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粽子700字 作文中秋节吃粽子

老人 0 62

家乡的粽子700字 作文中秋节吃粽子,第1张

家乡的粽子700字 作文中秋节吃粽子
导读: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要裹香甜可口的粽子。 谈起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要裹香甜可口的粽子。

谈起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形状,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

于是从那时到现在,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裹粽子吃。家乡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叶、细长的棕叶、糯米、板栗、腊肉、蜜枣。妈妈先把箬竹叶与棕叶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净,把腊肉切成腊肉丁;然后将箬竹叶围成圆锥的形状,像一个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箬竹叶上,一边放上板栗,另一边放上蜜枣;接着将腊肉丁放在中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好像为板栗、蜜枣、腊肉盖上雪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叶裹起来,成为一个个粽子,每头有两个尖锐的小角,好像一个穿着绿衣裳,顶着四角帽的小精灵。这样,一个粽子就做成功了。

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锅中煮上几个小时,便可出锅拿来品尝了。妈妈打开锅盖,一股热气立刻冲了出来,热气中掺杂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解开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软又黏,十分润滑。一颗颗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一边的蜜枣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像一颗颗红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红了周围的糯米,使白糯米换上了红衣裳。蜜枣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虽有点苦涩,但苦尽甘来,使人回味无穷。

怎么包粽子作文700字

学包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我也想亲手尝试一下包粽子的乐趣,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早上当我赶到奶奶家的时候, 奶奶已经准备好包粽叶的东西,有粽叶、有糯米、馅料、还有一些扎粽子的线。

糯米雪白雪白的 ,像白雪一般。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几片粽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再把这些叶子折成一个蛋筒型。

我放了许多糯米,这时奶奶说:“你放的太多了,蜜枣往哪里放呢?”我连忙倒回一些米,然后选 了一颗圆圆的、晶莹透亮的蜜枣放了进去。

奶奶又说:“你还可以放一些红豆呀。

”我一想,这可是最好吃的红豆蜜枣粽呀。

我连忙放了很多红豆进去,然后开始包粽子了,可是这时我才发现,我放的 米和红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来,洒了很多。

我都有点灰心丧气了,这时奶奶安慰我说:“不要放弃,倒掉一些米和红豆,再试试你就会成功。

”在奶奶的帮组下,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包好了。

我再接 再厉,又接二连三的包了几个粽子。

虽然,这些粽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么精美,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喜欢。

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猪,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圆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简直就是一个 动物粽子展览嘛。

粽子包好了,有红豆蜜枣粽、有豆沙粽、有蛋黄粽、还有猪肉粽。

奶奶把它们放入锅中煮。

不一会儿,清香、诱人的粽子香味从锅里飘出来,我不停地咽口水,心里想:粽子煮好以后,我是先吃那个 小肥猪?还是那个小瘦猴呢?我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先不吃了。

我要把我的劳动成果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让他们体会一下我的孝心。

虽然,粽子不好看,但是他们一定会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

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 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作文“端午节的粽子”600字作业帮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奶奶的粽子作文650字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

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600字关于幸福一件事急用,快作业帮

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第一回合:我方胜利!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第二回合:敌方胜利!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自己整理一下

包粽子作文600字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

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

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

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

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

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

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

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她们抱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

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童年的粽子 作文不低于650字

“奶奶,今年端午节还包不包粽子啊?”我就像是粘在奶奶腿上一样,赶也赶不走,粽子里的童年作文。

“还早呢,再等几个月吧,端午节还没到呢。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瘫坐在地上了,还放声大哭起来“奶奶,包,包,粽子”我说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奶奶一看,急了“好好,奶奶给你包,乖乖,越越,不哭不哭”······幼时,总是那么迁就我,所以我们家每年端午节都比别人家早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可谗死邻居家的小弟弟了,童年趣事作文奶奶跑了许多山路,才来了质量最好的粽叶,把糯米洗好后,那上线,准备开始包粽子。

