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出嫁爷爷奶奶可以送吗?

老人 0 68

孙女出嫁爷爷奶奶可以送吗?,第1张

孙女出嫁爷爷奶奶可以送吗?
导读:下了,爷爷奶奶可以送吗?当然可以送呀,为什么不能上?那是很高兴的事,升初嫁了爷爷奶奶都挺高兴的,能送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一方土地,一个一一方人吗?一个地方一个样,我们这儿就可以送,不知道你们那儿能不能送爷爷奶奶送女儿出嫁,这是多么高兴的一件

下了,爷爷奶奶可以送吗?当然可以送呀,为什么不能上?那是很高兴的事,升初嫁了爷爷奶奶都挺高兴的,能送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一方土地,一个一一方人吗?一个地方一个样,我们这儿就可以送,不知道你们那儿能不能送爷爷奶奶送女儿出嫁,这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呀,大家欢喜,大家高兴都去吧,没有事儿,这都是喜庆的日子,没有事儿,都挺好的,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开开心心的,好好的快乐这一把这,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正是幸福呀,幸福爷爷奶奶送孙女出嫁,爷爷奶奶心里头真是高兴呀,孙女都出嫁了肯定,高兴肯定高兴,快去吃饭吧,吃饭去吧

这件事情最后的结局是老奶奶乘坐的三轮车又返回来了,将奶奶丢失的钱和衣服归还回来了,果然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老奶奶得知自己的钱和衣服丢了时,非常无助坐在路边哭泣,也许这个钱是奶奶攒了好久才攒下来的,丢了的确是会非常难受,钱对于老人来说是有不一样的意义的,所以当我们不小心捡到别人得东西时,真的应该要想办法归还给失主,我们真的不能确定捡到东西对于失主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就不该要。

这位三轮车车主的做法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管东西的价值有多少,这种精神就是非常可取的。可能有些人在捡到一些东西时就会觉得捡到的就是自己的,其实这样的做法真的不可取,如果数额较大,还会构成犯罪,所以既然是捡到的,就应该想办法归还给失主。

一、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是好的

当看到这个视频时,说实话还是非常有感触的,当看到老奶奶着急的坐在路边哭泣,孙女上前帮助奶奶擦拭眼泪,就足以可以看出来奶奶非常重视这笔钱,对于她来说也许就是她的全部,丢了也许就会终日郁郁寡欢,好在三轮车主在发现这个东西及时将东西归还给奶奶了,两位老人的做法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不管什么时候做人的初心不能忘,我们同样也应该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丢了东西被别人捡走不归还,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做法就会不一样了。

二、拾金不昧优良传统需要持续传承下去

三轮车车主的做法正是体现了我们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这样好的做法应该一直传承下去,我们应该给孩子灌输拾金不昧的精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好的风气正是我们社会所需的风气,所以当遇到好的事迹时,可以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所以这件事情虽然刚开始看起来替奶奶揪心,当三轮车车主返回时,悬着的心也就随着奶奶的钱归还而放下,这件事情也说明拾金不昧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好的习惯需要传承,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及时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亲情是这人世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并且养育我们,我们和父母的感情是分不开的,抹不去的。不仅父母和子女之间是这样,奶奶和孙子也是如此,甚至可能会更亲。如果奶奶看到很久没有见面的孙子,肯定会掉下眼泪,因为那种亲情是融于血的,孙子就是奶奶的宝贝,最喜爱最亲近的,他们的感情会非常的深厚。倘若长时间不见面,更是日思夜想,奶奶和孙子之间的感情特别稳固,如果孙子有什么事情,奶奶肯定会第一时间站住来保护孙子。

一、奶奶和孙子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

俗话说的好,血浓于水。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当中,经常会有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的情况出现。那么这时的孩子是非常需要照顾的,所以奶奶就会把孩子接过去照料。这里的原因呢有两点,一个是孩子没人照顾需要人去接管,那么陌生人父母肯定不放心,所以一般就由奶奶照料。二是孙子是奶奶的小棉袄,长期不见到孙子,奶奶会非常想念,那么如果孙子没人照顾,奶奶肯定是第一个冲出去要照料自己的孙子。因为奶奶和孙子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

二、孙子是奶奶的贴心小棉袄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大概就是奶奶对孙子的感情吧。对于奶奶来说,孙子就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谁也替代不了。有时候奶奶对孙子的喜爱甚至会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要亲。所以每当孙子需要什么的时候,奶奶都是第一时间去给他,去做到事情。同样的,如果奶奶生病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孙子也会非常心疼,大一点的孩子还会懂得去照顾奶奶。所以孙子是奶奶的小棉袄呢。

