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十八里相送〉 祝英台: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
〈十八里相送〉
祝英台: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祝英台: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的樵夫把柴担。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艰难。
祝英台:梁兄啊!他为何人把柴担?你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他为妻儿把柴担,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过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凤凰山上百花开,
梁山伯:缺少芍药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归。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难。
梁山伯: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
祝英台: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心: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九: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见二鹅来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祝英台:你不见雌鹅她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
梁山伯:既然我是呆头鹅,从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条独木桥,
祝英台:我心又慌胆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过桥去,
祝英台:你与我好一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伴唱: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梁山伯: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放大胆子莫惊慌,愚兄打犬你过庄。
祝英台: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浅不关紧,你我赶路最要紧。
祝英台: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汉,你为何将我比女人?
梁山伯:离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观音堂。观音堂,观音堂,送子观音坐上方。
祝英台:观音大士媒来做,我与你梁兄来拜堂。
梁山伯: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
伴唱:离了古庙往前走,
银心:但见过来一头牛。
四九:牧童骑在牛背上,
银心:唱起山歌解忧愁。
祝英台:只可惜对牛弾琴牛不懂,可叹你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非是愚兄动了火,谁叫你比来比去比着我!
祝英台:请梁兄你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
祝英台:多承你梁兄情义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梁山伯:与贤弟草桥结拜情义深,让愚兄再送你到长亭。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祝英台:你我鸿雁两分开,
梁山伯:问贤弟你还有何事来交代?
祝英台:我临别想你问一句话,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为何来?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替你来做大媒。
梁山伯:贤弟替我来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爱?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几岁?
祝英台:她是与我同年乃是双胞胎。
梁山伯:九妹与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嘱我选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约你七巧之期我家来,
伴唱:临别依依难分开。心中想说千句话,万望你梁兄早点来。
《十送红军》
演唱:宋祖英
填词:张士燮
谱曲:朱正本
歌词: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介支个)望红台
扩展资料:
《十送红军》是张士燮填词、朱正本谱曲、王云之编曲、宋祖英演唱的一首中国民乐歌曲,歌曲语种是国语,发行于2003年3月1日,收录在专辑《十送红军》中。
