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呢?春节的习俗:1、剪窗花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是在宋元后开始兴起的,寄托着辞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呢?
春节的习俗:
1、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是在宋元后开始兴起的,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新年寓意。窗花在南北地区还有不一样的风格,南方以玲珑剔透的精致感为美,北方以天真浑厚的朴实为福。除夕夜之前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门窗上被各种形状的窗花装扮起来,让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郁了。人们在春节期间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2、新春扫尘
早在尧舜时期,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3、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人们还会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也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门神是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张贴在门上的用来守卫家族的,门神形象便成为人们信奉的主流,而这一习惯也一直传承至今天。
4、吃水饺、汤圆、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包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
5、守岁、发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这天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彻夜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希望起到压邪驱鬼的作用。但这一习俗现在基本被红包所取代。
6、拜年
“过年好”“给您拜年了”。正月初一,人们见面时,都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传说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称为正月初一。
7、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8、祭祖
过年祭祀祖先,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在古代,各地都会举行祭祖仪式。地区不同,民俗不一,有的祭祀祖先,有的拜神和祭祖相结合,还有的两者分别祭拜。祭祀时,以三牲供品为主,酒菜糖果俱全。除了祭祖,打扫房子,也是春节重要习俗之一。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尘”与“陈”同音,契合了古人除陈破旧的心愿。
9、放爆竹
爆竹又叫鞭炮,是春节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午夜交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响彻云霄。在这“岁之元”、“月之元” 、“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兴旺发达。
中国民间素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寄托迎祥纳福的心愿。
但由于现在环境因素,大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于是就有了电子炮竹来替代,模仿燃放时的声音和闪光度,增加节日氛围和仪式感。
春节,标志着除旧纳新,万物复苏,人们在家的召唤下,阖家团聚,互诉亲情。中国地域广大,物产丰富,传统习俗,也晕染出了春节的别样气氛。
1学会打招呼。
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等等。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说一些祝福的话。
2学会简单的称呼。
看见年纪大的人可以称呼为爷爷、奶奶、婆婆等;看见跟自己爸爸妈妈相仿年纪的可以称呼为叔叔、阿姨、姑姑等。
接红包礼仪
1接过红包要致谢: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孩子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
2红包不可当面拆: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自己的袋子里。
3接过红包后说祝福:当接过红包后,除说“谢谢”之外,还要说些新年祝福的话语,例如“祝您吉祥如意、新年快乐等等”。
餐桌礼仪
有的孩子吃饭喜欢挑来拣去,家长们要记得和孩子说:“吃饭时,我们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准那块就夹,不要翻来覆去抄,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
带汤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衣服,人家会说你是不讲卫生的孩子的。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说:“请大家慢用”。
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
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春节是中国很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亲戚朋友间都会互相来往,一起聚餐,而且还有红包收取哦。小朋友还小,有些礼仪礼貌需要父母的教育哦。下面分享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
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1
1、行动规矩
孩子都是活跃、充满好奇的,而春节期间,在走亲访友时,经常会进入陌生的环境,接收都很多新鲜的事物,所以孩子便会容易激动、兴奋。这时家长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用一些约定好的小动作,来让孩子安静下,但要避免呵斥孩子,这样会加剧孩子的情绪波动。
2、礼貌称呼
对于自己比较亲的亲人,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孩子肯定不会叫错。但是对于家里来的其他的客人,就要靠家长的教导了。可能孩子会有些口生,所以家长不能等客人来了之后再教孩子,需要提前做好“排练”称呼,这样孩子称呼起来就会很自然了。
3、祝福话语
有些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多话还不会说,所以就需要家长先教孩子用手势打招呼,比如抱拳作揖、看到叔叔阿姨要微笑打招呼。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们说一些“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岁岁平安”之类的祝福话语。
4、带客礼仪
家里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等到客人进屋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为客人倒水等。
在大人之间对话时,让孩子安静地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不要来回走动随便插嘴,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5、做客礼仪
进门前,家长需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放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要记得让孩子说“谢谢”。
孩子内心是充满好奇的,在陌生的环境下更是如此,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进入到某个房间,或是随便动主人的东西。
6、关于收红包
长辈在给红包的时候,家长要教会孩子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谢谢。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扶着孩子的手,双手接过红包,再替孩子说声谢谢。
很多孩子处于好奇,接过红包就立即当着客人的面拆开,这是十分不礼貌的做法。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受到红包后不要当面拆开,而是将红包放在爸爸妈妈口袋里,或是自己的口袋里。
7、餐桌礼仪
平时在家里,家长一般都会惯着孩子,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吃,但是过年有客人在的话,家长就要教会孩子讲礼貌、吃饭前和孩子讲好:“好东西大家都喜欢,所以餐桌上有好东西,不要想着自己一个人吃完,要留些给别人才对,不然太自私的
家里有了小客人时,家长要教会孩子懂得分享,要大方地把自己的小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当客人走时,家长应带着孩子送客人一段,说些欢送的话语,这也会让客人很高兴的。
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2
学会分享莫攀比
亲友聚会,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少同龄伙伴。互相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的新玩具高级,甚至为此争争吵吵。这些镜头,可不应该成为新春即景。家长不妨准备一些诸如橡皮泥之类的玩具,供几个孩子共同完成,学会合作,或是鼓励孩子们交换玩具,分享快乐。对幼儿来说,身体素质发育尤为重要。因此,您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约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谁能先学会游泳,学会打球,或是添了别的`什么体育技能。这样的比较,可比争一样玩具有意义的多。
别只教孩子讨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胡育在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时发现,或许出于好玩的心态,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喜欢教孩子学说这样的“祝福”。殊不知,这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过年就是“讨压岁钱”或是吃喝玩乐,而忽略了节日的真正含义。她建议父母,抽时间跟孩子讲讲“年”的由来,有哪些习俗传统,告诉孩子过年意味着家庭团圆,也寄托着对来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过年,孩子们才会对传统节日多一些敬意。
餐桌礼仪要注意
新春佳节,聚餐频繁。家长们可得注意了,别认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宠爱,成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参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样要注意餐桌礼仪。您得提醒孩子,别只顾着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别忘了给长辈们夹夹菜;敬酒时,也可以举起饮料杯,送上祝福;想离席去旁边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许,并和同桌的长辈们打个招呼。别忽视了这些细节小事,它们将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