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朱德落难,范石生雪中送炭,不仅为他报信,还送上几万大洋-

领导 0 95

1927年朱德落难,范石生雪中送炭,不仅为他报信,还送上几万大洋-,第1张

1927年朱德落难,范石生雪中送炭,不仅为他报信,还送上几万大洋-
导读: 朱德 元帅在回忆南昌起义到井冈山的这段经历时,曾多次提到了他的老同学 范石生 ,并一直对他充满感激之情。1944年,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战斗史座谈会上说: “由于我与范石生个人同学关系,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

朱德 元帅在回忆南昌起义到井冈山的这段经历时,曾多次提到了他的老同学 范石生 ,并一直对他充满感激之情。1944年,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战斗史座谈会上说: “由于我与范石生个人同学关系,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这些对我们以后的斗争,都起了很大作用!”

1960年6月,朱德和 陈奇涵、杨至诚 谈话时又提到了范石生: “我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就只有范石生这一次。否则很难说能剩下几个人上井冈山与 毛泽东 会师。”

那么这个范石生到底是什么人?他究竟和朱德有着怎样的故事?

1909年4月,年仅22岁的朱德来到云南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半年以后,他被顺利录取,进入丙班步兵科,在这座近代著名的军事学府,朱德和日后叱咤风云的滇籍将领 朱培德 、范石生、 杨池生 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与朱德交情最深的当属范石生。

1887年,范石生出生于云南河西小街乡,在讲武堂学习时,他经朱德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两人编在同一小组,经常传阅摘抄《民报》和其他进步书刊,并商谈军事起义问题,思想也越来越进步。

朱德和范石生毕业后,都分配在 蔡锷 的新军担任军官。在讨伐 袁世凯 的护国战争中,他俩分别担任第六、七支队长,与素有“虎威将军”之誉的 曹锟 交战。

在一次战斗中,朱德和范石生一方面指挥炮兵重炮轰击敌军,一方面巧布迷阵,指挥步兵在战壕前沿摆上一排排人头大小的石头,在每块石头上扣上护国军的大沿帽,敌人远远看见,以优势火力向大沿帽拼命扫射,消耗了大量弹药,导致攻势锐减。此战共持续了20多天,朱德和范石生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名声大噪。

此后朱德对军阀混战深感失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看到了曙光的他断然辞掉军职,来到欧洲寻求真理,从此他和范石生失去了联系。

范石生则带领部队打到了广东,投靠了国民党,他参加了重建与捍卫 孙中山 大元帅府的多次战役战斗,屡建功勋,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赞誉,孙中山曾称赞他说: “军中有一范,顽强心胆战。”

1923年底,孙中山授予范石生上将军衔,并任命他为滇军第2军军长。1924年国共合作后,孙中山为了统一军政财政,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筹饷总局,任命范石生为广东政府财政委员兼筹饷总局督办,整个国民政府的薪饷都由范石生负责筹集,足见孙中山对他的信任。

范石生任军长时, 蒋介石 还是粤军 许崇智 的参谋长。在东征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要求发言,范石生以会场主席的身份故意傲慢地问蒋介石:“你叫什么名字?”

蒋介石回答以后,范石生又问:“你要讲什么?”

蒋介石说了自己对作战的看法,想露一下头角。范石生却不等他说完,就“嘘”了一声说:“算了吧,你说得轻巧,拾根灯草!”当场羞辱了蒋介石,让他十分尴尬。

1926年,朱德从国外回国后,曾在上海秘密约范石生见过一面,他们长谈了一次。范石生希望朱德到他的部队当军长,自己退后,但朱德推辞了。范石生又提出让朱德当他的参谋长,朱德仍然婉拒了。

范石生却并不生气,他对朱德说:“请玉阶兄相信,我范石生守信义,爱部属爱百姓,坚决支持孙大元帅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如果蒋介石背叛革命,我也一定同你合作。如违此誓言,天人共诛我,君亦可诛我!”

