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建国初期,越南曾经和我国关系十分亲密,但后来中越两国却反目成仇、兵戎相见,直到今天关系都没有恢复到昔日的友好程度,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越南前***黎笋。作为胡志明的继任者,黎笋一上位就违背了之前胡志明的叮嘱,开始亲苏反中,把越南拉进了战争泥
建国初期,越南曾经和我国关系十分亲密,但后来中越两国却反目成仇、兵戎相见,直到今天关系都没有恢复到昔日的友好程度,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越南前***黎笋。作为胡志明的继任者,黎笋一上位就违背了之前胡志明的叮嘱,开始亲苏反中,把越南拉进了战争泥潭,错过了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如今几十年过去,黎笋失败的政策对越南这个国家的恶劣影响仍在继续。
1907年,黎笋出身在越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黎笋从小就没有所谓的“认命”的想法,他很早就萌生了革命的念头,21岁就加入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开始投身共产主义
多年来,因为从事革命工作,黎笋多次遭遇牢狱之灾,但他的信念从未发生过动摇,始终坚定追随胡志明的革命步伐。由于黎笋工作能力突出,再加上他资历老,他很受胡志明赏识,早在40年代初就成为越共党中央常委委员,是越南革命的重要人物。
“二战”结束前夕,胡志明在北越发动独立运动,并取得了成功,北越成功独立,加入 社会 主义阵营。而黎笋主要负责南越地区的革命工作。到了60年代,从表面职务来看,黎笋已经成为地位仅次于胡志明的越共***。
胡志明虽然是越南的“国父”,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但是越共内部对他也存在不少质疑,这主要是因为胡志明年轻时曾经留学海外,加入过法国***,和我党关系也很好,严格来说,胡志明领导越南革命,一方面是出于他自己拯救祖国的意愿,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共产国际的命令。因此,越共内部有人认为,胡志明的革命意志不太纯粹。
而黎笋这不一样,他是土生土长的越南人,胡志明在国外的时候,黎笋一直在越南国内辅助他的工作,因此黎笋在本土的政治势力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强得多。
胡志明成为越南***后,黎笋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黎笋此人,说好听点是心志坚定,说难听点就是固执己见,而胡志明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强硬的人,再加上为了稳住大局,很多国家大事胡志明都不可能自己做主,而是要和黎笋商量着来。久而久之,黎笋的权力无形之中变得越来越大,到了后来胡志明重病缠身,对很多事有心无力,只能由黎笋代劳。所以在胡志明没有去世之前,越南的实际掌权者就已经是黎笋了。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病逝,黎笋正式上位,开始执掌越南。
黎笋一上台,就推翻了胡志明之前的很多政策,打压了一大批忠于胡志明的越共高层,把自己人安插进重要部门,来了一个“大换血”。如果说排除异己只是黎笋的“常规操作”,那么他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则令人大跌眼镜,彻底弄垮了越南。
也许是上位之初的黎笋渴望做出一些骄傲的政绩,很快他就暴露了自己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胡志明在位时,越南与众邻国以及同阵营的国家关系都不错,尤其是和我国关系更是亲密。也正是因为这份情谊,在越南的独立运动和反抗美国的越南战争中,我国都对越南提供了无私的援助,这都是雪中送炭的恩情。
然而,胡志明死后,黎笋却立刻对我国翻了脸。时间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苏关系交恶,而中美关系却“破冰”成功,这让苏联感到恐慌,于是开始拉拢越南一起对付中国,也就是从这时起,黎笋开始高举“反华”大旗。
黎笋之所以听苏联的话、敌视我国,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黎笋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越南当时很落后,但是跟其他东南亚邻国相比,越南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再加上苏联为越南提供了军事援助,黎笋就“飘了”,自以为能和中国叫板,在亚洲取得一席之地。
当时我国国内比较动荡,而且有十几年没有经历战争,黎笋就认为我国会不敌越南,于是开展了一系列挑衅行为。
在越南国内,黎笋公开反华、排华,在他的带领下,越南人反华风气日盛,开始排斥中国人,后来黎笋更是直接采取行动驱逐中国人,不少华人和中国人被迫离开越南,还有一些人在这场运动中遭到了不公对待,甚至死在了越南。
之后,黎笋的行为愈演愈烈,他的霸权野心刚好和苏联向亚太地区扩张的战略企图不谋而合,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军事方面的同盟友好合作条约,苏联还在越南建起了军事基地。这些行为不仅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复杂程度,让越南更加依赖苏联,还助长了黎笋的野心。
在黎笋看来,日本、韩国是美国的“小弟”,不在竞争对手之列,而中国和越南同为发展中国家和 社会 主义国家,因此中国会是越南称霸亚洲的最大障碍,必须扫除。
在苏联的暗中支持下,1979年初,中越战争爆发。开战之初,黎笋表现得信心十足,觉得越南兵力这么强,中国肯定占不了上风。当时越军的确非常猖狂,连“要在中国过春节”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当然,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也都清楚,我军仅用一月就打到了越南首都河内,狠狠地震慑了对方。
除了和我国开战,在1978年底,黎笋还不顾反对,下令进攻了柬埔寨。柬越战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不义之战,彻底让越南失去了民心,不仅邻国不敢再跟越南交好,在国际上越南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不少国家都因此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和合作,越南昔日抗美救国的正义形象荡然无存。
