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纳西族的葬礼风俗一、纳西族的丧葬风俗概况:自古以来,纳西族以不畏死而怕不行火葬之礼闻名于世。但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在满汉文化的强力冲击下逐步改变了火葬的习俗而改实行土葬。随着土葬的盛行,纳西族的丧葬礼仪注入了诸多的满汉习俗。但因纳西族生活的地
纳西族的葬礼风俗
一、纳西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自古以来,纳西族以不畏死而怕不行火葬之礼闻名于世。但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在满汉文化的强力冲击下逐步改变了火葬的习俗而改实行土葬。随着土葬的盛行,纳西族的丧葬礼仪注入了诸多的满汉习俗。但因纳西族生活的地区多在高原坝区及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不便利的交通,加之纳西族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了各地不同的习俗。丽江拉市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纳西族的丧葬礼仪中既有明显的满汉丧葬礼仪痕迹,也保留了许多纳西族古老的传统。
(一)、临终前的“尽孝礼”及“放含口”接气的习俗:
纳西族十分讲究对老人的孝道,除了老人在健康时的关心照顾外,老人一旦到了花甲之年,就会为老人筹办好去世时用的棺木。棺木上好的为柏树木板,现在一般用松树木板。先制成厚重的木板形状,存在楼上通风遮荫之处,等到用时再制作成棺材。也有的人家直接制作成棺材等候使用。民间普遍认为这样做可以为老人祈求更多的寿辰。
当老人病重时,所有的子女都会回到老人身边,一起照顾老人直至含笑九泉。老人离开人世时,亲人要按照纳西人的传统习惯,进行“飒撒克”仪式,即为死者“接气”活动。一般在老人即将离开人世时,亲属就会为其准备“含口”。纳西族语叫:“飒撒”。如果死者是男性则用九根茶、大米九粒(解放前用五谷)、白银少许,如果死者是女性则用七根茶、大米七粒、白银少许。制作“含口”的材料配好后用红纸包好,再用黑线扎口拴好后即做成“飒撒(含口)”。当老者寿终正寝,张嘴咽气的瞬间将“飒撒”放到死者的舌头下,即完成了“飒撒克”这个仪式。
“飒”(气的意思)在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纳西族东巴经中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由“气”生成,它不仅是万物之源,同样是人的生命之源。杨杰宏先生在《溪村社会》中对学者们对“飒”(即纳西族对“气”这个概念)的研究,作了简要的归纳:“‘绍’是一种主观存在的生命初始物质,它是纳西族生命观的一个基本命题,始终是纳西族宗教的一个基本观念。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它与‘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有联系。
(2)作为特定灵魂及生命来源的标志,它意味着每一种有生命的物质都有一种特殊的同一性——灵魂不死。
(3)在不同的发展时空中,作为不同性质的生命体具有不同的灵魂特征,同时也有共融性,传承性,统一性。”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及纳西族原始宗教中对“飒”的认识,使得纳西人认为人死后,活人之“气”就会慢慢散去,如果没有亲人帮其锁住“人气”,并在死时带上通往祖居地各关口送给鬼的礼物,就会被鬼气侵袭,冲散仅存的人气成为孤魂野鬼。如果,老人死后长时间没有举行此仪式,或者说意外遇难者,都属于没有接到神“气”,锁住人“气”而无力通往祖居地,也不会被祖先的灵魂所接受的而成为到处游荡的野鬼。凡遇到这种情况,死者的尸体不能从正门入内,而要把围墙拆开一个口,从这个口子里摆运到家中。
对这类死者还要举行“艾拿艾飒余”(既用鸡来当替代死者来重新进行接气活动)这种非正常死亡的接气活动。举行这种活动时,如果死者是男性则首先要准备一只准备开鸣的小公鸡,和与上述所说到的一份“含口”。准备好后,到死者的遇难地,一边把鸡掐死一边喊着死者的名字,把含口放入鸡嘴中。然后,一路喊着:“某某,某某,我们一起回家吧!”,按先前的运尸路线,边招魂边返回死者家里。到家后,用白纸将死鸡包好,放在死者的枕头边。入棺时,将此鸡随死者一同放进棺内。为什么要用鸡来当作死者的替代物,纳西族东巴经中有关十二生肖来源的论述中说,当所有动物前去东神处要寿命时,因人晚到而只获得三年的寿命,这样人类无法完成生儿育女、起房盖等大事,以至于伤心得大哭了起来。而鸡则因为早到获得了六十年的寿命,鸡担心这样长的寿辰,会使自己的牙齿磨尽,而无法去吃食物,也伤心得大哭起来。后来,人与鸡商议对换了寿辰,两者皆大欢喜。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因此认为鸡的灵魂能使人的灵魂获得新生。
(二)、“停灵”、报丧及有关礼仪:
完成了接气活动后,就进入“停灵”阶段。在拉市海南吉余等村落,完成“飒撒克”仪式后,就会给死者穿寿衣。穿寿衣时,一般会让死者端坐在一张长凳子上,由人扶着让其象征性的左手拿着长明灯,右手拿着刀子。准备好后,由东巴或家族中精通传统习俗的老者念诵的开路祭词。而在靠近海边的海北一带的纳西族村落,则要另选吉时为死者穿寿衣。
