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学画唐卡有什么感受?

老师 0 89

香港青年学画唐卡有什么感受?,第1张

香港青年学画唐卡有什么感受?
导读:2018年8月5日报道,“磨布、涂色、晕染……每一个步骤都是那么精细。需要多年的学习积累和修炼才能画一幅特别精美的唐卡。”来自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系毕业生江玉仪近日说,画唐卡比自己想象中更困难。“2018年‘唐卡工坊’――唐卡初级画师内地实习计

2018年8月5日报道,“磨布、涂色、晕染……每一个步骤都是那么精细。需要多年的学习积累和修炼才能画一幅特别精美的唐卡。”来自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系毕业生江玉仪近日说,画唐卡比自己想象中更困难。

“2018年‘唐卡工坊’――唐卡初级画师内地实习计划”7月7日在青海省同仁县启动,来自香港的13名学子在同仁县热贡画院进行为期40天的唐卡工艺学习,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热贡画院院长娘本。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有中国“藏画之乡”美誉。当地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青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吴汉忠说,唐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想让更多香港青年来学习了解藏传佛教的传统文化和底蕴,包括绘画唐卡的工艺。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磨颜料和磨画布,一磨就是好几天,大家的手指都磨出了水泡,这让我对唐卡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江玉仪目前正在绘制毕业作品《绿度母》。虽然老师说整体都不错,但她却高兴不起来,“跟师傅比起来,勾线、描金、开眼等细节处理上,差距太大。”

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大三学生张家愉看来,画唐卡确实比较费工夫,“以前自己画工笔画的时候,所有的素材都是现成的,而画唐卡的绘画材料都需要我们自己亲手来完成,这对我来说还是挺新鲜的,也很享受其中的过程。”

“以前画画的时候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而画唐卡则是有着不同的寓意,听师傅说,很多人都将唐卡作为礼物送给尊贵的客人,所以每画一幅唐卡的理念都是不同的。”张家愉告诉记者,这次的学习只是一个初次的体验,若以后能有机会再接触唐卡,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会。

“真没想到她们第一次接触唐卡就画这么好。”看到香港学生们在画院里认真求教的样子,娘本大师也为学生们的刻苦钻研竖起了拇指,虽然学习时间很短暂,她们却将唐卡绘画的磨布、涂色、晕染、拉线条、勾金线等九项基本技艺运用得很好,像磨颜料、兑颜料、调颜料都是很难的技艺,30天内画出这么一幅作品很不容易。

“绘画唐卡是一种内在的修行。因为绘画的过程当中,很磨练人们的意志,我们从上午8时绘画到晚上10时,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绘画的时间特别长,绘画过程也是自己与自己内心沟通的过程。”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生陈浣廷分享着自己的收获。

店里新来了一批文创,包括唐卡。我看店员背相关的资料、统一的话术,背的辛苦,于是放下手中的历史书,来来来,让我用线性的思维给你们讲讲,唐卡这回事。

唐卡是什么,怎么来的,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沿着这样的思路去理清楚,用好玩的方式去解说,举一反三,店里的毛笔、瓷器,都可以这么样去跟顾客沟通。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所以和唐朝的卡,在科学上是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唐卡在西藏形成的时代,确实是唐朝。那时候,雪域高原出了一位很了不起的干部,不是援藏干部,而是松赞干布。取了一位美丽的大唐公主,文成公主,公主带去了当时这个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技术、文化,还有来自这个世界上佛教中心盛唐的宗教。

顾客问题来了,为什么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有那么大的差异呢?这就要说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松赞干布还取了一个公主,尼泊尔公主。尼泊尔公主,也带着大量的佛教的文献资料。这个尼泊尔可不简单,佛教的创始人释迦可是尼泊尔的王子。

一个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一个是佛教的起源地。一个是公主、一个也是公主,一个是媳妇、另一个还是媳妇。那不能完全用其中一个,而对另一个置之不理,这样,就融合而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有别于中原的宗教形式。

佛教离不开佛经典籍、传教僧众、佛教造像。农耕文明下,我们很少远离故土,定居的人请尊佛护佑平安,但是游牧民族怎么办,给蚂蚁搬家打电话也不现实,就那么两头牲口,还得用来驼必需品,于是虔诚得教徒们想了一个办法,把佛画下来。

迁徙的时候,卷起来方便携带。为了表示虔诚,用名贵的丝绸或者棉布,用昂贵的矿物质的颜料(具体请咨询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用最复杂的装裱工艺。佛祖,咱可不是为了省事啊,也不是省钱啊,完全是生产生活不允许。蚂蚁搬家的电话打不通。

我永远记得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自己编的那个小故事: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靠稀粥度春秋。

那个简单幽默的故事,让我知道,中华文明朝代的变迁:夏商周、春秋战国……

我还能记得陈来,将复杂的中国哲学、中华文明浓缩为西汉的经、魏晋的玄、隋唐的佛、宋朝的理。以孔子编纂六经为基础的儒家,融合道、释,构筑起属于中国的包容的连续的家国天下法则。

所以,放宽历史的视界,但缩小到当时人的衣食住行。历史是很有趣味的事情。这话以后要经常对我的闺女徐小花同学说。

比如:

济南的经纬路,是因为济南纺织发达,按照纺织的经纬起名。

比如:老北京九门为什么朝西的阜城门刻有梅花,那是因为西部产煤当然从京藏公路进京从西门进。煤梅谐音。

再比如:为什么运粮食的朝阳门旁边有个亮马桥,那是因为城管治理雾霾,凡是进城的车要从亮马河清洗车马。

沿着这个思路,九门还难背吗:东西分别有东直门、西直门;运煤的阜成门、运粮的朝阳门。

南边三个门,中间正阳门,左右一文一武:宣武、崇文。北边都是少数民族敌人,所以俩门叫德胜、安定。

所以,徐小花同学,历史学不好,简直没天理。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唐卡(藏语音译)本意有二:一是平坦的意思,一是指政府的诏今,后逐渐演变为专指一种特殊的卷轴书。

唐卡兴起於松赞干布时期。随着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如寺院建筑、绘画、佛经等也相应发展,唐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装饰性强,收藏方便,很适应吐蕃时期佛教传布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点、浓郁宗教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唐卡,在西藏佛教艺术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唐卡的品种和质地丰富多彩。以制作技艺论,有画、绣、缂丝、粘贴、镶嵌,以质地论,有纸、布、丝绸等等,其中用麻布或丝绸为底布,以绘画形式制作占绝大多数。唐卡以色彩绚丽著称,所用颜料多为传统的有色矿石,画成托裱后,再用彩缎拼接边框作装饰,最后,还须延请喇嘛念经加持,一幅完整的唐卡才算制成。

更多(37张)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1、不同的唐卡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悬挂地方和方位。首先选择挂在比较清静的地方,或者说是上方之位。比如说佛堂的上方位,书房或客厅的上方之位等等。

2、各类唐卡都是不适宜摆放在夫妻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注意一定要避免放置在污秽之地哦。因为开光就是被加持,也就是说,唐卡就等于佛、菩萨。出于尊重,就不适宜摆放。

3、坛城类的唐卡适宜摆放在玄关处,可以更好的起到镇宅避邪祈福的作用。

4、佛像类的唐卡比较适宜摆放在客厅,书房等处,善巧方便,观礼供奉易用。佛堂、书房、办公室、主人身后、窗户中第一缕阳光照进来的位置都可以摆放。碰到不方便时用黄布遮盖。

扩展资料

唐卡的历史起源: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

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