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月4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发言的薛敏修手捧本科毕业证,成为全场的焦点。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4年。为了这一天,她已经期盼了61年。3次高考,从未放弃,81岁时终于成全了21岁时的大学梦
2月4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发言的薛敏修手捧本科毕业证,成为全场的焦点。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4年。为了这一天,她已经期盼了61年。3次高考,从未放弃,81岁时终于成全了21岁时的大学梦。
两年修满学分、每科作业100分,懂拉丁语、英语、法语、俄语,会摄影、修图,喜欢骑车、游泳、田径……薛敏修刷新了很多人的“学习观”,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议浪潮。很多同学称赞她为“学霸奶奶”。
“学霸奶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
薛敏修珍藏的1959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奶奶同学”毕业即成“网红”
“这一次,我的大学梦才算是真正实现了。”2月的天津,虽已立春,但依然寒气袭人,81岁的薛敏修裹了裹衣服,有些激动地说,和以前取得的进修证书、专科学历相比,这次拿到的是本科学历证书,“看,我拿到的证书还是名牌大学给颁发的!”
2月4日,天蒙蒙亮,薛敏修迫不及待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简单吃点早餐后,搭乘公交急匆匆地向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赶去。这一天,她期盼得太久了。走进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毕业典礼现场后,面对一下子涌进来的“长枪短炮”,她的心有些慌了。
作为毕业生代表,81岁的她在掌声中走上了演讲台:“相信你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我,其实有的人会想,像我这个年纪的老人更适合在家里种花养草,度过安逸的晚年时光。但我不甘于这样的生活,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我要感谢天津大学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把年少时未完成的梦想变成现实。”在两三分钟的发言中,台下一片寂静。
随后,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将本科毕业证郑重地交到了薛敏修手中,并送上了鲜花。这个毕业证书上显示,专业为电子商务,网络教育专升本,落款时间为2018年1月20日。
这则消息一经发布,薛敏修一下子成“网红”,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大写的服!厉害了,老奶奶,你把很多80后、90后都‘秒杀’了。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90后、00后学霸都弱爆了,天津大学这位30后的‘超级学霸’已经毕业啦!”“80多岁奶奶完成天津大学本科学业,可喜可贺!这是我们共同的榜样,你们这群年轻人还在等什么?”
3次高考,为的是弥补心中的痛
“这辈子就喜欢学习,一学习就有收获,就会很开心。”薛敏修1936年12月生于天津。1954年,她从当时的铁道部哈尔滨卫生学校药剂学专业毕业(中专),毕业后被分配至西安的铁道部临潼疗养院工作。
1957年,她21岁,第一次参加高考。当年8月喜讯传来,她被 西北大学 生物系录取,本科。然而,就在她兴高采烈地去给单位汇报并计划去大学报到时,结果被迎头一击。单位领导因工作需要拒绝放行。她不得不含泪放弃了。
“考上了大学却不能去上,那种钻心的疼痛,一般人很难体会得到。”她说,她至今仍然珍藏着这张 西北大学 的录取通知书。
1958年,她回到天津。大学梦再次复燃了。1959年,她鼓足勇气第二次参加全国高考,但未被录取。这让她很受打击,曾经消沉过一阵子。
2001年4月,教育部放宽考生报考条件,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太高兴了,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薛敏修说,自此,埋藏在心底的大学梦开始复苏。其实,那一年她已经65岁了。
在求学中,她了解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分别有开放教育(免试入学)和成人教育(应试入学)两种模式,她就参加了开放教育模式,经过系统学习,2013年毕业,获得了“电子商务”大专学历。同年6月,薛敏修第三次参加全国高考,但遗憾的是,这次成绩并不理想,只有300多分,未达到三本录取分数线。
“别叫薛奶奶,叫薛敏修同学”
第三次高考失利,心存遗憾而又不甘心的薛敏修继续在寻求其他的学习方式。她了解到现代远程教育也称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一般由各高校自主招生,很适合自己,让薛敏修有了继续求学的信心。
薛敏修的辅导员张军至今仍记得薛敏修来报名时的场景。那是春,网络教育学院本部报名处,走进来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判断,奶奶应该是替忙碌的孙辈来报名的。可是当他们刚一张嘴“奶奶,您……”就被薛敏修制止了:“请叫我薛敏修同学,我是来报名学习的。”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都震惊了。
“我们这儿的学生平均年龄30岁左右,她都77岁了,我们十分惊诧。”张军表示,不过在了解到了她的故事后,又感到十分佩服。薛敏修所在的电子商务专升本班级里有160名同学,超过60岁的只有她一个人。
从此,在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薛敏修同学”成了“身边的榜样”。张军回忆,其实,佩服薛敏修的显然不止她一人。“我们的作业是网上题库,题量较大,但她每门基本都100分,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60分万岁。”
张军表示,电子商务专升本的课程与其他本科生是一样的,不仅有高数、英语等基础课,还要学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课,要求学生在2年半至4年半的时间内,学完包括专业课、实践课、理论课等18门学科。薛敏修不仅跟得上,而且成绩还很突出。
