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同学骑自行车来我家,路上摔骨折了,家长要我负责,合理吗?

孩子 0 76

儿子同学骑自行车来我家,路上摔骨折了,家长要我负责,合理吗?,第1张

儿子同学骑自行车来我家,路上摔骨折了,家长要我负责,合理吗?
导读:现在的某些家长,眼里面只有利益、只有金钱,其行为破坏了 社会 和谐,其道德素质拉低了 社会 的平均水平! 比如上面这件事,孩子们是同学,周末互相约着玩,这本来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至于回家路上发生意外,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是一场意外,是双方家庭

现在的某些家长,眼里面只有利益、只有金钱,其行为破坏了 社会 和谐,其道德素质拉低了 社会 的平均水平!

比如上面这件事,孩子们是同学,周末互相约着玩,这本来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至于回家路上发生意外,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是一场意外,是双方家庭和孩子都不愿看到的。但是,这仅仅只是一场意外罢了,决不能上纲上线,绝不能像上面这位家长一样,试图耍横耍赖去诬陷别人、攀赖别人,试图赚一点便宜。

说白了吧,受伤孩子的家长,其实就是“碰瓷”!是耍无赖!

我绝对不支持这位受伤孩子家长的诉求,因为这首先不符合常理,违背了公序良俗。其次是因为这个导向不对,如果他的企图得逞了,如果法官支持了他的要求,那么今后孩子们呼朋引伴、自由玩耍的机会从此就再也不会有了!因为怕担责任,家长和孩子再也不敢找别人玩!

希望大家不要被这样道德败坏的家长误导!

管了是人情,不管也合情(合乎道理)

这有点思维偏斜,自己脚跛,却认为走的路不平。

掩耳盗铃的那个人,被抓住,他不思悔改,反而认为铃铛响,耽误了自己的发财美梦,如出一辙。

这个事情不是合理问题,而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这就是一个碰瓷的,不用搭理他们,愿意打官司上法院,也会判他们输的。

另外你建议这个家长,就说孩子是上银行去,银行有钱呀,想讹人还不找个有钱的,真没出息。

你就不用搭理他们,而且实事求是的告诉你家孩子和学校的老师同学,小心碰瓷。

最大的责任人是这个学生的家长——如果当初他们不生这个孩子 ,一切事情都不会发生的!幸亏这个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没有去抢银行,不然你们也脱不了干系!

现在 社会 都怎么了,这么奇葩的事情都有,你孩子回家路上不小心摔倒骨折了,赖得到别人的家长,你自己孩子要去别人家玩,和别人有半毛钱关系吗?又不是在别人家里骨折了,是在回家的路上出的事故,和别人家长有什么因果关系呢?对方家长说没有尽到提醒或者送回去的义务,这样的理由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啊!你孩子自己到同学家玩,而且是骑自行车,你要让对方家长怎么送啊!提醒不提醒也怪不到别人身上吧!你孩子都可以骑自行车了,证明孩子已经很大了,这些安全意识怎么可能会没有呢?如果真要怪的话,更应该怪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给孩子买自行车骑。

现在 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让人看不懂,好像家里出事情了就要想尽办法找人负责,如果别人家长和你孩子导致骨折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那么你可以找别人负责,两件事情根本扯不上关系,非要让别人给你的过错买单,是不是有点太不要脸了呢?

青少年出门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这样肤浅的道理你作为家长平时没有教育孩子吗?外面马路上车多人多,如果作为家长不放心就要自己尽到责任,或者自己护送也可以啊!不要一出事情就找别人负责,特别是这样和别人毫无关系的事故,硬要把责任怪到别人身上去。

孩子在一个家庭里都是宝贝,照顾孩子是作为家长和监护人的职责,如果自己认为孩子在外面骑自行车不安全,就不要让孩子骑,甚至都不应该给孩子买自行车。

像我们这里的小县城,读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一般都是骑自行车上学,我从给孩子买自行车开始就经常吩咐他骑车慢点,注意安全!刚开始那几天我不放心每天都骑摩托车跟在他后面,直到感觉他骑车还可以为止,到现在也差不多三年了,除了一次雨天自己摔倒,擦破了手和脚皮,其他都没有出过任何意外。

所以说孩子现在已经大了,你不能因为出了点小意外就不让孩子骑车,更不能把莫须有的罪名转嫁给别人,特别还是自己孩子的同学家长,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结:这样的事情太过离谱,找别人家长负责自己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出的意外,根本就是扯淡,题主根本就不需要理睬这样无理的要求,沉默就好,不需要大张旗鼓,否则给双方未成年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友友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留言给我!

