子或者为了孙子,继续工作下去,那么真的到了退休的时候,到底是该养老,还是该帮扶后辈,继续工作减轻孩子的压力呢?68岁的邵大爷想对我们讲讲心里话,听了他的自述后,相信会对大家有多启迪

71岁大爷自述:

我今年68 岁,每个月还是有1000左右的退休金,虽然不多,但人老了,也花不了多少钱,有一个独生子,儿子已经结婚,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孙女,这给了老年的我一点慰藉,经常去儿子家看望孙女。

那时候我已经退休了,每天就是养养花,种种草,遛遛狗,生活十分快活,有时候还去公园和老友下象棋,一下就是一整天,后来儿子换了工作,在附近的一条街上租了一块门面,开了一个蔬菜店。

儿媳要在家里带孙女,儿子一个人打理果蔬店,不仅要每天起大早去进货,还要把装着果蔬的大袋子运下来保存好,而且店里的生意只有儿子一个人看着,有时候儿媳也会来店里帮忙,不够儿媳也只能来一阵子。

后来儿子觉得太累,就雇了一个年轻人在店里工作,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吃不了苦,干了几天连工资都不要就直接走了,后来儿子央求我去帮几天忙,我实在是没办法,也只能去果蔬店帮着干活,我弄不懂现在的线上收款,只能是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后来还帮着儿子把果蔬从货车上搬下来,连着干了一个星期,实在是干不动了,但我也走不了,店里很忙,儿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后来我就找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要不然就多给点工资,在外面雇佣一个年轻人帮忙干活,我就出去做一点简单的工作,到时候我拿出一些钱来帮儿子分担,儿子很体谅我,想让我安心养老,可我也体谅儿子,不愿意让他那么累,店里的工作干不动,我就出去找工作试试。

很快,我就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学校保安的工作,我原以为自己是走运了,这工作确实不错,一开始谈得也很好,可没想到的是,当保安居然也要体检,我本身就有高血压,体检没通过,老板也没敢用我,后来我也没办法,只能是继续去找。

我有一个老朋友,正在街道上当环卫工,每天只是清扫一下就可以,来检查的时候扫得勤快一点,而且平时也可以收集一下垃圾桶里没人要的瓶子纸盒子之类的,老朋友还有一个小板凳,就是在垃圾桶上拿到的。

可是这份工作也不好找,唯一缺人的还是在好远的地方,我不愿意去,等到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份社区服务的工作,在小区里面当保洁,帮忙清扫垃圾,工作不算难,而且也不是很累,只不过有点烦,得穿工作服,每天早中晚三次开会,我这么大岁数,也是不堪其扰。

我本来就有1000的退休金,这份工作收入也不菲,后来我除了自己有点余钱,还拿出一些钱来给儿子,毕竟现在儿子房贷养孩子加上开店,现在花销也很大,最重要的是店面还处于亏损期,要想赚钱还是得再等。

我当时在社区做保洁的时候只有67岁,年纪还不大,当时我就在想,等再干4年左右,我就彻底不干了,到时候回家安安心心地养老,可是造化弄人,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循着我所想的样子去发展。

后来社区保洁裁员,我也被劝退了,老年失业的我只能是继续出去找工作,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停车管理员,就是街边的电动车摆放管理,有时候我也可以拿着收款码,每个个停车的收上去3元钱,这样可以补贴生活,还可以捞点外快。

可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有的人会愿意给,有的人很横,直接就拒绝我,甚至是开骂,时间长了我也受不了,每天被大太阳晒着,还要在街边挨骂去挨个收这个停车费,后来我就被举报了,街道直接就把我给开除了,那段时间我真的很难过,心里憋的慌,要不是为了这几块钱的工资,我至于这么让人去说?

