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简介

女朋友 0 104

马超简介,第1张

马超简介
导读: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汉末及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马超属于汉羌混血,出生于军事世家,《三国志》裴注引用《典略》注其祖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父马腾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被任为征西将军。马腾命马超跟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汉末及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马超属于汉羌混血,出生于军事世家,《三国志》裴注引用《典略》注其祖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父马腾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被任为征西将军。马腾命马超跟随曹操部下司隶校尉钟繇讨伐于平阳的袁绍将领郭援、高干,他虽被箭所伤,但仍大破敌军,其部下庞德更斩杀郭援。曹操任丞相时,曾想将马超召进京,但马超不接受。此时马腾与自己的义兄弟镇西将军韩遂不和,向曹操求为卫尉,离开凉州进京为官,马超的兄弟和家人都搬到曹操所在的邺,惟独马超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代领其父的部队。

211年(36岁),曹操不听谏议,坚持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的张鲁。马超等人都怀疑这是针对自己用兵,于是马超对韩遂说:“之前司隶校尉钟繇曾命我谋害将军,关东之人已经不可以相信了。现在我放弃我的父亲,如父亲一样对待将军,将军也应该放弃你的儿子,如儿子一样对待我。”之后,阎行进谏韩遂,不希望他与马超联合,韩遂回答:“现在诸将不谋而合,似乎有天意啊。”后来韩遂和曹操交马谈话时,阎行跟在韩遂身后,曹操望着他对韩遂说:“要顾念这个孝子。”总之,韩遂决意与马超等多位军阀起兵反曹,率领十万人马(包括汉兵、羌兵、胡兵)进逼至潼关。曹操使用离间计,令马、韩内讧,加上曹操战术成功,马超大败(详见潼关之战)。曹操想乘胜追击,不过因田银、苏伯于河间作反,所以退兵。但其父马腾及家人却因马超起兵,为曹操所杀。

213年(38岁),马超再度起兵反曹,围困冀城八个月,迫使凉州刺史韦康投降,占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自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并在冀城外二百里击败了曹操派来的夏侯渊的救援军队。可是他挟持名士贾洪、杀死投降的韦康、潜出城外求救的阎温等行为令他失去人心,不久便被杨阜、姜叙、梁宽、赵衢、赵昂等十几人联合设计,诱马超出城后发动叛乱,将其击退。马超惟有带着从弟马岱、部将庞德投奔汉中的张鲁。马超求张鲁发兵给他进攻凉州,但每次也无功而还。张鲁并不信任马超,派手下杨柏监视马超,马超便从武都逃入氐中。

214年(39岁),马超与张鲁相处不合,加上知道刘备正将刘璋围于成都,于是杀死杨柏并密书于刘备投降,刘备大喜; 马超投降刘备的消息令成都内人人震惊,很快开城投降。刘备成功占领益州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驻于临沮,封为前都亭侯。后又参加北伐汉中,但不成功,与张飞先撤退(详见汉中之战)。

219年(44岁),刘备称汉中王,封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当时,治中从事彭羕不满刘备对其表示疏远,置其为外郡官员,因而主动接触马超。马超先问彭羕:“你有非凡才干,主公(指刘备)亦曾十分重视阁下,说你能与孔明(诸葛亮)、孝直(法正)等人并驾齐驱,如今却封你外郡之职,似乎很令人失望呢?”彭羕一时忿怒,冲口而出:“老家伙这么荒悖,我还可以说什么!”更挑拨马超:“你领兵在外,我辅助你于内,天下不难平定。”其时马超刚投奔刘备,结束流浪生活不久,本身曾为一方军阀的他,经常自怀危惧之心,怕有人疑其心怀异志,所以他听到彭羕的话后吓了一跳,默然不答。彭羕走后,马超便将彭羕的言辞上呈刘备,不久彭羕下狱待罪,并遭到诛杀。

221年(46岁),刘备称帝,马超迁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马超于222年去世,死时47岁,临死时曾上疏:“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曹操)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去世后,他被谥为威侯,故后世亦称其为“马威侯”。