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人们会把死者停在母房的堂屋位置。女性则略把灵柩停放在中轴的右边;男性则放在堂屋的正中位置。如果死者属于英年早逝,还有父母,则会停在侧房。停好后用白纸蒙住死者面孔,象征生者与死者已隔两界,彼此语言已经无法沟通。再在死者的腹部放一个铁犁。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犁有翻九层地的威力,用犁压住尸体,妖魔就不敢前来侵袭,同时也有防止长期时间停尸时尸体腹部肿胀的功效。另外,民间也有借此防止家猫从死尸体上跳过,引起静电作用而惊吓生者的说法。
停好尸后,先上一桌祭品,再点上三根香和长明灯。长明灯的燃料用食用香油。祭品由鸡蛋、腊肉、香肠、腊排骨及一碗米饭五样组成。米饭上插上一根筷子,与此筷子成十字再摆上一根筷子。正堂外走廊两侧外边放上若干床草席,就成了简易的灵堂。停尸后要守孝,孝男坐灵堂的左边,孝女坐灵堂的右边,一律以席地而坐。夜晚附近亲戚会自带简易的被子到死者家通宵守灵,直至出灵。
停尸后当晚死者直系亲属召开家族会议,商议发放“孝布”的范围、需要去报丧的人家、制作棺材、购买有关物品等事宜。第二天,按家族会议的安排一部分人去完成报丧,一部分去购买治丧所需的物品,一部分人则留在家中制作棺材。闻讯后,亲友会前来探望,一般会带来二三十个鸡蛋和一瓶酒。死者家属会临时准备饭菜酬谢前来探望的亲友。
(三)、入棺、守孝及送魂的习俗:
死后第三天举行入棺仪式。死者的亲友都要到场参加这个仪式。拉市坝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入棺的时辰及方法也各有一些细小的差别。按人们的习惯,通常把拉市坝分为海南和海北两大片区。海南片区基本都在傍晚太阳刚到山岗上的时候举行,而海北一带一般都在晚上星辰出现的时候举行。拉市海北入棺前先要把棺材摆放在堂屋前的走廊上,而海南则摆放在堂屋前的屋檐滴水处,喻意为又回到水落地的地方,即落叶归根之意。摆好后,先要用青刺枝扫一下棺材,边扫边念:“生肖相冲的,都扫到外边;所有仇敌,都扫到旁边。”象征着把一切与死者有仇的敌人之魂及鬼魂全部赶走。扫完后,把孝子从九个(如死者是女性则要七家的灶灰)邻居家里要来的灶灰,均匀地洒在棺材底部。洒好后,还要看灶灰的纹路,纹路显现出像什么动物的形状,死者的亲人会认为死者的灵魂变成了什么动物。之后再铺上一层草纸,草纸上垫上被子等物即可入棺。
入棺时,由村里东巴主持有关送魂开路仪式。现在拉市坝已经没有专门的东巴祭师,但乡村里还有一些老人能主持这些仪式。主持此仪式时,先要把死者扶到一把凳子上成坐姿,让其象征性地左手抓住刀子,右手拿着油灯。一边做这些工作一边吟诵:“左手拿白铁、右手拿灯火。前面有障碍,请不要胆怯;前面有仇敌,请不要胆怯。左边来侵犯,砍了放左边;右边来侵犯,砍了放右边。行路遇黑暗,有灯来照明,一照就光亮……”。在吟诵的同时,捉一只鸡,让孝子(如孝子年幼则可由其它直系亲属代替)把鸡在装有丽江黑龙潭水的土罐里闷死(此水纳西语叫爱纳吉)。拨些鸡毛放在土罐里,然后用鸡毛沾取“安纳吉”(安纳意为黑鸡,吉意为水)水象征的行洗尸礼,并吟:“取来龙潭水,龙潭水来洗一洗就美净……”等祭词。随后用酥油来擦脸,并念诵:“酥油来擦,一擦就润泽……”。完成后念开路词:“上路不能去,上路是白鹿和马鹿路。下路不能去,下路是野鸡和雉鸡路。要走中间那条道,从下往上走,走到阿撒高,先祖会来接。此地是马累下驮子之地,此地是人累来歇脚之地,此地是不种也会绿之地,不犁也可种之地,野鸡当晨鸡之地,白鹿当耕牛之地,红虎当坐骑之地,要往此处去。如果到此地,就是你的住处了。我的送词就到这里了。”诵完后,众人七手八脚将死者放入棺材。将死者放入棺木内后再用铜钱线,校对尸体的位置。过去死者入棺后,不许孝男孝女看死者遗容。而现在除了生肖相冲的孝男女外都可以看死者的遗容,有些亲友还在道别的同时在棺材里放上一些钱物,以当作死者的零用钱(当然这仅是一种生者的心理寄托了)。入棺之前,任何人不得发出哭泣声。等到入棺盖板后,主持人就会宣传:“现在就可以开始哭了”,结果当然是一片哭声。民间认为如亲友的眼泪不小心滴到死者的面容上,死者的灵魂就会依恋亲人不能正常到祖居地而成不了祖魂。
盖上棺盖后,先由孝男象征性地用木锤边喊死者的称谓边钉木梢(“木梢子”是用来联结盖子与棺身用的。纳西族将其称之为“斯巴九”即“木青蛙之意”,与纳西族精蛙五行学说有关)。然后,众人一齐把木梢固定好并将棺材停放在中堂。摆放棺材的架子,前面用高八仙桌,后面一般用高桌子。停好棺材后摆上一桌祭品,纳西人叫“吉子好(直译为住新房子的饭之意)”。此桌祭品要有鸡、鱼等物有十碗也有十二碗不等,由孝女提供。解放前还要摆金童玉女,及左右两匹纸制的冥马(纳西语称为“神死六马”。神死,纳西语意为白纸之意,神死六马的全意为用纸做的冥马)。此类物件用白纸及竹子编扎制成。解放前摆放这些物件,布置灵堂,张贴对联,要别选吉日进行,民间称之为“悬白”。现在各个程序界线已经模糊。经济条件好的还要摆上猪及牛头等供品。猪等贵重的祭品一般由亲家来上供。村子里一般都会有专门用来摆猪等大型祭品的木盘子。用猪祭时,先把猪的内脏去刮洗干净后,做成跪式造型,嘴上再插上两朵花来做饰物。
摆好棺材后,要发孝布。孝布由白布制成,一般分八尺孝布和一丈孝布。前者发给比死者辈份小的一般亲属。后者则发给死者二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如死者已有重孙,则重孙辈一律要发红孝,以取四世同堂大吉大利之意。如果该领到的人没有领到孝布或者晚发,人们就会认为此种孝布是不吉利的孝布,纳西语称之为“孝慢”,即晚发的孝布之意。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死者家属及领到这种孝布的人之间没有人及时沟通说明事情的原由,常会引起不小的纠纷,甚至于一辈子不相往来。凡领到布孝的人,要当场把孝布戴在头上,并向死者的灵柩行跪礼。孝布发完后,亲友可以各自回家。
