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钟健夫 2009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首批“国医大师”30位,这是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次对国家级名老中医授予的最高荣誉,广东只有邓铁涛入选。针灸界入选两位,其中一位是北京的针灸大临床家贺普仁。2010年底,仅一年多过去
●钟健夫
2009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首批“国医大师”30位,这是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次对国家级名老中医授予的最高荣誉,广东只有邓铁涛入选。针灸界入选两位,其中一位是北京的针灸大临床家贺普仁。2010年底,仅一年多过去,30位“国医大师”已有7位离世,剩下的23位堪称国宝。
初闻国医大师贺普仁,只知他是“针灸外交”的代表及见证人,并曾用放血针法,给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夫妇治疗过高血压,获得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贺普仁独创的“贺氏针灸三通法”影响力达东南亚、日本和南美洲,奠定了他在针灸界的扛鼎地位。
在贺普仁87岁从医70年之际,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里面不仅有他历尽风雨沧桑总结出一套适合家庭保健的“独穴疗法”,更感人的是国医大师对孩子们实施的言传身教故事。
“普仁”是怎么来的
贺普仁原名贺师牛。小时候,他身体不好,因为他自幼偏食——只吃肉,不爱吃蔬菜,结果得了慢性胃肠病。经人介绍,父母领着他到北京,找到了一位老乡——当时著名的针灸医生牛泽华。北京有“四大名医”,也有“四小名医”,牛泽华就是“四小名医”之一。
牛泽华果然名不虚传,手到病除,几下子就治好了贺师牛的病。太神奇了,这孩子决心追随牛泽华学习中医,这一年他才14岁,离开了家乡河北省涞水县,进入牛家当徒弟。旧社会当徒弟要给师傅提“三壶”:茶壶、酒壶、尿壶。贺普仁什么活都干,学医很有领悟力,渐渐于众徒弟之中脱颖而出,深得师傅厚爱,也引起了师傅长女的关注。师傅长女漂亮矜持,两人年纪相当,默默相爱。“普仁”这个名字是师傅起的,普是“普度众生”的普,仁是“仁义为怀”的仁。医乃仁术,医德为上。师傅牛泽华对他说:“普仁普仁,就是说当医生应该对病人富有同情心!”
师傅的教诲,贺普仁用一生去实践。
1948年,贺普仁从师8年之后,娶了师傅的长女。结婚就要自立,他在北京天桥上开了一家诊所,独自创业。之后他们生下7个孩子。长子贺林回忆自己在外公家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姥爷家里有一个大院子,他收了很多学徒。算起来我爸爸算是第一拨徒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徒弟们整天歌诀不离口,抄方,生炉子,做饭,倒痰盂,在院子里进进出出,念念有辞,跟唱歌似的。当时姥爷出诊,后面徒弟跟着提包,姥爷爱养鸟,养百灵啊什么的,他的徒弟要剁肉给鸟吃,一边剁肉,一边背着穴位歌。我就跟着他们学了起来。”
从30平方诊所到声名远播
北京天桥上的“贺普仁诊疗所”最初只有30平方米。这还是贺普仁借钱买下一匹“大五幅白布”做抵押租下来的,每个月的租金是一袋50斤重的白面。
天桥一带,三教九流,要立足并不容易。当时的诊金是每位3角。诊所不敢招助手,贺普仁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他的医术赢得了口碑。
第二年他们的门诊从路西搬到路东,面积扩大了一倍,有4间房,贺普仁的孩子接二连三地出生,家里雇了两个保姆;再过两年,诊所又搬回路西,这回变成了7间房了,生意日益兴隆。
贺普仁对经营诊所自有一套,除了技术求精,还要心怀慈悲,应诊不分昼夜。此外,在诊金上不能太计较:有钱的,没钱的,只要来了病人都要看。这点太不容易,但北京天桥一带却是穷苦人的聚集地。有一年,从端午节到中秋节,一拨拨病人没给钱,先记着账,100天算下来,病人拖欠的金额达到1700元,简直是天文数字了。这个数目病人是不会付的了,贺普仁更不会追讨,他全部当成了义诊,结果名声远播。
解放后,人民政府要求从医者要重新考证。1950年贺普仁又到北京卫生局考试,这次考试非常不容易:头天考口试,考了一个上午;第二天考笔试,一百多道题,中医全科内容都在里面。结果,贺普仁考了个全北京第六名。他得以继续开诊。
延续46年的义诊
1956年公私合营,私人诊所不能办了。30岁的贺普仁进入北京中医医院,负责针灸科。开始时他每月工资106元,依当时的生活水平,这样一份工资已经很不错,只是家里孩子多,他依然不宽裕。后来一次次涨,涨到121元。