她是三国时期的巾帼英雄,虽然没有貂蝉之貌,可是忠贞礼节,忠君爱国,为了大义,甘愿舍弃自己的儿子,帮助丈夫赵昂,坚守祁山30多天,最终等来夏侯渊的援军,击退马超军队。这个奇女子就是王异,也叫士异,三国演义中称她为王氏。她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大将赵昂之妻,赵英、赵月之母。 她的奇异之处到底在哪里,她是如何大战马超的,还把马超算计得团团转,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王异奇在忠贞 王异之所以能够位列皇甫谧《列女传》之中,就是以节义著称。她虽然是一个女流之辈,可是忠贞不屈,超过大部分男子。有一年,梁双叛变,率兵攻破了王异居住的西城,并杀害了王异的两名儿子。王异看到两个儿子被杀,又怕被梁双侵犯,于是想到了自杀。然而,当她回头看着6岁的女儿赵英时,便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如果王异自杀,她的六岁女儿就成了孤儿,流离失所,在战乱之中,很难活下去。 于是她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披上一件曾浸在粪水的粗布麻衣,故意少吃东西令自己看上去又瘦又弱,这样伪装过了一年。后来西城问题和平解决后,赵昂派人来接王异母女。王异感觉没脸见自己的丈夫,之前是因为女儿幼小,自己不能死节。现在女儿即将回到父亲身边,她也可以放心地去了。于是她服毒自杀。多亏有人发现及时,把解毒的药汤及时灌进王异口中,才救活了王异。 大战马超 赵昂后来担任军事官职,到冀城就任,王异随夫徙居冀城。公元213年,被曹操打败的马超卷土重来,进攻冀城,此时赵昂在冀城任职。王异亲自披挂战袍,登上城头,辅佐赵昂守城。她还将她的珠宝、首饰等物品变卖,犒赏军士在坚守八个月后。冀城粮食紧缺,士兵伤亡惨重,凉州刺史韦康不忍老百姓跟着受苦,想与马超议和。赵昂回家后和妻子王异商议,看看该怎么劝阻刺史韦康。王异主意非常正,说道: 「 ”君有争臣,大夫有专利之义;专不为非也。焉知救兵不到关陇哉?当共勉卒高勋,全节致死,不可从也。” 赵昂听了妻子王异之言,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可是已经迟了,当他赶到城墙上时,刺史韦康已经和马超媾和了。 如果马超在占领冀城后,没有背约杀死敬爱的刺史大人韦康,或许赵昂和王异等人也不会再起反心,驱逐马超了。鼠目寸光的马超在杀死德高望重的韦康后,还逼赵昂把儿子赵月送至南郑,作为人质,强行收服马昂。 王异出奇计报复 ​建安十八年(公元214年),马超妻子杨氏对赵昂之妻王异早有耳闻,非常佩服她的忠贞,也是为了给丈夫马超收服手下赵昂,便和她结交,经常宴请她。王异便将计就计,乘此机会和杨氏结交拜为姐妹,让赵昂取信于马超,取得大权。她对杨氏讲了很多大道理,如昔日管仲来到齐国为相,立下不世之功,由余去了秦国,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现在冀城初定,你的夫君马超也应该重用冀城人才,才能夺取中原啊。 杨氏深深认同王异的看法,更认为王异是真心的为马超考虑,于是与王异更相结纳。赵昂能够受到马超的信任,掌握一定权力,最后与杨阜、姜叙等人成功驱逐马超,王异功不可没。在起事前,赵昂曾向王异表达心中对儿子赵月的忧虑。王异听罢,便责骂丈夫赵昂: 「 ”忠义立于身,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夫项托、颜渊,岂复百年,贵义存耳。夫项托、颜渊,岂复百年,贵义存耳。” 赵昂听了妻子王异的一席话,下定决心,与姜叙、赵昂、尹奉、梁宽等人一起赶走马超。 马超仓皇而逃,不得不投靠张鲁,借兵反攻冀城。面对杀气腾腾的马超,王异和丈夫赵昂一起出奇计九条,坚守祁山多达长达30多天。正是在王异的坚持下,冀城等来了夏侯渊的援军,杀退了马超。可惜的是她的儿子赵月被马超无情所杀。 总结:每逢赵昂面临艰难选择时,王异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大道理,并使她的丈夫赵昂下定决心,做出正确的选择。她为了忠义,为了给刺史韦康报仇雪恨,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儿子赵月,这样的人难能可贵。 同时,她也是睿智的,把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玩得团团转,最后成功驱逐马超。如果一个男人背后能有王异这样的贤内助,人生道路上是不会迷路的,事业上也会蒸蒸日上。