奶奶的手法娴熟,这儿插一片粽叶,那儿又插一片儿,看得我眼都花了。

我也学着奶奶的架势,开始包粽子,可每次都手忙脚乱的。

结果,粽子不但没报成,还撒了一地的糯米。

奶奶无奈地摇了摇头,嘴里念叨着“小祖宗哎,你给我省省事儿吧。

”我看了则在一旁傻笑“才不呢······”如今和奶奶一别已有几个月了,记得我临走时,奶奶对我说:“越越,奶奶下次还给你包粽子······”

怎么包粽子作文800字

星期六,我们班的十个同学和王老师一起去了董孙伊的家,和她的奶奶一起包粽子。

阿婆看见我们来了,热情地把我们招呼道桌子前,请我们品尝粽子。

我看着一大锅的粽子,不禁产生了许多疑问:这些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这些叶子的名字叫什么?王老师似乎猜中了我们的心思,让我们尝试着包粽子。

阿婆把浸泡好的的叶子拿到桌上,让我们观察。

只见叶子上有许多条纹,整齐地向下垂直,叶面上,有许多黑、褐色的斑点,像是叶子的花纹。

老师告诉我们,这种专门包粽子的叶子也有自己的名字:箬叶。

阿婆把一种透明的材料拿出,她告诉我们这是碱。

只见阿婆用明晃晃的小刀削着,立刻糯米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碱。

我正想问为什么,聪明好学的虞清源已经向阿婆提问了:“为什么要放碱呢?”阿婆笑呵呵地说:“放了碱可以让粽子的味道更好。

”说话间,阿婆已经把米掏成了淡**。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

阿婆把箬叶熟练地往里折,变成了一个圆椎形的漏斗。

再把淡**的糯米装进漏斗里,不多不少,刚好一半。

然后放了一颗蜜枣,再把糯米填上,填到满了为止,把箬叶翻转,捏紧留出来的一段箬叶,塞到里面。

最后用竹叶细条扎紧,十字交叉,打上结,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们都向阿婆投去羡慕的目光,光是看着,就很难,更何况自己做呢!“谁先来试一试?”老师问。

同学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最后,还是我自告奋地准备试一试。

在我的带动下,是个同学一起准备包粽子。

我拿到箬叶,细心观察,发现有漏洞,又重新挑了一片箬叶做起来。

看着到手的箬叶,我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我转动着箬叶,怎么也成不了漏斗的形状,我急了,连忙向周围同学看去:他们有的心灵手巧,一个漏斗的形状已经出来了,有的手忙脚乱,大颗大颗的汗珠滴到了脖子上,可眼睛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箬叶看,还有的虚心向阿婆请教……我琢磨着,回忆着,一个漏斗做出来了。

我凭着我的记忆,把一个粽子做出来了,正当我喜滋滋的时候,粽子的“小尾巴”露了出来,整个粽子又松开了。

这下不管我怎么拉,粽子也不老实啦!我只好请阿婆帮忙。

阿婆向一位医生,马上找到了“病根”。

原来,我包的糯米太多了,所以不管我怎么拉紧,粽子就是不会变苗条。

在阿婆的帮助下,我的粽子包好了,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别提多开心啦!我真高兴,因为我又学会了一样本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个端午,比任何一个都过得有意义。

600字作文写粽子(抓住色香味形,做法!)

今天,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了昨天在奶奶家打得粽叶,说要包粽子给我吃。

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说:“妈妈,我也和你学包粽子吧。

”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先把粽叶放到锅里煮上,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有糯米、大枣、还有花生米。

妈妈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泡了起来。

不一会儿,粽叶就煮好了,妈妈又用清水把粽叶洗了一遍,也放到清水里泡了起来,看着煮好的粽叶,我不禁好奇的问:“妈妈,粽叶为什么要煮一下呢?”妈妈说:“煮了粽叶会软一点,包起来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

”原来是为了包粽子的时候好包,我还以为是要用熟的粽叶呢。

我又帮妈妈拿来了绑粽叶的勒草,就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先把四、五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它拿在手里,卷成圆锥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大枣和花生米,再用余下的粽叶把口封住,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出来了。

然后,还要用勒草把粽子紧紧地绑住,如果绑不紧,放在锅里煮的时候米就会溢出来的。

我看妈妈包得挺简单的,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动起手来。

谁知,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粽叶没有叠好,就是装的米多了包不上口。

这才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我连忙虚心地向妈妈请教起来。

经过了妈妈的悉心指导,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看着我包的那几个奇形怪状的粽子,我和妈妈都大笑起来。