(四)、守孝及“鸡鸣哭祭”:
灵柩停在家里期间,还要举行“鸡鸣哭祭”(纳西语称为“艾局巴达批”)。民间认为,人死后不能复生,生者无法与死者交流,但在出殡前每天夜里,在凌晨鸡鸣时分,生者可以通过“哭祭”的方式与死者的灵魂进行交流,于是就产生了这个仪式。纳西人通常运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寄托人们哀思。更为可贵的是,哭祭者运用传统的纳西族传统的“哭祭调”,对死者生前的生平事迹进行回忆,使亲友永远不忘死者的丰功伟绩和优良品德,从而也具有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作用。“鸡鸣哭祭”一般由妇女完成,有个别的人家也有由男子去哭祭的。“鸡鸣哭祭”有约定俗成的开场白,开场白是这样的:“夜深乌云黑,鸡已鸣叫了。我的某某啊!你的爱女(或爱儿媳)儿,给您打来洗脸水,给您送来了饭。尽管您已不能吃,您已不喝,但请您来享用。世上有传闻,黑夜鸡鸣时,能与您交心,能与您倾诉。如您能听到,请来听我说……”。说完这些开场白后,哭祭者就死者劳作一生,但苦尽甘来时却过早的离开了亲人,让孝男女来不及尽孝心就离开了人世的角度,及死者的生平事迹进行哭祭。哭祭时,还要在天明前,煮一土罐由米、油、盐煮成的祭品,纳西语为“巴达好”。“鸡鸣哭祭”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不容易的原因有三个:第一,难在哭祭者运用典故时,不能有半点差错;第二,难在祭者要对死者的生平十分熟悉;第三,祭者的情感要真挚,要真哭但又不能以难过的心情来影响表达的流畅。有些哭祭者,因为心里压力大,加上极度悲伤,刚道了开场白就出了错:“鸡也叫起来了,狗也叫起来了”(“狗也叫起来了”此时是不能用的,如用也就变成了笑话了)。听到这些的哭祭,有些爱开玩笑的就会在被窝大声喊到:“错了,错了!”哭祭者一听,心头一惊,顺口说:“错了吗?”马上就起身逃之夭夭,成了别人笑柄。这种场面,使那些睡在床上想静听哭祭调子的亲友,暂时忘了失去亲人的痛,换来会心的一笑,悲剧也就变成了短暂的喜剧。
(五)、出殡、丧宴及有关礼仪:
在出殡的当天,亲友们会带上大米、玉米等谷物及钱等物品前来祭奠,在进死者的家门前,还要放上一串鞭炮。将祭品放在灵前后要行以跪拜礼。行跪拜礼后,将钱和谷物拿到挂礼处一一登记。纳西人讲究礼尚往来,登记礼物是为了便于主人家当别人有事时前去看望还礼。亲友来上祭时,孝女要在灵前大放悲声,并用传统的哭调,感谢亲友,告慰亡灵。大意是“某某人来看望您了,如您还能看见,请您帮我,把小辈们托付给他们。”讲究的人家会安排一名主持,主持人拉长声调念唱:“献茶——,献饭——,献酒——”等祭词,逐一完成亲友的“上祭”活动。
死者家属要备丧宴,以酬谢前来吊唁的亲友。丧宴多则近百桌,少也有二三十桌不等。因各家的经济收入不同,所做的菜肴也各不相同,但有几道菜是必备的:第一道是“豆芽煮五花肉片”,这是丧宴的标志性菜肴;第二道菜是大肉,此道菜红白事都用,只是白事时不能上色;第三道是鱼,一般做成酸辣味;第四道是蛋,一般用鸡蛋,经济条件好的也用鸭蛋。开宴前的第一桌饭要祭献给死者。完成祭献后,方能开丧宴。丧宴的最后一桌饭称之为“灵前饭”,死者的直系亲人要在死者的灵柩前席地而坐就餐,以示亲人与死者共进的最后一餐饭。灵前饭后,进入出殡的仪式。如果家里去世的老年过九旬,甚至是百岁老人时,死者的家属要准备比正常丧宴多几倍的小碗。因为拉市人与其它地方纳西族一样,参加这样高龄老者的丧宴,人们会把宴席上用的小碗悄悄“偷”走。民间的说法是这样做能分享到老者的福气,求得长寿安康。
出殡的这天,要跳两次“热热舞”(属于纳西族传统的“哦热热”的一个种类),分别在出殡前和出殡的路上唱跳。出殡前,主持人会请在场的所有在场的男子一起唱跳热热舞。跳“热热”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跟合。出殡之前的唱词是(以男性为例):“喂——他已经逝去了——喂;逝世的是您的父亲——喂;一定要到上方去——喂;送就要送到上方去——喂,送到上方去——喂;音达(纳西族丧家的尊称)这一家的主人,已经去世了——喂,您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因喂;请来这里吧——喂,一起都来送灵——喂!”[4]场面往往十分热烈,当到达群情振奋的高潮时,主持会手起刀落,将摆放在灵前的碗砍碎,大喊一声:“起!”,众人一起用力把棺材抬起,正式出殡。抬灵柩往坟地的路上,还要在路上抬着灵柩唱跳“热热舞”。也是采用一人领唱众人跟合的方式进行。唱词是(以男性为例):“您父已逝去——喂,逝世是您父——喂;起尘土——喂,一脚起尘土——喂,两步起尘土——喂,您父已逝世——喂;送到上方去——喂,三步送上去——喂,送到上方去——喂”。在送灵柩到坟地的全程中,棺木不能落地,要一直抬到挖好的坟坑前,方能停下来。在整个行程中,还是一人领唱众人合的方式,迈着沉重稳健而富有热热舞节奏的脚步缓缓行到坟地。这对前来送葬的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同时也在考验着这个家族,甚至这个村子人们聚集力。当灵柩抬到坟附近时,没有抬棺材的人则一律要在附近找一块石头,抬到坟坑旁边,用于建坟墓。