他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到家里开义诊。义诊并不是刻意所为,因为过去开过私人诊所,名声大,大批病人跟着他走。怎么办?唯有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寻上门来的病人义诊。当时如果要收钱,就会被打成“资本主义尾巴”。时间长了,这个义诊就延续了下来。
有一个时期,贺家住在宣武区南柳巷52号,单门独院,里面有9间房,其中一间成了贺普仁的书房兼诊室。每天吃完晚饭,从6点半看到9点半,一般能看30多人,主要是帮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看病,后来病人搭上搭,辗转到来的有很多,其实他并不认识,但只要有病人,他就亲手施治,不收诊费。他的名声越传越远。病人里工农兵学商都有。80年代,一些国家干部也来了,最多病人的晚上,南柳胡同里来了20辆小卧车,把胡同的通道都堵住了。
在贺老的弟子谢新才等编著的《贺普仁》一书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1月版,P18),对贺家义诊有这样的描写:在老贺家,贺大夫的朋友上门求医,小贺大夫不敢怠慢,就是老贺大夫从理发馆、洗澡堂带回来的患者,他们也不敢稍有疏忽。贺家附近有位烧锅炉的胖师傅常常牙疼。多少次他挺着大肚子,穿着大裤衩,满身汗,满脸黑,来找贺大夫。扎完针,他吸口气:“咦,不痛了,真灵。”胖师傅高高兴兴地走了,贺家沙发上留下了一片黑印。洗沙发套的任务,自然是他们小贺的。
贺大夫不允许对上门求医患者失信,对贺家街坊邻里的轻慢,他贺家也是不允许的。1975年,贺家买了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街坊邻里的,常到贺家看电视。天暖以后,一到晚上,贺大夫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供大家观赏。一天晚上,来的病人多,看电视的人也多,里里外外,黑压压一片。小贺从外边回来了,一股无名火,几句粗声话,把看电视的人撅走了。贺大夫发现人突然少了很多,问家里人:今儿是咋回事儿?小贺说,是他把人给轰走的。父亲没批评他,说道:“去挨门挨户把走了的观众给请回来。”
七个孩子七根针
贺家的义诊,治好过多少人,已经无法计算。除了家庭义诊,贺普仁每年还领着孩子,回到缺医少药的家乡——河北省涞水县举行跨村跨乡的义诊。
贺普仁的7个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对病人的同情和关怀,感染了他们,结果“7个孩子7根针”:个个都爱中医,都成了针灸好手。长女贺书元,大学念的是西医,出国回来,转向了中医,也做针灸。长子贺林,如今在北京草桥开了一家“北京贺氏三通中医专科门诊部”,门庭若市,应接不暇。二子贺喜,退休后在北京郊区一家四合院式的高级度假村里工作,度假村有中医门诊。我们采访的那一天,他在东厢房诊室与西厢房诊室之间几十米空地来回穿梭,两边都有若干病人躺着等他施针、留针、运针。三子贺信,退休后在自己家里帮人诊病,针药并用。小女贺畅也会针灸,退休后专门整理父亲的著述。四子贺明,在科威特做针灸。五子贺伟,在日本做针灸。贺家第三代,贺林之女、贺信之女都从事针灸。
贺家的小字辈对始自童年的家庭义诊充满感情,他们说:“义诊是我们的摇篮,我们是从那儿起步从医的。”
贺普仁虽长年举义诊,却不愿为此沽名钓誉。有一年春节,有人往他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大红对联:真功知吉祥,善门度众生。横批:功德无量。
贺普仁回家时看到,把小贺们叫到跟前:“谁贴的?把对联给我取下来!治病救人是大夫的职责。你们千万别叫路人产生误会,以为是咱自家人贴上去的。”小贺们便跑到门口去揭对联,正在这时,邻居看到了,过来拦住小贺们:“你们不能撕,这副对联不过分。”
贺氏家庭养生法
1转睛功
“文革”时期,贺普仁作为“针灸外交”的使者,曾经参与国际医疗队,到西非工作了一年多时间。西非缺医少药,贺普仁是医疗队里的唯一中医,曾创下一天为260人治病的纪录。回国后,他发现自己视力下降,最严重时,看不清徒弟递过来的针,要靠手指触摸。他知道,这是“援非”的后遗症。
为了自救,他练起了中医传统的转睛功:双目微闭,全身放松,顺时针转动眼球36次,再逆时针转动36次。长期坚持锻炼,不仅对白内障有疗效,对老花眼、近视眼都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果闭眼转睛不便,也可以睁眼转睛。
“这种功法使局部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加快,有些废物随时随地就吸收了,这样白内障就形成不起来。”他说。
结果转睛功让他获益非凡,他到现在都不用戴老花镜。2010年,他还在央视一个节目里,表演了穿针引线!
