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送别的人请客。饯别,又称饯行。它所指的是,在来宾离别之前,东道主一方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宴会,以便郑重其事地为对方送别。为饯别而举行的专门宴会,通常称作饯别宴会。送行,在此特指东道主在异地来访的重要客人离开本地之时,特地委派专人前往来宾的启程
送别的人请客。
饯别,又称饯行。它所指的是,在来宾离别之前,东道主一方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宴会,以便郑重其事地为对方送别。为饯别而举行的专门宴会,通常称作饯别宴会。
送行,在此特指东道主在异地来访的重要客人离开本地之时,特地委派专人前往来宾的启程返还之处,与客人亲切告别,并目送对方渐渐离去。
都是送别诗。但离情别意有有所不同。不过第一首更多抒发自己的忧愤,矛盾,愁绪,有些悲观失落别董大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末尾两句没有悲凄,只有豪迈,催人奋进。而第三首的“海内·····比邻”两句与前诗“莫愁····”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抒发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乐观进取。
啊啊,一般的出行,或者出去几天回来了,就没有必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东了。又不是“啃老”,或者公款消费,何必找那么多借口大吃二喝呀。中国有为亲人、朋友送别的传统,但那是讲的要较长时间分别了,或要去干什么“大事”了,才要“饯别”、“送行”、“饯行”的。“饯”是要吃饭、喝酒的,所以有个"食“字的偏旁,送行就不一定非得”米西米西“了。送行、饯别是有“规矩"的,可以是家门口的告别,但重要的情况,或者一别多年,什么时候再见也不一定了,或者感情深厚,或者是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一般要送出五里以上,甚至是十里。古代的城门出去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送别仪式就在那里搞,讲一些叙旧情、谈思念、或者嘱托之类的话,文人雅士还要舞文弄墨,写诗、填词、题字等等,麻烦着呢。不过那是“文化”呀,很多好作品都是这样出来的,比如李白的《送汪伦》、柳永的《雨霖铃》、还有《西厢记》--《长亭送别》里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慈母手中线“那首就更感人了,如此等等。此外,送别多半是要伤心,是要掉眼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不像现在,领导呀,一般朋友呀,“迎来送往”找个理由搓一顿,例行公事,那就不是传统,不是文化,而是“吃文化”了。所以一般情况,既不是“感情深厚”、“生离死别”,又“掉不起眼泪”,还写不起“作品”,送别搞多了,就没有意义了。“接风”呢,就相对简单多了,不过也一般是对上级、朋友的,他们来干“大事”了,或者干“大事”回来了,才“接风洗尘”的。较多的情况就要搞酒或者喝茶了。接风、洗尘一般不是对长辈的,也不是对太大的官的,你看见古时候有谁给“爹地”、“妈咪”“接风洗尘的呀?或者平头百姓随便为大官”接风洗尘“的呀?只有“平班等辈”或者差别不是太大,又都在朝廷公干,才讲“接风洗尘”的,否则就叫“设宴恭迎”,搞一大桌菜,还要说“不成敬意”、“令寒舍蓬荜生辉”和一大堆“谦恭”的话才行。现在一些人随便就“接风”,或者吃“接风”,其实并不好呢,弄不好会自贬身份,人家讲“没有文化”呢。啊啊,就讲怎么多了,嘿嘿,人老了,好像有点啰嗦,招人嫌了。
宣州——地名
谢眺楼——谢朓是晋朝文学家,谢朓楼相传是他游玩过并题诗过的一个楼。
饯别——即请宴送别
校书——官职
叔——即叔叔的意思
云——叔叔的名字,李云
这是李白在谢朓楼给自己一个当校书的叔叔(李云)的送别时写的诗。
送别朋友的饭局叫“饯别宴”、“送别宴”或者“散伙饭”。
和友人离别之前一起吃的饭,一般称为“饯别宴”或者“送别宴”,也有叫“散伙饭”的。饯行是送别亲友远行的一种礼仪、交际风俗。即在亲友出远门上路前,以酒食送行,表示惜别和祝福。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亲朋好友一朝分离,从此无法相见的概率很大。人们对离别也就产生了别样的情绪,逐渐衍生出关于“饯别”的文化。
离别前的聚餐一般都会相互敬酒,倾诉不舍之情,并且期望再次相见。是一种对亲朋好友不舍的情绪表达。古人多选择在城外、河边、桥边、亭下作为饯别之所,并且还专门形成了一些具有送别意义的特殊词汇,如“南浦”、“长亭”等等。
随心一句: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随心一句:我有时候希望我的生命只有一天,牵你的手从早走到晚;有时候希望我的生命很长,和你共度每一个夕阳。
1 中国古代敬词与谦词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家”字族: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10、“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 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 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祝人健康说“保重”; 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 “别”之雅语 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
2 谁知道古时的敬词和谦词好多的 有些成语什么的就是 八拜之交bābàizhījiāo 敬词。
指异姓氏(不同宗族)之人结拜为兄弟或姊妹。“八拜”指“八拜礼”,是古时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
“交”指交往、友谊。[例]他们二人情同手足,胜过八拜之交。
白头偕老báitóuxiélǎo 敬词。指夫妻共同生活,直至白头到老。
[例]祝愿一对新人良缘好合,白头偕老。[注意]又作“百年偕老”。
“偕”不能读作jiē 。 百鸟朝凤bǎiniǎocháofènɡ 敬词。
“朝”指朝见,“凤”指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本指百鸟朝见凤凰,旧时喻指圣人在位,世界清平,现今喻指众望所归之意,常作夸赞之辞。
[例]赛场上,令爱一展歌喉,震惊四座,大有百鸟朝凤之势。 还有一些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 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好多的 最近正在复习啊 搞的我头都大了。
3 古时的谦词和敬词有那些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4 敬词和谦词谦敬词简介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 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了“家”、“舍”这两个谦词和“令”这一敬词外,“小”(小女)、“拙”(拙见、拙荆:自己的妻子)、“鄙”(鄙见)、“寒”(寒舍)、“愚”(愚见)、“浅”(浅见)等都是指自己的,属于谦词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等 面陈不仅仅是把内容讲清楚,关键是要学会使用谦称、敬称、谦词、敬词等例如:一位款爷对他儿子的老师说:“为了令郎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希望您一定尽绵薄之力,如果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我一定鼎力相助”这句话里“令郎”相当于“您的儿子”,是敬称,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称呼自己的儿子,此处可改为“犬子”;“绵薄之力”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鼎力相助”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两处调换方妥 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编辑本段敬辞敬辞简介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分类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趁对方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
5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及其意思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常用词有令、拜、奉、惠、恭、垂、贵、高、大、敬、请、屈等。 一、令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令弟、令侄等。 二、拜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三、奉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 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 四、惠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 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送(财物等)。 五、恭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