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故事

男朋友 0 98

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故事,第1张

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故事
导读:摘要:老字号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挖掘它们的历史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字号,感受这些经久不衰的名号的魅力和价值,是我们保护和传承老字号的一种方式。接下来小编将给您介绍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

摘要:老字号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挖掘它们的历史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字号,感受这些经久不衰的名号的魅力和价值,是我们保护和传承老字号的一种方式。接下来小编将给您介绍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故事。百年老店的故事中华老字号里的故事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故事

几个经典中华百年老店的故事

1、全聚德烤鸭----引百名元首竟折腰

“全聚德”始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创始人为杨寿山,字全仁,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清咸丰初年,聪明肯干的杨寿山到北京,开始做鸡鸭的买卖。有一定积蓄后,就把前门大街濒临倒闭的卖干鲜果品的店铺“德聚全”给盘了过来,听从风水先生的话改名为全聚德,当时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很兴隆,焖炉烤鸭供不应求。杨便想用烤小猪的方法烤鸭子。经过多次试验,挂炉烤鸭终于成功了。其色香味都不次于焖炉烤鸭。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到了宣统和民国年间,发展成北京有名的大饭馆。

“全聚德”三个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来以“全”字代表杨全仁本人,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标榜杨全仁本人做买卖讲德行。他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苍劲有力、浑厚醒目的大字,并制成了金字匾额悬挂于门楣之上。

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全聚德选的北京填鸭讲究养不足百天,体重在五斤以上,才能宰杀。鸭子宰杀褪毛后,在鸭子的右膀下挖个小洞,从这个小洞,伸进二指,把鸭子的内脏取出,然后用净水把鸭子里外洗净,用嘴把鸭皮吹鼓,用一节秫秸插进鸭尾里,再从鸭膀下的洞灌入清水,用丝线将洞口缝上。一切停当后,才将鸭子挂在钩上入炉烤。这样,外烤,内煮,鸭子烤好出炉,外皮呈油黄。人吃进口中,鸭肉鲜嫩,肉肥而不腻,味美香甜,使人常吃不厌。

杨寿山死后,他的儿子杨庆长等弟兄三人继续经营全聚德。在天津南市开了一号全聚德分号。从此,全聚德烤鸭,誉满京津,名扬海外,“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是发自国外宾客的赞词,加利、尼古松、希思、海部俊树、李光耀、拉甘地、西哈努克亲王等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首脑、总理及官员都曾光顾久享盛名的全聚德。

2、五粮液酒----六百年窖池留新香

自古川贵多好酒,“五粮液”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之一。四川宜宾是五粮液酒的故乡,酿造五粮液酒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年以上。

相传,宜宾早在汉时已盛行酿酒,唐代大诗人杜甫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在所写《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中,就“重碧牛青酒,轻红臂荔枝”之句。其时所产“重碧酒”和“荔枝绿”均为唐宋时期的名酒。而五粮液原名杂粮酒,据说创始于明代,至今酿造用的酒窑,乃是明代遗物。当时系仿宋代名酒荔枝绿之制法,用多种谷物配合酿制,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而成。

明朝初期,四川宜宾一位姓陈的老板,创“温德羊”酒坊,潜心研究,探索出杂粮酒的配方,嫡传六代。到了清代,因陈家绝子,最后一代陈三便将“秘方”口授给徒弟赵铭盛。1915年赵去世前,又将“秘方”传给徒弟邓子均。邓根据其“秘方”几经调整,确定了新配方。1929年,宜宾县团练局长雷东垣有一天大摆家宴,席间使用杂粮酒,满堂称绝。在坐的举人杨惠泉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鄙俗。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从此,邓子均就把自己配制的杂粮酒改名为“五粮液”了。

“五粮液”因此而得名。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世界各地的商品包装精美,目不暇接。上海“利川东”商行的展位前,仅陈列着一些产自长江之滨的土陶罐,土陶粗陋难看的外表令所有人嗤之以鼻。眼看着买卖难成,“利川东”商行的一名商人情急之下,打开了一个土陶罐,顷刻间香气扑鼻,参观者驻足观望,只见陶罐中玉液晶莹剔透,入口甘香绵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凡饮者赞不绝口,从此不能忘记“中国五粮液”的美名。正是这名商人的偶然举动,令五粮液名扬四海,一举夺得了巴拿马金奖,成就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国际品牌。