2叩齿功
贺普仁今年87岁,一口洁白的牙齿全部保持完好,可以吃硬饭,还能嚼豆子,他的秘诀是常年叩齿——空口咬牙。民间俗语说:“晨起叩天钟,睡前鸣天鼓”。“叩天钟”,指的就是叩齿。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引书》中就有叩齿功的记载,以后历代的医学书籍中都列有此法。方法其实很简单,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36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每天坚持下来。肾中精气亏虚,髓乏化源,牙齿才失于调理。叩齿不仅可以治标,防治牙病,还可以治本,固齿健齿,对肾脏亦有一定保健作用,可以预防腰痛、颈椎痛和耳聋目肿等肾经疾病。
3擦耳功
人年龄大了,肾气衰了,难免会耳聋眼花,可是贺普仁已是耄耋之年,却耳不聋眼不花。他在空旷的屋子也能辨出很小的声音,根本不用助听器。贺普仁有一种防止耳聋的简易方法:每天用食指和中指,按擦双耳的耳门、听宫、听会、颅息、瘛脉、翳风穴位,上下按擦,每天50次。此法对防治耳疾、耳聋都有良好的效果。
4搓鼻功
贺普仁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常用的鼻子保健法。用双手食指夹住鼻根两侧,上下擦拭,擦摩鼻翼15—20次。这运动不仅能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还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搓鼻功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在冬春季,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的疾病发生,增强耐寒能力。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病毒。在病毒面前,单独的个人固然渺小,但举国上下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除了参与疫情一线的医护战士外,还有更多坚守各处的医学战士,他们同样肩负使命,守好大后方,为疫情防控与人民生命健康尽着自己那份不畏风险、勇挑重担的中国力量。 臧平立中医师就是其中一位,为人民生命安全做着防护防御工作,坚守在西安新城臧平立中医门诊岗位,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就医服务,为战胜疫情发挥着胜利军的作用……
臧平立,1968年8月生,祖籍安徽宿州砀山。民进会员,执业中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疑难病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西安新城臧平立中医诊所所长,西安长江生殖医药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堂特聘专家。
他秉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忠旨,在疫情期间,每天都在药店里面戴着口罩,给需要帮助的人看诊和电话咨询微信咨询、义诊咨询活动,并日日在药房为病人配置防疫情的中药药方。中药药方配置讲究,种类、克数……常常配置下来一站就是一天,但臧平立医生乐在其中。为中医生、为中医活、为中医传承发光,这是他多年来的追求。
臧平立系清乾隆年间南臧(臧枚吉)北黄(黄元御)流派第五代传人(原西安市中医院已故名医麻瑞亭第四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擅治各种疑难杂症。2011年6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国之瑰宝-中国国医大师录》首发式受到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及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陆广莘、唐由之、路志正等首届国际大师的接见。臧平立曾在钓鱼台国宾馆八方苑贵宾厅受到党和国家***的接见和国医大师唐祖宣合影留念。曾在钓鱼台国宾馆被有关部门授予“爱国人士”称号。
中医是臧平立一生追随的事业,中医是他与患者的桥梁。从医30余年,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一人一方,对症下药,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从医30多年来一直将发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并不断向世人传达中医理念。曾多次于贫困地区举办义诊服务,他惜老怜贫,乐善好施,以治病为目的,诚心为患者,在诊病中,每见贫困潦倒者,常常解囊相助,或于处方用药时,斟酌再三,去其昂贵之品,而以平廉之品代之,亦获殊效。
患者与臧平立(右一)合影
臧平立常说:“行医之人必是耐得住寂寞的,别人夸他赞他都是云烟,唯心有天下苍生才是光亮”。臧大夫便是心有苍生之人,他深信中医的力量,也亲眼见证过中医的神奇与伟大,他信奉孙思邈对良医的评语:“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在臧平立先生看来,这是行医的潇洒,也是行医的智慧。虽师出有门,但他并不拘泥于流派,多年来,为精进医术,他遍访名医,曾受教于陆广莘、程莘农、王绵之等中医大家,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不抱门户之见;为将中医这门经验科学传承下去,还整理了自己的医案,出版成册,以供他人借鉴;各类公益活动场场不落,只为传扬光大中医学;虽然几十年前就被人赞“送子神医”,但他的医术并没有止于不孕不育,多年来,他涉及很广,肠胃病等疑难杂症也广为患者赞誉。
