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5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文

女朋友 0 83

第三册《5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文,第1张

第三册《5与送给盲婆婆蝈蝈》课文
导读:  乐呵呵地提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

  乐呵呵地提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乐颠颠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时,

好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鸟齐呜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蝈蝈,蝈蝈蝈……

婆婆唱歌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教学内容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写好生字。

 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的音,书空生字的笔顺。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盲(mang wang)人 难(nan lan)忘

 您(ning nin)好 带领(lin ling)

 3给课文标上小节号,正确地朗读课文,思考:(1)蝈蝈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走进课文(6分钟)

 1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中的“蝈蝈”以及“盲婆婆”的含义。

 2学写“盲、婆”。

 3交流: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板块二:预习展示(10分钟)

 预习作业1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书空笔顺。

 学生读准词语

 预习作业2

 展示、交流

 预习作业3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板块三:精读第一小节(14分钟)

 1说话练习:

 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

 2自主学习。(6分钟)

 学习单一

 (1出示句子: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和书上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喜滋滋” “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

 (3 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从中你看出……

 (4自学时间:6分钟

 3合作探究。(3分钟)

 4展示。(5分钟)

 (1比较朗读:

 A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B(乐呵呵地)捉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

 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2ABB形式的词

 (3练习朗读

 板块四:学写生字(10分钟)

 记住字形

 婆:上下结构,最后一横要长。

 邻:七笔写成,左部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居:八笔完成。半包围结构。外部“尸”第三笔为长“撇”;内部“古”写法同前,然“竖”笔与“横”相交处略偏于左,而不平分“横”。

 学生描红。评价交流。

 一、导入课文。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

 板书课题: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预习导学。

 过渡:课文是一首诗歌。相信大家已认真预习过了。

 1预习作业1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读准生字:

 婆 绿 邻 居 替 您

 领 童 难

 读准词语: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日 难忘 欢乐

 盲人 婆婆 您好 代替

 带领

 2预习作业2

 选一名学生的作业展示交流

 3预习作业3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读展示、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小结。

 三、精读第一小节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大屏幕出示: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

 2 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自读第一自然段。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出示句子:

 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乐呵呵地)捉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

 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来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2 “喜滋滋” “乐呵呵”

 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的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

 (3 小朋友把蝈蝈高兴地送给盲婆婆,可以看出他关心盲婆婆。他知道盲婆婆眼睛瞎了,他想祝福她眼睛快快好。

 (4这位小朋友想让盲婆婆笑一笑。谁来读一读生读

 四、指导写字

 接下来我们要学写几个生字,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

 (大屏幕出示生字:婆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共几课时

 2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诗歌语言的感受。

 难点:建立新角色,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自主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步实现内容理解和语言训练的双重任务。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

 2读了诗歌,你知道这首诗歌写了什么事情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走进课文(8分钟)

 1读课题: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理解“盲”的是什么意思

 3通过句式练习,理解盲婆婆因为眼睛长期看不见所遇到的一些困难。

 充分发挥想象回答。

 学习单一

 小组合作探究: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合作探究

 5展示

 (a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

 (b出示课文插图,相互交流

 今天的盲婆婆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神态。

 6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

 板块二:学习第2小节(8分钟)

 1围绕学习单自主学习

 学习单二

 (1朗读第二小节,思考: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

 (2 小朋友来到盲婆婆家门前,怎么说的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你能配上动作在小组内演一演吗

 (3想像一下: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2导学:

 (1指名朗读。

 交流: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

 (2想象说话:小朋友会和盲婆婆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时的礼貌。

 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指导学生朗读。

 板块三:学习第3小节(8分钟)

 1 围绕学习单自主学习

 学习单三

 (1听教师配乐读。说说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

 试着填一填: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2 导学

 (a充分发挥想象,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b指名回答: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c填一填: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 ,(板书: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

 板块四:学习第四小节(4分钟)

 认识省略号句式,指导读好最后一行“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指名读,评价。

 板块五:总结全文(4分钟)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板块六:学写生字:(8分钟)

 替: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您:与“你”的区分。

 难:右边是“隹”字,有四横。

 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出示课题、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师:再读课题,通过上节课

 的学习,你知道这里的“盲”

 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3“盲”指的是眼睛看不见。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4学生合作探究

 5导学

 a指名回答

 b师:是呀,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她一个人住在小屋里,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很开心)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6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小节再告诉老师。