《十送红军》黑鸭子演唱版本发行于2010年07月01日,收录于专辑《红军装2》。
《十送红军》刀郎和云朵演唱版本发行于2008年03月,收录在专辑《红色经典》当中。
《十送红军》民歌就出自镇巴与四川通江交界的西乡街(两河口),词作张士燮,曲作朱正本,由劳动人民所唱。
镇巴歌谣《十送红军》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红军啊!恩情似海不能忘。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手垃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兔子哭哀哀,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田里谷穗头低下,田里鲤鱼翻田坎,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远走,走了财东要倒算,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原词中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儿岩、七里湾、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属陕西镇巴县、四川通江县地名,全词意境也正符合当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的时段和情景。
所以,镇巴才是这首歌谣真正的母源地。这首歌谣最早在镇巴境内传唱,镇巴也最先将其搬上舞台,随后载入《县志》,并勒石以记。
扩展资料:
镇巴县地处川陕交界,是“民歌之乡”、“红军之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在中国***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宣传土地革命,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南面支援红军前线战事。
北面防御国民党的进攻,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迹。这些,必然要反映到劳动人民口头文学的创作里,特别是巴山人民热爱和熟悉的歌谣里。
空政歌舞团的张士燮、朱正本先生,于60年代初根据搜集到的多首(包括已发表过的镇巴十送红军歌词)有关送红军的江西民歌等综合起来,形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并不是原创的江西民歌词,朱正本先生采集到的赣南采茶戏中一首送别亲人的曲调,在民间曲调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加工而成。
而于1958年11月号的《民间文学》上署名为朱有炽演唱、富饶搜集发表的《镇巴歌谣十送红军》是1956年初冬收集的,是有证可查的亊实。所以《十送红军》的词作母源地应该是陕西镇巴歌谣,而不是电视剧《长征》主题歌中《十送红军》编词张士燮的江西民歌。
赵真的《十跪爹娘》,完整歌词:
作词:赵真
作曲:赵真
编曲:方辉
一跪爹娘生儿难
把我带到人世间
十月怀胎娘遭难
一朝落地娘心安娘心安
二跪爹娘养儿难
夜夜五更难合眼
一针一线铺絮棉
暖衣加身儿不寒儿不寒
三跪爹娘育儿难
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
学人说话娘心欢娘心欢
四跪爹娘求药难
情愿替儿把病担
儿病床前爹娘痛
病去爹娘笑开颜笑开颜
五跪爹娘求学难
盼儿发奋成圣贤
省吃俭用粒粒攒
买来好书伴儿念伴儿念
六跪爹娘送儿远
儿行千里娘挂牵
天天想啊夜夜盼
盼儿学成早回还早回还
七跪爹娘寻亲难
为儿亲事心操断
盼望儿女早成家
结拜天地在堂前在堂前
八跪爹娘攒钱难
千辛万苦都受遍
留作儿女燃眉急
从未想过让儿还让儿还
让儿还
九跪爹娘皱纹现
青丝藏在白发间
一生劳碌病满身
却对儿女装笑颜
十跪爹娘得病患
谁请医来药谁煎
为了儿女已燃尽
无怨无悔泪满沾
为了儿女已燃尽
无怨无悔泪满沾
歌手简介:
赵真,男,汉族,天蝎座,辽宁沈阳人,1981年生,创作型全能艺人,擅长词曲创作,兼职平面影视广告演员。代表作《闯天涯》《火火的姑娘》《红马鞍》!
洞庭十送 上卷
[反线别离吟][生唱]短歌终,
[旦唱]盛筵散,洞庭此后湖光减,憔悴朱颜。
[生唱]枉吐情丝织恨茧,偷怨自缚春蚕。
[锦鳞白]有请宫主,
[旦诗白]再造深恩欲报难,送行未敢把衣攀。
[生白]宫花厚待传书客,教我如何不汗颜呢!
[秃头反线骊歌怨][旦唱]相见恨太短,别君再会难,背人偷慨叹。
[生唱]雾鬓风环。流波有泪横,离愁牵去雁。宫花天伦聚朝晚,凡人亦有萱亲盼。
[旦唱]孀妇误了君,不禁血泪澜,传书未把丹桂攀。游子尽孝故乡返,老怀怨青衫。
[生唱]来科再行赴试,自信指顾夺冠返,传书湘江,遥盼乡间,故园母孤单。
[旦唱] 分飞愁压春山,痛难诉肝胆。
[生唱]难求一语慰玉颜。
[旦唱]无言相对恨漫漫。忍抛色爱,伤心诀别。
[旦唱]离合一切如梦,宫花独顾影。愁无限。
[锦鳞浪白]柳公子思家情切,宫主不敢强留,惟是宫主昨日归来,恩公今早便去,试问别意留情,谁能遣止呢
[旦白]锦鳞,恩公有母倚闾,留不速返,妾身骨肉团圆,何忍令人母子分离肠断,独惜大恩大德,无由图报耳!
[生白]宫主,[反线中板][生唱]初会在泾川,惜别在洞庭,聚散匆匆。一样时短暂。可笑柳生狂,难逞匹夫勇,若无贤叔父,怎救女云环。千里代传书,不过是举手之劳,岂敢恃小恩,自豪于顾盼。卿是海国龙神,我是凡夫俗子,两番离合,胜刘阮上仙山。[直转滚花]唉!恨无慧剑断情。宫主啊!细想天下嘅盛筵无不散,
[旦唱]常言大恩不言谢,聊效长亭十送逐波澜。可叹泾河贮泪到湘江,一样雨泣花愁心切惨。
[白]锦鳞引路,恩公请!