“你才30多岁,咋就不能坚持下去呢,你看看薛敏修同学……”“这门课,你再努力复习一下,你看看薛敏修都过了……”
自学拉丁文、英文和法文
“不懂拉丁文,给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使我下决心学习。”1954年8月,薛敏修从卫校毕业后做药剂师,当时进口药多,说明书大多是拉丁文,而她以前只学过俄文。为了能弄清每种药的成分和结构,便开始自学拉丁文。后来,因种种原因,她一度被调离了岗位。
1981年再回原来岗位时,26年过去了。“变化太大了,我发现几乎所有药库药品的说明书都改成了英文,眼前一抹黑,全都不认识了。”从那时起,薛敏修决定要学习英文。
有一次,她看见老年大学的法语课程,很受启发。“英文和法文有一定相通之处,我可以借法文来理解英文。”她又自学起了法文。加上当年中专里学习的俄语,如今已学了4门外语。她坦言,对这4门外语,只是会“说”一些,远远达不到“会”的程度,“每一门外语,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收获蛮大的”。
“学霸奶奶”成终身学习的典型
对今后的打算,她表示会继续学习下去,把一些知识弄懂弄通,也乐于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当你长大,你会发现成功的定义在改变。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有走下去的勇气……”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负责人李振宇说,自2000年7月天津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18年来,薛敏修刷新了最大年龄的纪录,“她为所有的人树立了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榜样,也成为终身学习的标志性人物”。
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新闻,就是有一个七十九岁的老太太,她独自一人来到西安,就是为了陪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过年。这样的一个情况还是让许多人感觉到身份的热泪盈眶,因为毕竟对于这样老的一个老人来说,她通过这样长途跋涉来到这样的一个陌生的城市,也是要经历过许多的艰难险阻的。这样对于他自己来说,很有可能也会让她自己产生一系列迷路的行为,对于她自身来说也是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曲折的。不过她这样一个做法,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她的孩子的确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孩子对于长辈来说就是意味着全世界。
那么有一些孩子,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如果对长辈不尊敬的话,长辈也会第一时间原谅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心里十分的重要,所以在他无论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举动之后,长辈都会不以为然。就是因为他们在长辈的心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他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通常就会没有去考虑这样的一些事情,就像是这一个孩子,他在自己过年的时候却没有去回家,也是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对于自己的老母亲没有非常多的这样的一种感情,并且对于自己的母亲没有照顾的这样一种心理。
虽然说孩子在长大了之后就会自己成家立业,拥有自己新的家庭,但是在他们的父母眼里,他们就是相当于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而且对于他们父母来说,他就是自己的全部,只要这一个全部,他面临着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之后,很有可能就会抛弃自己。那么对于自己的一些父母来说也是十分不可取的一种行为,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更是有一些老人,他们在家里面已经是有一个空巢老人的名号了,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深思熟虑一下,考虑自己的父母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些人群。
父母在经历了十月怀胎这样一个辛苦,并且经历了几十年的养育才把我们养育成人。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也应该对父母保持着感激的这样的心理。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所以对于一些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就是他们的一生的财富。对于这样的一些行为来说,孩子也要对父母保持着非常感激的心理,才能够体现他们孝顺的这样的一个方面。
2021年2月1日,在西安火车站,一个肩上背着大包的老太太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采访了解到,这回老奶奶今年已经79岁高龄了,是从河南坐火车来的,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都西安,由于没有放假又加上疫情原因来回不方便,今年就打算留在西安过年。老太太独自一人在家过年也是孤单,孩子常年见不到也是想念,所以就从老家赶来和孩子们团圆。老太太还分享了她跋山涉水所带的物品,有爆米花,酸豆角,鸡蛋等。看着老太太略微有些迟钝的动作,心酸不禁涌入心头。
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原本所在地小城市,都想在大城市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家中留守的都只有没有什么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一般在外面工作的人一个月就休息几天,还不是连贯休的,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连续放上几天假。于是,每年的春节变成了老人期盼和孩子们团圆的日子。