后来呀,我就生病了,高血压一天比一天严重,有时候起床都感觉头晕目眩的,老伴害怕了,给儿子打电话,想带着我出去检查一下,儿子也很担心我,问我现在感觉怎么样,但看病的问题还是要等几天,最近正是旺季,等这短时间不忙了,就可以带着我出去看病。

老伴比较急,我们俩就直接去了诊所看病,一查,血压果然是有些超高,医生建议我去做全身体检,查清楚病因,因为我这个高血压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可我怕花钱,也不想去了,毕竟只要不检查,我觉得我就没有病。

我能接受这个方式或事实。这事关家庭和睦、互相理解和支持的问题;也是一种亲情关系的延续;更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体现与客观事实的一部分。

不过年轻人只负责生孩子,丢给老人带孩子的这个“说法”与“认识”,是有一定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妥当的。 常言道: 一家不说两家话 ”。“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如果能换句话说,将会更加委婉和圆满。不仅是老人乐意,而且年轻人也容易接受。

若是“细品”这句原话,就显得有点“生硬”,或很不“协调”。因为、老人帮忙带孩子,这本来就“相安无事”。如果是语言表达“艺术”或“方式”欠佳,也往往会影响到家庭“和谐”或矛盾“升级”…。

老人虽然不是必须给年轻人带孩子,但从能力、经验、“道义”、 情感 上来说,是完全可以为其带孩子的。 如果坚持不给年轻人带孩子,子女也无可奈何。但又何必做得如此过分或绝情呢?

假如自己一家人都不能协作相处、互敬互助,那就试想在 社会 上、或企事业单位里、或自办企业、或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也许就是个问题,或成为不良的未知数。因为、自己的小家都管不好,还有何能力融入 社会 ,或管理“大家”…。

从年龄段看,老人带孙子、孙女时,一般都是50岁左右的人了。 年轻人也正是步入工作、事业或创业道路的阶段。如果有老人伸出援手,带好孩子,亦是助其一臂之力。年轻人就好比“如虎添翼”或“轻装上阵”。而老人带孩子,也因此享受“天伦之乐”。

由此可见,老人并不是为了贪图“蝇头小利”,而是“大公无私”。能够助力于家庭,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此时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或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这就是老人是否愿意为之带孩子的关键性问题。

老人应该为其子女带孩子,但并不是必须为子女带孩子,因为只要年轻人在世、或具有生存能力之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没有这个法定义务。 我曾经听某年轻人闲聊时,说过这样的话,而深感不悦和为之羞愧。(内容如下)

甲对乙说:“朋友,你买这水果是给你岳父母买的吗”?

乙回道:“我自己都没有吃过,哪个还跟他们买哟……”。

甲又说:“你岳父母不是在给你带“小宝贝”吗”?

乙回道:“当下这个 社会 ,都是老人在带娃,也是他们必须带的,一点都不奇怪……”。

后来,乙的岳父母(这两位老人)发现了女婿的“铁石心肠”……。不辞而别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且发誓不再为女儿女婿“卖力”…。其女婿的生父母也同样不为之“动容”。因此,则不得不顾请了保姆。

综上事实证明,老人和年轻人,没有天然的鸿沟,只有认识的不足;老人养育子女、带孩子,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并非是为一己之私,或索取某种利益。而天下父母迟早也会明白,什么才是“相互尊重”,这个最低的起点和道理。

答:我们周边普遍存在。

1、我们这里普遍现状是,大宝爷爷奶奶负责为,二宝姥姥姥爷负责。

2、小两口蛮潇洒,难得晚上去看看,逗逗孩子,孩子有点陌生,不要他们。

3、等孩子稍大些,节假日,小两口开车带他们去玩,一次,大宝“出口”没憋住 弄得裤子一塌糊涂,小两口火得把他“丢”在公路边,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4、从此,爷爷奶奶不舍得让他们带出去了……

5、小两口乐得自在,从此又过上两人世界生活

不通情理,不讲理的年轻人才干出这样事来,凭啥只负责生不负责管?太不像话了,如果老人自愿带那可以,如果老人不愿带或有原因不能带那么就不能强求压制她带,反正这事跟我无关,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自己亲手带大,没让婆婆带过,因婆婆有病,我们还得管她,只有姥姥帮过一时,那是为了给姥姥当时解决生活困难每月给姥姥钱和其它补贴解决老人生活困难问题,由于那两年孩子姥姥得到这点经济生活来源所以度过了难关。

每个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我认为,任何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在带孩子问题上首先看老人身体状况,如果身体还行,老人愿意带,而且一家关系都很好,哪也是好事。年青人上班多挣钱,下班回家也可以辅导孩子。,毕竟人老了孩子学习这方面必须父母管,老人平时负责按时接送上学校。