整个三国时期的事迹记载似乎都是男人戏,除了皇宫女人及一些贵妇人稍有提及,其中最大放光彩的就是那位史料记载非常模糊的貂蝉了,这应该是兵荒马乱年代的特点,在那样的时代女人是弱者,除了谋求生存,很难有所作为。但事情总有特殊,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位有名有姓又有事迹的女人,她曾与马超的老婆交好,并以此为契机,帮助丈夫对付马超,虽然最终还是没斗过马超,但期间曾帮丈夫谋划九条奇计对付马超,并因此留下精彩的事迹。那么,这位奇女子是谁呢?她是怎样帮助老公对付马超的呢?

刺史老婆不一般:

魏蜀吴三方在在荆州角力的时候,凉州和汉中一带也不太平。据皇甫谧《列女传》记载,当时曹操任命一个叫赵昂的人担任羌道令和益州刺史,这个赵昂有个老婆被称为“王氏女”,也有说是“士氏女”的,《三国志传》中则明确记载其名为王异。王异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却极有见识,当时马超正在凉州兴兵,期间王异曾多次帮助老公赵昂守城,后来还曾帮助赵昂谋划奇计对付马超,成为三国时期最有作为的人妇之一。

被困殉节:

据《列女传》记载,赵昂接受曹操命令担任羌道令时,把老婆王异及儿女留在天水郡西城暂驻。可没多久天水郡有个叫梁双的人反抗朝廷,占领西城。突如其来的变故使王异和他的儿子遭遇生命危险,他的两个儿子被梁双的乱军杀害,王异担心接下来自己会遭到梁双欺辱,曾想一死了之,但见到自己6岁的女儿时,她悲伤地对女儿说:“我若死了,你可怎么办,听说即使是西施穿上不干净的衣服,也会遭人掩鼻嫌弃,更何况是我呢!”想到这,王异便故意将自己的一件曾浸过粪水的衣服穿在身上,而且故意忍饿搞得面黄肌瘦,靠着这样的装扮,王异艰难地在小城中熬了一年。后来,局势缓解后,赵昂派人接走了王异母女,在要到达官衙时,王异却以先前苟活全为女儿,今女儿已得到父亲保护,自己该以死殉节了。说完,王异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毒药喝下,身边人见状急忙营救,又是灌药又是催吐,竟奇迹般地将其救活。

与马超的恩恩怨怨:

王异被抢救后,随丈夫到冀城任职。213年,马超率军攻打冀城,在这次防御马超的行动中,王异表现比较突出。她亲自披挂帮助丈夫守城,期间,王异常常将身上佩戴的珠宝、配饰等小物件儿奖赏给士兵,使守城士兵斗志高涨。但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城中的刺史韦康觉得没有粮草和救兵,这么死守所有军民都得饿死,因此打算投降。赵昂劝谏刺史继续抵抗,但并未起作用,王异听说后,对赵昂说:“劝谏刺史不听,那就可以考虑专权(实际是就是废刺史自己掌权),说不定再坚持抵抗一阵,就会有救兵来呢。”赵昂觉得有道理,当他想执行这个计划时,却发现刺史已经向马超投降了,不久后,那位刺史就被马超杀死了,赵昂也被马超逼着将儿子赵月送到南郑当人质,自己则被迫成为马超的手下。

但赵昂夫妇投降马超是被逼无奈的,其身虽投降,心里却总想着报复马超。这期间,王异为了帮助丈夫取得马超的信任,开始主动与马超的正妻杨氏接触。在两人交往中,杨氏很赏识王异的见识,并逐渐影响到马超对赵昂的态度,后来赵昂果然逐渐得到马超的信任。在此基础上,赵昂与杨阜、姜叙等人成功对马超发动袭击,将马超赶跑。在采取这个行动之前,赵昂曾和王异谈起如果对付马超,恐怕会影响儿子赵月的安全。王异却不以为然,以项托、颜渊的事迹安慰丈夫,最后赵昂才决定采取行动。