为庆贺五粮液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利川东”商行还特意制作了一块用彩色玻璃镶边的匾牌赠送给五粮液的传人邓子均,上书“名振华夏”。自此以后“五粮液”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及名酒美誉、铸造了80年金牌不倒的辉煌,不愧为神州神酒。

而更神奇的是,六百多年来五粮液酒厂的明代地穴式酒窖发酵池得以不断使用,这16口明代古窖池经过几百年的连续使用和不断维护,成为我国唯一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其微生物繁衍至今从未间断,而且这16口明代古窖池五粮液一直使用至今。这是五粮液集团的瑰宝,也是一个白酒业的奇迹!

3、张小泉剪刀-----乾隆皇帝也心动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说的是张小泉剪刀“剪切锋利、开合和顺、手感轻松”的特点。

张小泉剪刀的制作,已有34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就已出名。张小泉的父亲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前店后家。张思家做事认真,他打磨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下和自身不断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清兵入关时他父子俩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铸造技艺。在打制剪刀中运用了“嵌钢”工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的又是浙江龙泉、云和之钢,还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生意格外兴隆。张小泉子承父业后,由于制作认真,质量上乘,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他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张小泉”。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时,乔装打扮,混入香客之中,信步上山游览。正当游兴正浓,天公却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只好下山寻屋避雨,匆忙中走进一间挂着写有“祖传张小泉剪刀”字样招牌的作坊。乾隆好奇,顺手拿来一把剪刀一看,只见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便买了一把带回宫去。他很喜欢这把剪刀,作为宫内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作,打出“张小泉”牌号做剪刀的,最多时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4、吴裕泰茶庄-----热情书生成佳话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当年吴锡卿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出门时带了些茶叶,到了北京举人忙着应试,吴先生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逐渐也和住地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起来。为感谢邻居对他们的照顾,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这些人喝过这些茶后赞不绝口,极力劝说吴先生摆个地摊卖茶叶。数日后吴锡卿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里摆起了起了茶摊,没几天茶叶便销售一空。

细心的吴锡卿发现在内城这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方,无论贫富贵贱,人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喝茶。举人落榜后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等待下科再考。他派吴先生回歙县老家替他取些银两,吴先生回到家乡,铆足了劲儿,尽其所能带回了大量的茶叶,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

清末时,吴裕泰的创始人吴老太爷把茶栈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吴裕泰”字号先后开设了十多家门市商号。吴老太爷在去世前,将所有产业平分成五份,分别写了五张字条,让五个儿子抓阄,谁抓到哪就分到那份产业,凑巧的是五个儿子由大到小刚好顺序抓到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四、五、六房三兄弟就商议将各自分得的商店、房屋等财产重新合并,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经营商号。"。

一百多年,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就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一百年前,北京人会说:“北新桥有家安徽人开的茶栈叫吴裕泰。”一百年后,北京人会说:“吴裕泰茶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

5、同仁堂药店-----官府带头打李鬼

同仁堂创办于清康熙年间,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不晚于1669年。同仁堂的创办人姓乐,是浙江宁波人,祖上早在明永乐年间就来到北京,几代人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业。到了清初,乐家的后代乐尊育进人太医院,当过吏目。他立志提高中药的质量,于是就在前门外打磨厂开办了一家制药作坊,后来又将“乐家老铺”改名“同仁堂”。

乐尊育的儿子乐梧岗在康熙十四年乡试落第,于是继承父业在大栅栏开办同仁堂药店。同仁堂前边是店,后边是作坊,自制自卖。由于同仁堂一向注重药材的质量,信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承诺,同仁堂的中成药在市面上一向声誉很高。

从清雍正元年开始,同仁堂就开始专门为清宫御药房提供中药了,连皇帝、后妃吃的药也是同仁堂制作的,这样同仁堂就从经费上获得了朝廷的大力支持,有时清宫一次拨给同仁堂的经费就够用上几年的。同仁堂多次为宫内办药,都要先由太医院奏明皇帝,再下圣旨到全国各地,命令各地将上好的药材上贡送到北京。同仁堂还常常打着朝廷的旗号到处收购上等药材,使其他药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同仁堂的名气大,外地的一些商人也将自家药店改名“同仁堂”,为此在咸丰、同治年间,官府特地下告示,声称对冒同仁堂之名开办药店者一律治罪。也确实有药店因此事被查封,店主被游街示众三天。在没有经济法的旧时代,官府为一家商店如此兴师动众,可以说是十分少见的。