频繁发动战争不仅没给越南带来荣耀,反而造成了经济上的重创,毕竟打仗是最烧钱的事情,即便是有苏联的支援,越南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凋敝引发了物价上涨、高失业率等 社会 问题,据统计,在1978年至1984年这6年里,越南的物价水平平均每年都要上涨50%,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就连基本的温饱都保证不了,人民叫苦不迭,对黎笋政府日渐不满。
进入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黎笋见此眼红不已,他认为中越两国情况大同小异,于是直接照搬了我国的部分经济政策,但是他却忽略了越南当时的国情,反而弄巧成拙,导致经济混乱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财政失控。
为了堵住民众的口,1986年6月,越南政府一口气罢免了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理和其他8名部长,实际上就是把他们当作替罪羊。至此,黎笋之前信心满满的经济改革宣告失败。
一个月后,黎笋在河内去世,越南为其举行了“国葬”仪式,十分隆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众的冷漠。胡志明去世时,举国悲痛,黎笋去世时,真正伤心的人却不多,大家更多的是感觉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时越南在黎笋的错误领导下已经变得很糟糕了,民众生活很艰难。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黎笋是越南的功臣,因为在他的带领下,越南的军事实力一度比较强,在国际上算是打出了一定的名声,尽管这一切的代价是经济方面的巨大牺牲。
现在来看,黎笋走得最错误的一步棋就是和中国站在了对立面。在黎笋搞砸中越关系之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越南的最大援助国,付出的远比苏联要多,当年越南主要城市的供电都是我国负责的。后来出现的中越矛盾其实是中苏矛盾的延伸,黎笋为了讨好苏联,不惜“背叛”了中国,他一心只想取代中国的地位,却忽略了自己的实力,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把整个国家拖进了泥潭,直到现在越南都没能在经济方面翻身。
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市,是越南的3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亦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侧、由同奈河、西贡河和威古河形成的一个三角洲上,居西贡河右岸,南临南中国海,西、北两面分别同隆安省、西宁省接界,东面是小河、同奈两省。东南距海口80公里。根据越南国会1976年7月2日的决定,胡志明市包括解放前的西贡市、嘉定省,以及平阳。厚义两省的一部分。全市西北至东南长102公里,东西宽75公里,面积2390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03平方公里,人口414万(1992年)。目前市区有12个郡,郊区有6个县。
胡志明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7度,各月之间温差不超过5度,年日照2500小时至2700小时,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5%~78%,全年几乎没有台风。
胡志明市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为南圻首府,1955年后为越南伪政权“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受西方影响,商业发达,曾有“东方巴黎”之称。胡志明市没有独特的名胜古迹,但法式建筑较多,如饭店,教堂等。这些法式建筑具有浓厚的法兰西文化风格和很高的观赏价值。
胡志明市是越南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有越南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国际航空港。优良的商业吞吐港西贡港,年吞吐量可达450-550万吨。铁路可通往河内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经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挝。有良好的国际航空港,可通往曼谷、吉隆坡、马尼拉。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工业基地。主要有纺织、化学、造船、机械制造、碾米、酿酒、制糖等工厂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工业主要有碾米、制糖、酿酒、编织、卷烟、化学、造船和机械修配等;郊区为稻米主要产地;越南南方交通运输中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胡志明市是最多游客到的越南城市,这里没有太多的新建筑物或新马路,整个市容均予人又老又旧的感觉,可能这份古老的风情就是胡志明市的特色所在吧。十八世纪的胡志明市,在法国人用心的经营下,不但生活习惯深受影响,市容更是十足的法国味,许多美丽的法国殖民建筑也成了观光客流连的地方。
夜游胡志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节目,最好是坐在越南流行的脚踏三轮车上。漫长夜市,可看见在湄公河畔的喧闹和拥挤。
1969年9月2日,这对越南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回味的日子。
因为在24年前的这一天,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宣布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天也被设立为越南的国庆日。
但不幸的是,胡志明主席在这一天也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越南和越南人民。
当时,新中国和越南的关系处于蜜月期,因此在胡志明逝世后,消息被第一时间递送给了新中国驻越南大使王幼平。
王幼平立即将这一噩耗汇报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王幼平,有两件事情不要去做。
周总理给王幼平下达了什么指示?
