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送礼好吗?

老师 0 32

给老师送礼好吗?,第1张

老师送礼好吗?
导读: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提倡!有的家长认为老师带这么多孩子每天操心费力,特别想借节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情;有的家长则期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千方百计送礼;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给老师送礼,“师者,仁心”,老师教导学生是职责所在,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提倡!

有的家长认为老师带这么多孩子每天操心费力,特别想借节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情;有的家长则期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千方百计送礼;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给老师送礼,“师者,仁心”,老师教导学生是职责所在,没必要送礼,平时积极配合老师就很好。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做了十几年家长,这么多年做家长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给老师送礼没有必要,孩子成绩好坏跟这个真没有关系。

如果自家孩子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自觉好好学习,你不给老师送礼老师也会喜欢孩子;如果自家孩子各方面表现不好,你给老师送多少礼都改变不了孩子。

孩子有没有出息,取决于他自己

每个家长都爱孩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总是担心老师会将孩子区别对待,所以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重视,成绩会更出色。而实际上,孩子讨不讨老师的喜欢,成绩好不好,长大后有没有出息,家长决定不了,老师也决定不了,主动权在他自己手里。

孩子如果没有学习的动力,家长花很多钱给老师送礼,老师花很多时间给孩子补课,效果好不到哪里去。孩子有学习能动性,他自然会想方设法去努力,家长只需要投入基本的支持就好了,没有必要讨好老师。

家长给老师送礼只是家长安抚自己焦虑情绪的一种手段而已,实际上孩子不一定喜欢。而且,很容易对孩子产生以下副作用:

孩子在学校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能轻易得到老师的关注,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和习惯,以后离开父母的庇护就很可能不会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长大不会处理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或者遇上个别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会心情波动很大,以至于影响学习。

人都有惰性,孩子一旦知道有人给自己托底,很容易形成懈怠的心理,长此以往,会自然而然地事事依靠父母安排,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对成人之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有不利影响。

我给老师送礼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老师的尊重,但长大了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送礼是有讲究的,而且表达的结果也不同。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给老师送礼方面的相关知识。

9月开学季到来之后,不少家长也在“犯愁”,因为马上就要到“教师节”。为了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教师节也应运而生了。在这个节日里面,自然是要给老师过节的。

但是怎么给老师“过节”,也让很多家长左右为难,最让家长觉得难办的是,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大家都送了礼物,老师会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送了,但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送,或者是老师根本就不收,那么是不是显得自己也有一些“讨好”。今年的教师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如果家长还在左右为难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可以来看一看过来人说的标准答案。教师节将至,家长左右为难要给老师送礼吗?过来人说出标准答案

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这个定义是比较宽泛的。首先家长们要明确,这几年来教育部一直在整顿教师队伍,对于教师“私下收费补课”、“暗示学生们补课”还有“收礼”等行为,都是严格禁止且一直在监督和打 击的。为的就是可以整顿教育领域中的“不 正 之风”,让我国的教育更上一层楼。所以,家长们如果动了想要给老师送礼的念头,那么要想一想礼品的含量了。

如果是孩子亲手制作的贺卡,或者是一小捧花可能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比较贵重的礼物,家长们也要掂量掂量,会不会给老师“扣上收礼的帽子”。当然可能有家长会比较为难,如果大家都送比较贵重的礼物,那之后老师区别对待学生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收礼本身就是不正当的行为,老师平时的师 德师风非常重要,如果一位老师会因为教师节家长的没有送礼,或者送的礼物比较廉 价,就因此区别对待学生的话,那么这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而且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家长可能不止教师节送,逢年过节都会送,家长也跟风送,送得起吗?

其实想解决这样的办法并不难,一个班级的家长们集资给老师买一个小礼物,既能让老师感到欣慰,也不会因此落下哪一位学生。并且,比起这些礼物,老师们其实更希望在工作上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为什么家长们都热衷于给老师送礼?

大多数家长都热衷于给老师送礼,无非是希望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多关注一些,毕竟老师每天需要面对那么多学生,如何让自己家的孩子获得老师的关注,这显得格外重要。

其实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家长的焦虑心理在作怪。

因为家长害怕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区别对待,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不喜欢老师的课,学习成绩慢慢下降。如果送点礼物,也许会让老师对孩子多加关注一点。

其实,有这种焦虑心理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点,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般都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家长送了礼而区别对待。

还有些家长看到班上其他家长在送礼,也会想办法给老师送礼。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如何巧妙的给老师送礼?