已经好几天了,祖母滴水未进,强撑着一口气,仿佛在等待一个什么未知。父母一筹莫展,母亲无意间瞥见门口玩泥巴的我,急匆匆抱了我到祖母的炕头。母亲趴在祖母的耳边轻声的呼唤:妈,您睁开眼睛看看,看看谁来了?您的心尖尖来了。数声呼唤之后,气若游丝的祖母呼吸有了变化。年幼无知的我扑爬到祖母的怀里,她抖抖索索的似要搂抱我,却无力抬起沉重的双手。

当晚,祖母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这是一处清净的坟院。因为地处贺兰山宽阔平整的腹地内,经年累月的风沙雨雪,倒也没能让坟院显出多少残败。坟院四周用一色的红砖砌就,连同坟院内里,也用红色的方砖铺的平平整整。清明时节,空气里已经有了来自大地深处湿润的气息,清晨的贺兰山脚下,朔风却依旧凛冽。跪拜在祖母的墓碑前,怀念的枝条伸向两处。一枝系着坚韧,一枝系着慈爱,两束枝条由祖母牵着,枝枝蔓蔓的缠绕着,触摸着曾经消失的,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

祖母的一生仿佛都在苦水里泡着,没有几个晴天,坚韧是她生存的唯一利器。

祖父母一共生育了8个孩子,由于家里穷,只存活了四个。作为母亲,祖母是何等伤心与难过?解放后的第二年,日子刚有了盼头,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祖父又因病早逝。中年丧夫,祖母被击垮在炕头,三五天不吃不睡,失魂落魄。擦干眼泪爬起来后,小脚祖母咬牙将家事进行了安排,送大伯去部队当兵,让年仅十五岁的二伯和她一起下地种田、养家糊口。

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那年,年龄相当的二伯也想着要去当兵,又担心家里没劳动力祖母反对。不识字的祖母知道后思忖了很久,还是让二伯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祖母说,为国尽忠是应该的,大锅里有了,小锅里才会有。

风云流转,日子好像花儿一样,慢慢的要盛开了。

1958年,二伯所在的部队转制为宁夏公安十三团,二伯回到了家乡石嘴山工作。当时,家乡正在闹土匪。这些土匪以贺兰山为根据地,白天休息,夜里下山抢粮、偷牲口,为害一方。为了维护一方 社会 治安,在部队被誉为特等射手的二伯应召加入了剿匪行列。1960年的一天深夜,二伯与他的战友们奉命上山剿匪。由于行动仓促,地形不熟,二伯他们被埋伏在暗处的土匪打了冷枪。风华正茂的神枪手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能,就如一缕青烟消融在了茫茫的贺兰山中。

那一年,二伯年仅二十五岁。

二伯牺牲的前夕,家里正在为他筹备婚事。闻听儿子牺牲的噩耗,中年丧夫的祖母再也无法承受老年丧子的巨痛,精神几乎崩溃,在外当兵的父亲由此提前复员。

很多次,家中兄妹都问父亲,二伯要是还在世的话,估计肯定是前程似锦。那么年轻就牺牲了,连个后人都没留下。祖母一生是不是一直在背负这份痛苦,责怪自己当年的决定。谁知道呢?父亲说,我们弟兄仨可是没少一个的,都是她老人家亲自送去当的兵。

祖父母给父亲弟兄三人起的名字里,各是忠、孝、贤三个字。

每年清明,父亲都要和家族里的男人们去给祖先上坟扫墓。按照老辈人的规矩,外嫁的女儿是不能到娘家门上给祖宗扫墓的。父亲说,他年龄大了,做事力不从心的,以后上坟的事就交给儿女们去做。无论儿子女儿,祖先是共同的,认祖归宗是应当应分,没有那么多讲究。这个清明,除了母亲,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一同来到了坟地,我也平生第一次来拜祭我生而为人的宗族。