放屁,来你家路上摔伤就要你负责,来天安门路上摔伤是不是要中央负责,来你家路上,那条路又不指通你一家,谁证明他骑车是来你家,也许是别人家呢,那是不是这条路上的都要陪(他说要来你家并不能证明他当时要来你家,言行不一的例子也有很多),

你可以让他家长去告,当然,如果他家长继续骚扰你,你也可以以寻衅滋事告他家长

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下,你儿子的同学骑自行车到你家来玩,那么是不是你儿子邀请他到你家来玩的?如果是你儿子邀请他到你家来玩,那么你家肯定是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个一定的责任指的是部分责任,不是全部责任,如果说这个小孩不是你儿子邀请他到你家来玩的,是他自己要来的,那么很显然就跟人家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说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那要看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对方要人家负责,她得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如果说这个孩子单纯的去你家里玩,不是你或者你的孩子叫他来给你家干活或者帮什么忙的,那么这就是这个孩子自己的事,这个家长不应该让你赔偿他,这有点说不过去,就跟孩子每天都去学校上学一样,要是在上学的路上发生意外了,都让学校负责,那学校还不每天处理这样的事啊,还怎么上课?个人看法,不喜轻喷

告诉该家长听法院的。

你儿子同学的家长简直就是天下第一奇葩。

他是穷疯了吧,还是想钱想疯了?他这样无底线的碰瓷,以后谁还敢跟他愉快的玩耍?他为什么不去起诉公路部门呢?没把路修的平整?他为什么不去起诉自行车厂呢?没把自行车造的像坦克一样坚实?他为什么不去起诉奶粉厂呢,喝他们的奶也没让他儿子的骨骼像钢铁一样坚硬?

……………

这样的人不用去搭理他。正常情况下,你儿子的同学从你家回去的路上出现点意外,你们应该买点水果去探望一下。这也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同学之间、同学家长之间的情义。

可是碰到你儿子同学家长这一个碰瓷无底线的人,建议你那点水果也不要买,也不要去。因为他这样的人不配把他当人看待,他爱咋咋的!

熊孩子太多了。熊孩子有的是比较淘气,这类孩子就是皮一点不碍事。但是有的熊孩子就需要管教了。比如我见过的有个小孩子在医院的的椅子上尿尿,她的妈妈不但不制止,而且孩子尿过了也不处理。别人说了,她就说,孩子嘛,她还小。我只想说孩子小,难道你还小吗?

这几年,在儿子差不多两年级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他经常忘记完成作业,或者,做好了作业忘记带到学校去。为了这个新问题,我和他爸没少想办法——比如,提醒他一回家就马上写作业,然后在每个交作业的早晨给他检查书包……

可是,我们的努力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相反的,忘带作业的毛病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一天放学,儿子甚至发起了脾气,他大喊着责怪他爸说:“爸爸!你怎么又忘记给我带作业了呢?”

我给老师发邮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老师说:“你们要求他每天按时写作业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养成好习惯需要一定时间。你们每天帮他检查书包的做法是错的,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们最好的应对方法是——不要管。”

什么?“不要管”居然也是管教孩子的方法么?后来,在和老师的面谈中,我听到了这个名词——“自然后果”惩罚法。

后来,我阅读的一些教育学书籍也证实了老师的方法。原来,一共有5种既温和又有效的惩罚方法,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完全可以脱离打骂孩子式的惩罚。

要知道,打骂孩子,后患无穷——曾被暴力对待的孩子,有的可能会发展出懦弱自卑,自我认知低下的人格;有的可能会模仿父母,成长为脾气暴戾,一言不合就对他人恶语相向,甚至依靠暴力和欺凌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年人。

温和而有效的惩罚方法,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畅销书《SOS 拯救父母》。

怎样成为讲理和冷静的模范?