1926年5月,北伐战争打响后,范石生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作为北伐军总预备队。在这期间, 周恩来 派***员 王德三、余少杰 等9人深入第16军中任职,他们很快改变了这支部队的精神面貌,深得范石生的赞许。

大革命失败以后,范石生对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十分不满,他曾愤慨地说:“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也不要了,还谈什么革命?真是挂羊头,卖狗肉!”

蒋介石得势以后,开始打压范石生,经常给他穿小鞋,再加上西南的桂系军阀和湖南军阀 何键 也在排挤他,他的日子十分艰难。但即使是这样,范石生的第16军依然和***保持着秘密联系,军内的***组织也受到了他的重视和保护。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领4000人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然后带领剩余的部队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11月上旬,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崇义县西南的上堡,这时部队只剩下800多人了。

尽管部队人数锐减,但在朱德组织进行了几次整训后,纪律性明显加强了,战斗力和斗志也提高了。但部队的给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当时已近冬季,官兵们还穿着南昌起义时的单衣单裤,粮食薪饷更无着落,尤其是枪支弹药和被褥无法得到补充,医药根本没有。刚刚稳定的军心又开始骚动了起来。

朱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每天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正在此时,忽有战士前来报告,驻在粤北韶关、湘南汝城、资兴一带的正是范石生的第16军。朱德听后非常高兴,他打算向范石生寻求帮助,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家。

但很多同志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范石生虽然与蒋介石有矛盾,但毕竟是国民党的军队,是***的敌人,我们要与敌人合作,就是右倾投降。其次,范石生已被蒋介石收编,部下官兵作风腐化,军纪败坏,把我们的部队编入他们的行列,就会使我军掉进军阀的染缸。

朱德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说:“搞合作要看对革命有无利益。今天与范石生搞统战,很有必要,即使范石生不能变成我们长久的朋友,若能使他暂时中立,对革命也是有好处的。只要我们坚持组织上的独立、政治上的自主、军事上的自由这三大原则,就能保持住自己的本色!”

最后朱德终于说服了大家,他给范石生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

不久以后,范石生很快回信,他对朱德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朱德收到信以后,亲自来到汝城和范石生进行谈判,朱德提出了3个条件:

朱德还专门强调: “我们是***的部队,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得什么时候走。你们给我们的物资补充,我们表示深深感谢,但物资完全由我们支配,我们的军政和训练工作等,也按我们的办,贵军不要干涉。”

范石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朱德的要求,他们很快达成了3条协议:

范石生回到部队以后,高兴地对军需处长说:“我们的部队要添人啦!朱玉阶已到过这里,这支部队现在还穿着单衣裤,没有盖的,天气冷了,就得先把棉服和军毯运去!”

军需处很快给朱德的部队发了1个月的薪饷,并给他们配发了俄式重机枪2挺、手提轻机枪4挺、驳壳枪120余支、步枪500余支、6万发子弹。军需处长感叹说:“朱德的部队,听说只有七八百人,我们却是照一个团的装备发给他们的。范军长平日对一枪一弹都像命根子,今天对朱德这个老朋友却这样慷慨起来了!”

在合作期间,朱德经常找范石生聊天,并与他共同探讨当时重大的理论、政治和军事问题。在朱德的帮助下,范石生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认识。范石生不仅让自己部队的教官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还邀请朱德到军官团讲演,让中下级军官听其灌输共产主义、马列学说。

不仅如此,范石生还任由朱德在当地联络和发展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暴动的准备。朱德得以狠狠打击了地主恶霸、土豪劣绅,有力地支持、保护和壮大了地方党组织、农会和农民武装力量。土豪劣绅跑到广州,向广州行营主任 李济深 报告,李济深给范石生发电说“你部有***,要查究”,但范石生却不予理会。

1928年初,范石生手下的教导团团长 丁熙 向蒋介石告了密,蒋介石得知南昌起义军余部隐蔽在范石生的部队以后,不禁大怒,他马上电令广东省政府***转告范石生,要他立即将朱德的部队就地解决,并逮捕朱德。

范石生收到命令后,马上派人给朱德送去密信,密信的大意是:

范石生还派人给朱德送来了几万元大洋和10箱子弹,在他的帮助下,朱德很快带领部队脱离了险境。

朱德的部队撤走后,有人把此事报告给了范石生,军参谋长 丁腾 主张立即派兵追击,同时与附近的部队联系,几面包抄,企图置朱德于死地。范石生听后,表示“考虑”一下。

丁腾见范石生仍不表态,又对他说:“中央已知道朱德藏在我军,不追一下,不打一枪,恐怕更引起蒋介石的怀疑,问题交待不了。”但范石生仍然沉默不语,事后,他向蒋介石报告“朱部叛变”,了结了此事。

此后朱德带领部队经仁化,转乐昌,智取宜章,领导湘南暴动,最终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范石生与朱德的合作彻底激怒了蒋介石,1929年初,他以军事整编为名,将16军缩编为第8路军第5师,此后又改编为51师,将范石生由军长降为师长,不久以后,又将范石生的军衔降为少将。1934年,范石生又被辞去军职,只挂了个军事参议的虚衔。范石生也心灰意冷,干脆回到了昆明老家,以祖传的医术行医为业。

范石生的医术十分精妙,他基本上是按病者经济条件开处方,遇贫苦患者则免费诊治,对赤贫者还施予药费。 宋子文、宋美龄、宋庆龄 也曾多次请他去南京、上海给他们治病。宋美龄甚至要送给他一架飞机,范石生却以养不起飞行员而婉谢了。宋子文、宋美龄每次就诊后都会赠送他几十元大洋,范石生倒是收下了,用以帮助退役下来的十几个老兵。

1939年3月17日上午8点多钟,有一个陌生人来到范石生家里,请他外出看病,范石生出门以后,却在路上被两人枪杀,时年52岁。

这两人刺杀范石生后,竟然主动自首。最后蒋介石致电驻昆明的第5军军长 龙云 ,以“特赦”方式了结此案,致使杀人凶手逍遥法外,所以后来有很多人猜测,可能正是蒋介石指使人刺杀了范石生。

范石生遇刺以后,由于他平日里乐善好施,到他家里祭奠的有上万人,共送去了1000多幅挽联。

后来朱德即使成了八路军总司令,乃至建国后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一元帅,他也没有忘记范石生这位老朋友。1957年,朱德来到昆明时,特意召见了范石生的夫人和女儿,对她们的生活进行了关照。

范石生将军千古!

给领导送礼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可以直接送钱吗?如今进入公司工作后,有很多员工其实都想关注我们之间的人情,希望与领导相处,除了物质方面的沟通,还可以进行精神方面的沟通,这样就可以完成彼此的愿望,更能够在行业中出人头地,但也有很多员工向领导献礼,经常不懂规矩,不懂原则,最后反而给自己打分,花了很多钱却被领导所委屈,所以再次推荐led礼品。坏消息传得很快,当他们在公司工作时,如果因为给领导带来了很多压力,或者领导带来了很多矛盾,那你自然会被公司领导讨厌。

因为当员工依次领导时,不考虑礼品的价值,总是想着你在领导中发现的价格,可能不接受礼品,因为送礼后会觉得很安心,而且也不想帮你完成很多额外的要求,所以员工和领导送礼时,不要主动给领导施加太大的压力,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禁忌,对于很多领导来说,也不想收你的礼物,所以大家应该学会了解规则,一些常见的礼物,这会帮你在老板面前留下好印象。

每个人在给领导送礼物的时候,如果总是送一些特别贵或便宜的东西,领导自然不会感兴趣,这些礼物作为闲置物品,反而会直接扔掉,但情商工作人员为了能够知道自己喜欢领导,他们会私下去买礼物,根据领导的爱好来了解自己的心情,可以加强与领导的关系。大多数在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没有做到保护自己,也没有想到领导,会因为在公共场所送礼,让你的同事有过多的解读,都说好消息拄着拐杖。