这还要从胡志明和周恩来之间的故事说起。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义安省南坛县金联村的一个教师家庭。
胡志明原名叫做阮必成,号爱国,胡志明这个名字是他在二战时期用于抗日的化名,后来一直沿用到去世。
同毛泽东、周恩来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一样,幼年时期的胡志明就胸怀大志,当时的越南,正笼罩在法国殖民统治的阴影之下,那时候胡志明立志要赶走法国侵略者,将自己的同胞彻底解放。
1905年,还在顺化国立学校的胡志明就暗中地参加了反法运动,为当时一些爱国的仁人志士进行联络的工作。
6年之后,胡志明从学校辍学,来到了一所私立学校担任教员。
在私立学校里的胡志明,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他很希望自己能前往西方国家学习,以寻求一条能够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1年末,胡志明化名为阿三来到了法国的一艘商船上担任了厨师助手,暂时离开了越南。
就这样,胡志明跟随着这艘商船辗转来到了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
在此期间,胡志明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努力学习着外语,广泛地接触外国的群众,探查着各国的国情。
1917年,胡志明来到了法国,并置身于法国的工人运动,并加入了法国 社会 党,创建了越南爱国者协会。
1920年末,加入了法国***,成为越南第一名***员。 2年之后的1922年,胡志明结识了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等人。
胡志明和周恩来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首先,二人都是亚洲人,都具有亚洲血统;
其次,在文化上也是一衣带水;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二人都信仰共产主义,都想为民族的解放寻找一条可靠的途径。
因此,二人在交谈中聊得十分投机,渐渐地便将对方当做知己。特别是在远在万里的欧洲,老乡情谊的加持让二人很快便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鉴于胡志明早于周恩来到达法国,年龄又比周恩来年长,因此周恩来一直将胡志明当做自己的老大哥。
在胡志明的引荐下,周恩来也随即加入了法国***。
然而,二人的缘分和交情并未止步于此。当时的胡志明根本不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会落入国民党的手中,更没有想到周恩来将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二十年后的1942年8月末,胡志明在广西省德保县被国民党乡公所乡警拦截。
在对胡志明随身携带的证件一一盘查后,乡警发现胡志明携带的大部分证件均已时效,将其扣押。
2天之后的8月29日,胡志明被押送至靖西县城。靖西当局将胡志明打成了重要嫌疑犯,继而将其押解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进行进一步的审查。
在这期间,胡志明想方设法地同国民党方面进行沟通,但均没有下文。
狱中的胡志明,被国民党当局作为政治犯关押。
据胡志明后来回忆,他被吸毒者以及患有性病的人关在一起,牢房里有很多人,非常拥挤,以至于连躺下的地方都没有。胡志明无奈之下,只好坐在马桶上休息。
在这种环境下度日,对胡志明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可想而知。
就这样,从1942年8月29日到1943年9月10日,胡志明被国民党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一年之久。
在这期间,胡志明先后被关押在广西省的靖西、田东、隆安等13个县下属的13所监狱。
胡志明被捕入狱的消息,终于被越南***中央获悉。心急如焚的越共中央同国民党当局联络,想方设法地查找胡志明的下落。
但国民党方面对此置之不理,无奈之下,越共中央只好向中国***求援。
延安方面立即将此事电告给远在重庆的周恩来,请周恩来想办法营救胡志明。
周恩来经过一系列斡旋,终于在1943年9月10日,将胡志明从监狱中解救出来。
重见天日的胡志明,终于重获自由。 后来,在得知自己的获救是周恩来的帮助后,令胡志明大为感动,他不由自主地感叹道:“中越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1949年,经过近百年屈辱史的中国终于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与安定。
然而此时的越南却同法国侵略者进行抗争,尽管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民主共和国于1945年成立,但却被法国侵略者武装干涉,于是胡志明再次带领越南人民揭竿而起,同法国侵略者抗争到底。
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访华,以寻求新中国对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进行援助。