其次,也要看一家关系融恰如何,如果婆媳经常闹予盾,家庭不和睦,哪也没有必要让老人带孩子,自己带最好。

总而言之,要根据各自家庭实际情况,有些年青人,为了培养好孩子就是自己一手带孩子,这样更好,对孩子教育成长优势更大。

不接受,我觉得老人带孩子普遍都是依着他们,各种顺从各种宠,舍不得骂、舍不得打,怕冻着、怕饿着,长久下去的话孩子会变得比较自我,有的甚至傲慢、自私、不会感恩父母长辈,觉得大人为他们做的一切都市理所应当得。隔代教育也有很多弊端,爷爷奶奶一般只管孩子的吃喝玩乐,年纪大的跟孩子玩都难, 育儿 观念的不同,也导致婆媳之间的很多矛盾。

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对他不闻不问的,等他翅膀硬了,这时你在想着怎么好好地管教孩子时,已经晚了。反过来等你年迈希望孩子陪伴时,想得到孩子的关爱也难。

不接受,谁生谁就有义务养,爷爷奶奶只是帮助而已。

我不赞同把小孩丢给老年人带这种做法

从法律角度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并且有义务抚养孩子长大。将孩子丢给老年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从 情感 上来讲,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陪伴,这是任何 情感 都无法替代的。从小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长大会跟父母比较生疏,对于孩子的成长总是有影响的。

再者,他小的时候你们没有主动跟他建立亲密关系,等他长大了,你又希望他跟你无话不谈,这种事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没有建立信任感的人,他为什么要跟你无话不谈。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老年人接到身边住一起,白天上班的时候老年人带,晚上和周末父母就该肩负起责任,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

也许事情总有极端典型的例子,不得不送回去老年人带,特例就不讨论了。

如果是上班期间,最放心把孩子交给的人也没有别人,只有年轻人的父母。那下班后,还是做父母的陪伴孩子比较好。尤其在孩子上小学前,人格基础形成的阶段,由父母带的孩子更具有优势。

我不赞同这种方式,我是乡村教师,见过太多父母只负责生,老人来带孩子。农村这样的孩子成才的特别少。不仅不成才,长大了好吃又懒做,还去惹事。父母外出一辈子打工的钱,几年就被孩子败光了。

爷爷奶奶不接受新鲜事物,孩子不能享受同龄人的欢乐

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儿童是不幸的。爷爷奶奶带孩子,毕竟他们隔了一代了,他们对孩子的吃穿照顾肯定不错。但是,他们却不能接受现代孩子的需求。很多爷爷奶奶都俭省惯了,所以小孩要想买点玩具,或者吃点零食,还有有些去游乐园玩,乡下的爷爷奶奶就认为是浪费钱,小孩偶尔去城里玩,看见别人有玩,往往就会很羡慕。他们就会觉得特别失落。孩子的童年也会缺失很多欢乐。

爷爷奶奶太溺爱孩子,隔辈亲,他们更娇惯小孩。

小孩的性格基本上一岁多就要开始慢慢培养,有些孩子想要啥就要啥,爷爷奶奶一般都会依从他们,而一般年轻父母就不会如此娇惯。有些孩子一直娇惯下去,就养成骄横跋扈的性格,一不依从,就耍横撒泼。或者就要使用暴力。

今天我班上有个学生,给一个科任老师反映,他同桌专门掐他。科任老师反映给了班主任,后来一调查,他的同桌长得人高马大,经常欺负这个矮个子同桌,把别人大腿扭得青一坨,紫一坨。我们老师看见都非常气愤。后来再了解,这个高个子的男生,他爷爷奶奶宠他宠得不得了,小的时候哪个惹了一下这个孙儿,爷爷都要去找那家大人理论。现在孙子长大了,他们想管,又管不到了。

爷爷奶奶还有一种心理,不是自己生的,有时不能过于管得严厉。

其实乡下有很多老人也有这种心理,小孩给他吃给他穿可以,但是小孩调皮了,要动手打,感觉打不下手,第一个害怕儿子儿媳会怪罪他们。要想管教,有很多顾虑。孩子们也会说:“你又不是我的妈老汉,我不要你管。你没得资格管我。”

很多爷爷奶奶缺乏文化知识,对小孩的教育力不从心。

特别是乡下的老人,那个年代的人,有文化的不多,现在小孩子学的知识更深更复杂。乡下老人根本不可能辅导。有些甚至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爷爷奶奶都搞不懂,也无法辅导,孩子回家有作业,但是没有人辅导,就根本无法完成,所以很多农村小孩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就只能考20,30分。家长不回来管教,这些孩子读书基本上就废了。

父母不养孩子,父母对孩子没有什么感情。

其实有些家长把孩子生下来,就自己不养,丢给老人养,或者偶尔回去看看。这样的父母确实轻松,但是因为没有养育,就没有感情。我才生下我女儿,一两天都没有感情,是带了几天了,才开始喜欢,并且渐渐才开始有了感情。有一次我把女儿丢给我的母亲带,才走那几天,还舍不得,过了一二十天,就根本不想了。所以父母子女的感情还是需要陪伴才建立。

其实孩子特别渴望父母的爱,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安稳的幸福!