坏消息传得很快,当他们在公司工作时,如果因为给领导带来了很多压力,或者领导带来了很多矛盾,那你自然会被公司领导讨厌。能力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好量化,尤其是在大家总体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时候,领导给予更多的资源、机会或支持,那你肯定就更容易出成绩。而且,在很多领导看来,下属只要态度端正,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不着急。

一块银元

三千多名战士驻扎一个村,吃饭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刚开始,由于地主老财造谣惑众,加上村民对红军并不了解,许多人弃家躲避,来不及逃的人关门闭户,筹集粮菜一时陷入了困境。朱德军长严明纪律,让战士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天,两名战士到村南一户人家,大门紧锁,听说已逃到外村亲戚家中。只见其家门口有一个南瓜棚,棚上挂着两个大南瓜,小战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么买呢大个子战士说:“把两个南瓜割下,我写一张纸条,钱以后送来。”说完割了南瓜,写了一张字条:“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红军。”朱德知道后,他让人叫来那二位战士,给他们一块银元,说:“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说完要二位战士去还钱。

一天,陈亮的妻子割了些南瓜叶准备喂猪,不经意间看见一个小包,她拿下来一看,里面有一个银元,还有一张纸条,可她不识字,急忙拿到村里给丈夫看,只见字条写着:“老乡:买两个瓜送上一块银元。----红军”村里人聚拢过来。陈亮顿时面红耳赤,大声说:“我好糊涂啊,原以为南瓜被贼偷了,没想到红军纪律严明,买东西付钱,一银元可买好多南瓜呀。”说完他拉着郭夫爷一起找朱军长,一是把银元还了,二是要向两位战士赔罪。朱德军长激动地对他们说:“这是红军应该做的。银元你留着,至于赔罪由我来吧。”回到家里,陈亮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和鸡鸭装满箩筐,上面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一家三口人高高兴兴担着慰问品走向美魁堂,听说红军走的前一天,他还特地屠杀大肥猪前去慰劳。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亮的“银元故事”在村里传遍了,拥军爱民在福鼎在横口成了时尚,蔚然成风。后来,一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首《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还在省里获奖,而一位画家以此为题材的国画也得了奖。从此,拥军爱民的优良风尚在福鼎在横口在永春代代相传,永远相传。

<<一块银元>>改编

一批特殊的红色“家底费”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史馆里保存着一批特殊的“家底费”,虽然年代久远,但历届党委班子交接传承,这批“家底费”俨然成为红军师作风的象征,它们就是从革命战争年代留存下来的2930块银元。

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异常激烈,成为红军师作战史上最过硬、最光辉的一战。该师某团四连的前身连队作战非常英勇,攻下兰州后,全连仅剩4人。战役结束后,团里将从敌人那里缴获的100枚银元分给新组建的四连。当时,团领导将银元交到新四连官兵手中时一再嘱咐:“四连不能丢啊!”新连长王立功牢牢记住团领导的话,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1932年,延川的红军缴获敌人物资后,给每名干部发了一枚银元零用。一次战斗结束后,得知部队急需大量药品,同志们纷纷从怀里掏出带有体温的银元交给组织。原来,这些银元大家都没有舍得花。听了新连长的讲述后,四连官兵异口同声表示:“银元要留到最需要的时候用!”最早的一批银元就这样被保存下来。

后来,部队在甘南剿匪,四连多次打先锋,伤亡过半,其他连队又不约而同地将节省下来的银元送给四连。因为数量越来越多,连长王立功郑重地将这些银元交给了部队,作为战士们自发捐献的一笔钱。捐献的银元也因此受到财务部门的格外重视,被单独存放。

进藏平叛时,官兵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跋山涉水,克服严寒、饥饿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动用这些银元,甚至还有同志们陆续将自己的银元送到财务部门。后来,该师历经10余次换防,红军师前辈坚持一块一块把银元节省下来,于是,这些银元的数量逐渐增加到了2930块。