[绩反线巫山一段云][生唱]湖光别致胜仙山,楚客浪里行,风光满眼,顿忘俗世烦。
[旦浪白]唉!纵是好景长留,怎奈再无人尝叻!
[生唱]宫花一句话,感触带相关,相对断肠,冷落神暗淡,仙乡景色幸留俗眼,归心切,踏浪行。
[旦浪白]恩公,海国风光,能留佳客,君纵归心似箭,亦可稍作流连,何竟不顾而去呢
[旦唱]适君去,袖卷洪涛冷,翩迁浪里翻,好风光,最是相看欲语间。满腔爱念醉青衫。弦外寄意情雅,那堪咫尺隔千山,忽见恩公步儿慢,心意倍相关。
[生唱]幽香散,缓步过石山,花气浓淡,飘香清衫。[旦口古]花气袭人,就是珊瑚岛下玉芙蓉,难得并蒂莲开花灿烂呀。
[生白]哦!那石上还有一树苍松呀!
[锦鳞口古]并蒂莲花,永生厮守,总胜过石上青松,自甘寂寞,好似高不可攀。
[生口古]宫主!你知道花有枯荣,冬青不改,我独爱此劲节青松,不畏风寒雪冷。
[旦口古]恩公!妾之心意与恩公一样,恨难化茑萝倚附,长伴天上人间。
[生白]嗯!宫主!
[花下句][生唱]但愿茑萝长绕冬青树,望你早将喜讯送尘环。洞庭水殿不胜寒,幸有锦鱼代我传贺柬。
[锦鳞白]柳公子真是牛皮灯笼,神仙都俾佢激死呀!
[旦白]锦鳞,引路。
[反线小桃红摄锣鼓][旦白]公子,那边有一对比目鱼破浪而来呀!
[生白]比目鱼[旦浪白]恩公!
[反线翠裙腰][旦唱]水中比目鱼,尘外忘忧患,誓永相随一生爱未减,何惧怒海波澜,痴心伴侣不分散。
[生唱]意马心猿,留放一念间,私恩要斩,心魔要斩,踏波归路返,休怠慢
[旦唱]但心太硬,知己别后,断肠晚晚,偷怨命薄,孰怜泊粉与飘香,一生多劫难。
[转士工慢板下句][生序白]宫主,何以你一旦郁郁不欢呢
[旦序白]细想鱼能比目,花放并头,难道君子你无动于衷乎
[生唱]天生比目鱼,终生长倚傍,鲆鳔目盲分左右,才有不比,不成行,花无百日红,心有千年苦,谁知并蒂芙蓉,转眼色香,尽减。
[旦唱]好景叹难留,仙凡同一例,难怪天孙愁寂寞,嫦娥深悔盗灵丹。亲恨却频添,旧愁还未去,强颜欢笑送君行,红泪偷垂,随波泛。
[秃头滚花][旦唱]我欲细认花颜未敢抬眼望,堪怜楚客去留难。
[旦白]唉!鸟兽无知,尤解伤离,妾与恩公情何忍别,无奈君心已决。妾岂敢留,恩公请。[锦鳞白]公子,来此便是斑竹崖,斑竹崖呀!
[秃头昭君怨] [旦唱]泪落两袖斑澜! [生浪白]宫主触景生悲,我不敢再劳远送啦。宫主请回吧!
[旦浪白]薄命花,难道恩公见嫌吗
[生白]不才岂敢呢。[唱]前尘已矣,莫记旧怨历劫惨,珍惜贵体免忧烦,[浪白]宫主你保重才好呀。
[旦唱]斑竹血染,凄酸满眼,君知否世上有孤霜叹。
[生唱]仙乡过客,怎知湘江凄怨事,发生在世间。
[旦唱]湘妃怨,心惨淡,泪染绿竹血凝斑,哀思舜君痛哭血泪澜。誓化同命鸟,生死伴驾,千秋赞叹。
[转乙反木鱼][生唱]海国龙神无忧患,人间恨史你莫重翻。岁月能将愁减,你莫怨湘妃洒泪浅湘潭。
旦〔昭君怨引子〕泪落两袖斑斓
生〔浪白〕宫主触景生悲,我不敢再劳远送,宫主请回吧,
旦〔浪白〕唉,薄命花,难道恩公你见嫌呀?