送灵路上,每遇到有桥的地方或者交叉路口都要放上一串鞭炮,以示驱逐来侵袭死者的野鬼。凡路过死者的两代以内直系亲属家门时,亲属还要准备一桌糖果,纳西语称之为“打尖”,与汉语同意。“打尖”有两个意思:一为祭奠挽留死者之意,二是酬谢抬灵柩的人们。灵柩出发后,直系“孝男孝孙”要在离家门口不远的地方,跪成一线,让灵柩从头上经过,俗称“搭桥”。孝子由两人搀扶走在送灵队伍的最前面,并抬一招魂幡,之后为抬花圈队,接下来是抬灵柩的队伍,灵柩之后跟亲友队伍。孝女们则在人们在家门口捆梆棺材,准备抬棺时提前到离家门口较远的地方,准备“搭桥”。灵柩从她们头顶经过后就地哭祭,直至有人前来苦苦劝说时为止。妇女们不上山,第二天“复山(丧)”时才能上山祭拜。“打尖”、“搭桥”、“招魂幡”这些习俗主要来源于满汉的土葬习俗,也借鉴了佛教的文化成分。
(六)、入葬、复丧及其它礼仪:
坟坑在灵柩到达之前要挖好。挖坟坑的人要由死者家属去请,被请到帮忙挖坟坑的人,一般不能拒绝。挖坟坑的人一般是与死者没有亲戚关系的,同村世居的村民。在要出殡的当天早上,他们要自己准备好挖坑所需的工具,按主人预先的要求到坟地挖坑。拉市坝的坟墓,准心都对着丽江的象山。在挖坟坑的时候。孝男还要把一撮土藏好,并把这撮土当作棺材入地后盖上的第一撮土。放这撮土的方法是:孝男卷起上衣后背将此土放好后,背着这撮土按逆时针方向洒向棺材,一边洒一边喊对死者的称呼,直至洒完为止。完成这个仪式后,众人一起合力盖上土,周围砌上石头,就做成了坟墓。有条件的可以立上墓碑,碑上刻上家谱及死者的姓氏。立墓碑对于死者亲戚来说,又是一件大事,应另选吉时进行,并宴请亲友。墓建成后,前往坟地的人们,逐一行以跪拜礼即回。其中值注意的是,从拉市坝的墓碑上的刻字看,最早的也只是在清代,这也说明纳西族只有受到满汉文化深刻影响之后才有了“建坟立碑”的习俗。
第二天,要举行复山(复丧),并行之以清明上坟时的全部礼节。之后,死者家属还要以七天为一个祭日,行以一七、二七、三七之礼。祭日直系亲戚都会到死者家行以祭礼。祭礼分为接死者之神位进行供养和送死者之神位回祖地两道程序。死者家人还酬备五桌酒席以谢前来祭拜的的亲友。前来祭拜的亲友会带上一到两瓶酒。酒一律要摆有死者的神位前。在送死者的神位时,孝女还要行以哭祭之礼,并分批焚烧死者的遗物。四七为大祭,死者家人要酬办几十桌宴席把死者的三代以内的亲戚请来,一起祭奠。四七过后,基本上意味着亲戚对死者的祭奠活动告一段落。直到三年斋期满时,则白事变红事,完成了对死者应尽的孝道。有些人家也在做七七四十九天祭、百日祭,但为数很少。过去拉市坝纳西族一律行之以火葬,在各自家族的火葬场行以火葬后,认为已变成祖先神,也就没有此类的祭礼活动。这主要是改土归流后学习满汉土葬习俗之后的产物。当满汉都已在简化这种习俗的时候,拉市坝却依然还完整的保留了这种守孝习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改土归流后,拉市坝普遍实行了土葬,吸纳了满汉及佛教等众多外来文化因素,但改造后的葬礼中,依然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使拉市坝纳西族的葬礼成了各民族多元文化交容的民族文化盛典,成为了纳西族坝区文化、山地文化和现化文明交容、冲突后产生时代产物,浓缩了纳西族传统文化在各个时期产生发展和演变史。
二、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丧葬风俗:
纳西族自古以来通行火葬,这在元代李京《云南志略》等史籍中即有记载。经过清代初年改土归流之后,丽江城镇、坝区逐渐改为棺木土葬,但丽江山区及中甸三坝、维西山区、宁藻永宁等弛,仍实行火葬之俗。
纳西族每家都有一块坟地,坟地是要讲风水的,一个家族有一个公共的墓地,严格按照辈份和大小排行划地安葬,夫妻是合葬的。
老人们在50来岁时就准备好了棺木。棺木纳西话叫“han bao”,棺木是不用钉子的,这样不吉利,全部用榫口和木活鞘组装,用松香水灌接缝,外面用松香水或土漆(既天然漆)漆成黑色,如果超过八十岁才去世,顶端就可漆成红色。
按照丽江纳西的规居,老人病重不治之后,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们都要来慰问守侯,子女和亲戚连日昼夜守护在旁,就是为了“绍沙垦”,就是接气的意思。要准备好少许碎银(现在用铜钱)、米粒和茶叶,男病人用九数,女病人用七数,用一点青梅纸(红纸)包好,放在病人床头。
待病人将咽气时,有一家族长者要手持“绍沙”,作好投放的准备。并由一个熟知家庭历史的才者(农村有的是东巴经师)为其指路,告诉他回老家的路线,以及先逝的父母名字,或早逝的配偶和先亡的子女名字。说“他们早走了,他们会招呼您。”并告诉他面前有三条路,上面一条是神路不能去,下面一条是鬼路也不能去,中间一条是人类去的路,您要走那条路。一咽气,要迅速把“绍沙”放入口中,并轻托一下下巴,按一下上眼皮,使口眼闭合。传统习俗认为老人家病逝于家中,又得“接气”(放“绍沙”),叫做“好好的去逝”,既寿终正寝。如果死在外面,又不得“接气”是不好的。
老人去世后,要停尸于正屋,设一个灵堂,头和身上盖白布或毯子,头边放供桌,要点上香、油灯和八大碗供品。家人穿孝衣,近亲戴孝布。人去逝后,要立即告遍亲友,并明确告诉他们出殡请客日子(一般是第三天),要请人料理各种丧事。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听到了纳西古乐,那是一种很悲凉的音乐。
入棺一般是第二天晚上,所有的亲属要在旁向死者最后告别,然后封棺孝子钉上活木鞘祝老人无牵无挂地去,此时,女亲属们哭声大作。