上坟扫墓,就是将坟堆上堆砌的砖块起掉,清理掉上面的枯枝杂草,将坟堆上不平整的、塌陷的地方,用新运来的沙土重新填埋、抹平,再用砖块一一对齐、压实。这几年人们有钱了,讲究的人家会用水泥将坟堆囫囵个的抹一遍,四周砌上围墙,很像个住家。父亲说,祖父母一辈子在土地里刨食,习惯了泥土的气息,抹上水泥会让他们感到憋屈、上不来气。哥哥和弟弟因为上过坟,轻车熟路的在搬卸我们拉来的砖块,他们放下的动作很轻,好像怕惊扰了先人。父亲动作娴熟,手上很有分寸的堆砌砖块。我们帮不上忙,只能怀了敬畏的心,七零八落的蹲守在父亲身边,看他忙活。

金钱好,银钱好,不如娃娃是个宝,这是祖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母亲说,祖母特别疼爱孩子,最喜欢家里盛世满堂,添丁进口,子孙繁茂。她在世时,我们从没有在她面前凑齐整过,现在在她坟前挤挤挨挨、叽叽喳喳的,她却再也看不到了。

母亲十九岁成婚,直到二十六岁了才生下大姐。村里的大人那时打趣年幼的我们,都说你妈不生养,没成想,一生就滴里嘟噜生了一大群。这样的结果是祖母喜欢的,也是她日思夜想的。

大姐出生后,因二伯意外离世昏昏沉沉、病病歪歪的祖母,一夜间仿佛换了个人。她一扫往日颓废乏力的样子,将长孙女抱到院子里去晒太阳,抱到邻居家去炫耀,除了喂奶,舍不得丢开一会儿。一次母亲下地收工回来,走到院子里就闻到一股焦糊味,屋子里传来大姐声嘶力竭的哭声和祖母的哄劝声。母亲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三步并两步的跑进门,看到烟气腾腾的屋里,祖母抱着大姐坐在地上哭。母亲问,出什么事了,妈?祖母边哭边说,我光顾着做饭了,一回头娃娃掉地上了。母亲捏了捏大姐的小胳膊小腿,感觉没什么异样,安慰祖母,茄子是吊大的,娃娃是摔大的,哪个娃娃没摔过?祖母拍着、哄劝着大姐,都怪傻奶奶,害我孙女头上磕了个大包。到母亲将祖母烧糊的稀饭锅洗完,祖母抱着大姐还在那掉眼泪。

我在家中既非长,又非幼,更不是男儿身,却是祖母最宠爱的孙女,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重男轻女的农村,真的是很少见。母亲有个堂弟,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羡慕父母多子多女。过多的安慰变得苍白无力后,母亲禁不住堂舅的央求,也考虑到家里孩子多负担重,私下答应生的是女孩就过继给他。等到我出生落地,见肉就疼的母亲死活也舍不得将我送人。母亲期期艾艾的哭,堂舅步步紧逼的央求,听明白前因后果的祖母冲进屋,将月子里的母亲兜头数落了一遍。

你生了多少个你送人呢?你嫌多我不嫌多。

家里揭不开锅了吗?你将亲生的娃娃送人呢。旧 社会 穷人快饿死了才卖儿卖女呢,你这算啥?

我就这样侥幸被祖母“抢”了回来。

祖母寸步不离的守着我。热了,挪到凉处,冷了,抱在怀里,暖在热炕上。衣服穿的齐齐整整,小脸洗的干干净净。即使祖母有点老年痴呆的那一年,家中的孩子她已不记得了,却永远都认识我、稀罕我。甚至在咽气的时候,谁也叫不醒她。唯有听到是我来了,祖母才回光返照般的苏醒了过来。

有几世的缘分,才修得如此纯净的疼爱?在那样清苦的日子里,祖母一直守着对儿孙们如萤的爱,灾难,苦难、艰难,都没有让她放弃。这样的疼爱,是缓缓流淌在血脉里的经年温情,深深浸润着我,令我感恩难忘。

后来听说堂舅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可孩子还没有成年,堂舅就在一场车祸中去世。舅母独木难支,带着三个孩子远嫁。

很多个噩梦连连的夜晚,我臆想自己成了舅母改嫁带走的孩子之一,血亲无靠,寄人篱下,一生都需要艰难的漂泊。醒来汗透衣被。

果蔬、烟酒、糕点、茶水等供品在墓碑前全部摆好,冥币、冥纸拆封后堆积起来,让气氛有了奇怪的神秘和肃穆。父亲念念有词的祭文升起来了,香火在冥纸上闪耀着火红的光芒,我们兄弟姊妹一起跪拜在祖先的墓碑前,祈祷祖父母在另一个世界拥有好生活。话一出口,我的眼泪第一次不由自主的滑落脸庞。我们跪爬在地,看香火由炽热的舞蹈变成白色的灰烬,在我们眼前飞舞、跌落,慢慢随风飘散。

