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 0 69

小学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第1张

小学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导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就从这点来看就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如此之重要,小学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就从这点来看就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如此之重要,小学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就如释重负似地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都是十分错误的。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要记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还是孩子的终生教师。诚然学校是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正确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加上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无法与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其三,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学低年级独生子女,特别需要家长积极、主动、正确的配合

  二.家教中的一些误区

 1、过分保护。一根独苗,捧在手中,贴在胸口,含在嘴里,样样事情包办代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

 2、过分宠爱。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往往明知无理,但经不住孩子哭闹,只能样样事情依着他,从而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成长的现象。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可是进入学校以后,是有约束和压力的,或许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评,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让孩子受一些批评。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

 3、过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样样都争第一名,心愿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长,次次测验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

  三、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1、要先了解学校、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要配合学校,就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1)要多与孩子谈话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脉络。

 (2)要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3、要配合学校,就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

 我们发现有的家长抵触老师,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损毁老师的形象。我认为家长和老师最好是朋友关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哪一点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责任都一股脑的推向老师,应该与老师一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应该与老师做个换位思考,应该想到班上还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更何况,老师面队您的孩子只有几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败,您也将面对孩子一生。

 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儿童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甚至一个孩子,就有很多人爱护,对孩子的老师关注的人就更多,议论老师也就成了一些家长聊天的话题,有时在自己孩子面前随便评论老师。老师是低年级学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是最完美的,他们听老师的话,模仿老师的言行,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关键时期。这时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如果破坏了老师的形象,降低了老师的威信,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还能再听谁的话,还能崇拜谁呢?正确的做法是:不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特别是老师的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老师,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还要指出来,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给老师树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无从谈起。

 4、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不自私

 家长应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时时处处要为班集体着想,为学校着想。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关紧要。这样怎能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面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气馁,寻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否则孩子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求上进,丧失集体荣誉感。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觉性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遥控”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家长就要亲临“现场”,边扶边放;好动,不自觉的孩子,家长要跟紧;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要陪读、陪学,直到“多动症”有好转为止。总之,对学生学习上的督促,要落在实处,不能只过问一下,认为完成的不好,老师会有办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不但搞不上去,反而养成好多坏习惯,在家中养成的坏习惯又会带到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在孩子的学习、劳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优良品格。家长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安静的学习环境,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父母榜样的力量。整天忙于经营,忙于工作,忙于社交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和学校密切联系,积极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在小孩子身上舍得花一些时间。

 6、要配合学校,就要架好沟通的桥梁

 要做到正确配合,家长还要和老师密切联系,和老师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庭配合教育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实。平时,孩子在家里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以便学校、家庭配合教育。另外,家长配合教育要有信心和耐心。家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要搞好团结,以班级体的利益为重。

 7、要配合学校加强安全教育

 学生的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我们学校安全教育是高度重视、高度落实的。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家长有责任必须积极配合。孩子有什么身体特殊情况,要及时告诉老师。对孩子加强交通、行走、饮食、用火用电、防坏人,校内的、校外的等各方面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只有家长重视和做好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的工作,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对祖国有用的现代化人才。

引言: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安全问题。

一、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果家长接送孩子上学的时候,这样想想孩子会不会遇到不安全的影响,一定要去帮助孩子。很多孩子在上下学的时候总是十分调皮,那么这个家长就要及时的去帮助孩子的孩子可以好好的进行回家,不要让孩子总是出现一些贪玩的现象,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你看到孩子喜欢去路边的水沟,或者是喜欢捡一些东西,你就要去纠正孩子别让孩子发生危险,孩子上下学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花费一些心思,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有些孩子在上大学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家长要及时的去纠正,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孩子可以按时的回到家里面完成作业。很多家长会考虑到孩子以后的情况,那么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要什么买什么,这个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二、总结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教育孩子该如何过马路,不要让孩子闯红灯。那一定要带着孩子走人行道,这样孩子就能明白自己该怎么去走,有些孩子喜欢踩井盖儿,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不要让孩子发生这种危险的倾向,一定要让孩子在走路上好好的走路,别让孩子发生危险的现象,一定要故意绕开一些东西。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很好奇,那么家长也不要让孩子一直有好奇心,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的话,家长一定要去教育孩子。很多孩子在放学的时候总是喜欢追着小狗跑,那么家长就要去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让孩子在车上总是动来动去,会影响孩子。

1、快快乐乐上小学

孩子上小学了,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和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做好一切准备外,家长和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情绪氛围。

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渴望学习、渴望与他人交往,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好事,是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显然,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的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

要培养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所以,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执笔姿势:拇指食指执笔,中指托住笔。坐姿:腰挺直,脚放平,做到四个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拇指食指留条缝)。

4、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除了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做完回家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作业。

5、 培养孩子自理习惯。

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一个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响。

培养好的习惯,就是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习惯是经过反复增长、反复训练养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监护人是家长,第一任老师也是家长,学校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第二任老师。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一年级孩子害怕上学开导方法有:合理安排好孩子的时间、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陪伴孩子,多发现孩子的进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1、合理安排好孩子的时间。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学习不能成为孩子的全部,学习之外他需要发展一些兴趣爱好;需要学习做一些家务;需要与家人一起互动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与小伙伴一起合作玩各种游戏,锻炼身体的同时发展团队精神。

2、激发孩子的兴趣。

家长多和孩子聊聊新学期孩子的愿望、所描述一些校园的美好朋友,小朋友之间的乐趣,切记不要和孩子提老师如何如何严厉。让孩子对校园生活感兴趣、对集体活动感兴趣。

3、多陪伴孩子,多发现孩子的进步。

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陡坡,心理会出现紧张、焦虑。

孩子人生的转折点,需要忙碌的父母尽量每天抽时间给孩子一段特殊时光的陪伴,送他上在学或接他放学,或者晚上睡前和他聊一聊他在学校的情况。有了父母的爱孩子才会更有力量面对新的环境。

4、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家长尽量帮助调整孩子想玩的心态,逐渐减少带他去游乐园玩,可以安排去一些图书馆或者科学博物馆的地方,还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学习、说一些人文科学的话题,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5、加强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孩子很大程度上依赖大人的保护,所以在学校里,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会把自己的依赖转移给老师,否则他会很着急,很难安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