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传说中的梁祝读书处杭州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麓,万松岭南坡,因取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诗意而命名。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同窗三年,并由此相识、相知、相慕,并演绎了流传千古的“梁山伯
传说中的梁祝读书处杭州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麓,万松岭南坡,因取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诗意而命名。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同窗三年,并由此相识、相知、相慕,并演绎了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一哀怨凄美的民间传说。相传这个地方就在后来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
万松书院原为宋代报恩寺旧址,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始建万松书院于万松岭,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研习、教育讲学和藏书阅览的机构,在明清两代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书院,曾是浙江文人汇集之地,与当时的崇文书院、 书院、诂经精舍并称杭州四大书院。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清康熙十年(1671),巡抚范承谟重建,改称“太和书院”。五十五年(1716),康熙帝赐“浙水敷文”额,后更名为敷文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被赐为省城书院。万松书院办学历时400多年,以齐备的祭田祭器、完备的学规章程、丰厚的藏书而位居杭城四大书院之首,成为浙江最高学府。
万松门梁祝传说浮雕
清末,万松书院逐渐由盛转衰直至荒废。咸丰十一年(1861),万松书院毁于兵火。后虽有几次重建、重修,终因清 日渐衰落而衰败。光绪十八年(1892),万松书院迁至葵巷,改称“敷文讲学之庐”。万松书院从其始建之日(1498年)算起,在漫长的500多年岁月中,几经兴衰毁建,至此已湮没殆尽,遗址只剩一座“万世师表”石牌坊,一对石狮和一块刻有孔子像的照壁了。
复建后的万松书院,主体建筑以清乾隆《南巡胜迹图》中的《敷文书院图》为蓝本,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书院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和孔子“德侔天地”的品字型牌坊等建筑。环境布置上,保留原有参天树木、补植名贵松树,片植修竹,杏、枫香的等秋叶树种,形成“岁寒三友” 和“染霜林醉”的造景。
#e#
杭州万松书院---书院局部图
重建后的万松书院,还将“梁祝”传说与书院文化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古代书院教育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又处处体现“梁祝”传说这一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在万松书院毓秀阁一楼的“梁祝书房”中,以东阳木雕、壁画、衣饰、多媒体等艺术表现手法,将与书院相关的故事情节——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一一再现,虚拟出“梁祝”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的场景,使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浪漫爱情故事的过程。
问题一: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什么 你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位丁,是有不同的叫法的,比较普遍的就是:书斋、私塾、书塾、书院,当然也有叫学院的。
问题二:我国古代的学校叫什么 《礼记》:序,夏后氏之序也。《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孟轲:“设为庠p序p学p校以教之。……夏曰校p殷曰序p周曰庠o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问题三:古代皇子们几岁开始上学,上学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1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 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2汉代的太子就在太子宫读。。。唐朝叫国子监或南书房。清朝好像才比较注重皇子的教育。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o始立国子学o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o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o改寺为学。不久o废国子学o唯立太学一所o省祭酒p博士r置太学博士o总知学事。炀帝即位o改为国子监o复置祭酒。唐沿此制o国子监下设国子p太学p四门p律算p书等六学o各学皆立博士o设祭酒一员o掌监学之政o并为皇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o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所以应该始于唐朝
问题四:中国古代孩子读书的地方叫什么 私塾
问题五:古代皇亲贵族上学地方叫什么,不要上书房 各个时期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学习的地方一般叫痒,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而周朝的时候私人学校刚开始设立,而设立的人一般是诸侯豪门为了培养人才,于是叫“学宫”,比较有名的是齐国的“稷下”。春秋战国及以后其他王朝也有类似的“学社”“文社”“诗社”等,宋以后的“书院”盛行,成为相对于“太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地方。
问题六:古代臣子的孩子在哪里上学?叫什么名字上学的地方? 家学或国子监,国子监或南书房,称先生,老师家学一般是长辈,国子监是大臣,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问题七:古代给皇族孑弟上学的地方叫什么 清朝的皇族子弟读书地方叫做 “宗学”,由宗人府管理。
国子监 (太学) 是国立大学,平民子弟学优者也可以入学学习。
问题八:道光皇帝年代上学的地方叫什么 我所知道和找到的,仅作参考交流吧,欢迎其他朋友查漏补缺。
御书房――历史上的御书房是皇帝读书藏书之所。
“御书房”三字取自乾隆(清)八玺之“御书房鉴藏宝”玺篆体真迹。“汇流澄鉴”四字匾额原为乾隆在四库全书存放地文渊阁的御笔亲书,意即汇集知识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问题九:古代 太子和贵族上课读书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国子监。或者说叫南书房。
挺不错的。
学院学历史很悠久,学校的前身就是政学书院,始建于明朝,而且书院氛围很不错,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书院,古代的学校,起于唐,盛于宋,没于清。正学书院主要也是为了孩子能像古代文学人一样有坚定的品质。更宝贵的是这个书院它蕴涵的精神价值——古老却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古代考中前三甲后做了京城翰林院里的六、七品这样的展开
之言玠_
TA获得超过8321个赞
关注
成为第17位粉丝
无论是在京任官或是处放作官,都可以带家属。但是,实际上多数刚刚入仕途的小官,经济实力比较差,带不起家属。特别是在京城为官,各项开支都很大,更是养不起一大群人(多数情况下,在古代一个家庭人员都不少,不像现在只生一个;再加如果有家属还得多请保姆、厨子、家院之类的役使人员)。
在古代,除非是皇帝赐予府邸,否则官方是不提供给官员住处或集体宿舍之类的,得自己租或买房住。不过宋代倒是有类似于今天廉租房的政策。
高官大多有自己的府邸,除非清廉到一文不名。但多数也不是朝廷提供的,而是自己租用或买下,只有极少数是皇帝赏赐。
而且,就算是皇帝赏赐的府邸,得到之后要装修或改造或怎样,一切费用也都是自己承担。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