这个人似乎血肉亲情真的无法割舍。孩子对父母的爱,真的是语言无法描述的。我一个亲戚,她隔了半年没有看到她儿子了,她一回来,她三岁的儿子就不停地喊妈妈妈妈,一直喊,感觉妈妈这个词语太珍贵了,后来一直抱着他妈妈,说:我不睡觉,睡着了妈妈就走了。他奶奶在旁边说,我一天带着那么辛苦,还是黏他妈。这个血肉亲情,是天生的,无法割舍。

有些孩子长久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就从失望到怨恨!

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渴望父母的爱,有些孩子在学校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就经常念叨:我爸爸妈妈过年也要回来,他们回来了要给我买新衣服,还有好吃的。特别是过年那段时间,孩子们特别盼望父母回来,有些父母要回家的,孩子们那段时间就特别兴奋,干什么都有激情,如果家长不回来,有些孩子就焉兮兮的,心里很难过。

好多外出打工的家长还有体会,很多孩子一听说父母要走,就难过,父母一走就开始哭。

有些孩子读初中了,都还是希望父母回来陪着他。上期我有一个学生,经常他妈给他打电话,要求他要努力,他一般不说话,后来他母亲说你怎么不努力啊?他来一句:你回家来陪着我,我就要努力。果然有半学期他母亲回来了,他真的就特别努力了,成绩一下上涨了好几十名,后来他母亲一走,他成绩立即就下降了。如果这个家长一直在家里陪着孩子,这个同学考高中是稳当的,但是最后没有考起,很遗憾,我劝了这个母亲几次,但是有太多原因,她还是出去了。我不知道,她后悔没有?

有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管教,就变得非常叛逆,然后父母隔着屏幕骂,孩子直接来一句:你那么多年都不管我,现在你凭啥管我。

其实,生孩子容易,养孩子更难。既生之,则养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陪伴。陪伴了才会有感情,有了感情孩子才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生活。在你年老无助的时候,他们才会尽最大努力陪伴和心疼父母!

我能 接受,因为年轻人带孩子没有经验,年轻人要上班,事情也多,老年人退休了,帮助年轻人带孩子,我觉的很正常!

学校这种方法也是为了孩子安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我们应该如何接送孩子更安全

1绿色出行

尽量减少使用机动车接送孩子,建议路途较近的家长和孩子,用健康环保的步行方式接送,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如果路途较远,必须开车接送,车要有序停放在指定的机动车车位。尽量停在离幼儿园大门略远些的地方,不要挡住其他车辆的正常出行。

2遵守交规

严禁用不符合上路要求的车辆接送孩子,家长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无证或超载的交通工具,不无证驾驶或酒后驾驶机动车。

使用机动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注意倒车时的安全,幼儿园门口出入孩子众多,他们还不完全懂得避让车辆,请谨慎驾驶。

3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孩子过马路时,注意观察信号灯,要走斑马线或过街天桥。4按时接送

家长按时、持卡、排队、有序接送孩子。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接孩子离园,家长要提前告知老师。家长接孩子时尽量不要太迟,避免孩子产生焦虑。

5维护接送秩序

疫情期间,防疫措施仍要继续做好,接送孩子,请坚持佩戴口罩,排队等候时,保持一定距离,不喧哗嘈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身体力行维护校园接送的公共秩序,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6固定接送人员

年龄较大或体弱的老人、未成年人不宜接送孩子。每个孩子最好固定一两名家庭成员接送,固定家长持接送卡接送孩子,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别人代接的,请提前联系老师,将被委托人详细情况告诉老师(姓名、性别、年龄、特征、衣着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并在门卫处填写代接记录表。