第三天是开丧出殡,来吊丧的客人一般除了钱以外,还会送一蓝(盘)米,花生米等。一一都在灵前点唱祭祀。孝子跪在灵的两边还礼。
开过追悼会后,炮竹响了,要出殡了。棺材抬至大门用绳子捆绑好用8个人抬走,孝子要背着饭、肉、由人带着走在前面,棺材要从他们头上抬过,以后每过一座桥孝子都要跪送。希望逝者能平安的过奈何桥。
到了墓地后放棺材于坑内后,孝子用衣角捧起土,象征性先撒第一把土,然后众人垒坟,坟头上要撒一些五谷种子。
次日亲属又到坟地再去修整一下,称为“复丧”,一七、二七、三七、四七都要祭,四七是女儿主持。还有百日、三年斋都有祭。此后正式列入祖先里去了,只是过年过节才祭了。
三、纳西族的禁忌:
纳西族性格热情开放。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
◎ 不能登踏三脚架,不可跷二郎腿;
◎ 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 有的地方 还忌在家里唱山歌,吹口哨;
◎ 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连续夹菜;
◎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家宅的小动物;
◎ 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
1、花圈或花篮。
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礼金。
在追悼会上人们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礼金,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交往礼物,又是自己的一份心意,毕竟在开追悼会的时候总是需要花费和开销的,自己的礼金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3、鲜花。
送的花也有些讲究,因为每种花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送追悼的花,主要以**和白色为主,千万不要送那些过于鲜艳的花。能送的花主要有黄菊和白菊。
参将葬礼的注意事项:
1、参加葬礼时,如若不小心碰掉、碰坏了葬礼上的祭品,均应及时和丧家联系,心生忏悔,坦诚道歉,尽量恢复原样,万不可置之不理。
2、参加葬礼时,尤其是在最后遗体告别、尸身开光时,气场虚弱、胆小的朋友,还是别看为佳,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3、参加葬礼时,丧家戴孝人,如不小心丢失、破损孝布、孝牌、青纱者,均不可补替,更不可刻意丢失破损。
4、参加葬礼时,丧家戴孝人,一定要按照长幼顺序带好自己的孝布、孝牌和青纱,万不可错带、混带。
5、参加葬礼时,礼金千万不能用红纸包装,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明纪生命。
其实我身边真的有好些这样的事情,因为有孩子,孩子有的时候总是被“看事儿”的人说是吓到了,其实这种事情,是真的无法用科学所能解释的,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发烧,哭闹,去医院查还差不出原因,有的时候还发烧反复,点滴了也不退的情况也是有发生!
我记得小时候,也就才上小学的时候,弟弟也是,发烧不退,去医院也没起作用!就去“看病”!去了结果就是所谓的“吓到”了!而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山东老家的一个已经过世的老人回来了,说是回来要钱!这件事听起来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山东老家的亲戚,而且还是去世的,能找到我家弟弟身上?可是由不得你不信!人家说那个老人需要钱,让给烧纸!等到了晚上,妈妈去烧纸,可第二天弟弟还是没有好转!不得已妈妈又去看,那个看病的人,据说是可以通灵!他说妈妈烧纸的时候没有下跪,心不诚,所以人家挑理了!其实妈妈回来说,她确实是没有下跪!然后那老人变本加厉,又要衣服,又要喝酒!等到了晚上,妈妈又去烧纸了,用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糊了一件衣服,然后带了一些酒水!不过烧纸的时候妈妈跪下了,但还是点不着火,因为有小风刮着,一盒火柴都要用没了的时候,妈妈气的说了几句话,她说“你要衣服,给你送来了,酒也带了,你还想咋滴,不收拉到,”说来也奇怪,妈妈说完再去点火,就一下子点着了!衣服,酒,钱,都送去了,第二天弟弟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有的时候你不可以全信,但又不得不信,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请从多方面考虑!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一般农历七月称之为“鬼月” 农历七月十四为“七月半”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很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这个事吧 信就有不信就没有 可是你不信 你遇见了 你还信不?
