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题词。在百端待举、日理万机中,毛泽东仍然念念不忘少年儿童的教育与健康。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参加国
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题词。
在百端待举、日理万机中,毛泽东仍然念念不忘少年儿童的教育与健康。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
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8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扩展资料
毛泽东有一句话,激励了好几代人,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题词,最初是毛泽东题写给勇斗特务的小英雄——当时只有8岁的小学生陈永康的。1951年5月13日的《解放日报》也曾报道过这位小英雄。
2003年12月《读者》杂志和《报刊文摘》刊发消息,披露了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的由来。最近,人们在纪念华东人民革命大学50周年之际,在翻阅1951 年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中发现,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是毛主席得悉苏州市金阊小学8岁小学生陈永康捉特务被打伤事迹,制作锦旗赠送给陈永康小朋友的。
1941年7月中旬,61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都领到印有“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的毕业证书。为什么题词会印在毕业证上?这还得从头说起。 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再早则为红军军医学校。1931年11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翌年2月22日,在江西雩都县城的一座教堂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是中国***成立和工农红军组建以来,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1932年10月,红军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1934年10月,红军卫生学校随主力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路。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张国焘拥兵自重,反对中央北上路线。红军卫生学校一部分随左路军(四方面军)行动,一部分则随右路军(一方面军)穿越茫茫草地继续北上,同年10月走进谢子长、刘志丹及其战友们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经过一年的长途奔波和惨烈战斗,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陕北已人困马乏不说,还面临水土不服、伤病员增多,且陕北又缺医少药的局面。甘泉下寺湾会议,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即找彭德怀要他推荐军委卫生部部长人选。彭德怀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身背处分的黄克诚。走马上任,黄克诚即带领部分红军卫生学校师生赶往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党中央在陕北安下的第一个家——瓦窑堡,筹备恢复红军总医院和红军卫生学校。
瓦窑堡南门外二里许有个村子叫水沟坪。这里有一股闻名十里八乡的泉水,刚修起不久的一排十孔砖窑洞和散布周围的砖瓦房……得知红军要办医院,窑主家便慨然应诺。因为窑主的一个儿子已是西北红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即为湖北省军区副政委的李国秀。
1935年12月,参加直罗战役的红军卫生学校师生从前线回到瓦窑堡。黄克诚又张罗恢复红军卫生学校的教学工作,水沟坪自然成为校址的最佳首选地。因为这里有许多伤病员需要治疗护理。红军卫生学校师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一个医院和学校,用肩膀挑到了瓦窑堡。卫校虽然不那么整齐划一,但稍加整顿便能上阵,沿江西在校第六期,在瓦窑堡继又招收了第七期。开学那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临学校作报告,勉励学员要更加发奋学习。
1936年6月,红军卫生学校随党中央转移至保安县(今志丹)康家沟,9月又移至吴起境内的塔儿湾;10月左路军(四方面军)抵达陕北,分道的红军卫生学校师生终于又会合到一块,随即进行整顿整编,学校设立了政治部、教育科、文书科、供给管理科。
1937年1月,红军卫生学校迁延安阎店子;3月又转到延安甘谷驿;4月到达关中北部三原县甘泽里;6月移至三原云阳镇;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卫生学校也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9月,平型关战役期间,伤员救护迫在眉睫,学校立即派出第九、十期学员和部分医生,从山西五台到黄河岸边的大宁县,编织组成一条千里救治护送伤员转运线……
1938年2月,八路军卫生学校奉朱德总司令命令,返回陕甘宁边区办学,3月底抵达富县张村驿;5月恢复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名称。
1940年3月,红军卫生学校由张村驿迁回延安东柳树店。这年秋,毛泽东到柳树店休养所探视战友后,来到卫校给师生作报告。他满怀深情地说“你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中央苏区的‘卫生小学’,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现在成长为‘卫生中学’了,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卫生大学’”。同年9月,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批准,红军卫生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4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生第一期(即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学员即将毕业,期(班)长林春芳把同学们的期盼向校长王斌作了汇报。王斌当即接通了毛主席的电话:“主席,我是王斌,十四期学员就要毕业了,这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希望您能给我们做个指示。”电话那头的毛泽东爽快的答应了。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个骑马的人向学校奔来。林春芳一见马上迎了过去,骑马的人是毛泽东的秘书,手里还拿着一卷纸。来人跳下马高兴地说:“毛主席给你们题词了!”接过递来的纸卷,林春芳和秘书边说话边向校部走去。王斌校长小心翼翼的展开纸卷,1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王斌不由得连声赞叹:“好词!好词!”“好字!好字!”抬起头又对林春芳说:“快找人放大几张,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怀啊。”随后,林春芳找到绘图组的田英、张岫岚同学,拿道林纸精心放大四张,并画上美丽的花边,分别贴在校部、礼堂、图书馆和十四期的教室。此后学校决定把毛泽东的题词,用红字印制于十四期学员的毕业证书上。