1、给老师送礼,一定要先了解对方

很多家长在毫不了解老师的性格和喜好时,就随便给老师送一些贵重的礼物,让老师感觉心理压力颇大。本来现在收家长的礼物是明令禁止的,所以家长们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随便给老师送礼。

关系心理学家有一个这样的理论:越是亲密关系的人,越是期待对方了解自己。

作为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并不算亲密,所以,在送礼时,最好让孩子自己亲手准备一些用心做好的礼物,比如手工卡片、手工花朵啥的,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这样才能代表孩子的心意。

2、送礼的人和收礼的人心理有区别

心理学家Gino和Flynn曾指出送礼的两种难处:一般送礼的人希望给对方惊喜,所以在选择礼物时往往会送一些不太实用的东西,而收礼物的人则更加看重礼物的实用性。

有些有钱的家长动不动就送老师现金红包,虽然是用信封装好的,但是这对于老师来说,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有些家长送老师名牌包包,觉得这样才算有面子,其实这种惊喜也是让老师倍感压力的,太过贵重的礼物,作为两袖清风的老师,这是比较忌讳的。

3、送礼鸡尾酒法

心理学家建议,送礼物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送礼鸡尾酒法”,也就是所谓的“1+1+1”原则。

比如:选择一个对方需要的清单上的东西,并增加一个档次来送;

如果对方想要的东西实在超出了自己的预算,就可以把这个预算换成购物卡或者红包,加上一点点代表自己心意的卡片,最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安排一个美好的体验。这才是真正会送礼物的高招!

都说“礼轻情意重”,如果想要处好与对方的关系,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平日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言传身教才是最为重要的,可以在家多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在学校好好表现,帮助老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问题。

家长们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不在学校闯祸,算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了。

第一,有用的礼物不如无用的礼物。建议你不要送实用性太强的东西,例如衣服、香水、背包等,除非你对自己的品味有绝对的把握。这些东西人人都有很多,如果不够出彩的话很容易淹没在他众多的日用品里。如果他不认同你的品味,搞不好还会给他留下一个“俗人”的不良印象。

送礼最好是送“四不掉”的东西,即: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这样的礼物最适合表达心意,也最容易让收礼的人产生愉悦之感,从而对你感激倍增并久久难以忘怀。从接受礼物的人的角度来讲,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能让他们高兴的东西,而从赠礼人的角度讲。送礼的目的不是要给接受礼物的人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让他们感激你,记得你。

第二,独一无二的、有创意的、有个性的礼物更佳。这样的礼物不仅能够给收礼物的人一份惊喜和感动,而且也能让他感受到你花了很多心思、很多精力给他准备这份礼物,送礼物的目的正在于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个性的手工艺品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按人物的照片用软陶制作的个性卡通塑像,就受到时尚一族的欢迎。其优点是独一无二、可以永久保存、可以用水清洗。但价格在300至400元左右,且需要有该人物清晰的照片,并需要至少提前一星期预定。比外还有个性漫画肖像、个性水晶像、个性拼图、个性腕表、个性项链、个性T恤、个性杯子等等。

第三,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也就是说,送礼物的时候,在一个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个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个比较便宜的礼物收到的效果更好。

第四,说要的不如想要的。其实送礼的目的,并不应该是使礼的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在收礼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或者作为奖励。

第五,有选择不如没选择。送礼不该给出选择,虽然人们会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效应的礼品,但很多时候,这种选择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当几件礼物的优劣差异不大时,单独给任何一种东西,都比让别人在两种甚至几种东西里选一样,得到的满足感更大。不要在送礼的时候,把患得患失也送给别人

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

我觉得送礼物给老师是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但是是否送礼物应该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每个人在决定是否送礼物时,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济状况来考虑。此外,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定,确保送礼物行为合法、透明和公正。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应该是评价和认可的关键,而不是礼物的多少。当涉及到送礼物给老师时,个人的观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1 支持送礼物给老师:一些人认为送礼物是一种表达对老师辛勤工作和辅导的感激之情的方式。他们认为礼物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可以鼓励老师继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2 反对送礼物给老师:另一些人认为送礼物给老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和不公平。他们担心这样的行为可能导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受到影响,或者给那些无法送礼物的学生带来压力和不公平。

3 建立透明规范的送礼物机制:有些人主张建立明确的规范和机制来管理送礼物行为,以确保公平和透明。这可能包括设定礼物的价值限制、禁止收取特定类型的礼物、公示收到的礼物清单等。

无论个人观点如何,重要的是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定,确保送礼物行为在合法、透明和公正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自行决定是否送礼物给老师。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应该是评价和认可的关键,而不是礼物的多少。除了送礼物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尊重,例如:

1 写一封感谢信:学生和家长可以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特别是在老师做出了特殊贡献或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时候。

2 参与志愿活动:学生和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志愿活动,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

3 参加家长会或教育讲座:学生家长可以积极参加家长会或教育讲座,加强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与老师保持更好的沟通和联系。

总之,教师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通过送礼物、写感谢信还是其他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尊重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同时,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定来管理送礼物和其他相关行为,确保公正和透明。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送礼物作为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果送礼物成为了一种强制行为或者被滥用了,就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损害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建立透明的礼物接受规定: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礼物接受规定,包括礼物的类型、价值、数量等。这可以避免老师接受昂贵礼物或者滥收礼物的情况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清楚地了解礼物的接受标准。

2 培养正确的礼物观念:学生和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礼物观念,认识到送礼物应该是出于感激和尊重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求得特定的回报或者收买老师。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该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要因为送礼物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3 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确保教师的评价和晋升是基于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的。这可以避免因为礼物而影响老师的评价和晋升,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