虽然归家团圆是每个务工人员的内心期盼和规划,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2019年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久违了宁静。曾经热闹非凡的大街,变得空空荡荡。于是,2020年春节的时候,没有往年的阖家欢乐,也没有往年的走亲访友,很多在外务工人员因为疫情原因被隔离在外。
时隔一年,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受到病毒感染的人员也已经恢复健康出院,疫情,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可怕了!虽然在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新冠疫苗已经成功上市,但还没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零零散散的感染病例还是令人揪心。
春节如果人员流动过大,很有可能激增新冠病毒感染数量,于是政府为了更好的控制疫情的发展,防止春节前后疫情状况突变,出台了新政策,建议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为了让更多的更多的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很多地方政府都推出了过年红包补贴,房租减免等福利。
虽然“就地过年”政策是遵循个人意愿的,但很多人员也会为了个人和家人的安危留守外地。如果选择“就地过年”,就意味着很多2020年未归家的人,2021年春节也将漂泊在外。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想念家人,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见一面少一面了。
79岁老太身体年迈,却还千里迢迢的到儿子面前,这只是个例,还有更多年迈的老人是没有这个能力到达儿女的面前的。真心希望企业能够合理安排员工工作休息时间,让更多务工人员在疫情过去之际,与家人团圆。
近期有消息报道称陕西西安一76岁爷爷独自送孙子上大学,这则消息一经报道就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以及热切的讨论,那么就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他的父母去哪里了呢?
其实这种现象对于现在的社会还是非常多见的,毕竟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人们所要承担的房贷跟车贷的压力都比较严重,所以为了能够给予孩子更多更好的教育条件,很多父母都选择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现在社会存在很多空巢老人跟留守儿童的出现。而这种现象同样也表现在大学生在面临开学的时候一般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家长的太过忙碌而导致学生基本都是有老人去进行相应的陪伴,其实这种现象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价值观的一种形成,毕竟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根据科学证明表示,如果孩子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那么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会有非常多的责任心,甚至很有可能会培养他们有责任的一些情感,从而能够帮助他成长为更适合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存在。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老是重视孩子的物质教育,对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同样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话题,不能够让他在一些别的孩子的歧视之下成长,这样对于他们来讲是不公平的一种存在,同样也不利于他个人完整人格的体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向我们表明了,作为家长还是应该多去关注孩子的一些身心健康,不能单纯的去给予孩子一些物质条件,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
对于一个91岁的老人来说,你觉得对方在这个年纪应该还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大概就已经是头发花白,走不动路的年纪了吧。但是在西安这位91岁的奶奶简直就是让大家惊呆,能够准确的说出自己每个儿孙的生日,对于一些老人来说自己的生日想必早就忘完了吧,年轻人自己都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但是老人却记得清清楚楚的。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真的是非常的幸福了。
一:老人耳聪目明。只能说这位91岁的老人真的是耳聪目明,很多的人在这个年纪连自己叫什名字,或者是家在什么地方都记不清楚了,老人却记得一清二楚。而且每到了儿孙生日的时候,还会提醒他们要吃长寿面,过生日。看样子老人的身体还是非常健康的,再多活几年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有可能还能够熬到自己百年。
二:儿孙非常幸福。在家里面能够有这样的老人牵挂着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有多少的人都是想被人牵挂但是人已经不在的。即便是自己在外面生活多难,只要家中有人牵挂着自己那就是温暖。在这样四世同堂的家庭中非常的欢乐,也非常的热闹,老人承欢膝下,亲人还在身边,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三:人老了也要保持身体健康。据家人所说,这位老人在平时的时候是非常喜欢吃肉的,所以说身体保持也非常的健康,完全不像是91岁的老人,自己还能够照顾自己。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也能够明白人老了也是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起码自己还能够多活几年,多陪陪自己的家人。
这位西安奶奶可以称得上是长寿老人了,在家里面那就是福星,庇佑着一家人的幸福安康。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