毕业证书上的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十五日,唯一遗憾的是毛泽东的题词却没有写年、月、日。经查,1941年7月15日前有两个星期天,分别是7月6日和7月13日。据当时制版印刷条件,如果是7月13日题的词,要印在毕业证上显得有点紧张。因此,毛泽东的这一题词,应该是7月5日或6日早晨挥笔而就的。从此,“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不仅深深印在了医大师生的心中,印在了广大革命医务工作者的心里,也指明了医疗事业的奋斗目标。时至今日,这一题词仍是广大卫生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栏目责编:魏建国
毛泽东题词的。
1950年,复旦大学为换校门匾额(原匾额"国立复旦大学"六字为于右任于1946年题),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于1950年11月29日代表全体复旦师生致信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恭请他为复旦题写校名。函发后一直未得到回复。1951年5月11日,复旦大学秘书长胡曲园教授致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志让先生(当时张兼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请他在有机会时当面恭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或能征得主席办公厅同意,暂从毛主席手写体中辑取复旦大学四字制匾。在得到同意"所辑字用"的回电后,复旦随即取用毛主席写给周谷城教授信的信封上"复旦大学"四字,赶制成匾,安置在校门门楣上。 同年下半载,陈望道有事北上,专门拜会了张志让先生,重提请毛主席题写校名的事。此后不久,张参加了一个毛主席出席的场合,地点是中南海。张志让没有直接向毛主席提出此事,而请当时也在场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吴溉之先生转托。很快,张就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函,内装毛主席题写在白宣纸上的"复旦大学"四字,尺寸为275×139厘米,题词未落款。复旦接到后,立即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原迹请荣宝斋精裱后珍藏于校档案馆。
“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总结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战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永远鼓舞着后来人。在第45个学雷锋纪念日的前夕,学校政教处发起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4年级同学,利用寒假和其他时间,查找寻访,不辞辛苦,把温暖送到退休、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的心中,受到社会的好评。
2010年学年度的寒假前,根据教育局党委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政教处在学校各班班长会议上,布置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会议指出:本活动以安全保障为前提,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导,以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具体内容为核心,落实《中学生守则》中的相关要求,并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的集体主义教育和敬老爱幼的传统观念养成性教育 为了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学校做了以下规定:
1各班级同学自愿报名参加,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选出学生中的组织者,将名单上报学校。
2允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贫困家庭以财、物上的资助。
3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规范语言和行为。
按照学校的要求,自2010年12月中旬起,先后行动起来。早晨,4年3班的6名同学,在班主任白玉老师的带领下,老早的来到同班的于震同学家。其父亲因病去世,其母亲身体不好,靠姐姐打工维持家用。很快的,几个同学打扫完屋内外卫生,临行前,把班级所有同学集资购买的一袋苹果、一箱橘子、一袋白面和一桶豆油送给于震的妈妈,于娘激动不已。
1年3班和1年4班的爱心小组成员,在两位班长的带领下,几经周折,找到了新江2队的贫困户姜崇真家。一个用土砖堆砌的土房子,远远的呈现在他们眼前。进屋后,同学们把早已准备好的一袋白面和一桶油放在炕上,几句寒暄后,同学们便开始清扫,擦窗户、拖地、扫院子,忙个不亦乐乎。直到热泪盈眶的2位老人恋恋不舍的目送他们离开。农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4年1班和4年5班的部分同学,来到距离学校10里远的前阳镇敬老院,孩子们不仅为老人送水果、讲故事,逗老人开心,而且发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为老人擦玻璃、扫院子、担水。2班的7民名同学,也利用假期为胜利7组的一家老人,清扫卫生。
柳林中学的这些师生们,以实际行动,把温暖送到了周围一些老百姓的家中里,也就把柳林中学的精神默默的送到老百姓的家中,更让和谐社会的理念彰显于社会。同时,社会也给予了学生和学校以肯定和很高的评价。截止今日,已经收到了3封感谢信,和多次来访。这次活动,增强了社会对柳林中学学生和老师的了解和信任,鼓舞了柳中人开拓进取的斗志,振奋柳中人求实创新的精神。本次活动,也达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善念,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风送暖,碧草茵茵。雷锋的精神,将乘着两会胜利闭幕的东风,吹绿祖国大地。
1949年和1960年毛泽东先后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军委工程学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题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朴素》两个题词。西电科大的最前身是1931年毛泽东在瑞金亲自创建的,是一所经历过万里长征的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现今她已经发展成为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文管多学科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标代码:10701。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教育。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证书种类:本科学历颁发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
学校主校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邮编:710071)
新校区地址: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邮编:710118)
学校网址:http://wwwxidian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电子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于1931年,是1959年中央确立的全国首批二十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