我来说一个我的一个真事 我上小学的时候 我一个同桌 大夏天中午不睡觉 在家后面的水坑那里捉蜻蜓 淹死了 以后每天早上五点早自习 就会听见后面的坑那里有小孩子的哭声 连续七天
大概二十年前 俺镇上有了第一家宾馆 我姐在那里当服务员 有天中午我姐在宿舍午休 怎么也睡不着 就看向窗外的玉米地 这时候玉米地里出现了 两个大概三米多左右的人 那个时候玉米都快熟了 那俩人高出玉米杆好多 我姐说 那俩人都是头戴着那种编织袋做的帽子 然后走路都是一走一弯腰 速度还可快 还有就是那俩人前面有一个小球在引路 然后走着走着就没了
我再说几个我经历的事吧~上小学的时候 我爷爷出车祸去世了 按照习俗要在家里放三天 脚那里点上灯 然后那天晚上是我姑在守灵 到后半夜的时候 那蜡烛被风吹的左右摇摆 然后我姑就突然感觉特别冷还特别压抑 然后我那天晚上是和我妈睡的 我在床这头 俺妈在床那头 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蒙着头睡 但是我那天晚上就是睡不着 我就把头探出来了 然后我就看到我床头站着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 系着五个大金扣 头发盖着眼到鼻子那里 吓得我赶紧蒙头 踹我妈 给我妈踹醒 然后我妈开灯 我就爬我妈那头睡了 好久才睡着 我做了个梦 我梦见 那个人又来到我床头 拉住我的手 然后就是那种脚不动就转身的转身 就要把我拉走 我吓得赶紧把手缩回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我一个人一个房间睡的时候 我不知道怎么了特别喜欢溜着床边睡 刚开始还没啥 后来每次睡的时候 我总能听见除了我以外的呼吸声 很缓慢 微弱 虽然不害怕但是怪怪的 有天晚上我没在床边睡 我蒙着头在床中间睡 突然很害怕 我就使劲的把自己裹紧 但是又太热太捂的慌 我就把被子弄开一个口 这时候我听见外面有轻微的脚步声 然后往我这边走过来 我吓的都不敢动 然后我感觉我被子被慢慢的掀起来 就在这时我怀里突然放出一道白光 拿被子就又放下来了 然后又突然不害怕了
我家以前养个小狗 但是那个小狗跟我爸出去一次后就丢了 然后晚上我就做了个梦 梦见我的小狗浑身是血 瘸着腿来我屋了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 在老家后面玩 突然听到隆隆声 然后往有声音的地方看 我看到了一座山 从公路那边起开始快速的往西去 那山上还有一个小瓦房 从上面掉下来 但是没事 然后过了会儿就没有了
我家收完玉米 需要在家把玉米拨好 然后用吊机把玉米吊楼上 晒 那吊机是农村盖房子用的那种 在楼顶上 吊完玉米后我在下面扫地 突然一声巨响 我抬头看 就看见我把扒那一只手拉着吊机底座喊我妈 赶紧把底座弄上来 然后我看见吊机掉在了一楼 我家的一楼和二楼是垂直的 不错落一点 我都不知道这吊机是如何从二楼直接掉到一楼的 按理说应该掉在地上直接砸到我 当天晚上我婆就从嵩山给我妈打电话说是香炉突然就掉了 掉在了菩萨的手里
我妈妈小时候,家里有个老奶奶在寒冬腊月去世了,按习俗停尸三天,第二天晚上的时候,老奶奶突然醒了过来,把人们吓得半死,她坐在灵床上哀求大家,说自己很冷,能不能去炕上,大家都不敢。后来,我姥爷看她实在可怜,仗着胆子大,就把她抱到了炕上。缓过劲儿来,老奶奶说,自己是死了,到了阴曹地府,还看到了自己的爷爷,爷爷在看庙……很多关于阴间的事情,当时我妈妈小,记不太好了。人们都围坐在一起听老太太讲。结果,到了半夜的时候,老太太突然满炕打滚,一脸的痛苦状,还不停的大喊:不说了,我不说了,不敢了……逐渐的就没了力气,折腾了一会儿,又一次死了过去,再也没醒来!
我今天要讲的的确是一个惊悚的“鬼故事”,不过非常的离奇,也可以说是一个真人版“鬼故事”。
故事发生在吉林省榆树市的一个农村,正举办着一场农村隆重的葬礼,吹鼓手们使劲吹着揪心的唢呐曲儿,雇佣来“哭包”的人悲痛地哭着,虽然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死者,他们只是为了烘托悲伤的气氛。
死者停在灵堂上,穿着一身寿衣,这是死者的大哥受父亲的嘱托,特意去镇上定做的,看起来非常合身。死者已经经过美容师美容,脸色惨白,顶着那头标志性的黄头发,不过已经没有人上前来仔细看她的容貌了。屯子里的人都来张家致哀,然后就在张家的院子里大吃一通,再打包带走一些吃食回家。
尸体已经停了两天,按照当地的习俗,明天早上就是出殡的日子。死的是张老汉家的四女儿,她是寒冬腊月死在了野地里,是冻死的,没有别人加害的痕迹。
警察是挨个村子来通知认尸体的,张丽的家人这才知道离家出走的张丽可能出了事,当家人跟着警察去认领尸体的时候,尸体已经被冻硬,脸上已经呈现了紫色,面目实在是看不太清,不过那一头黄发却辨识度很高,所以尸体被家人拉了回来。父亲为了弥补女儿的早亡,决定风光大葬四女儿,这才有了前边的一幕。
第二天一早重头戏来了,张丽出殡了,她的棺材被浩浩荡荡的人簇拥着,埋葬在了村头的墓地里,而且在坟头立了墓碑,由于是农村,所以也没有去火葬,就这样连着棺材土葬了。
事情看来可以结束了,哪知这只是事情的开始而已。七天之后,村里人的谣言像瘟疫一般迅速传播开来,说有人看见张丽在村子里游逛,难道七天上旺这个传说显灵了?张丽的鬼魂真的回家来了?一时间屯子里人心惶惶,甚至白天都把门锁起来。
头七当天的当晚,张丽的小妹夫和别人喝了些酒,路过张丽的坟头的时候,黑暗中看见一个人蹲在墓碑前,正在啃食供品,而且坟上还被掏出了一个大洞,他越看那个人越像他死去的四姐张丽,他吓得魂儿都出来了,也没敢吱声,一溜烟就跑回了张家。
到了张家就和张丽的大哥张军说了这事,以大哥为首的一家人,都觉得他是在说酒话,一定是喝多了,想念四姐产生的幻觉!妹夫有口难辨,只好作罢。
随后的几天屯子里传得越来越凶,张家人也不由怀疑了起来。尤其是大哥张军,走在路上的时候,总有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的,不过没有亲眼见到,他也就没有去和人辩解。
直到有天晚上,正在自家炕头躺着的张军,忽然被院子里传出的“哐当”一声吓了一跳,媳妇才去了老妈家,院子里不是进贼了吧?想着,他抓起手电就冲出了屋子,院子里真闪过一条人影,张军用手电一晃,应该是个女人,一头黄发,张军马上就头皮发麻,这明明就是四妹张丽啊!不过那人没有停留,飞快地跑远了,张军也没敢去追。