有关惩罚,请注意——

正确的惩罚方法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然而,严苛的惩罚,比如:嘲讽、威胁,却可能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曾被严厉惩罚过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极度放弃自我,或者富有攻击性和好斗。

严厉对待自己孩子的父母,也常常会感到自责甚至是有罪恶感。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感到压力山大,沮丧无比。有时候,孩子故意想要激怒你,孩子们就喜欢通过激怒父母来获得关注,并且控制父母。

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你可以停止吼叫,停止威胁孩子,停止讽刺挖苦,停止使用任何严厉的,也是无效的惩罚。

请一定记住,你的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如果你喊叫、威胁或者扔东西,你的孩子也会学着这样做——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情绪沮丧,或者想要通过肢体惩罚来“管理”别人。

当使用了温和的方法时,对孩子而言,你就是一个理智的,没有攻击性的好榜样。

五种温和的惩罚方式

你可以使用五种温和的惩罚方式来惩罚孩子。

-out

最重要的一种。它对于经常发生的,情绪化的,难以解决的坏行为最为有效。

然而,Time-out(直接点击可看文)确实存在局限性,当你谁用Time-out的时候,你必须在坏行为发生后立刻使用。

那么,如果你是在坏行为发生后的几分钟或几小时以后才发现,该怎么做呢?

另外有四种温和的惩罚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弥补Time-out的缺陷,即便你不能立刻在孩子的坏行为之后实施惩罚,它们也一样有效。它们是:

2批评责备

3自然后果

4逻辑后果

5行为惩罚

知道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惩罚方法,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和胜任的父母。

温和的惩罚能够制止或者是让孩子的坏行为得到弱化,然而,如果单独使用,它们并不会增加孩子好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样,你必须依靠“经常奖励好行为”来增加孩子好行为的发生概率。

以下这个表格简单地告诉你,正确使用温和的惩罚的要点:

1、偶尔使用惩罚

2、只使用温和的惩罚;

3、在坏行为发生后尽快惩罚;

4、在你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惩罚孩子;

5、简单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惩罚他;

6、避免体罚。

作为父母,你们要坚持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奖励,并对他们特定的坏行为坚持用“既温和,又有效”的方法去惩罚:

以下是温和惩罚的方法表

温和惩罚的方法

孩子的年龄

惩罚效果

被惩罚行为的类型

惩罚速度

Time-out

2到12岁

非常有效

大多数行为

特别是难以处理的行为

尽可能迅速

批评责备

所有年龄

比较有效

所有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自然后果

所有年龄

有效

一些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逻辑后果

3岁到青春期

有效

大部分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行为惩罚

5岁到青春期

有效

所有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四类案例分析

1、责备孩子的行为

案例:妈妈发现,7岁大的米切尔不听她的话,吃掉了大部分巧克力饼干。她向米切尔走过去,用严肃的口气说:“米切尔,我非常失望,你把饼干都吃掉了,我本来是想把它们留到晚饭之后的,现在,我们晚上就没有甜点吃了。”

米切尔的妈妈正确使用了责备的方法。

责备孩子的时候,应该:

靠近你的孩子

看着他的眼睛

表情严肃

表达你的感受

描述不良行为

控制自己的情绪

避免讽刺挖苦和贬低孩子

>>>>

要语言简洁、情绪稳定。

一些孩子就是喜欢看父母发表长篇大论并且越来越沮丧,他们喜欢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关注,哪怕关注是负面的。

千万不要唠叨孩子,所谓唠叨,就是罗嗦、喋喋不休、责骂和抱怨。

比如说,妈妈也许会对米切尔说:“你把我为晚餐留的饼干吃了,我很生气。另外,你的头发又乱成一团糟了,而且你还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你对我一点儿感激之情也没有……另外……”

喋喋不休不会帮助孩子改进他的行为,它只会搞砸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

责备行为,而不是孩子。

不要批评孩子的性格或者人品。

要让孩子知道,你始终尊重和爱他,千万不要说:“你真是个刻薄的女孩,居然这样对待你的弟弟。”

你应该说:“你打了弟弟,这样做很刻薄。”

不要说“你是个皮孩子”,而要说“这样做太顽皮了。”

要记住,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满,但不要对孩子本人表示不满。

>>>>

最佳时机是在坏行为刚刚发生的时候。

比如说,你的两个孩子正在互相嘲笑,一开始他们只是闹着玩儿,但是很快就发展成了恶语相向甚至扭打在一起。

因此,制止他们的最好时机其实是在他们刚开始互相嘲弄的时候。

你应该说:“我真的很不喜欢你们互相嘲弄。如果你们只是开几句玩笑,我不会在意,但你们接下来会吵架。所以,今天晚上我不想听到任何一句嘲笑对方的话了!”