  马超的身世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三国时期蜀汉大将。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其祖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马腾。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为战国赵国名将赵奢(号:马服君,“马”姓起源)与东汉著名的军事家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腾生马超。

  2个人资料

  姓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马超(安亚平饰)

  名:马超

  字:孟起

  终属:蜀

  籍贯:(司州)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容貌:(史)无记载 ,(三国演义)面如冠玉,目如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声雄力猛。因衣着讲究,举止非凡,故人称“锦马超”

  官至:骠骑将军 凉州牧 假节

  爵至:犛乡侯,谥曰威侯

  生卒:176 — 222(终年46岁)

  家族资料

  父亲:马腾

  母亲:未知(其母被韩遂所杀)

  义父::韩遂(史,马超曾称以其为父.演义,则直接说是马超义父)

  配偶:杨氏(被杨阜所杀),董氏(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

  子女:马秋(为张鲁所杀),马承(继承了马超斄乡侯的爵位),马氏(嫁与刘理为妃),另有不知名二子冀城被杀

  兄弟姐妹:马岱,马休,马铁,马云騄 (虚构人物)

  相关人物:马腾,马岱,曹操,刘备,许褚,庞德,韩遂,杨阜,张鲁,李恢,彭羕,马秋,马承,张飞

  曾效力过的势力:东汉,马腾,张鲁,蜀

  3令人争议的另一面

  马超在渭南一战杀得曹操“割髯弃袍”的事,纯属小说家虚构,史书中并无记载。而在正史上,倒是有一些不利于马超的资料。以下这些是对马超的批评和辩护双方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批评方的观点

  不忠——背叛君主

  三国时期,所有诸侯都不把汉室当一回事了,所以马超不忠于汉室,倒也不能去苛求他,然而实际上马超不忠的岂止是汉室,还有他的君主——同时也是他的父亲——马腾。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的名义请马腾入京。曹操引他进京之后,没有杀他,只是幽禁而已。马腾没带西北的军马一同进城,那是很合理的事,因为那才是忠诚的表示,如果带兵进京,就和董卓当年带兵进京无异,曹操没可能会这样做,把一支危险的利刀放在自己的心脏前。马腾为了表示忠诚,更没有带西凉兵一同进城。

  马腾要臣服曹操,可能是为了大汉江山,也可能考虑自己人生安全,只要曹操动他,他就可以指望自己的孩子——猛将马超领兵起义,西凉的兵马就成了马腾的保命符。这道理就和清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死也是死守自己的兵权军权,这也是慈禧太后一直也不敢杀他们的原因。

  可是,那支兵马最后却成了马腾的催命符,因为马超起兵了!

  马腾本来可以安享晚年,可是马超起兵,令马腾一下子成了阶下囚,最后更被处死了,马超根本就是把马腾迫上这条绝路,马腾是他的君,也是他的父,马超这样把自己的君父迫死,如果不说他是不忠不孝,那应该说他是什么?身怀利器则杀心自起,此当权者不可不戒。

  不孝——认仇作父

  演义上是曹操先杀死马腾,马超才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造反的,但是历史上的事件发生次序却完全相反。建安十六年,曹操准备讨伐盘踞汉中的张鲁,先命司隶校尉钟繇带兵前往长安做战前准备。马超、韩遂,还有其他的许多西凉割据势力,比如杨秋、李堪、成银等,认为钟繇是来袭击自己的,于是先下手为强,联合造反,杀奔长安而来。

  据魏略载,韩遂正在西讨张猛,而马超等已经商量好造反,等到韩遂回来(此前曹操劝说韩遂送儿子到许都做人质),马超对韩遂说,“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此话说得相当露骨,后来马超到汉中时,有人暗中指责他连父母都不爱。当时阎行劝韩遂不要与马超共事,韩遂说,“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这样,抛子弃父的韩遂马超共同起兵,其余小军阀以韩遂资历最老,所以推举他为都督 (注:韩遂和马超是仇人,当年韩遂杀了马腾的妻子)。