但是我的心里挺高兴的,因为这是我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它的味道一定是很鲜美的。

粽子作文40o字

让人们改用蛟龙最怕的粽叶和五色线捆绑。

慢慢的,就有了在屈原投江自杀的那一天,令人垂涎欲滴。

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自己包粽子,一家人齐动手,人们包粽子端午节有很多习俗,真是美妙极了,那味道让人一辈子铭记在心,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传说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后,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豆沙粽;而广东一带的粽子以大闻名,最平常的1只粽子4个年轻人也吃不下。

粽子在不同的地方所呈现的样子也不同。

浙江宁波有四角形的粽子;湖州有有趣的枕头粽;嘉兴的三角粽,而且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呢!上海的一些饭店的粽子才手指这么大、火腿粽,它有着大大的历史呢,比如:挂艾草、菖蒲、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根据不同的馅料,有莲子粽、肉松粽……这些用糯米做成的粽子口感细腻;吃五黄,其乐融融。

粽子,却不粘口,吃的时候会有一股粽叶的清香。

这美味的粽子、蛋黄粽,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他的躯体,就将装有米的竹筒扔进江中,屈原托梦告诉人们,说江里的蛟龙偷走了米;上海的五角粽……不同形态的粽子个个讨人喜爱,50克糯米可做4只粽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配上气味清新的粽叶,喂鱼喂虾。

后来;赛龙舟……还有我最喜欢的粽子。

别小看这小小的粽子。

粽子不仅口味多样

一提起粽子,那可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美食。

就连三岁小孩,也对它了如指掌。

尤其在端午期间,粽子买卖更是火爆。

出于对其制作步骤的好奇,我到了卖粽子的大姨妈家一探究竟。

在她家,正赶上大姨妈包粽子。

只见姨妈左手把泡好的芦苇叶缠成倒放的圆锥形,又把淘好的糯米放进去,加进几个红枣后,粽子开口用艾叶层层密封,最后用棉线缠紧,就变成了一个粽子“成品”。

看着在 姨妈娴熟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三角体,我不由得赞叹不已。

看着发呆的我,姨妈笑了,“包粽子其实不难,熟能生巧吗。

你不是想体验一下吗?试试看!” 我拿起两片艾叶,硬硬缠成了一个漏斗,把米塞进“容器” 里,好像老天与我作对似地,艾叶突然散了板,米撒了一地,我可不敢做了,多浪费! 姨妈笑了:“再试试,你做的太松了,不撒才怪呢!”终于,在我试了五六次后,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诞生了,有正方体,有长方体,各式各样的,真丑啊。

姨妈把粽子放进锅里,蒸了二十多分钟后,粽子出锅了,提起来,腾腾冒着热气,一股滑腻香醇的味道扑鼻而来。

在冷却片刻后,我把缠着的棉线解开,再把煮的发绿的芦苇叶层层扒掉后,一个个挺拔的粽子出现在我面前。

我一口一口的品着它,味道细腻,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的糯米里掺着红枣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粽子有一个传说。

爱国诗人屈原因国家灭亡而跳河自杀,人们为了救他,划着龙舟四处打捞,实在寻觅不到就将食物包好投入河中,屈原托梦说食物被鱼儿吃掉了。

千百年来每到端午节,南方水乡就沿袭了赛龙舟,包粽子投水中捎给屈原的习俗,后来成为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屈原寄托哀思。

吃着粽子,想着传说,我感到了粽子虽小却耐人寻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家乡的粽子700字 作文中秋节吃粽子

我公公婆婆对待我家的孩子,那羡慕得我都要流口水了。

孩子两三岁时,夏天晚上吃饭,大家喜欢把桌子搬到外面吃,吃完后,好戏上演,孙子坐桌子中间,爷爷奶奶抬桌子绕场边一圈,就象是坐轿子一样,巡游一遍后,再将孙子抬回家,天天如此。

有天,孙子吃晚饭时正在酣睡,我们照例吃饭,洗澡,睡觉。半夜,这小子睡足醒了,睁眼一看,好象错过了啥大事,终于放声大哭。

我各种哄,没用,声嘶力竭地哭。毫无疑问惊动了爷爷奶奶,四个大人围着小祖宗想,到底是哪惹着他,让他如此不爽了。

还是爷爷有见识,一拍大腿,是不是今晚轿子没坐?宝宝生气了?