招牌拼音: zhao pai

招牌解释: 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售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现在也用于比喻。

招牌造句: 1、阳光照落在商店的招牌上。

2、他锤了一个大餐匙给我的饭馆作招牌。

3、想一想当你走在拥挤的街道上 你看到很多面孔,很多招牌,各种各样的信息 。

4、提示1(共2) 如果这个**馆所有理发店一类的招牌或者是霓虹灯,那么那就是我正谈到的这一种场所。

5、你现在仍然可以在许多老商店的牌匾上,甚至在当铺使用的白红绿霓虹招牌上都可以见到这种配色方案。

6、发射光色即使在黑暗中也会照射出来。你可以在做霓虹招牌或者在黑暗中发光的物体时用到。

7、中间的商人随后准备了一个大招牌,上面只简单地写着 入口处。

8、对此,法拉盛大多数商家主没有异议,他们坚持说大多数招牌已经包含英文名称和地址了。

10、此前,美国反对中国向其出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遂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每日邮报猜测这块招牌很有可能是对此事件的回应。

11、沃尔玛清仓处理的招牌和糟糕的男朋友一样,他们都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带他们出去。

12、在哈利波特的系列中,非致命的“除你武器”魔法是哈利波特的招牌魔法。

13、由于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北京,我自然得带他们去北京的招牌饭馆——全聚德。

14、你的招牌菜是什么?

15、阴暗酒馆内的某个地方,借着从破碎的窗户透进来的霓虹招牌的蓝光,老尤里还在抗击剩下的杀手。

16、书架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挂在天花板上的一张招牌愉快地告知我们,这些空间将用来陈列玩具和游戏。

17、左边的商店挂出了更大的招牌,声称 大砍价!大折扣!

18、去年,地方的瓶装商用饮料冰箱和可乐招牌包裹着街道。

19、余钿崧解释说其中两块招牌是驾校的,一块是婚介所的,还有一块是水疗中心的。

20、但是,兄弟死于癌症带给他的伤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激发克里斯腾森开创了自己的招牌项目“小丑关怀”。

21、该店窗户上有个招牌上写着 苹果--五美分六个。

22、酒家正门挂着一块很大的招牌。

东方朔,字曼倩。

遗风,指的是某个时代遗留下来的时代或者风气。

以前艺人在园子演出的时候,观众对于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不送花篮,都是送一副帐子,帐子上边一般写“曼倩遗风”或“曼倩再世”等,表示对演员技艺的嘉奖认可。意思就是,你们跟祖师爷一样棒棒哒~

相声行业为什么要尊东方朔为祖师爷,说白了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找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历史名人当祖师爷供着。

这就像唱数来宝的供朱洪武,因为咱们都是穷家门,都要过饭,但朱洪武会不会打数来宝,鬼才知道而且一点不重要。

失足妇女都供管仲当祖师爷,因为管仲开了春秋时期第一家国营X院,管仲表示你们开心就好。

另外东方朔不光是相声祖师爷,他还是金行(算命)的祖师爷,而且人家也有一套传说当理论支持,东方朔表示我特么会得可真多啊~

说白了,江湖人认谁当祖师爷,其实就是一种“借蔓儿”的行为,让自己的生意提升逼格,增加流量圈钱而已。

这就跟唱太平歌词打的竹板,本来就是开买卖制造动静用的,目的就是把观众聚拢过来,一般是怎么打出来的动静大怎么好,竹板瓦片都用过。在朱绍文时代就已经有了,当时叫“义子”。但臭说相声的想要为自己贴金,就编排了恩培(马三立外祖父)进宫给慈禧唱太平歌词,结果慈禧御赐两块竹片给恩培,并且取名“御子”的故事。