  随后,曹操采用了贾诩的离间计,导致西凉军全无斗志。曹操先以轻兵对付了一阵,等到西凉军士气疲乏之时,才投入精锐骑兵进行致命打击。结果成宜、李堪当场战死,韩遂马超远遁凉州,杨秋北奔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梁兴逃入蓝田。东汉建安十七(212)年正月,曹操返回邺城,而夏侯渊包围梁兴并将其斩首。五月,马腾在邺城被夷三族,仅有马岱从邺城逃出来。

  不仁——诛杀女流

  曹操追赶马超到安定的时候,突然传来苏伯在河间造反的消息。曹操仓促回军,马超卷土重来,“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汉中张鲁派大将杨昂帮助马超,合军万余,进攻冀城。凉州从事杨阜等募兵死守,整整七个月救兵不至,刺史韦康等被迫请和,打开城门。谁料马超一进城,立刻教唆杨昂杀死韦康等——所谓杀降不祥,马超很快就要尝到其中的苦果了。

  马超入冀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杀死杨阜。杨阜正好老婆死了,请假归葬,跑去和舅子姜叙商量为刺史报仇的事情。姜叙此时和其母一起住在历城,杨阜当着这娘儿俩的面,痛哭求告,姜母叫姜叙一切听妹夫的安排。于是,杨、姜二人,和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以及武都人李俊、王灵,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密谋,在马超破城的下一个月,于卤城起兵讨超。马超大怒,领兵杀向卤城。他前脚才走,后面梁宽、赵衢等人就内应占领了冀城,杀了马超的妻儿。马超无路可走,袭击历城,捉到了姜叙的老娘。姜母破口大骂:“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

  马超大怒,杀死了姜母。杨阜等合兵来战,杨阜身先士卒,家族兄弟战死七人,终于把马超打败。马超只好往投汉中张鲁去。

  不义——背叛盟友

  曹操与西凉两军在渭水边排开阵势,曹操还想和平地解决问题,终究敌人是少一个比多一个好,他就把韩、马二人叫到阵前打话。就在这种情况下,“许褚裸衣战马超”的故事就上场了。史书上记载:“太祖(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许)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瞠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西凉兵战斗力很强,当时曹军中普遍存有畏敌的倾向,都说:“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曹操却不担心:“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他想一战基本解决凉州问题,于是故意示弱,使西凉各军以为曹军不足虑,纷纷来援,然后切断敌人的后路,在渭水边展开决战。马超大败,抛下盟友韩遂,私下“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被曹操拒绝了,于是又“固请割地,求送任子”,打算送儿子去做人质。曹操假装同意,却暗中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马超一败再败,被迫向西逃。

  马超背叛了韩遂,还背叛了张鲁。演义上说,刘备攻打成都,刘璋向张鲁求救,张鲁派马超往援,还和张飞挑灯夜战,一场好厮杀。只因为有奸人在张鲁面前说马超的坏话,马超进退两难,才在李恢的劝说下,归附刘备。然而史书上却完全是另一种记载,说因为“鲁不足与计事”马超“闻先主(刘备)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他是主动离开一向关系不错的张鲁,而跑去归降刘备的。所谓的奸人谗言,不过在张鲁想把女儿嫁给马超的时候,有人提醒他,说马超“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张鲁才打消了念头。