于是,大半夜把屋里的桌子抬出去,宝宝往桌上一放,立马手舞足蹈,巡游一遍,百病消除,万事大吉。

我问老公,小时侯你有这待遇啊?答,做梦,要敢这么干,屁㬹揍烂。

有次老公也才几岁,婆婆要上班,老公非要他妈从屋里抱着他,上外面的自行车,赖地上不起来,他妈直接锁门走人,一个几岁的小孩,直接关家里半天。还管孩子生不生气?全是看大人心情好不好的行不啦?

孩子上幼儿园,我俩尽量自己接送,一是工作之余时间允许,二是怕爷爷奶奶过分骄纵,反而不好。

那次,凑巧老公出差,我碰上加班,就让两老人帮忙接送孙子。本来小事,把老人高兴了好久,过段时间就问,你们怎么不加班的?人家都加班,你们工作怎么这么清闲?

一到节假日,把孙子接了去,各种营养餐招待,不喜烹调的公婆,居然研究起儿童食谱,什么吃了补脑,什么吃了补钙,什么吃了对眼有益,一套一套的。

老公有时忌妒说,偏心,小时侯,青菜萝卜白米饭,荤菜都吃不到,公婆解释说,那时侯不是穷嘛!那时吃饭为活命,现在吃饭是在培养人才,情况不一样。

好在这孙子并没被养成巨婴,也懂得感恩,万幸万幸。

写自己的作文

 “小祖宗”  

陕西合阳城关中学2013级马星宇

我在村子里狂奔,太奶奶在后面担心地追。“别跑了,我的小祖宗!”我只是回头一笑,如一阵风般随心所欲地扫过村里的每一条小巷。

那是我小时候的事,在乡下老家。我想和太奶奶玩,就一蹦一跳地跑过去,眼睛眨巴着,先是仰起头看着她,然后便使劲摇着她的手,央求着。太奶奶受不了,就陪着我奔走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大块空地,长满了花花草草。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那缤纷的群花中,我最偏爱那株长在中间的花儿,尽管它是那么弱小,可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周围花朵的映衬下,那朵小花就像“小祖宗”一样,很神气,我在心里经常这样想。太奶奶也说,那花像她的“小祖宗”。

太奶奶被我拉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呆在原地,呼哧呼哧地大口喘气,拍着胸脯说:“歇会儿,歇会儿。” ( ) 在阳光下,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太奶奶额头上闪烁的汗珠儿,像坐滑梯一样顺着脸颊滑落。可我就是不想停下来——这么多的花花草草,多有趣!我又强拉着太奶奶走,她便显得很生气,加大了音量:“别玩了!”

奶奶循声赶来,双手提了提围裙,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太奶奶说了一通。我也怄气似的,在旁边哭个不停,还用衣袖擦眼泪,把袖口弄湿了一大片……

那朵小花还在最中间的位置,我常常拨弄它玩,也经常拉着太奶奶陪我满院子转悠。

后来,太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注意到中间那朵小花愈显娇艳了,而旁边的花下竟有几片凋零的花瓣。终于有一天,太奶奶睡着后再也没有醒来。

太奶奶走了,奶奶总是忙着做家务,而我,也将回城里上学了。临走时,我将那株“小祖宗”从中间移到了旁边:不能再那么霸道了,小祖宗,也不再是小祖宗了。

我还是宁愿选择自己带孩子,哪怕工作再累,我总感觉对于孩子来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妈妈爸爸才是最应该被依赖的人选,将孩子长期交给老人帮着带,可能会隔断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而这种局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不利,不管老人如何呵护孩子,也无法替代爸爸妈妈的疼爱和在乎。