据红军师老前辈郭生亮回忆:1979年4月,该师奉命从西藏移防新疆,作为分管后勤的领导,由他负责押运各类物资,其中就包括这2930块银元。

如今,这2930块银元是红军师的红色“家底”。多年来,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变,全师官兵始终以红军前辈为标杆,做到面对腐蚀冲击不改本色、面对利益诱惑不失气节、面对风险考验不忘初衷,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不断打牢廉洁文化建设基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强军兴军实践中。

有一些做事比较圆滑的人想要在职场中混得风生水起,他们往往会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自己的领导送礼了。可是如果你想送礼的话千万不要直接送钱,有一些单位对此查得非常严,一旦被查到领导私下接受下属的后果也非常严重,可能两个人都会被处分,所以不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给领导送礼的话可以打听一下领导的喜好,在一些特殊的节点给领导进行送礼,这样既能表示到自己的心意又不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想要送别人礼物就要送到别人的心坎上,不然送出去的礼物不仅浪费钱又没有多大的作用。如果你有心要送领导礼物,那么可以打听一下领导平时里都喜欢些什么,比如说领导平时喜欢抽烟喝酒,那么送礼就可以选择香烟或者是红酒等等。如果领导平时喜欢喝茶那么也可以选择送领导一些高档的茶叶,只有投其所好才能发挥礼品最大的价值。

当然无缘无故的给领导送礼也很容易让人怀疑你的意图,认为你这个人居心不良,一旦传出去也不是特别好听。所以你想要给领导送礼也可以挑选一些特殊的节点,比如向领导过生日或者领导家里有喜事,这个时候你送礼就名正言顺了。当你给领导送了礼物,那么领导也能够领悟到你是一个圆滑又非常懂职场之道的人,那么以后有什么升职加薪的机会领导也会优先考虑到你。

当然在职场中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给领导送礼,有一些正直的领导可能会讨厌这种奉承的员工,这样反而就得不偿失了,希望大家都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

1第一条基本原则,平时注意培养感情,不能临时抱佛脚。

领导不差你那点礼物,但领导也是凡人,也需要朴素的情感交流。给领导送礼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对领导的帮助、提携表示诚挚感谢;二种逢年过节的“走动”,如同古代的“年奉、孝敬”,持续培养“门徒关系”;三种是遇到难事,请托领导办事,比如,提拔进步、孩子入学,等等。

假设你平时没有与领导进行“走动”,遇到孩子想进名校,突然砸几万元让领导帮忙,你换位思考一下,谨慎的领导肯定不会收。一是因为你们关系没有到位,二是他对你不信任。所以,礼不收,事也不办。如果你们平时走动到位,领导收下钱并说“这钱是用来打点学校的”。这事就有眉目了。

给领导送礼,要从平时走动开始,不要送太贵重的礼物。逢年过节,按照当地礼尚往来的双倍价格给领导送礼就可以了。你出国回来,可以送领导当地的纪念品。比如,你从泰国回来,给领导送一条鳄鱼皮带;你从加拿大回来,送两瓶高档蜂胶,等等。这种小礼物,有“说头”,便于“拿出手”,容易拉近感情。

2第二条基本原则,形式既要隐私又要大方,别搞得鬼鬼祟祟。

小张想求领导办件事,拎着几盒保健品,就进了领导办公室。领导一是根本不要收什么保健品,二是不想被员工看见,为了几盒他根本不敢食用的保健品,还让员工看在眼里,绝对得不偿失啊。俩人推推搡搡,员工都在看热闹,领导直接把礼盒扔了出来。

给领导送礼,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在办公室送,切记礼物要小巧,便于携带,不被别人看见。二种是到家里拜访时送。三种就是给领导车上送。原则上不要给领导寄到家里,一来你不方便要到地址,二来领导防范有人留下证据。

到办公室送礼,就要小巧,便于隐蔽。去家里拜访,是最好的方式,既表达你的心意,也拉近了关系。前两种都不方便的话,往往用第三种,你请领导吃饭,吃完饭给领导车上装上礼品,轻松而自然。现在的领导不差你那点礼物,原则上不要搞得神神秘秘、鬼鬼祟祟,送礼的方式不讨领导喜欢,领导根本不会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