这跟东方朔发明相声一个意思,谁信谁XX。

相声的发源众说纷纭,比较公认的就是八角鼓艺人张三禄发明了相声,穷不怕朱绍文建立相声门户,并且分出了单春(单口)跟双春(对口),现在大部分相声艺人,都是朱派传人,所以朱绍文才是真正的相声行业祖师爷。

但在学术溯源的领域,很多学者把相声的起源追溯到了先秦的俳优,东汉时期的偶语,唐代的俗讲,宋代的瓦舍,这些都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喜剧语言文化。这些幽默语言固然可以视为一种包袱形式,但强行将其作为相声的源头,那就太勉强了,这么硬杠的话人类有文字并且可以露出笑这种表情的时候,相声就应该起源了。

学术上固然可以往深层次发掘,毕竟相声是语言幽默的一种,但它不代表所有的语言幽默形式。

那么东方朔在历史上确实是个金句频出的逗比,历史上也留下了他不少冷笑话,但有一说一,东方朔是个会说冷笑话的逗比,那古代会说冷笑话的逗比多了去,你不能说金句频出的逗比都是相声演员,都得拿来当祖师爷吧。

东方不败表示,其实我也很喜欢说冷笑话,而且我还模仿女人呢,说学逗唱+文物代打,你们怎么不认我当祖师爷,说是“不败遗风”呢?

房价攀升,工作失业,交通越来越堵塞,情感危机,婚姻矛盾,孩子不听话,亲人误解,老板责骂批评,这些都让人心里愤愤不平,有人会气得七窍生烟。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收入微薄,花销大,欲望多,紧张,繁躁,焦虑,情绪失控,爱发火,每个家庭都像一个火药桶,每个人都像个雷管儿。当你生气的时候,知道危害有多严重吗?

生气损害健康,使你的身体鼓气。

你是爱生气容易暴怒的人吗?是不是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至气得脸红脖子粗,全身发抖呢?

当你觉得那些糟糕的事情让你心情不佳时,会不会觉得生气才是最佳的发泄方式,而且已经习惯这种方式了呢,可是,动不动就生气,会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它会损害你的健康。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儿,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毫无杂色。悲痛时的汽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玛把人生气时的汽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他进而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生气十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不利。

美国心脏协会发行的循环杂志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脏病发作,或是突然暴毙的几率,比冷静不易生气的人,高两倍以上。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不佳,易动怒的情形之下,对于身体健康具有绝对的负面影响。怒气不可以长期的积压,会影响身心健康,怒气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就可能变成忧郁情绪,发脾气可造成神经系统紧张,使内分泌处于亢奋状态,甚至可能引发疾病。从人际关系角度看,一场脾气发下来,别人不仅会敬而远之,多年的交情甚至可能因此了结。

生气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医说,气伤肝,气伤脑,气伤神,气伤肤,气伤内分泌,气伤肺,气伤胃,起伤肾。为了健康,要学会收敛自己的脾气。

大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当你对某人所做的事不满生气,说明这个人在你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你重视她,在乎她。你不希望她做这样的事,会令你很不快,更不希望伤害你。如果你跟这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那还生什么气呀?跟一个更和你毫无瓜葛的人生气,值得吗?再说别人犯错,你生气 ,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

《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武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张飞闻讯,悲痛欲绝。严令三军赶制孝衣,为关羽戴孝,逼得手下将官无奈,最后铤而走险,将其刺杀。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举兵伐吴。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相谏,都无济于事。这时的刘备已完全失去理智,结果被吴将陆逊一把火烧的,溃不成军。数万军士丧生。刘备本人带着残兵败将退归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呜呼。蜀军从此一蹶不振。