7减少逗留时间

接送孩子时,请减少在幼儿园门口及园内逗留时间,避免拥挤堵塞,请配合幼儿园安保人员、教师、家长文明监督岗的管理,共同维护幼儿园附近的交通安全秩序。

8注意穿着

为了安全起见,尽量不要给孩子穿有绳子、带子的鞋或衣服,不要给孩子戴装饰性物品或贵重首饰,以防丢失或吞食造成意外。

退休的人都有这类“后遗症”,忙碌的大半辈子一下子让他(她)闲下来的确会有不适应的。估计您的父亲还是位爱面子、喜爱挑战新事物的人,你可以安排些团队旅游(最好是家人或和你父亲熟识的人)。那样更有益老人的身心健康。

退休后给儿子带孙子,累死累活反而吃力不讨好,何解?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退休后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然而,有时候这种帮忙却并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可能导致身心疲惫,问题出在哪里呢?以下是从沟通不畅、教育理念不一致、角色定位模糊、身体疲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缺乏社交支持六个方面进行解读。

1 沟通不畅:在家庭中,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孙子与爷爷奶奶之间的沟通不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孙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爷爷奶奶就无法了解孙子的需求和困扰,也就无法提供适当的帮助。这种情况下,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得到孙子的理解和接受。

2 教育理念不一致:不同的家庭成员可能会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如果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与子女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孙子在接受教育时产生矛盾和困惑。例如,爷爷奶奶可能更注重传统价值观,而子女可能更倾向于现代的教育方式。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子女的教育方式,而子女则可能觉得爷爷奶奶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

3 角色定位模糊: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如果爷爷奶奶的角色定位模糊,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如果爷爷奶奶过度干预孙子的生活和教育,可能会导致孙子对他们的依赖性增强,而无法独立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爷爷奶奶过度保护孙子,可能会导致孙子无法得到应有的挑战和锻炼。

4 身体疲劳:照顾孙子是一项体力活,如果身体疲劳无法得到及时缓解,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长期的身体疲劳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此外,身体疲劳还可能导致精神状态的下降,如情绪波动、焦虑等。

5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照顾孙子的过程中,如果爷爷奶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可能会让身体和精神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例如,如果爷爷奶奶长期忽视自己的健康需求,如饮食、休息等,可能会导致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的恶化。

6 缺乏社交支持:在家庭中,社交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爷爷奶奶在照顾孙子的过程中缺乏社交支持,可能会导致身心疲惫的情况更严重。例如,如果爷爷奶奶长期忽视与社区、亲友的互动和交流,可能会错失与他人分享经验、获得支持的机会。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首先,家庭成员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可以减少因沟通不畅带来的困扰。其次,家庭成员应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尽管在具体方法上可能会有差异,但在基本价值观上应保持一致。第三,明确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定位,避免出现模糊或混淆的情况。第四,关注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休息时间。第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仅关注孙子的需求,也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寻求社交支持是重要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参与社区活动、与朋友保持联系,都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退休后帮助儿子带孙子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然而,通过有效的沟通、统一的教育理念、明确的角色定位、关注身体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寻求社交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从而享受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老人是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很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能够尽快的把孩子生出来,并表示自己会帮助儿子和儿媳去带孩子,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在老人退休之后,希望能够去过自己的退休生活,而非是在辛辛苦苦的去帮助儿女带孩子。小编本人觉得老人家退休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去选择,带小孩并不是老人的义务,所以说儿女也不能够强制性的去要求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带孩子,而且有一些子女的做法非常过分,当了父母不愿意给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生气,然后去不理睬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义务是把自己的儿女养大,把自己的儿女送上成功之路,但是老人并没有义务去照顾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再加上老人的年龄大了比较喜欢清静,而孩子非常的吵闹,所以这也是很有可能会导致老人十分的头疼。而且还有一些老人的身体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好,也是会对老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子女如果真的想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带孩子的话,就应该要多给父母一些帮助,平时应该要多去保护自己的父母,应该要站在父母这一边,不应该去指责自己的父母。有的时候,父母只是在带孩子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意外,儿女就像父母做了天大的恶一样去指责自己的父母。

一般子女让老人带孩子的时候,老人也愿意带,但是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子女不应该对老人带孩子的方法进行过多的指点。如果说老人带孩子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子女就应该要闭上自己的嘴,而非是去指责父母的方法不对。如果真的觉得父母把孩子带的不好,那就自己去带,不要让老人既受累了,还落不到一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