总之,送礼物给老师作为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需要我们保持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礼物接受规定和公正的评价机制,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礼物观念,让送礼物变成一种积极和正面的行为。当涉及到送礼物给老师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礼物的价值和意义:送礼物是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但我们应该尊重礼物的价值和意义。礼物不一定要昂贵,关键是心意和真诚。一份简单的手写卡片或者小礼物也可以深深感动老师。

2 避免礼物过分和不必要:我们应该避免送给老师过于昂贵或不必要的礼物。过分奢华的礼物可能会给老师带来困扰或者不适,也可能引发其他学生的不满或对比心理。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礼物,避免过分和不必要的炫耀。

3 建立公平和透明的送礼物机制: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建立公平和透明的送礼物机制,例如限制礼物的价值或数量,并公示送礼物清单。这样可以避免不公平和不透明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更加放心和信任。

4 将感激转化为行动和支持:除了送礼物,我们可以将感激转化为行动和支持。参加学校活动、积极参与家长会、关注教育事务等都是对老师的支持和表达感激的方式。

总之,送礼物给老师是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但我们应该注意礼物的价值和意义,避免过分和不必要的行为。同时,建立公平和透明的送礼物机制,将感激转化为行动和支持,才能更好地维护师生关系的平衡和健康。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尊重:

1 口头表达:直接对老师说声谢谢,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可以在课堂上或者私下找机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

2 助人为乐:帮助老师解决问题或者参与学校活动。可以主动参与班级或学校的志愿活动,为老师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创意礼物: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可以是手工制作的卡片、书签或者其他小物件。这样的礼物不仅显示了你的心意,还能展示你的创意和努力。

4 给予肯定和赞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展示出自己的努力和进步。给老师看到你的成长和进步,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

5 写一封感谢信:用文字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可以写一封感谢信,详细描述你对老师的感激和教诲的影响。

总之,除了送礼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尊重。重要的是展示出自己的真诚和努力,让老师感受到你的感激之情。

不需要给老师送礼,老师一般也不会要,学生好好学习,才是老师关心的事情。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相随使教育生生不息,由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便成为教育活动中最为普通和最为重要的关系。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同的教育阶段,师生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和与之相应的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师生关系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用“从游”来比喻大学中的师生关系,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在大学这片知识的海洋里,教师是导游者,引领学生搏击风浪,学会本领;学生是从游者,亦步亦趋、紧紧相随、慢慢长大。这是一种“从游”式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可以送礼物,但是不必送礼。我既是老师,也是家长。作为老师,我很期待收到学生饱含心意的感谢,但是拒绝接受家长各种目的的礼物。作为家长嘛,其实我也给孩子老师送过礼。送过什么呢?暑假结束,回老家带的特产奶糖,两包,孩子自己拎到班里,交给老师,前一天给老师发个信息:老师,麻烦您帮我把特产给小朋友发一下,还有一包是给您和老师们尝尝的。寒假逛街的时候,在店里看到几个手工皮质零钱包,50多块钱,孩子特别喜欢,于是给老师们每人买了一个(一共五个老师),后来有点后悔……后悔没给自己留一个。开运动会的时候,买了几包山楂棒棒糖让娃带去,让老师给小朋友做奖品。上一次打疫苗,老师奖励不哭的小朋友,用的都是我给的糖果。老师的反应也很正常,我家孩子在班里没有得到特殊照顾,也没有被区别对待,因为孩子自己就很听话。也有几次我对老师的做法不是很满意,都是发私信打电话和老师直接沟通,过后也没有什么余音。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不是不懂什么叫“送礼”,并且我自己也是“送礼文化”的受害者。小时候,同班同学家长给老师买东西送衣服送红包什么的,我爸妈老实巴交,一是不会,二是没钱,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上着学。幸亏我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不调皮捣蛋给老师惹麻烦,他们就很少有人管我。小学时有一个老师稍微照顾了一下受伤的我,我妈就特别感谢,她写了好几页的感谢信送给了学校,据说学校广播台都播了,搞的那个老师高兴了好几天。中学时有一个老师期末考试在走廊里遇到我,特别严肃地批评我,说我太浮躁,成绩不稳定。从那以后我在他的课堂上听课特别认真。当班干部的时候太楞,得罪了班里的刺头,他们用涂改液在桌上写骂我的话,班主任看到以后替我出头,臭骂了他们一顿,盯着他们把课桌清理干净。其他的老师对我就很冷淡,哪怕是我最擅长的科目考了第一名也得不到表扬。高三最好成绩是冲进了年级前十,但还是无人问津。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很乖,老师很相信我。后来慢慢才明白了一些。那时候我们是不敢去办公室找老师的,因为老师的笑容都是给那些自己喜欢的学生的。我的同桌家长定期给所有老师送礼,所以他在班里想干嘛都行,就真的是为所欲为……幸亏他不是个坏孩子,只是不爱学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