图注:亲自挑选中药材
古代大医家之所以能名流千古,不仅是因为他们医术高超,更是医德高尚。臧平立是一个“铁杆”中医,在临症中,借助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药,深度挖掘中医药经典名方、经验名方,锐意创新,不落前人窠臼。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凭着高超的技术,坚持底线,走流派纯中医的路线,一个人,一把椅子,一个摸脉枕,无论病人来与不来,都在这里。他始终坚信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臧平立认为,社会给予的荣誉,既是对他三十多年学习、实践、创新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让他更加辛勤努力地回报社会。这就是臧平立,一位扎根西部、送子送福的情怀医者,一位为中国传统医学传承发展奉献毕生的西部名医。他将自己的善良之心、良好医德和高超医术融入医疗保健事业,实现了做“良医”的愿望。他常说“我一直觉得做为一名医生越单纯越好,什么金钱、名利、荣誉等等,都不如真正的解决患者痛苦重要。臧平立说:”我选择中医,愿倾尽一生,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思路,牢记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愿意在发扬发展中医的道路上做那个单纯的追梦人。”
时有所需、我必有为、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当前,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在这场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中,中国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臧平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诗词、茶道样样精通。他心系祖国健康事业,成为祖国健康事业奋斗终身的“斗士”,为全球人民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绵溥之力。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创始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非典时期担任中医组组长 「 ”养生重于治病”是邓铁涛教授一直倡导的健康理念,早在1986年,邓铁涛教授就设想把人们的健康要求上升到精神世界,使气功、文学、音乐、歌舞、美食、药膳、模拟的环境和梦幻世界成为「 ”保健园”,让人们能享受到健康的快乐。 他强调应发扬传统的食疗养生和体育运动等保健方法,用中医扶正固本、祛邪防病理论,指导保健工作。他身体力行,年逾百岁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气色红润,皮肤富有弹性,除了他最强调的养心养德及运动外,邓老的日常饮食,也值得我们去整理和研究,看似非常简朴的生活,却是蕴含着中医阴阳学说及五脏相关学说的内涵。 1杂食不偏 近十年来,记者采访邓老时问得最多的是,平时吃什么能够长寿,每当这个时候,邓老总是笑着说:「 ”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杂食不偏’。这是邓老从中医经典和日常生活保健中总结出来的,五行学说认为万物能分为五行,食物更不例外,自然界诞生的食物与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有着直接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总结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配制原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气血精微,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邓老日常饮食偏于清淡,注意营养,强调要容易消化和吸收。主食以米饭为本,每周有1至2顿杂粮,如番薯、芋头、淮山、土豆、燕麦、馒头等。喜食蔬菜、水果、豆类、牛奶、鸡蛋、核桃等,在动物食品的选择上 ,邓老喜欢吃鱼、虾、鸡肉和牛肉等 ,在饮食养生方面,他强调的是饮食要有节度,邓老说:「 ”大凡食无定时,过饥和过饱,都易伤脾胃,脾胃损伤,则诸病丛生”。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病救人,他都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强调进食「 ”七分饱”。 2每日一杯奶 邓老对牛奶情有独钟,每天早上一杯牛奶,已经坚持十年,有一次邓老出差回到家,已经很晚了,邓老想起当天还没有喝牛奶,就对媳妇说:「 ”安琳啊,你帮我冲杯牛奶吧,我要喝完这杯牛奶才能睡觉「 ”,邓老的二媳妇陈安琳女士回忆说。邓老认为,牛奶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及安神之功效,结合现代研究,常喝年奶还可以有效补充钙质,防止骨质疏松。 3每天1至2颗核桃 邓老特别喜欢吃核桃,多年来,他每天吃1至2颗核桃。具体做法是:先将核桃肉放在小碗中,加少量水和盐,然后放在微波炉上加热2分钟,取出来凉至5至10分钟后即可食用,松脆可口。邓老晚年时多用来送饭,他爱开玩笑说,「 ”人老了,牙齿不好,用饭与核桃一起吃更好”。 邓老说:「 ”核桃外形像大脑,有益智的作用,常食能增长智慧,保持大脑的记忆力,在烹饪核桃时加少量盐,既能增加食欲做菜吃,而且咸能入肾,吃核桃让我感到最明显的作用是夜尿减少,次日早晨大便通畅。”