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只鲅鱼饺子,喂饱了半个山东”?

爸爸 0 140

如何理解“一只鲅鱼饺子,喂饱了半个山东”?,第1张

如何理解“一只鲅鱼饺子,喂饱了半个山东”?
导读:如何理解“一只鲅鱼饺子,喂饱了半个山东”?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那再山东人眼里最好吃的应该就是鲅鱼饺子了。鲅鱼,这是胶东独有的叫法。在象山港,乡人叫它"蓝点马鲛鱼",大大咧咧的渔民又像是精通饮食文化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鰆鯃。无独有偶,

如何理解“一只鲅鱼饺子,喂饱了半个山东”?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那再山东人眼里最好吃的应该就是鲅鱼饺子了。

鲅鱼,这是胶东独有的叫法。在象山港,乡人叫它"蓝点马鲛鱼",大大咧咧的渔民又像是精通饮食文化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鰆鯃。无独有偶,鰆鯃游到胶东,摇身一变为鲅鱼。

鲅鱼算不上是名贵海鲜,但一定是山东人最常见的家常海鲜,家常的炖鲅鱼,红烧鲅鱼,熏鲅鱼等等,但最让他们骄傲的是鲅鱼饺子!

胶东沿海一年四季盛产,并且有个习俗,说的是女婿不论贫富,必须在谷雨前后给丈人怂鲅鱼,且要送成双成对。正所谓“春天到,鲅鱼跳。鲅鱼跳,丈人笑”,没有一个叫动人不知道这句谚语的。

于是,有个戏说,如有刚出生的婴儿,旁人还未知性别,若这家男子调笑一句"得挖个鲅鱼池子了。"那就意味着他生了女儿,要挖个水池来装女婿送的鲅鱼。此虽笑谈,但足见鲅鱼在胶东饮食中所处的位置了。

从日常到逢年过节,鲅鱼的终极荣耀,就是女婿给老丈人送的鲅鱼礼。尤其对于青岛女婿来说,把肥美个大的鲅鱼送到老丈人手里,这事传到左邻右舍,都是倍儿有面儿的一件事儿。

北方人最爱的饺子和胶东人最爱的鲅鱼,强强联手,打出了王炸美食——鲅鱼饺子,就这样,没有一条鲅鱼能够活着游出山东,最终,他们都困在了饺子里。

山东人为什么对鲅鱼饺子情有独钟?

鲅鱼饺子的肉很嫩,非常容易制作成鱼肉蓉,所以,用刀剁鱼肉的做法一定不正宗。地道的胶东人,把鱼肉或用刀剔,或用勺子刮,又没有细小的碎刺,因此,鱼肉落入碗中,然后加一小块肥肉,连同鱼肉蓉,一起用筷子搅拌,再陆续加入葱姜水,并用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这样才会有弹牙的鱼肉馅料。

朴实的山东人把劲道的口感,更是运用到了馅料里。有时,为了增加味觉上的层次,还会加入其他辅料,比如:春天的韭菜更适合和鲅鱼搭配,趁热交迫薄而透明的面皮,露出白嫩多汁的鱼肉,细细一嚼,汁水鲜甜四溢。

胶东人还有句俗语:”心情好,鲅鱼饺!“如果哪家有什么喜事,一定是要包鲅鱼饺子的,现如今的食物更过的承载了人文情怀,犹如”接风的饺子,送行的面“一样,都有美好的寓意在里面,我想山东人对于鲅鱼饺子的喜爱,也源于此吧!

鲅鱼饺子之于山东,就像酸菜饺子之于东北,满足的不仅仅是饱腹之欲,更是从小吃到大的餐桌上的记忆与餐桌上以家人喜乐荣荣的景象!

鲅鱼饺子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威海人也特别爱吃。因鲅鱼鲜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更深得当地人喜爱。做为饺子馅料儿的鲅鱼肉质更鲜美,无需加其他多余的调料,和入少许姜葱、韭菜,细腻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基本在威海各大小饭店都能吃到,不过做得好的那些靠海的渔村或饭店,靠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多选用刚刚上岸的新鲜大鲅鱼做馅。因此若来威海旅游,选择住在渔村的朋友,可别忘了尝尝特色的鲅鱼饺子。

温馨的胶东饺子食俗

2011年,胶东海鲜饺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胶东饺子食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许多老威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元旦、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在除夕之夜,更要吃饺子。饺子被称为“馉饳儿”和“元宝”,寓意辞旧迎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结婚时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馅要有包括鲅鱼馅在内的八山八海(即八种山珍、八种海产品),祝福新婚夫妻日子过得八面玲珑。结婚时新郎新娘吃的馉饳儿叫“遇见盅”,寓意一见钟情、姻缘美满。