生〔浪白〕不才岂敢呢!唉,
生〔唱曲〕前尘已矣。莫记,旧怨历劫惨,珍惜贵体免忧烦,〔浪白〕宫主,你保重才好呀!
旦〔接唱〕唉.斑竹血染.凄酸满眼,君知否世上有孤孀叹,
生〔接唱〕仙乡过客,怎知湘江凄怨事,发生在世间,
旦〔接唱〕湘妃怨,心惨淡,泪染绿竹血凝斑,哀思舜君,痛哭血泪阑,誓化同命鸟,生死伴驾,千秋赞叹,
生〔口白〕唉,〔秃头乙反木鱼〕海国龙神无忧患,人间恨吏你莫重翻。岁月能将愁怨减,你莫念湘妃洒泪溅湘潭。
旦〔秃头乙反花〕由来世事永难全,怕睹物是人非愁朝晓。
生〔口白〕宫主。你莫再悲伤,有劳锦鳞引路。
锦〔口白〕宫主,眼前便是题红岛呀,
旦〔口白〕题红岛呀!
生〔浪白〕难道海国之中,也有题红仙侣?
旦〔口自〕唉!〔秃唱乙反中板〕人世有,题红诗媒成眷属,白头宫女,有幸配痴男。水殿有鱼仙竟效曲水流红,暗恋凡夫,借湘江传书柬。说不尽浅爱轻怜,写不尽柔情蜜意,魂销红叶句,朝夕暗呢喃。
生〔浪白〕如许惰深,真是神仙不羡,这对神仙伴侣,是否住在岛中呢?
旦〔接唱乙反七字清〕薄幸儿郎情太滥,另行娶妇,在尘寰。有情鸳,一旦如冰炭。鱼仙化石,恨漫漫。〔直转乙反花〕说甚海枯石烂爱难移,地老天荒惰不减。
生〔口古〕唉,痴心女子.偏遇薄幸男儿,有心人,不禁同声一叹。
旦〔口古〕你故乡门外,可有小河流水,透湘潭。
生〔口古〕宫主.山居门外,贴近杨柳岸边,惟是俗世尘嚣,岂敢冀望宫花,访探。
旦〔口古〕恩公,我愿效韩氏翠颦,诗题红叶,愿随流水,到人间。
生〔沉腔花下句〕唉吔吔,枉有琴心怜剑胆,我愧无一语.慰红颜。〔直转流水南音〕你借物喻情,我心领鉴,莫将红叶,送到人间。情到深时,情转淡,武陵人去,隔仙凡。
旦〔接唱〕飘泊花魂,能脱难,感君恩义,重如山。樊川莫怨,寻春晚,〔坠慢〕余香仍未散,花开堪折,何必悼春残。
生〔秃唱花上句〕唉,宫主呀,我缘何席上拒婚盟,委层心情,你当谅鉴。
旦〔口白〕唉。恩公。〔秃唱正线佛门钟鼓〕千尺洞庭湖,春去花光减,
生〔接唱〕泾河劫后花,休怨湘江冷,
旦〔接唱〕故剑再会难,目穷苍天雁。
生〔接唱〕怕诉别离情,相看流泪眼。
旦〔接唱〕弦断歌残,泪洒红牙板。
生〔诗白〕你莫怨欢娱有限愁无限,
旦〔诗白〕唉.我只怕相见时难别亦难,
锦〔口白〕呀!水面有船飞驰而过呀,
生〔口白〕吓!船在那里呀?
锦〔口白〕水中黑影,正是湖面归帆呀!