  这不禁让人想起管仲临终前,为了告诫齐桓公而对“烹子效君”的易牙所作出的评论:“人无不爱其子,自己的儿子尚且不爱,焉能爱君”。

  二:辩护方的观点

  很多略有历史知识的朋友都对马超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觉得为了他保存自己的实力,连老父弟弟都不顾,没有丝毫的亲情可言,还认贼作父,简直禽兽不如。一些网友抛开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马超在汉朝中央政府没有做任何对他不利举动的情况下,仅仅因为 “疑繇欲自袭”这样子虚乌有的原因,就“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这个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曹操从荆州回许昌后,经过数年的发展、恢复,决定西征。西面的情况是:张鲁割据汉中,马腾、韩遂、梁兴、马玩等10多股势力共同分割关中,关中势力之间互有兼并,后钟繇西镇长安,招抚关中势力,让他们修养生息,并利用他们来对付袁绍的并州军队;马腾受张既三寸不烂之舌所动,入京当官,由马超统其兵,韩遂等人也派亲人到许昌当人质。当时曹操从赤壁败归,水军全部消亡,无力南下与孙、刘争锋;遂决定西向铲除张鲁、马超等势力,夺取关中、汉中地盘;既巩固西部,又壮大实力。但关中势力一向与曹操保持较好关系,多次出物出兵帮助曹操打仗,曹操不好意思主动与关中势力反面;曹操决定让关中势力主动叛乱,好出师有名。于是曹操下令钟繇做好讨伐张鲁准备,并命令大将夏侯渊、徐晃等人率领部队与钟繇会合,又命令镇守襄阳的曹仁为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曹操如此大张声势,无非就是要关中势力认为曹操会偷袭他们,公开叛乱,出兵拦截曹军;果然如曹操所预料那样,关中势力怀疑曹操意图攻击自己,遂合兵拦截曹操渡河;这正是曹操希望看见的,既然关中势力公开拦截曹军,曹操就出师有名了,遂亲自带领大军西征。为什么说是曹操故意让关中势力叛乱呢?其实并不难想象,曹操虽然以讨伐张鲁为理由集结兵力,但讨伐张鲁,必定要经过关中诸将的地盘;虽然曹操和关中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同盟关系,但要让数量是自己数倍的曹军通过自己的地盘,未免会产生怕被兼并的念头;何况曹操绝对不会未清除障碍就贸然攻击张鲁,要攻击张鲁,就得翻越高山大岭,补给线很长,如果补给线要经过别人的地盘,对曹操这样的军事家来说,是不可能犯的低级错误。可见关中马超等人,并非因为疑繇欲自袭而公开和盟友曹操决裂,而是分析到曹操是针对自己,才不得不出兵拦截;这并非是子虚乌有的原因,而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马超考虑到自己实力有限,不能阻挡曹操大军,遂决定和老仇人韩遂冰释前嫌,为了表示诚意,还推举韩遂为首领。这么一来,马超就背上了一个“认贼作父”的罪名,因为韩遂虽然早年和马腾关系很好,但后来为了争夺地盘,长期兵戎相见;而马超为了拦截曹操,居然主动和韩遂交好,不是认贼作父是什么?事实并非如此,马、韩兵戎相见,无非是利益的冲突,现大敌在前,先抛弃矛盾,无非是因为这样得到的利益比互相攻击更多。而马超不顾老父和两个弟弟还在曹操手中,贸然出兵,一直被后人骂“不孝”,以此来骂马超,确实是冤枉了马超。为什么呢?曹操要灭的是关中势力,倘若关中势力一日不除(起码也是大幅度削弱),他就一日不敢杀马腾、韩遂之子等人质;而马超正是看透了曹操这点,才敢出兵抗衡,只要不败给曹操,曹操还顾忌关中势力,还要利用人质,就不会杀人质。可惜的是,这次他失算了,他面对的是雄才大略、用兵有若神助的一代人杰曹孟德;就在关中势力被曹操击败后,曹操安心把所有人质杀个清光(除了阎向一家和逃出去的马岱),“不忠不孝”这块大石头就永远压在马超的心头上,一直到他死,还听见别人指着他窃窃私语:“这就是不忠不孝的马超!他出卖了亲生父亲和两个弟弟!”

