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重新命名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级;准尉官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用上述军衔称谓,除19
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重新命名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级;准尉官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用上述军衔称谓,除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外,其余等次相沿不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设7等2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设而未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度,军衔设6等18级: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专业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93年4月,士官军衔增加等级,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军衔,由高至低各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994年5月,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楼上的不要乱说,协警、保安戴国徽?,他可敢
以前的法/院肩章是有个国徽而且配套有制服、大檐帽
但是现在取消了
目前肩章上有国徽的是警/察的总/警/监(国徽外加整圈橄榄枝)或副/总/警/监(国徽外加半圈橄榄枝)。
要区分税务人员,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区别是税务人员的肩章上有“税”字,是金色的税字和银色的麦穗组成的。而税务工作人员之间的肩章,出于平等考虑,是没有区分等级的,只分秋冬和春夏肩章,一种是套入式,一种是钮扣式;
税务人员肩章就是税务部门的税徽,税务部门的税徽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使用办税服务厅标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29号)中明确的样式为准。该税徽自启用至今始终有效,为税务部门唯一税徽,已在全国各办税服务厅统一应用,为纳税人做办税指引,且税务总局拥有版权。
扩展资料:
根据我国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工作人员制式服装管理办法》,税务人员着装如下
服装及标志类别
第六条
服装面料,夏服上衣为多异丝涤棉混纺,裤子为涤粘中长仿毛华达呢;春秋服为毛涤混纺贡丝锦;冬服为毛涤混纺缎褙哔叽;防寒服为TPU超细涤纶复合布,保暖层为絮片内胆。
第七条
税务服装,包括春秋服、夏服、冬服、防寒服四类,以及各类帽子。
第八条
税务标志,包括帽徽、肩章、肩徽、领花、胸徽、纽扣、领带。
参考资料:
以特定地区为基础进行区域性征召和组建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诞生的一个模式,但是也有少数精锐的德国装甲部队不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组建的,其中国防军的头等王牌主力、号称“天下第一师”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停战后的德国国内的局面动荡不安,为了抵御来自左翼革命力量以及来自于波兰的右翼组织“自由军团”袭扰,柏林卫戌团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应运而生,虽然到后来各种威胁已经减弱,但仍然作为仪仗队和保安队被保留至1921年,此后不久,当魏玛德国允许重建军队,一支新的部队“卫戍队”在被解散不久的柏林卫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这个番号一直使用到1934年。
这时候的“卫戍队”主要承担着帝国首都柏林的大量警卫和仪仗工作,拥有7个连,每个连的人员都抽调自当时《凡尔赛和约》允许保留的7个步兵师中的一个,没有偏袒。
1934年,希特勒掌权之后,经过几次变名后定为“柏林卫戍队”,同时增加一个直属连变为八个连编制,1937年名字再次变更——“柏林卫戌团”。时任德国陆军总司令的冯弗里契上将命令每支陆军部队都要将自己军事训练最优秀的士兵送到柏林卫戍团来服役。1939年,由于该部队的官兵包括来自全德国所有不同地区的人员,希特勒决定将该部队冠以“大德意志”的头衔。正式命令由冯弗里契上将的继任者,陆军上将冯布劳希奇于6月12日下达,从此以后,该团名称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并且为该团官兵配发了独特的荣誉袖标和“GD”字样的肩章徽标。
1、《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2、《逢病军人》,出自《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
原文: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译文:
军人在行军打仗的路途中经常生病,在战场上住宿又没有粮食吃。
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
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3《同秘书弟赋三老各一首 老兵》
作者:刘克庄(宋)
昔拥雕戈射铁帘,可堪蓬鬓映冰髯。
金疮常有些儿痛,斗力今难寸许添。
至老安能希骆甲,从初悔不事蒙恬。
莫嗟身上衣裘薄,犹向官中请半缣。
释义:
昔日用着雕戈来射铁帘,怎堪现在鬓发斑白凌乱。
疮疤经常发疼,只有一斗的力气难以帮上忙。
到老了还能希望穿上盔甲,从不后悔当初本事比不过蒙恬。
不要嫌弃身上的衣服薄,仍向官爷申请一半的布料。
4《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5《淮村兵后》
宋代: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译文: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这里与那里,原先都住满了人家。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520送男朋友礼物推荐!颜值与实用并存的男生礼物清单).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