孩子也是有智商的,也会知道欺软怕硬的,谁溺爱他,他就会撒娇,谁严厉,他就会听话一点。爷爷奶奶带孩子,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骄横。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话总会不听不做,这话不假,因为有家里长辈在,父母对孩子有批评教育的行为,长辈通常会将父母的话给怼回去,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认为,有爷爷奶奶护着,不用怕什么的。

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总是缺少父母的关爱,这对孩子来说是,心理上是有影响的。很多宝妈和宝爸,平时工作很紧张,很有可能一年到头,没什么时间跟孩子交流,甚至都吃不了几次团圆饭,而孩子的生活打理和管教都是交给了家里老人,这种长期和孩子的疏离关系,会让孩子内心受伤害,进而缺乏安全感,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出现自卑、内向的性格缺陷。

隔辈带孩子,总是亲不够,各家就这么一个小祖宗,宠的孩子变得不知尊重。现在很多小孩子,在家里都被爷爷奶奶称为“小祖宗”,所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了第一位的,这样一来,孩子一般会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而且孩子们可能还觉得,有这么多人宠着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对于长辈、父母都不知尊重。

1.节日里,风儿和奶奶一起在家中老屋祭奠祖宗,祭祀完毕后风儿享用了供品。2.一是指祖先,一是指孙女风儿。

3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表 现了“奶奶”的慈祥以及对孙女的怜爱之情。

又正因为现在家长对孩子越来越 宠爱 ,在家打不得骂不得,任由他们 作天作地 ,仿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样,每一个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 情况 。孩子在学校的时候特别乖,在外人眼中也都是 乖巧听话 的形象,但是到家一个个都成了小神兽小祖宗差点 掀飞屋顶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成为了 “双面人” 呢?

1、自我定位

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定位,在他们觉得 舒适 的环境中,可能更多地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达到 自我的满足 ;而在那些陌生令他们感到害怕和 恐惧 的环境中,他们就会放弃自我意识以达到 群体的满足

孩子和大人一样,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不同的 行为 ,这是 与生俱来 的,也就是说,为什么老师对孩子的 管教 和劝说比家长更有用,因为在孩子心里父母就算再 严厉 都比不过老师说一句。

2、开始 社会 化

从小到大,人的思想意识是慢慢 社会 化 的过程。从以自我为中心到逐渐融入集体,再到奉献集体,是 循序渐进 的。最初的 以自我为中心 ,要求所有人满足自己意愿和要求也就是所谓的 窝里横

父母给孩子创造的 舒适环境 ,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 家庭 的中心,家庭的成员都要围着自己转,到走向学校、融入集体、逐渐 步入 社会 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孩子 社会 化的过程,他们慢慢知道自己只是班级的一个部分,因此也会 约束 自己的行为。

3 、孩子释放压抑的情绪

由于孩子刚步入幼儿园,他们的情绪还不能很好地得到 控制 ,因此当他们在学校这种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 不适, 压抑了一天之后到家会得到全部的 释放 。在学校总是想要 融入 集体,也会尝试去讨好其他人而 放弃自我 ,但当他们走进家门,他们又会展示出自己 真实 的一面,借此来释放自己的 压力和情绪

4、父母溺爱造成的无法无天

由于很多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的 过度宠爱 ,可能导致了孩子的 目无他人和无法无天 ,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被 原谅 的。被爸爸妈妈 批评 了,还有爷爷奶奶给 撑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也会受到老人的阻拦,当一次又一次的规矩被 打破 ,在孩子眼里,规矩也就显得 微不足道 ,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考虑造成的 后果

孩子在外边怂,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 独立自主 ,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与同伴 交流和沟通 ,遇到事情自己处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要一把揽的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给孩子 设限, 不让孩子去处理问题。

让孩子学会与他人 结识交流 ,对孩子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以通过 情景模拟 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模拟交流, 日积月累 的练习中,会提高孩子的 沟通交流能力 ,孩子在真正面对同伴朋友的时候,能够 直接询问 快速融入

总结:

孩子的成长过程并不是 一帆风顺 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他们从对外界的恐惧和未知到慢慢 融入 社会 ,是一个 循序渐进 的过程,因此我们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一个 引导者 角色。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及时的 指导与鼓励 。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要通过外在环境的创造和孩子 内在素质的提高 ,来促进孩子 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