与刘备张飞相反的一个人,因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后获得了成功,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多谋善变,遇事极为冷静,从不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缺粮,求战心切。加之诸葛亮足智多谋,难以对付,于是据险扼守。诸葛亮求战不能,果然引兵退回,魏将张颌请求截击蜀军后路,司马懿不允,只是尾随观察。到达岐山后,诸将纷纷请战,司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众将当面指责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会。5月中将向司马懿施压,伺机进攻蜀军,结果战败只得退守营寨。6月诸葛亮退兵,张颌追击,结果中伏身亡。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进攻,司马懿从来不与其争锋。甚至在诸葛亮赠送他妇人首饰羞辱他时,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负重,仍旧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最后在壮志未酬的忧愤中死去。失去诸葛亮的蜀国,再也无法对魏国构成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是否能理智的处理事情,有时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大事这样,小事也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一时的矛盾,头脑发热,失去理智,酿成惨祸的实事屡见不鲜。适宜的克制,理智的行动,是人们做事时智慧的表现。 在一些人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或床头上,常常可以看到制怒两字,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在这个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清朝的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有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但他猛抬头,看到墙上挂着的匾牌,写着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两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林则徐虽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随时注意克制,知错就改,这一点也非常难得。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说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大。那些百岁老人,尽管他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养生方法千差万别,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心情豁达恬淡的人,所以说不生气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据说他在109岁时写成了《备急千金药方》,139岁,写成了《千金翼方》,其养生之道就是淡化对名利的追逐,内心不急不躁,保持不生气的心境。孙思邈认为不重视心态调节,只在服食药物的养生方法上下功夫,绝对达不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与摩擦,当别人嘲讽你,攻击你时,你可以反唇相讥,针锋相对,但结果肯定是大家都生气,如果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冤冤相报,是很不值得的,学会不为小事生气,用宽容的心去说服对方,你才能赢得对手与众人的尊重。

生意人最常说,和气生财,做生意只有脾气好一点,说话态度和气一些,顾客才会心里舒服,愿意买你的东西。相反,总是一副生气的表情,不仅赚不到钱,也很难做成大事。好活计,不如好脾气,好买卖全靠一张嘴。人的行为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如果你是一个面带微笑,讲话和气的人,别人跟你说话时也会客客气气的,语调也会很友好,如果你不会说和气话,别人也就不愿意对你态度好。

黄征两口子在一个饭店旁边,开了一家小便利店。经常有顾客到黄征的店里,买完东西后,就把车停在店门口,到饭店里吃饭。这天中午,他和妻子正在吃午饭,店门前来了一辆奔驰车。车子停到店门口,一位中年男人在黄征的店里买了一包中华烟,然后就要到旁边的饭店里去吃饭。

黄征妻子见状,连忙跑出去,喊那个男人,“先生,麻烦你把车挪一下,你的车挡在我家的店门口了。”中年男人不想移车,随口说,我吃完饭很快就回来,不耽误你们做生意。

黄征妻子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开个奔驰有什么了不起,快点把车挪开。”中年男人也不示弱,你说对了,我就是很了不起,我爱停哪,就停哪,你管得着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的吵了起来。两人越吵声音越大,周围的人纷纷驻足观看。有几个本来想来小店买烟,一看这架势,就纷纷绕道走了。

黄征一见这种情况,赶紧从店里走了出来。对妻子说,“行了,咱们开门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和客人吵架。”随后,黄征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微笑着递给中年男人,说,“先生不好意思,我老婆她脾气不太好,还请您多担待。”

中年男人接过烟,没说话,黄征接着说,“这车真不错,你一定是大公司的老板吧。” “也不算太大”,中年男人的语气已经缓和多了,别谦虚了,你的公司怎么也比我们这家小店儿强,我们也就是在北京混口饭吃。“都一样,大家都不容易。”

那男子把手中的烟还给了黄征,看了看自己的车说,“我把车停在这里,确实会影响你的生意,我给倒开吧。”就这样一场冲突平息了,一切恢复了正常。

黄征以和气的口吻和中年男人沟通 ,使事情顺利解决,双方皆大欢喜。做人就要有好脾气,学会说软话,只要是不涉及原则利益的问题,就要使气氛尽量和谐一些,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引起冲突,而影响大局。   

有个富人,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而一生气,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他已经很老了,走路都要拄拐杖了,他生气时还要坚持绕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有一次,富人拄着拐杖绕房子走,到太阳下山了,还在坚持,他的孙子怕他有闪失就跟着他,孙子问爷爷,你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吗?富人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别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

孙子又问,爷爷,您年老了成了巨富,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富人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儿,边跑,我就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跟人斤斤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富人的做法值得借鉴,仔细想想,其实任何事都不会使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你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也可以让自己痛苦,这就是你的选择。要想不生气,就不要把喜怒哀乐建立在他人的态度和脸色上,不要被别人的言行举止所左右,影响我们应有的开心和快乐,对一些人和事,看不惯,看不开,自己烦恼却怨别人,那只能说明自己的无知和愚昧,目光短浅。