生〔口白〕归帆?〔秃唱夺锦中段〕举头见青山,归帆过急滩,挂念慈颜盼望儿还,故乡远望,又怕归家晚,
旦〔结唱〕决心送君再返世间,冒上湖面,雾烟弥漫,兴波逐澜无怠慢,
生〔口白〕正是愁绝离人天欲暮,不分水岸与仙凡,敢问宫主,这里是何所在呀?
旦〔口白〕这就是仙凡分界嘅相思岸嘑,
生〔口白〕相思岸!〔浪自〕何以此岸名唤相思呢?
锦〔浪白〕柳公子.海国每送行人,必定在此分手,惹起别后相思,故而名唤相思岸。
旦〔浪白〕唉!步过相思岸,分离如隔世,
生〔浪白〕步过相思岸,分离如隔世。唉!〔接唱反线二王〕话别相思岸,怨恨满心间,悲隔世,自惭福薄缘悭,难借闲云补恨天,恨不相逢未嫁前,惆怅往事如烟,辜负宫花垂青眼。
旦〔接唱〕飨德复怀思,恨煞青海不来如意梦,由来好梦原难,风送断肠声,泪洒相思岸,怕见银汉参商,谁解花愁,玉惨。
生〔直转正线爽二王〕泾水之滨,代传书柬,原是激于义惯,挽救雪鬓风鬟。伸正义,雪沉冤,保得玉洁冰清,仍有文君之叹。我是致书人,难作龙宫婿,宁有杀夫纳妇.招惹短论长谈。〔催快〕挥慧剑,斩心魔,忍痛绝情,偷怨相逢恨晚。
旦〔口古〕相逢恨晚。唉!恩公,相逢恨晚,底事造物弄人,君既有怜香之情,何竟无惜花之胆呢。
生〔口古〕宫主,我与你到底仙凡有别,何况人言可畏,难免有流长辈短,不才幸不辱命,此际谨以玉钗壁还。
旦[口古]唉!情难结合,亦可为朋,请君留钗,以为纪念,物纵轻微,惟是情深无限。
生〔口古〕多谢宫主!唉吔!来而不住非礼也,我随身有一玉环,乃是传家之物,但愿不嫌菲薄.奉赠知己红颜。
旦〔口白〕哦,多谢恩公,
生〔口白〕唉吔,归鸦噪晚,已是月破黄昏,有道千里送君,终须一别,宫主请回,
旦〔口白〕哦。〔起合尺花下旬〕只怕惜花人去后,便无风雪也摧残
生〔序白〕宫主.
旦〔序白〕恩公,
生〔唱曲〕哀翠袖,抱恨返,伤心有泪背人弹,
旦〔接唱〕他朝隔海又隔山,恩公孤单妾孤单,万般凄怨,牵衣痛哭诀别难,
生〔接唱〕十送水乡生,死记离别诉尽语千万,凤阁仙阙,山鸦怯高攀,
旦〔接唱〕身心早已附托青衫。
生〔接唱〕狠心决绝,沉痛惨淡。
旦〔接唱〕待等金橘佳音送,钗光映故雁,
生〔接唱〕今番诀别,相见亦难,
旦〔接唱〕恩已断,
生〔接唱〕爱亦斩,
〔合唱〕花飞鸟倦各自还,
〔同浪白〕宫主(恩公)珍重呀!
歌曲:《十送红军》
编曲:张士燮,陈杰,姚学诚
谱曲:朱正本
歌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澧水河,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岩,两只兔儿哭哀哀,禽兽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开。
七送红军七里湾,七里湾中一片田,凉风阵阵稻谷香,新米上市人走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走远,财主回来要倒算。
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
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
扩展资料: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家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歌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
他说:“我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以求情真意切。谱曲时,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我也流下了眼泪。整个曲子谱得相当顺畅,总共不到一个小时。”
“由于当时刘亚楼司令为突出老区革命传统,要求我们必须注明是民歌,总团领导建议我们署上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这样,《十送红军》就创作完成了。”
-十送红军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