转过天,已经相信了八九分的张军,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找了屯子里几个胆子大的,白天来到了坟地,真的看到一个人在吃供品,那人正是张丽!张军战战兢兢地把张丽接回了家里,张丽浑身污秽不堪,没了人形,家里人给她换洗了一番,第二天就带她上了医院,医院的检查显示张丽的身体非常 健康 ,只不过这精神嘛,有点麻烦。 家里人也知道她精神上的毛病,直接就把张丽送进了当地的一家精神病院。
张丽究竟是怎么患上精神疾病的呢?这要从张丽的没结婚时说起。当时张丽自由恋爱和丈夫徐大明结婚了,在当时农村自由恋爱可是个新奇的事儿,这也间接说明了张家对张丽的疼爱,尊重她的选择。婚后丈夫就进城做起了生意,然后他们的孩子出生,逐渐长大。到了后来,风言风语的传来,说徐大明在城里有了人,在这件事上张丽还是相信丈夫的,不过也藏了一个心眼,有天自己谁也没有告诉就到了城里,把丈夫和小三堵个正着,悲愤的张丽决定和丈夫离婚。离婚手续很快下来了,孩子跟了父亲,而后徐大明迅速地又组建了家庭,张丽却孤家寡人,她受不了这一连串的打击,终于精神上被压垮,她疯了。
据张丽的大嫂说,张丽犯病的时候,有十足的暴力倾向,打人,不论身边有什么东西,操起来就打人,有棍子拿棍子,有菜刀就拿菜刀,往人身上招呼。曾经把自己的老母亲胳膊打折,头上还砍开了花,对自己家人况且如此,更不用说屯子里其他人了,所以屯子里的人都躲着张丽走。这也难怪说张丽没死的时候,大家都噤若寒蝉的。
这下人活了过来,那又有三个疑问摆在了大哥张军的面前。
一是如果张丽没死,那么那个已经入殓的尸体是谁的?张大哥承认当初去看这尸体的时候,姊妹几个只是大致辨认了尸体,觉得精神不正常的人极有可能冻死在野外,大嫂也表示谁都不敢真正的去仔细辨认尸体,只是觉得那一头黄发肯定是张丽无疑,那么下一步就希望真正尸体的家人前来认领这尸体。
二是张丽第一次出走到葬礼举行这段时间,她去了哪里?她的去向也成了疑问,但张丽现在自己无法描述出经过来。
三是这坟头上的洞是怎么来的,并没有人真的起死还生。屯子里的老人也就此给出 答案,一定是黄鼠狼打的洞,把坟墓里当成了自己的窝,在里边居住,事情终于水落石出,我们也祝福张丽早日康复。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可以溯源的鬼故事,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
我是一念,欢迎关注,留言。
大概十多岁的时候,夏天晚上,那天停电,屋里热的受不了,搬张床在院子外面睡得,大概十点多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一处乱葬岗大喊大叫,把我们前后几个村子的人都喊起来了,我爸和邻居拿着手电筒就奔过去了,第二天就听到村里人都在议论,原来是那个人在朋友家喝酒,喝完酒后回家,本来应该往北走的,走的时候眼前就一条路,他就一直走,走了2个多小时就感觉不对劲了,平时到他家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停了下来,然后就看到周围有很多认识的人,还发烟给他抽,他一看,都是死了几年和十几年的人,吓得直嚎,后来大病了一场。
讲一个真事。
1965年,从昌平到北京开了一趟公交。
我去西三旗办事,朋友热情招待,三个人喝了四瓶二锅头,都醉了,吃完晚饭,我坚持要回市区,那两人也醉的不醒人事,就跌跌撞撞的分开了。
那时西三旗还是郊外,又大冬天晚上,基本没什么人。我一个人到了公交站,靠着站台就睡着了。因为醉了,根本不知几点,事后才知道,已经快12点,通常那个点根本没公交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道刺眼的光照醒了我,一看远处开来一辆公交车,走得得慢。
我歪歪扭扭站了起来,等公交入站,但公交车慢慢开了过来,到站并不停车,继续往前走,但车门敞开着,我就迈步跳了上去,坐在椅孑上又睡着了。
又不知多久,我被冻醒了,人也清醒了些,这时才发现,车一直在缓缓往前走,但车里没有一个人。我感觉背上冷嗖嗖的,于是向司机座那走去,这时,吓了一大跳,司机位上根本没人,但车还在走。
"啊"我一声尖叫,见鬼了,身子一跃从车窗跳了出去,身孑狠狠地摔在冰冷地板上。
我想赶紧跑,可疼地根本动不了。身后的公交还在前行。我绝望地四处求助,这时我看到公交车后边,
有几个人在推车。
看到话题是鬼故事这件事又让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特别想参与一下这个话题。
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一件事,我91年的,江苏人,小的时候各地应该都是没有火化的。记得在我念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村有一个老人50岁左右吧,跟儿子吵架,当天夜里就离家出走,第二天家里人起床才发现人不见了,就在村里找都没有,将近半个月他儿子每天都会到周边县 村 镇找,一次他儿子拿着照片走到另一个村的时候有人跟他说见过这个人站在河边很长时间,后来走了,因为不是本村的所以有印象。我们村里有一个比较大的河,这个说来话长,但是之前我奶奶和爸爸那辈的时候里面有接二连三的淹死过三四个人!半个月左右过去了,一天夜里住在河边的同村人听到夜里有很大的水声,然后村里很多人站在河边打捞东西(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等把人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看到全身绑了家里砌墙用的砖(她可能是为了不让自己飘上来吧,村里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具体只有死去的这个人知道吧……),当时我还小也有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去看,全身腐烂。
因为之前她的儿子在别村的时候有人人说过他妈站在河边,所以村里人都在传:没有在其他地方跳河轻生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指引她回来我们村那个经常死人的河里。
小的时候我跟我哥哥睡,有一天晚上我跟我哥都听到死去的这个人在我家巷子里喊我们家隔壁的大爹名字,我跟我哥也被吓着了,不知道是否运气问题大爹打麻将从来没有赢过后来过了一年这样吧我们家旁边的大爹就骑车撞在了电线杆上去世了,后来想想真的好害怕。