孩子出生时、金榜题名时、迎客送行时、亲友团聚时等都要吃饺子。

我市周边地区曾流传这样一句俗语:谷雨到,鲅鱼跳,老丈人笑。意思是谷雨前后,鲅鱼最为肥美时,女婿要送老丈人两条大鲅鱼,回来时还要拿回来一条,表示孝敬和分享。此外,新女婿刚上门时也要拎一条新打捞上来的鲅鱼,越大越好。鱼越大,表明女婿越能干,岳父岳母在街坊四邻眼里就越有面子。

如今,以鲅鱼水饺为代表的胶东饺子食俗已经融入威海人的血液里,有着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和特征,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社会的发展盒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人想尝尝威海的鲅鱼水饺,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发扬威海的民风民俗。

福和楽是威海长长行行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自主品牌,主打威海地域美食,鲅鱼馅,黄花鱼馅,鱼香虾饼,虾滑等等。充分吸取了民间制作工艺,结合现代生产技术,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新的餐食选择。

青岛鲅鱼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这里的鲅鱼十分鲜美且营养价值高,此外还因为鲅鱼深入到了青岛的习俗文化之中。在青岛有一直接以鲅鱼命名的风俗文化,也就是“鲅鱼礼”。青岛鲅鱼礼起源于青岛崂山区的沙子口地区,该风俗简单来说就是每到春季晚辈便会送新鲜鲅鱼给丈人以示感恩,故而青岛有句俗语叫做“鲅鱼跳,丈人笑”。目前这一风俗也是已经被确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鲅鱼这种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在中国境内的话则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等海域。每年冬末春初的时候鲅鱼便会逐渐游离越冬场,进入到生殖洄游的状态。这其中有部分鲅鱼鱼群会去到青岛附近海域产卵,这也为青岛渔民捕捞鲅鱼提供了资源。在以前,青岛渔民在捕到鲅鱼之后都会择几条新鲜的给家中长辈送去。后来经由时间的发展,长辈逐渐变成老丈人。

曾有人对青岛的鲅鱼礼风俗做过研究,这人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认为鲅鱼之所以会成为青岛人表达孝顺的载体一来是因为青岛本就是滨海城市,所以他们才会选用海鲜作为礼物。二来是因为鲅鱼价廉、个大且兼具味美等优点,所以它才会在一众海鲜之中脱颖而出。有关于鲅鱼礼,青岛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孤儿有幸被一个老人收养,后来他还娶了这位老人的女儿为妻。有一年春天这位老人突然病危,因老人临终前想要吃鲜鱼,这个孤儿不顾大风天气坚持出海为他捕了一条大鲜鱼。怎奈,待他回到家时老人已经去世。在这之后,每年春天他们夫妻二人便都会准备一条大鲜鱼供于老人坟前。而这鲜鱼便就是鲅鱼。

因着这个故事传说,青岛形成了独特的鲅鱼礼风俗。这一鲅鱼礼风俗世代相传,青岛人也因此形成了每到春季便会购买鲅鱼孝敬长辈的习惯。本就鲜美的鲅鱼因为与风俗文化挂上钩之后也就越发受到关注,这也是青岛鲅鱼尤为出名的原因所在。现在正值青岛鲅鱼的上市季节,就在前几日《人民日报》也是在副刊上发表了一则有关于青岛鲅鱼的故事,名为《春来鲅鱼鲜》。从这件事情上也可看出,青岛鲅鱼真的是非常受关注的。

为何要给丈人送鲅鱼?经过了100多年的传承,崂山鲅鱼礼已经成为青岛的一种民俗。“这项民俗最早兴起于崂山沙子口一带,最初,渔民们把谷雨前后打回来的第一拨新鲜春鲅鱼送给家中长辈品尝,后来,随着社会风俗和社会环境的演变,才变成了给老丈人送鲅鱼。”田清来说,全国只有青岛有此风俗。之所以选择鲅鱼作为尽孝的载体,田清来也曾研究过,“首先,鲅鱼价格相对亲民,而且食用普遍,味道鲜美。此外,青岛作为一个海滨城市,选择送海鲜尽孝合乎情理,有地域特点。”田清来说,“还有,鲅鱼个头比较大,作为礼物送给长辈好看。你看,立虾虽然也是青岛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海鲜,但是个头小,拿来送长辈显得小气。女婿给丈人送礼,当然得大方,能拿得出手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