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读了一则关于孩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虽然很简单,但老师的解答却让我印象深刻,问题大概是这样子的:假如你买了一包饼干给你的儿子吃,这时候一群朋友带着孩子刚好来找你,他们的孩子也想吃你买给孩子的那包饼干,但是,你的孩子却不愿意,这时候的你会怎么
我读了一则关于孩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虽然很简单,但老师的解答却让我印象深刻,问题大概是这样子的:
假如你买了一包饼干给你的儿子吃,这时候一群朋友带着孩子刚好来找你,他们的孩子也想吃你买给孩子的那包饼干,但是,你的孩子却不愿意,这时候的你会怎么做?
我想到的就是要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会分享,分享是美德,与人分享自己也会很开心,但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呢?要不要主动“帮助”孩子,把他的饼干分给其他小朋友呢?
而这位老师的解答却很不一样,让我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1、东西属于谁?
当爸妈买了东西给孩子之后,东西就是属于孩子的了,就像我们送东西给别人后,会要回来吗?
这还真是,我记得儿子到3岁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这是因为2~3岁时属于孩子的物权意识敏感期。
2、孩子视为宝物
孩子会觉得饼干是属于他的,他的宝物来的,他会珍惜着、保护着,孩子把爸妈给他的东西视为宝物,爸妈应该开心才对,而不是让他把心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反过来,我们愿意把心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吗?在孩子的世界里,宝贵的东西无分大小,无分价钱的高低,哪怕只是一张小贴纸,他都认为是很宝贵的。而爸妈如果觉得孩子不分享就是小气,甚至向孩子大吼,那么父母就成为第一个给孩子贴标签的人了。
儿子上幼儿园后,每次老师奖励给他的一张小贴纸,他回家后都会第一时间拿给我看,看完他还认真的收藏起来,真的当宝贝一样的。
3、爸妈须尊重孩子
当孩子说“不愿意”的时候,爸妈要懂得去尊重孩子,他说“不”的权利和勇气。如果爸妈拿大人的身份去压他,只会让他在恐惧中屈服,举一个严重的例子,比如说,如果一个大人对孩子毛手毛脚,并恐吓、命令他不许说“不”,不许告诉任何人。如果爸妈长期忽略孩子的“不”,用恐惧让他屈服,就跟那种人没差别,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对他来说,这是同一种态度发生在不同的事件上而已。
这让我细思极恐,如果习惯用大人身份去恐吓孩子,他慢慢地会在恐惧中屈服,以后他面对坏人也会这样!
4、分享须双方愉快
爸妈买了饼干给孩子,他吃得开心,爸妈也感到开心,就很好。若只是为了面子,爸妈硬把饼干分享给别人,然后转过头,心里却骂对方吃了会拉肚子之类的,这种心态就不对了。分享是要在双方都愉悦的心情下进行的,否则孩子以后对分享这件事的看法就很偏激了。
我想起了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妈妈,她会把一些贵的、好吃的藏得高高,等客人来访的时候给客人吃的,而小丸子却很想吃那些,经常想办法去拿来吃。其实这真没必要,孩子的心理也会不平衡,怎么给客人吃那么好的,自己平时就没得吃呢?
5、爸妈想教孩子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要看爸妈想教会孩子什么东西,一个建议的做法是:当孩子说“不愿意”时,爸妈代表孩子委婉地拒绝朋友们的孩子,同时告诉自己的孩子,爸妈尊重你说“不要”的决定,这件事你要学会的是,不强迫别人做他不开心和不想做的事情,同样的,假如别人也有东西不与你分享时,你也不用不开心,因为不能强迫别人做他不想做的事,要尊重他人。
其实孩子分享饼干这样的小事情,很常见,但尝试角色互换后,爸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也更加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除了需要学习如何分享,如何与他人合作,爸妈也要保持心胸开放,乐于接受孩子反对的意见,避免自己先入为主的偏见,这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心胸开放”的重要。下次孩子不愿意分享,爸爸妈妈不要以为他自私和小气,更不用惩罚他,试试这么说,看看孩子的反应是怎样吧。
首先真的要批评作家长的了,注意避免让孩子拿到直径2厘米以下的小物品,以免他将小物体塞入身体任何部分。如果误食小玩具等固体异物,基本都会从粪便中排出来。因此需要格外仔细观察粪便,担心时就去急诊检查。另外,也有一吃下去就堵住气管、呼吸困难的例子。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