对很多孩子来说,单单“责备”这一种处罚方式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你责备孩子的时候,他经常顶嘴,那就说明“批评和责备”已经不够用了。

一旦批评责备不管用,那你应该试着使用Time-out(直接点击可看文),或者其他温和的处罚方式。

Tips

批评责备无效的几个标志

你的孩子经常顶嘴,嘲讽或者和你争辩;

孩子微笑,忽视你,或者看上去心不在焉;

被责备的时候大发脾气;

孩子看上去非常享受你的额外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是负面的。

2、自然后果

冬天拒绝听妈妈话戴上手套的自然后果,就是手冷;

不完成作业的自然后果,就是课后留在学校,或者失去课间休息时间;

如果6岁的詹姆斯嘲笑朋友,那么他的朋友会生气回家,詹姆斯会没有朋友一起玩,“孤独”就是嘲笑朋友的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就是当孩子做出坏行为后,接下来会自然发生的需要他自己承担的后果。

自然后果可以代替父母惩罚孩子。你应该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除非自然后果对他来说意味着危险。

因为家长并没有亲自惩罚孩子,孩子一般并不会因为受到惩罚而生父母的气。

允许自然后果发生的几个例子

错误行为

自然后果

用力抓猫被猫挠故意打坏玩具玩坏玩具嘲笑邻居小朋友被邻居小朋友排斥不做作业被老师要求课后留下来补作业天冷不肯戴手套手很冷不梳头发其他孩子笑话你头发乱成一团糟推搡同龄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推搡粗心,把饮料洒得到处都是只能喝剩下的饮料3、逻辑后果

有时候,你不能允许自然后果发生,因为它可能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

比如,3岁的孩子如果把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去,你就不能放任不管。

但是,父母可以使用“逻辑后果”作为惩罚的手段——迅速把自行车拿走,禁止孩子骑车一个星期。

注意,在使用逻辑后果做惩罚的时候,你需要保证惩罚“在逻辑上”和坏行为匹配。当你的孩子弄明白了惩罚和坏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就能有效地减少坏行为的发生。

另外,孩子也不太会怨恨父母。

当使用逻辑后果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让惩罚太过严厉,或者持续的时间太长。比如说“两个月不许骑车”就太严厉了,一星期已经足够了。

当你对孩子的坏行为感到极度生气的时候,你可能会宣布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不要紧,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告诉孩子你觉得惩罚太严了,你决定进行修正就可以了。

适用“逻辑后果”的一些例子

错误行为

逻辑后果

把自行车骑到马路上去自行车没收一个星期把嚼过的口香糖抹在家俱、衣服和别人头发上5天内禁止吃口香糖电话里咒骂别人3天不许打电话捉弄宠物警告和讲道理之后,把宠物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去拒绝好好刷牙禁止吃糖果喝饮料,直到孩子愿意好好刷牙为止兄弟姐妹之间整个早上都在吵架取消当天出去玩的计划晚饭不肯吃蔬菜没有甜点可以吃

4、行为惩罚

如果你想不出坏行为会有什么逻辑后果,那就试试接下来的一种有效的温和惩罚方式——行为惩罚,当孩子出现一些特定的坏行为时(例如撒谎),他会受到特定的惩罚(一天不许看电视)。

行为惩罚包括:丧失特权、罚款、额外的家务等等。

比如,9岁的Heather如果戏弄她家的宠物,就会丧失使用家里音响的权利一整天。惩罚(不能使用音响)和错误行为(戏弄宠物)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注意,选择行为惩罚之前,父母必须弄清楚,什么样的惩罚对孩子是有效果的。如果Heather不喜欢骑自行车,那么“一星期不许骑车”对她来说就不是有效的惩罚。

使用行为惩罚的例子

错误行为

行为惩罚

说别的孩子的坏话立刻写三遍“别人不喜欢说坏话的人”骂人、说脏话每个脏字罚款2毛5,从零花钱里支付对父母撒谎一天没有电视看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两天没有自行车骑一直嘲笑小弟弟音响和CD没收一天下午5点之前没有收拾好房间晚上不许出门玩

>>>>

持续发生的坏行为怎么办

孩子经常会重复他们的坏行为,这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有时候,孩子在坏行为中所获得的“奖励”,会远远超过他们所受到的惩罚。

比如,尽管妈妈会因为尼克戏弄弟弟而批评他,但他从坏行为中获得的奖励(让弟弟陷入麻烦给他带来的愉悦),已经大大超越了他因此受到的惩罚(妈妈的批评);

原因二:有时候,孩子会发现,他的坏行为很可能不会受惩罚。

比如说,Aaron可能经常去饼干盒里偷吃饼乾,因为他很少被爸妈发现。或者即便被发现了,父母也只是口头警告要惩罚他,却从来不会真正惩罚。

原因三:有时候,父母本身就是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