说到我们村的那个河,在我出来上班的时候,也就前几年发生的,跟我玩的很好的发小,他爸爸因为喝酒掉进了那个河里去世了,我回去在村里玩 老人们都在说这个事,感觉挺恐怖的,我奶奶打小也不让我和我哥去那河边玩,而且那个河里的鱼特别特别多,但是没有人吃。其实靠近这个河的还有很多感觉灵异的事我都没有细说,因为想到那些我就有点怕怕的,还是不想了吧,简单说下。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事真事假,有的时候只有自己经历了你才可能知道正确的答案吧
我说一个我小时候的事,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住的是平房,家里养了几只狗,我的记得是夏天死了一只小狗我家人就扔后院子里了,狗死了有一阵子了,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下午,去后院里玩就看见那个,死狗眼珠子都烂没了,只剩皮包骨了,嘴里还插着一个灯泡,过一会过来几只鸭子,几只鸭子围着狗叨了一会就走了,然后那个死狗居然动了嘴也动了腿还蹬呢,给我吓得跑回家不敢出屋了,过了一会我爷爷来了,我跟他说这事他不信,我就领他去看,他看真的一直在动,但是没有站起来,大夏天挺热的就让我给拿点水,我就端了小半盆水我爷爷就给那个死狗喂了,那个狗居然喝了,喝完了那个死狗就扔哪了,我爷爷说,这狗埋汰,扔这吧死活看它自己吧,晚上爸妈下班我跟他们说这事他们不信,说我小孩撒谎,我领他们去看那个狗已经不动了,我对这事一直不解,跟谁说都不信,但我真的没撒谎
就在昨天早上是被外面的公鸡报晓胜和许多鸟儿的叫声吵醒的[捂脸]看下手机才4:30 望了望窗外天麻麻的,还早呢于是我又转了个身接着睡了!差不多六点又醒了怎么地都睡不着了!咋回事呢!我正在做梦 突然感觉有东西跑到我的身上来 感觉是要往我被子里钻~因为我可能性被子堵着脸了,看不到是个什么东西 下意识用手去摸!果然摸到了一个绵绵的带毛的东西 那种感觉好真实~任何细微的感觉都刺激着我的大脑 像两个月的狗崽子一样!看不清但是能隐隐约约看见是个柠檬**!它被我两手抓住然后就开始拼命的想往我被子钻~我更紧张抓的更紧!后来它可能被我抓的想挣脱于是突然变成一只像鸟一样的东西长出了翅膀在扑腾扑腾的在我手里挣扎 我一看怕它挣脱了飞进我的被子然后就更加使劲…突然我停了一秒钟的时间 心里感觉不对劲 是不是被压了…于是我试着自己醒过来 发现怎么都动不了…我试着几次都动不了 就感觉身体被别人控制了 但是心里很清楚!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那个像鸟一样的东西被我狠狠的用双手抬起来砸在我的床头上!奇怪的是它突然变化成一只类似壁虎一样的东西 当然比壁虎大!我手把它砸在床头使劲摁在床头上 它可能难受了露出了恐怖的牙齿
中国很大,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是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丧偶之后,一般来说,在出殡的时候,配偶是不宜相送的。当然要送也是可以的。
因为在民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要是丧偶之后,想要再婚,再嫁,那么就不好相送了。
一般丧偶者家中的老人见到人还年轻,就不会想让活着的人去送死去的人,要是别人知道,也有些人不敢与之再婚。
所以有种说法,不想再婚的就会去送出殡。就算是最后改变要再婚了,最少也得七七四十九天后再婚,可是这么做的时间太短,感情太假。一般是一两年之后才好堵别人的嘴。
只是有一点,送出殡了,再婚得越快,就越会被人笑话得越厉害。
如重庆就是夫妻间不相送,不能看下葬,不能看火葬。
为什么会有夫妻不相送的习俗呢?按过去的说法是因为死者会眷恋生前的一切,灵魂就不会甘心地离去,所以一旦配偶相送,死者阴魂不散会缠着活着的人,甚至于把活着的人也带走,一起再续夫妻缘。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丧偶者确实与死去的配偶感情深厚,太伤心难过了,会出事,所以不让其相送,也是保护活着人。
正是有这几种说法,所以才会有夫妻间不相送的习俗。
而在我们广西南宁还有一种说法,要是出现这一种情况的话,那么不但不能送,还必须在出殡之前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前离开,到外面去,不许在家吃饭,在外面呆到出殡之后才能回来。
如13点出殡,那么丧偶者就得在配偶出殡一个时辰前,也就是11点钟前,他要离开丧礼现场到外面去回避。
要是农村的一般离家远一点,跑到村里的小卖部,或者是树下纳凉,绝对是不能返家的,更不能出现在出殡的路线上。
而城里的则是跑出去,有些人就是在看下象棋,或者是和人聊天。同样也是不允许在出殡的路线上。
很多老一辈的人一看到这种情况,就会说,一定是夫妻俩八字中有四字相同的,所以不能相送!送者有祸!
就算是丧偶者不想离开不想回避,可是也会被亲戚朋友个个都相劝,一定要离开丧礼现场避开出殡。
请来做法事的和尚或者道士也会劝丧偶者离开的,不管是为了逝者,还是为了活着的人,都要规避。
何为八字中有四字相同的?八字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只要年月日时只要出现两个一样的,那就是要回避的。
比如说:丈夫是1970年1月1日0点生,而妻子是1970年1月22日12点生,那么就是年月相同,生辰八字有四个字相对应了。这一种是不能相送的,必须要回避。
生辰八字有四个以上对应就得回避,所以就会出现丧偶在出殡前离家很远,吃饭也得在外面,买来吃。游荡在出殡之后,才能返家。
我曾经听一个长辈说过,他们村曾经有一个人不信邪,他与妻子的生辰八字有六个字以上是相同的。
他还是送了,并且送出殡的时候,也没有戴破斗笠,按习俗,男丧偶出殡相送的时候,是要戴上一顶破斗笠,然后由人携扶着相送。如果说是女丧偶,女方就得戴孝相送。
要戴的是破斗笠,而不是图中这么好的一顶斗笠
在丧事刚刚办完的次日,他的家人就发现他直挺挺地死在了床上,跟随着亡妻而去了。于是又办起了他的丧礼,然后夫妻合葬。也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