 (1自读,指名答。

 (2难怪她今天这么开心。(贴)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小节。

 (3小朋友把蝈蝈高兴地送给盲婆婆,从中你看出……(他关心盲婆婆。)这位小朋友想让盲婆婆笑一笑。谁来读一读生读

 板块二:精读第二小节

 1出示: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观察,思考导学策略。

 4 导学

 板块三:精读第三小节

 1过渡: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师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板书: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

 板块四、精读第四小节

 1过渡: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读最后一段。

 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

 3师:那这个咯咯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朋友)他们为什么在笑。

 4齐读这一小节

 板块五:总结、拓展

 1、齐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说说你平时生活中的有关关心残疾人的见闻。

 板块六:学习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替 您 领 童 难

 1、观察字的结构、占格、笔顺,说说需注意的笔画。

 2、师示范、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完成《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2、根据自己周围邻居的实际情况,比如残疾人,或者需要帮助的老人,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

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城叫卖,颇受市民特别是小孩的青睐。

一、蝈蝈的品种:

蝈蝈的品种有北京铁皮蝈蝈、天津绿蝈蝈、三青蝈蝈和草白蝈蝈。

二、人工辅助取卵和孵育:

1取卵:

(1)人工辅助取卵:选择大而健壮的雌雄蝈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盖纱罩、雌雄虫比例为2∶1或3∶1,即2、3只雌虫配一只雄虫。盆中蝈蝈的总数不可过多,如拥挤不堪对交配不利,每日及时供食、雌雄相见,雄虫便振翅高歌“弹琴”,雌虫会以情相报很快交配。交配后约两周,雌虫就开始产卵,7月中旬以前所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出若虫,7月中旬以后所产的卵当年很难孵出若虫来,可以留做明年孵育。6月底到产地引进的蝈蝈中,一次如引进二三百头雌虫,再配一百余头雄虫,可产卵数万粒。

(2)筛卵和布卵:蝈蝈产卵后,将瓦盆中的沙土轻轻打碎,用箩将卵筛出,用清水淘净晾干,然后准备布卵,选择高15厘米,口径为20-25厘米约瓦盆重新放消过毒的沙土,土与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细沙土、厚5-6厘米,将虫卵均匀地撒在土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匀排开,不要叠压,然手用细沙土覆于卵上,土厚4-5厘米,然后往土上喷水,土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后用布蒙住盆口,用绳扎紧。

2人工孵育:

(1)卵的人工孵育:将布好卵的瓦盆放在日光下照晒、即“长眼”。使土温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阳光过强时要以物遮阳、防止土温过高。每日要及时往盆中喷水,保持盆土湿润。白天可受热10余小时,晚间放在室外接受夜露,至9月中旬,当夜间气温低于22℃时,要将卵盆移入暖房继续加温,白天保持在30℃。夜间保持在25℃。一个月以后,中部两侧出现一对黑色眼点。二个月后,卵明显膨胀变粗,眼逐渐移出卵的一端,两个眼点的距离也随之缩小。眼点的一端将发育为头部、另一端正由黄褐色逐渐变绿,这一端是若虫的尾部。两个半月后、发育较快的卵已全部变成绿色,若虫背部的横腹节及六足已隐约可见。

(2)出孵:当蝈蝈的胚胎发育完全成熟以后,若虫就会破壳而出。若虫在出壳前会在卵内轻轻里动,此时卵壳已变得很薄很软,在若虫不断蠕动下,有气孔的一端会被冲破。若虫先挤出头部、再伸出前肢,卵壳便象脱裙子一样脱至虫体后面。刚出壳的若虫为翠绿色,出土的幼虫稍作休息,开始爬来爬去,这时可以将若虫移至养虫笼中、分笼饲养。将新孵出的若虫移入养虫笼中时,要用鹅或鸽子翅上的长羽毛绑上竹签做成的羽刷,持盆斜着养虫笼的口,将若虫轻轻扫入笼中,然后盖好笼口。

三、若虫的饲养管理:

1饲养前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养虫笼和托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请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和火焰喷雾器严格格消毒备用。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预计蝈蝈该出孵的时间后、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孵若虫的要求。

2温湿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控制在28℃左右,温度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也要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作了为降温可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不。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打开窗户通风,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努力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3饲料和喂养: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或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除营养齐全外、其中的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白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一罐中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每块上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1天1次即可,两次更好。

4换笼和大鞘期管理: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形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换到大笼,防止若虫在小笼里面活动不开,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其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以六足倒挂住高粱秆内瓤,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式、靠重力将新体蜕出鞘外。蜕皮时最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的如有掉杠情况,后肢摔弯,在5分钟内可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完全硬化,暂时不要喂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