  兵败逃回西凉后,马超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更无法接受老父和两个弟弟惨死的现实,再次起兵,准备东山再起,保住父亲和自己多年奋斗才出来的果实,可惜他已经背上了“不忠不孝”这个罪名,追随他的人已经大不如前了,他根本连当地的驻军也打不胜。失败和亲人的惨死,两个无法让他接受的事实,和无数的流言蜚语在不断打击这名虎将,他只能默默忍受;在听到姜叙的老母骂他:“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马超终于无法忍受,狂怒之下把她杀死。可惜他杀得了一个,杀不了十个,杀得了十个,杀不了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杀戮,只会增加他的残暴和印证种种流言蜚语。

  再次失败的马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投奔张鲁。张鲁听说马超来投,也想利用马超在西北的威名来谋取凉州,逐步发展他的宗教王国,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但张鲁手下的一句话“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让张鲁打消了念头。马超借助张鲁来为父报仇、东山再起的如意算盘落空,又受到张鲁手下杨白等人的排斥,终日郁闷不已。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苦苦寻觅机会,当他听说刘备把刘璋围困于成都时,一个念头产生了,为何不投靠刘备,借助刘备的实力东山再起?马超投靠刘备,在成都城内产生极大的震撼,不到10日,刘璋就献城投降;马超兴奋不已,本以为刘备会因此重用自己,可惜他再次看错了人,刘备的老谋深算并不在曹操之下,刘备只是要马超来谋取西凉,但又怕他坐大,根本不给他多少部队,只给他一个“平西将军”的空名,驻守在临沮这个鬼地方。

  此时的马超,可谓历经沧桑了,他终于认识到刘备根本不信任他,虽然在赢得汉中后封他为凉州牧,但手中根本没有一城一地,不过空头支票一张。马超变得越来越郁闷,处处小心谨慎,惟恐做错一件事而被杀头。有一件事很有说服力:“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彭羕自认怀才不遇,去找同样郁郁不得志的马超,向他大吐苦水,激动之余甚至说出大逆不道的话,他本来以为可以得到马超的共鸣,可惜此时的马超,已经不再是哪个叱咤沙场的虎将,而是一个常怀危惧、贪生怕死的可怜虫,马超内心恐慌之余,又恐是刘备故意试探自己,干脆把一切都上表如实告诉刘备。结果就是彭羕被收监,然后很快被处死。此时的马超,可谓惊弓之鸟,做人做到这个地步,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但马超还是终日恐惶不安,终于郁忧成疾,临死前上表刘备:“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说:我一家人都给曹操杀了,我也客死他乡,西凉马家已经雄风不再,希望陛下放过我的表弟马岱,以留为微宗血食之继。可怜吧?一代虎将,不但永远带着“不忠不孝”、“认贼作父”这两顶大帽子,临死还要委婉向刘备求情,希望放过马岱。 马超,这名驰骋沙场20多年的西凉豪雄,除了长期面对流言蜚语,还要应付防范刘备,处处提心吊胆,郁忧成疾,终于带着无限痛苦、悔恨和内疚去见他父亲。或许他不作挣扎投降曹操会得到善终,但马超不是张绣,马超绝不会学张绣那样放弃自己奋斗多年的基业。在他心中,可能涌现过这个念头:“田横,不过一壮士,尚且不投降刘邦;我堂堂西凉豪雄,又安能甘作人下?”

  4历史评价

  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 《三国志·蜀书六》

  杨阜: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三国志·蜀书六》

  杨阜:“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

  张鲁部下:“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三国志蜀书六》

  陈寿: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骠骑奋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讬凤攀龙。 《三国志·蜀书十五》

  王商: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脣齿。《益州耆旧传》

  孙盛:是以周、郑交恶,汉高请羹,隗嚣捐子,马超背父,其为酷忍如此之极也,《三国志·魏书二十四》裴注

  杨侃:“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也,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

  卫觊: 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

  5赞锦诗

  三国演义赞马超——

  西州马孟起,名誉震关中。

  信布齐夸勇,关张可并雄。

  渭桥施六战,安蜀奏全功。

  曹操闻风惧,流芳播远戎!

  江城子

  狮盔银铠玉面郎。目如星,体赛狼。跋扈飞扬,报仇反西凉。六战渭水逼潼关,麾铁骑,捻金枪。

  白虎星君转世将。才高俊,命悲殇。养晦韬光,遁隐皇叔帐。一定成都逞声威,戍阳平,慑西羌。

  七律

  东汉烽烟起连绵,西州孟起血爷冤。

  渭桥六战施勇略,成都一定逞强言。

  骠骑英名神威天,独镇阳平蜀关闲。

  兼资文武运多舛,生就锦绣谥曰威!

  希望是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