下山回家时,父亲笑着对我说,今天烧纸香火没追着你跑,想必你奶奶看你来坟上看她,心满意足的走了。小时候只要你给你奶奶烧纸,火就围着你跑,回到家你就会发烧、梦魇、说胡话。

在大家的玩笑声中,我的眼泪再一次湿了脸颊。

回忆我的奶奶 日子在无声无息的流淌,我在苍茫的人世间匆匆的划过人生没有真正的终点,除了走向另一个世界人间依然繁华,苍穹依旧美丽可我的奶奶呀,她走的那样匆匆,转眼间快有一年了许多的怀念无法表达,无数的心里话无法诉说再也听不到奶奶的叮咛与嘱托,再也享受不到奶奶关怀与爱护我的心有点失落,早想写点什么东西来纪念她老人家,然而常常疲于人间繁事,没能静下心来追忆我的奶奶值此奶奶去世一周年之际,特写此文献给我可敬可爱的奶奶,以表达我的追思与怀念 一、奶奶是个受苦人 忆及我的奶奶必须从她苦难的一生说起奶奶生于晚清时期,童年时期赶上无休止的社会动荡和战争,她在苦难和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到了青年又值军阀战争和帝国主义入侵后来又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的解放战争就是建国后也没有赶上多少好日子,五十年代末的自然灾害,整个社会的大饥荒后来又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这是整个历史时代的苦难,和奶奶同年龄的人也同样经受了这样的苦难尤其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不幸决定奶奶受苦的一生奶奶嫁到我家后,生下三个孩子:即我的爸爸、叔叔和姑姑那时家里虽穷,倒也快乐可在我的爸还不记事的时候,不幸就发生了我的爷爷刚30多岁就离开了人间,奶奶哭干了眼泪,也无济于事从此,维持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奶奶柔弱瘦小的肩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若大的家怎么支撑呢其困难可想而知有 “好心的人”劝奶奶改嫁,而倔强执著的奶奶置若罔闻,她决定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从此,她走上艰难痛苦的历程没有吃的,她就带着她的孩子到处逃荒要饭,她用尽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后来,我的姑姑出嫁了,叔叔也当兵了奶奶带着我的爸爸在家她为了自己的最单纯的目标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她种田,她纺棉,她还要洗衣服做饭她还要省吃俭用,为孩子成家立业经过千难万苦,她的愿望实现了,她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并且都给他们成了家奶奶的意志很坚强,她认准的目标,她就义无返顾地去努力,尽管那有千难万苦 当我的爸爸、叔叔有了孩子,我奶奶的任务就更重了她不仅要做家务而且还要看孩子直到她的孙子有了儿子,她一直在重复这样简单而繁杂的生活方式,直至老年,奶奶也没有享过几天清福奶奶的一生是受苦的一生 二奶奶是个爱劳动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不息的一生如果说,在她的早年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辛勤劳作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家庭好转不需要她如此,她仍劳作不息,可以说,劳动是奶奶的禀性奶奶直到老年依然是不辍劳作,她每天非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当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已是一个大家庭了那时的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外出做工,下地种田做家务的重任奶奶全包下来每天奶奶起得很早,她能在爸爸妈妈下地回来之前把饭做好她做的饭,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饭,直到她眼花了,不能做饭为止,她一直承担着这项工作到了现在,我有时还很怀念奶奶做的饭,可我再也无法享受那种滋味了奶奶除了做饭,还要纺棉、洗衣我记得,奶奶每天晚上都要纺棉至深夜那个时候,穿衣服全靠自己织布做衣,根本买不到衣服所以,纺棉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了我全家的衣服可以说都是奶奶用手摇车纺出来的每到新年添了新衣服,我打心眼里感谢奶奶现在,不需要纺棉了,市场丰富了,可我的那些用奶奶的手纺出的衣服还在奶奶到了八十多了,身体仍然很好,她仍然闲不住她还可以帮我的妈妈烧锅;她还可以掰玉米之类的,她甚至还可以自己洗衣服她老年最大的贡献就是看孩子,我的侄子侄女们可以说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劳作我常常自豪地称她为“爱劳动” 三奶奶是个善良人 奶奶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奶奶一生中没有和邻居闹过一次别扭,更没有和别人吵过嘴奶奶总是乐于助人,以致我们家和邻居的关系处理的特别好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是一个人爱去的地方,许多老人都到我家找奶奶他们有什么事总爱和奶奶说,奶奶总能帮助他们由于奶奶的善良,许多好心的邻居在困难的日子也帮过奶奶不少忙这些在奶奶的印象中都非常深刻她常常“唠叨”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她常告诉我“做人不能忘本”,她说受了别人的恩一定要记住,并在可能的时候尽量地帮助别人奶是这样说的,也事这样做的,她的一生都实践她的话她不仅用自己宽厚无私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她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别人我记得有一次邻居的大奶和家里闹别扭,家人不和,以致于大奶的生活无人照管奶奶主动把大奶接到我家住了两天,待她多次劝说,一家人气全都消了,奶奶又亲自把大奶送回家许多的事值得我去回忆,许多小小的事情都记在我的心里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就大心眼里佩服我的奶奶 