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制腊肉的做法

老人 0 66

家庭自制腊肉的做法,第1张

家庭自制腊肉的做法
导读:1.(1)切条、腌制:将肉切成长30厘米,宽3至5厘米的条,用竹扦扎些小眼,用经过炒烫晾至温热的花椒和盐进行揉搓,搓后放入瓷盆,皮朝下肉朝上,一层层码放,最上一层用重物压住。每隔2天翻倒1次,腌10天后,改为每天翻倒1次,再腌4至5天,取出

1.(1)切条、腌制:将肉切成长30厘米,宽3至5厘米的条,用竹扦扎些小眼,用经过炒烫晾至温热的花椒和盐进行揉搓,搓后放入瓷盆,皮朝下肉朝上,一层层码放,最上一层用重物压住。每隔2天翻倒1次,腌10天后,改为每天翻倒1次,再腌4至5天,取出,用绳穿上,吊挂通风处晾至半干。(2)烟熏:大铁锅内放锯末,上架铁箅子,把晾好的肉置其上,盖上锅盖,然后烧火。当锯末受热冒烟时停火,肉熏上**,其水分已干即成。(3)蒸制、切片:把制好的腊肉放入温水泡软,刮去黄面,并用软刷刷去肉上的尘土,再用温水洗净,放入容器,上屉用旺火沸水足气蒸约1小时。下屉晾凉,切片装盘食用。

2.(1)腌制方法同制作方法。(2)在肉腌好后,吊挂在屋外阳光下晒,开始每天晒1次,以后每隔2天晒1次,晒约2个月,即可成为色黄发干的腊肉。(3)食用前的制作同制作方法一。

四川腊肉做法:

历史悠久,中外驰名。制作全过程分备料、腌渍、熏制三步。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一l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

2.腌渍有三种方法:(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

3熏制有骨腌肉,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不可令火烧在肉上),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时左右为成品。刚刚成的腊肉,须经过3—4个月的保藏使成熟。

湖南腊肉做法:

1先将猪肉皮上残存的毛用刀刮干净,切成3厘米宽的长条,用竹签扎些小眼,以利于进味。

2.先把花椒炒热,再下入盐炒烫,倒出晾凉。

3.将猪肉用花椒、盐、白糖揉搓,放在陶器盆内或搪瓷盆内,皮向下,肉向上,最上一层皮向上,用重物压上。冬春季两天翻一次,脆约5天取出,秋季放在凉爽之处,每天倒翻一至两次,脆约2天取出,用净布抹干水分,用麻绳穿在一端皮上,挂于通风高处,晾到半干,放人熏柜内,熏约两三天,中途移动一次,使烟全部熏上腊肉都呈金**时,取挂于通风之处即成。

〔工艺关键〕

1.猪肉宜选皮落肥瘦相连的后腿肉或五花三层肉。

2.熏料上若加桔皮少许,腊肉香味更加浓郁。

〔风味特点〕

腊味是湖南特产,凡家禽野畜及水产等均可脆制,选料认真;制作精细,品种多样,具有色彩红亮,烟熏咸香,肥而不腻,鲜美异常的独特风味,每年冬初季节就开始熏制,要吃到春节之后。烟熏的腊味菜,能杀虫防腐,只要保管得法,一年四季都能品尝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话题“奶奶珍藏了7年的腊肉”是由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的一条视频引起的,视频中他展示了他奶奶珍藏了7年的腊肉,还说要拿去煮汤喝。这个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应,有的表示恶心,有的表示好奇,有的表示担心,有的表示想看结果。这个话题很快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大家想法不同,发表自己的看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够上热搜,背后有几个原因

第一,这个话题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腊肉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但是珍藏7年的腊肉却很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闻。这种反常的现象让人感到惊讶和好奇,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腊肉还能不能吃,会不会有什么后果。

第二,这个话题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感。网友们在看到这个视频后,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的开玩笑,有的劝阻,有的提问,有的分享经验。这种互动让话题更加火爆,也让更多人加入到讨论中来。

第三,这个话题具有情感共鸣和社会关注。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个视频后,不仅关心腊肉本身,还关心视频中的奶奶和孙子。他们想知道奶奶为什么要珍藏腊肉,是不是因为生活困难或者怀念过去;他们也想知道孙子是否会听从奶奶的意愿,还是会劝说奶奶放弃腊肉;他们还想知道他们之间的亲情和沟通是否顺畅。这些问题涉及到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家庭关系、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关注。

    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奶奶珍藏7年的腊肉”这个话题能够上热搜,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新鲜感、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感、情感共鸣和社会关注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想要知道结果或者参与讨论。

不妨带些特产,但是尤其注意是否适合老年人的身体,像腊肉火腿就不太合适;另外老人们牙齿一般不太好,如果送焦枣就不太合适。举个例子,绿豆糕稍微甜一些的,又好咬的比较受欢迎!

孩子给老人带东西都是心意,不管是什么,他们都会欣然接受的!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敲响了新年的大门。阵阵呛人的烟味却从我幺舅的院子里升起来,这可不是火灾,是我们家正在为过年做准备,大伙儿正忙着熏腊肉呢!

 一大早,幺舅他们便把东西准备好了:自家切好的猪排、腊肉、灌好的的香肠一起装在一个大塑料口袋里;一大捆熏腊肉要用的小树枝堆在院子的门边;一个用砖头砌成的小火炉已经架好了,上面横悬着一根粗大的竹竿,大舅他们正把香肠、腊肉等用细绳子系在上面,一把长铁钳静静地躺在地上,听说是用它来把杂碎的树枝夹进火炉的。

 爷爷把一些树枝先堆在炉子里,幺舅掏出打火机一点,瞬间,一股呛人的浓烟味一下子升了起来。我被呛得双眼泪流,止不住地咳嗽,我实在受不了,真恨不得立马去找一幅防毒面具戴在脸上。再看看周围的人:老妈和奶奶仍然“英勇”地坚守阵地,眼睛盯着灶堂里的火苗,一边聊天,一边用铁钳翻动正在燃烧的树枝;姐姐与妹妹早就逃进了客厅去看电视了;大舅妈和幺舅妈已经借口做饭溜进了厨房躲避“大难”;幺舅和大舅借口工作早就离开了家,只有爷爷一幅镇定自若的样子,还不紧不慢地抽起了烟,不愧是沙场老将啊!

 随着地上的树枝越来越少,吊在竹竿上的香肠和腊肉渐渐地变成了棕黑色,有的还滴下了一两滴油,灶膛里的火苗也渐渐地熄灭了。奶奶小心翼翼地把熏好的腊肉和香肠从竹竿上解下来,放进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大筲箕里,和爷爷慢慢地运进了厨房。我趁机摸了摸香肠,哟!还是热的呢!

 晚餐时,香肠片和腊肉片被放了满满一大盘。“新年快乐!开动!”十几双筷子从不同方向伸向了香肠-------

 四川南充市大北街小学五年级四班五年级:罗御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