中医认为,核桃有补肾壮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 4每周3至4餐鱼 鱼是邓老最常吃和吃得最多的肉类之一。邓老说:鱼属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食,而且其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平时邓老吃得比较杂,任何一种鱼类他都吃,但是在食疗辅助方面,邓老强调多用鲫鱼、草鱼和鳙鱼。 邓老说:「 ”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通络下乳等功能。对于肝硬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一定的疗效;而草鱼有暖胃和中的作用,是温中补虚的鱼类食品,对于脾胃虚寒者可多食草鱼”。 鳙鱼又叫大头鱼,其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邓老喜欢吃大头鱼中鱼腮下边的肉,其肉呈透明的胶状,每次煮大头鱼,家人都将这部份肉留给邓老吃。邓老说:「 ”鱼腮下边呈透明的胶状肉,不但口感好,易食用,没有骨刺,而且现代研究其胶质中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组织细胞,有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鱼汤中邓老最爱吃的是大头鱼淮山猪横脷汤。 大头鱼淮山猪横脷汤 材料:大头鱼一个,淮山15克,猪横脷1条,姜3片。 做法:先将大头鱼洗干净,斩成小块状,下油锅,用中火煎双面至微**,煎前抹少量盐在鱼的表面,放鲜淮山和猪横脷,然后加开水,调大火煮20分钟调味后放进焖烧锅,随时可以食用。 邓老说:「 ”猪横脷是猪的脾脏,有健脾胃,助消化,养肺润燥的功效,不温不燥,适合于男女老少食用。淮山健脾又养阴,此汤不但营养价值高,对于消化功能不好,而且容易腹泻者尤为适用。 总结邓老的养生理念,无论是运动养生,还是日常饮食,他都特别注重轻松、愉悦,要能持之以恒,值得后人学习。 国医大师邓铁涛一日作息表 (一)早晨起床时段: 7点起床,喝一杯热开水 梳头,左右手交替共100次 自我保健 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等动作 在阳台练习八段锦 回房间量血压,做详细记录 (二)上午时段: 约8:30 分吃早餐,每天一杯牛奶 餐后看《广州日报》,看书看杂志写字,打电话, 写文章。 接待来访者 11点喝热茶一小杯,约12点吃午餐 午餐后习惯看一小会报纸。 中午约13:30分午休 (三)下午时段: 下午15:30起床,喝热茶。 看书报,常看《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参考消息》 约1630分散步 站桩20分钟,用电动 锤自我 20分钟,(主要穴位是足三里、涌泉穴等) (四)晚上时段: 约18:00晚餐 晚餐后看电视新闻 21:00冷热水交替洗澡 休息10分钟后测量血压,做详细记录 冬天睡前热水沐足 本文作者:陈瑞芳 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医大师邓铁涛、孙光荣教授学术继承人。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一定要根据他的喜好来选择,比如是可以刻字的钢笔,也可以是一个刻字的项链,或者是一副好的手表,也是一些可以的项链。这些都是很多人的,根据他们的风格选择来送。
2、如果是女生,可以送一些手饰品,比如一条项链,钱包,打火机,打火机,等。
3、这些礼物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如果他喜欢运动就送篮球或是他喜欢的运动用品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是送条球鞋也是比较不错的,具有成长意义。
益智玩具和娃娃是最常见的生日礼物
毕竟孩子还小,他也用不到特别有用的东西啊。你可以送宝宝一个名字项链,护颈枕,阳光罐,音乐盒之类的……这些礼品不容易被损坏、不容易被淡忘的。他会时刻记着自己的父母。
还可以买一些益智玩具,你可以给他买一些军舰航母型、教堂别墅之类的拼图,这类的玩具价格不高,玩着还有意思,拼好后放在房间礼也可以做装饰品。这样小孩子每当看到这个模型时都会想起你的。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
“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疗规律。
此外,李济仁还以<内经>为宗,理论与临证互作阐发,确立中医医学地理学、中医时间医学等新学术生长点,及体质学说、五体痹病、五脏痿病等研究专题,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硕果累累。
对于医术,李济仁孜孜以求,凡有所悟、所思、所得,均述诸笔端,数十年来聚沙成塔,共撰写<济仁医录>、<痿病通论>等专著12部,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首批卫生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对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扩展资料:
国医大师李济仁的一生荣誉
李济仁荣获首届国医大师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2017年7月24日,李济仁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获得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济仁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