四、奶奶和我的家庭 奶奶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创建者,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这个家她不仅培养了她的儿女,而且还培养了她的孙子、孙女们,就连曾孙、曾孙女她也进到了自己最大的责任正是由于她的这种贡献,奶奶的地位才牢不可破奶奶赢得了全家人的爱戴与尊敬孩子们都很疼她,对她的感情很深爸爸妈妈很尊重奶奶,姑姑也很疼奶奶,每次来看她,都要给带很多好吃的,并陪她住几天叔叔也很关心奶奶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她的所有,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他们的尊重孙子、孙女们也都尊敬和疼爱奶奶,他们经常来探望奶奶,给奶奶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曾孙、曾孙女们也帮她做一些事,比如帮她梳头,帮她洗脚等每当此时,奶奶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她正感受着幸福,她的心血没有白流,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奶奶的生日来临的时候,全家人都聚集到一起给她祝寿,这是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了,她会心的微笑使她感到生活的乐趣,她是否在体会苦尽甘来的道理呢 五、奶奶与我 我是奶奶最小的一个孙子,她对我的疼爱超出了想象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奶奶,奶奶给了我二次生命,是她一手把我带大的我的兄弟姊妹多,当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家中贫困,生活很是困难基于这一点爸爸妈妈想把我送给别人抚养,可是奶奶硬是不答应,她说“就是逃荒要饭,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有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才得以留下,并有了生存的空间从此后,奶奶就担起了抚养我的重任我和奶奶吃睡在一起,奶奶用她特有的方式爱着我,疼着我,有了奶奶的抚养我才能慢慢得以成长我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直到我上了初中,我才从奶奶的怀抱里走出来奶奶很疼我,她总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奶奶对我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我好好学习,同时还不放弃让我劳动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常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割草喂牛,拾柴火等从那时起,我慢慢地学会了做人 自从我上了初中,我就远离了奶奶,每次我从家中到县城上学的时候,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吃好穿好,一定要早睡她还要给我带好多好吃的,生怕我饿着我每次回家,奶奶总有说不完的话,多年在外的我几乎疏忽了奶奶的关心和爱护奶奶依然认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说得多了,我有点嫌奶奶唠叨了,没有耐心听了,她总是重复着什么“晚上早睡,吃好穿好”不论是睡给她买了好吃的,她舍不得吃,一直给我留着,直到放坏 在奶奶关心和爱护下,我一天天长大,而奶奶却一天天衰老当我考入大学,见到奶奶的机会就更少了奶奶每见到我都说很想我,又每每重复那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话我的成长时刻关着奶奶的心可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再去陪奶奶了 去年的十一月初六,我得到噩耗,奶奶去世了无情的时间老人把奶奶带走了那一夜,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我觉得对不起奶奶,她最疼爱的孙子在她去世前竟不在她身边,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她该有多少遗憾呀!当我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入土了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奶奶了,再也听不到她的“唠叨”了,尽管 “唠叨”很动听我带上一堆纸钱来到奶奶坟前孙子来看您了,您和我说说话,好吗可是只有北风呼呼,我呆呆地望着坟头,痴痴地想着,我仿佛有听到了奶奶的声音“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晚上早点睡,要吃好穿好……” 奶奶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现在,我每次回去都想听到奶奶的声音,可我只有到她的坟前去看她了,去体验那一种情感……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她坚强,不被困难所吓倒;她朴实善良这就是我的奶奶,她永远值得子孙后代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