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办酒席送什么?

男朋友 0 68

好兄弟办酒席送什么?,第1张

好兄弟办酒席送什么?
导读:亲,好兄弟办酒席邀请我们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原因要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来表达我们的“祝福”。如果是兄弟好久没有聚了,只是团聚一下的话,那就当去亲戚家一样,看他家有什么老人、小孩儿买点儿礼品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兄弟结婚的话,要看

亲,好兄弟办酒席邀请我们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原因要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来表达我们的“祝福”。

如果是兄弟好久没有聚了,只是团聚一下的话,那就当去亲戚家一样,看他家有什么老人、小孩儿买点儿礼品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是兄弟结婚的话,要看兄弟的情分和感情了,感情一般的话随一些钱就好了,随钱多少要看当地的习俗和感情的好坏。感情很好的话可以给兄弟们买一些喜庆的礼品然后再随一份子就好了

如果是兄弟有了小孩儿,那也是要随份子的。如果是感情很好最好再给小孩儿买个镯子啥的。

我们当地的农村酒席,最后一道菜应该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我们那边是自己做的糯米圆子,不过现在有专门卖的,还有些人家也会买汤圆来代替。不过做法就不一样了。这道菜是最常见的,不过还有其其他的,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下:

糯米圆子从外观来看很像是汤圆,但里面是没有包任何的馅,并且是捏扁的。我小时候也一直以为,是别人拿汤圆去炒着来吃。做法就是: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入糯米圆,等它们浮上来就可以捞起沥干水,马上放入盆中加些花生油,迅速搅拌,可以起到防止糯米圆粘在一起的作用。

再在炒锅放入花生油加些白糖炒糖色,最后加入糯米圆搅匀装盘,在撒上一些捣碎的花生米(花米生要炒过的),就可以上席了。这道菜一般在很多酒席上,都会是最后一个上的,寓意就是团圆、添丁纳福的意思。

这个寓意还是比较好的,据说有些地方是会用鸡蛋汤,在当地叫叫滚蛋汤?这可能是个调侃吧,办酒是喜庆的事,主人家应该不会这么直白,就直接上个蛋花汤就寓意着让客人们,滚吧。

糯米圆是压扁一下,再去炒。不过这道菜有人不一定会做,他们就会直接用汤圆,煮成汤。团圆和糯米圆寓意是一样的。甚至也有人会用龙眼来做最后一道菜,不过也只有在8月至春节前那时有龙眼。

其他季节是没有的,而龙眼又称桂圆,也是寓意团团圆圆的意思,还有早生贵子。因此如果是在喜宴上,也有些人家会在最后一道菜上龙眼,或者是晒干的龙眼与莲子芡实等一起煲汤。

综上所述,在我们就是语言都和全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我们当地是讲莆田话。酒席也是与多数地方不同,我们那边酒席,菜也是等别人吃的7~8分时,再上另外一道菜。最后一道菜用糯米圆最多了,适合在任何酒席都可以用,就是白事也行。

其他的汤圆、龙眼什么的相对来讲,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多数人都知道什么时酒席结束,因为在上最后一道甜品的时候,就有主家在外面放鞭炮。

在农村地区吃酒席时,一般给300~500块钱是最为合适的,因为每一个地区送礼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是邻里之间的相互送礼,那么送礼的金额都会控制在200~300块钱,如果邻居之间共礼的金额比较多,那么也就只能证明邻里之间的关系都相处的比较好。日后在还礼的时候也会显得有很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彼此在送礼的时候,没有必要过分的去攀比。一定要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去考虑给对方送礼,还要考虑两个人的关系。

在农村里去办年轻人的结婚婚宴时,一般都会吃2~3顿饭,由于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在每一次吃饭的时候都需要单独的花钱送礼,都是以两百块钱起步。因为如今的钱不值钱,如果拿100块钱去送礼,显然也会觉得有些尴尬,所以起步为200块钱。如果关系比较近,可以送1000块钱,那么日后当他人在还礼的时候,也需要还1000块钱,其实送礼的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讲究。

但如果是亲戚自家人在送礼的时候,送礼的金额一般都会比较高。如果像弟弟结婚,姐姐在送礼时大多都是以1万块钱起步,并不是彰显出姐姐家里面有多少钱,而是姐姐就应该帮助娘家的弟弟。在结婚的时候娘家人都会特别的花钱,身为姐姐在给了1万块钱的礼钱后,也都会记在账本上,父母在面临着女儿有了孩子后,也会拿这笔钱进行送礼。

也有一些人会觉得彼此送来送去的礼钱都特别的麻烦,与其送礼倒不如直接空手去吃饭,这样彼此都能够减少经济损失。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如果按早10年前的100块钱和10年后的100块钱进行对比,10年前的钱会更值钱一些。而如今的100块钱拿出去,根本就买不了什么东西,所以不能拿送礼的钱去对比,而是要对比彼此的人情关系。

这个还是取决于你的情感需求的,如果你觉得由于两人刚在一起,促进感情机会不多,那你就发一个。发的金额当然以你的经济收入为准了,一般低于月薪10%左右意思意思也差不多了。又不是当面红包,以怡情为主。马上要情人节了,你男友是否对你上心你也得观摩观摩。

正所谓每个村子都有每个村子的习俗和规矩,而且每个村子的经济情况也有所不同,自然随礼的行情也就大不相同。需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在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子里剩下的人也不多了,只剩下一些中老年人,收入微薄,而且还要帮衬子女,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农村里面注重礼节和礼尚往来,即使再不富裕,也还是要遵守礼节,该随的礼钱还是要随的。人情世故还是要懂得。

随份子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回礼,就是自己家里上一次邀请过别人,这次别人邀请自己,自然是要还礼的,每家都有一个记账本,本子上记录着上一次别人随的礼钱,等到下一次别人家里办事的时候,再照着之前人家随的钱数,给人家随礼,也就是基本的礼尚往来。

那么第二种就是首次被邀请的,首次被邀请的,就得看自己家的经济状况和这家人的关系熟悉情况,以此来决定应该随多少礼钱,大多数大家都随200元,关系好一点的随500元,远房亲戚随800-1000,至亲随1000元以上,当然也考虑到各家的状况。

当今社会人情世故变得更为重要,大家随礼一方面要根据上一次收到的钱来回礼,一方面要随大流,但是更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进行人情世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