有一次苏菲和男友去接一个朋友共进晚餐,车停在她家楼下一条狭窄的马路上,他们坐在车上,一边聊天一边等她下楼,这个时候,苏菲听到车后,有人大声对他们嚷着什么,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推着垃圾车的老头,正满口脏话的骂他们,挡了他的路。他的嗓门很大,样子很凶,语言很肮脏。这些话激怒了苏菲,也正要回敬他。不料,她的男友朝她大声说:!I love you too!(我也爱你)苏菲听了哭笑不得,说,“那个老头在骂我们,你为什么还说你也爱他?”

男朋友说,为什么我们要像他一样呢?我们不能阻止他对我们说话的态度,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说话的态度。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粗鲁,那么你也不要对别人粗鲁,记住我们不要在乎别人对我们做了什么,一定要在乎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

苏菲听了顿时醒悟,这不就是以前容易陷入争端的原因吗?如果今天他回敬老头,本来只想泄气,但结果一定是她非常生气,也影响了本来的好心情。

事实上我们要感谢“恶人们”教给我们生活的智慧,从他身上看到自己,从而纠正自己,最终胜过世俗的冲动,时刻警醒自己,做生活的智者。日子久了,你会大彻大悟,原来你可以让生活的每一刻,都保持平和与美好。

如果你的爱人数落你的不是,向你发起攻击时,你可以先保持沉默,然后带着笑,俏皮的对他说,我爱你!你一定会看到对方不知怎么办才好的表情,脸上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

如果你的朋友或搭档向你表示不满,指责你的某些错误,让你感觉委屈时,你也可以先保持沉默,然后微笑着诚恳的说:我要感谢你!对方一定怒气全消。开始思量,是不是搞错了?自己的态度是不是有问题。

你也可以将这句话略微改变,而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你会大大吃惊,带着爱的话语,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对方的信心在瞬间土崩瓦解,无言以对,他们会惭愧自省,因为你的爱高人一筹。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容易受伤害?总是容易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情绪?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内心的真实状况,敏感,记恨,贫乏,一颗脆弱的心,再加上贫瘠空洞的灵魂,这就是我们一直容易被伤害的根本原因。

我们常常太在乎别人对我所做的,因此很难快乐起来。当我们改变思维,只在乎自己对别人的言行,那就很容易变得快乐。

要想别人对你微笑,先去对别人微笑,要想得到别人的拥抱,你先去拥抱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友善,先去友善对待别人,要想赢得别人的支持,先去支持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先去赞美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先去关心别人,要想别人怎么样对待你,你就怎么去对待别人。

爱是改变一切的力量。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让你的每一天都充满喜乐,平安,满足,充满着爱。

每天睡前,打扫心灵的房间,别让一天的灰尘污染了灵魂,保持心灵的房子宽广明净,心态才能健康平静,快乐充实。睡前留些和自己心灵相处的时间,看看内心是不是残存着难过沮丧,烦愁悔恨等垃圾情绪。试着从自我中脱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消极情绪,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变得更好,没有理由再生气,沮丧中度过,你所看重的那些都不重要,唯有爱,唯有生命才重要,确保每一个夜晚,都能在一种安宁平和的状态下,进入梦乡。

会务用:水、座签、签到薄、贵宾胸花、主席台鲜花、录像带、录音笔、制作背景板。贵宾和记者都要有日程表。

有的发布会需要用多媒体演示,需要提前演练。

如果是揭牌、项目竣工等的发布会,还要考虑做个创意,深交所成立是敲锣,比较老套的是制作匾牌、赠送个纪念品、给龙画个眼睛什么的。根据自己情况定。

还要考虑应急的问题,比如,如何应对突然停电?(小型的可用发电机,大的发布会需要准备发电车、消防车、救护车等)

记者用:稿纸、笔、公司宣传资料、公司宣传专员的名片、新闻通稿、车马费、登记簿(留下****,好落实发稿情况)。无线麦克(记者提问用)。如果有外国记者,现场安排译员,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同声传译(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