当时,毛泽东正在访问苏联,周恩来在请示了毛泽东后,和胡志明一起前往莫斯科会见斯大林,四人商定了共同援助越南的大事。
在苏联期间的周恩来,一如既往地对自己昔日的老大哥胡志明格外的关心、照顾,对他领导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斗争的做法表示强烈的支持。
据史料记载,新中国在成立伊始,对越南的抗法战争进行了大量的援助。
仅在各类物资方面,就有500多万吨的粮食,3万多辆 汽车 ,200多万吨汽油以及数亿美元的外汇等;同时也派遣了陈赓等高级将领赴越南前线协助越军作战。
有了新中国的支持,越南人民军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给予法国侵略军以迎头痛击。
1954年7月,在瑞士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使越南等国的国家主权得到承认,这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法国殖民越南的阴谋。
中国的抗法援越,令以胡志明为代表的越南对中国的好感大幅增加,对中国以及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的感情也更加地深厚。
据史料记载,1950年后,胡志明多次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访问中国。
面对胡志明的多次访华,周恩来从未忘记他的老大哥。
知道胡志明喜欢食用中国产的苹果,周恩来总是想方设法地弄到上好的苹果,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胡志明手里;
知道胡志明喜欢抽烟,为了减少抽烟对胡志明身体的危害,周恩来就想方设法地弄到中国产的中华、熊猫牌香烟送给胡志明
据史料记载,胡志明在访问中国期间,曾到达过中国多个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新疆、海南等地,可以说在所有访问过中国的外国元首中,胡志明留下的足迹最多。
1960年之后,积劳成疾的胡志明身体状况开始每况愈下,必须静养才能使身体有所恢复。
因1955年11月爆发的越南战争,使得越南的医疗条件难以为胡志明提供静养的环境,故1963年后的胡志明化名“丁老”秘密地来到中国休养。
周恩来对于胡志明来中国静养一事十分欢迎,在欢迎的同时,他也为胡志明精挑细选了一个医疗小组,为胡志明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等。
然而,到了1969年,胡志明的 健康 状况开始恶化,病情越来越严重。
据史料记载,在胡志明的 健康 状况恶化后,按照他的请求,新中国曾先后4次派出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医疗团队赴越南为胡志明治病。
胡志明因常年的革命战争,他的身体早已脆弱不堪,特别是他的心脏,更是不堪一击。
1969年3月,胡志明的心脏病突发,新中国在获悉后立即挑选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医生组成了一个医疗团队,命令他们立即前往越南为胡志明会诊。
1969年4月2日,胡志明电告中共中央,表示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对越南的帮助,对中国援助越南一事表达了高度赞扬和认可。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是胡志明发送给中共中央的最后一封电报。
幸运的是,在医疗团队到达越南后,经过3个月的努力,将胡志明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后来,在听说胡志明 健康 状况良好后,周恩来在医疗团队第二次前往越南时,特地委托他们带两只北京烤鸭给胡志明。
然而好景不长,8月15日,胡志明突然患上了感冒,此时的胡志明已经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加之身患重病,一场普通的感冒对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无异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8天之后的23日,胡志明的心脏病再度恶化,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的症状。
两种疾病的存在将胡志明折磨地死去活来,他一度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了休克症状。
第二天,越南政府紧急召见了中国驻越大使,告知其胡志明病危的消息,希望中国方面派遣医疗专家赴越南为胡志明治疗。
周恩来在收到消息后,丝毫不敢怠慢,立即挑选了当时国内最厉害的医生,组成了两个医疗小组,分两批次派往越南,挽救胡志明的生命,同时又派遣专机为胡志明送去了急救药品。
然而,这一次胡志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即便是最厉害的医生也无力回天了。
1969年9月2日6时许,胡志明陷入了弥留状态,身旁的医生立即对他进行抢救,整个抢救持续了长达几个小时之久。
1969年9月2日9时47分,越共***黎笋无奈地下令停止抢救,胡志明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
就在胡志明溘然长逝后不久, 周恩来总理立即电告王幼平:第一,不要联系胡志明的医疗小组;第二,暂时不要向越南方面表示哀悼。
那么周恩来为何会做出这两点批示呢?在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
原来,在8月下旬胡志明病情恶化时,周恩来便敏感地觉出胡志明这一次极有可能是凶多吉少,多半是无力回天。
而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元首的去世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敏感的话题。
出于上述考虑,越南方面必然对病榻前的胡志明寸步不离,同时严格封锁消息,甚至会暂时将医疗小组滞留于越南,即便是此刻联系医疗组也是无济于事的。
果不其然,就在胡志明逝世后不久,越南政府同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协商,请求医疗小组暂时不要离开主席府,也不要同外界联系。
因此,周恩来指示王幼平暂时不要联系医疗小组。
另外,胡志明的逝世,除了给越南人民带来极大的悲痛之外,还给越南当局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胡志明逝世的日期正好在1969年9月2日,正好是越南的国庆节,无论是热烈地庆祝建国,还是沉痛地悼念胡志明,似乎都不妥当。
而若王幼平在胡志明逝世的当天前去吊唁,则必然使双方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因此周恩来未雨绸缪地指示王幼平先保持观望状态,暂时不要吊唁胡志明,等到越南方面正式公布消息再前去吊唁也不迟。
好在越南方面迅速地调整好策略,将胡志明的逝世时间推迟了24小时,对外公布的时间为1969年9月3日上午9时47分,完美地避免了尴尬,既可以热烈的庆祝国庆,又可以在第二天对胡志明沉痛哀悼。
就在9月3日晚间,周恩来率领代表团乘专机来到了河内专程吊唁胡志明。
周恩来在表达了中国对胡志明逝世的沉痛哀悼之后,从个人角度向越南方面提出提前瞻仰胡志明遗容的请求。
鉴于胡志明生前和周恩来的深厚交情以及中越两国的友谊关系,周恩来的请求得到了越南方面的肯定。
第二天晚7时,周恩来和叶剑英来到医院瞻仰了胡志明的遗容,他们是越南 历史 上唯一在胡志明遗体告别仪式前瞻仰其遗容的外宾。
周恩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料事如神。
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胡志明逝世后不久,做出的两点指示完美地避开了尴尬局面,可谓非常高明,成为中越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
对于胡志明的话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他是越南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和中国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在中国待了有二十多年,是一个中国通。
胡志明1924年从苏联来到广州,积极从事革命工作,为祖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当然在中国的话胡志明也吃了不少苦,因为和延安方面一个阵营,1942年被捕入狱,做了一年多的监狱。在此期间受了不少的磨难,当然胡志明的话也从中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在中国还娶了老婆。
1945年越南取得独立,胡志明成为越南的第一***,他将汉字废除。有人说他忘恩负义,也有人说他情有可原。
首先越南曾经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不仅对它采取经济掠夺和暴力压迫,还强制推行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经过长期的推行,拼音文字已经在其国内有着广泛的基础,所以当胡志明提出废除汉字之后就只剩下拼音文字了。
再者,汉字是很难学的文字,而拼音文字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当时该国还非常贫穷,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学习汉字也很困难,所以就想用拼音文字来代替汉字。主要目的也是便于农民学习,成为扫盲的一种手段。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同时也是最难学的,在当时,越南国力十分贫穷的情况下,老百姓学习汉字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越南把学习语言的难度降低,用简单的拼音文字来代替汉字。老百姓学习文化的成本和时间得以大大降低,使拼音文字得到越南民众的认可,迅速在越南全面推广开来。
汉字是废除了,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就出现了,因为之前很多的历史资料、文献都是用汉字著写的,都看不懂。甚至于一位农民在家里发现了很久之前的一卷圣旨,找来专家一看,什么也看不懂,全是汉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