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哪些充满年味儿的习俗?过年你都会做哪些富有仪式感的事?

老人 0 47

你的家乡有哪些充满年味儿的习俗?过年你都会做哪些富有仪式感的事?,第1张

你的家乡有哪些充满年味儿的习俗?过年你都会做哪些富有仪式感的事?
导读:1、挂礼灯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挂礼灯了,礼灯其实就是红灯笼。那些礼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红纸,竹条织成笼状就成了。做礼灯是有规定的,只得让辈份最大的来做,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得参与。这是一种习俗,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2、放小炮从挂礼灯这天开

1、挂礼灯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挂礼灯了,礼灯其实就是红灯笼。那些礼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红纸,竹条织成笼状就成了。做礼灯是有规定的,只得让辈份最大的来做,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得参与。这是一种习俗,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

2、放小炮

从挂礼灯这天开始,小孩儿们也开始放小炮儿了,这个时候不是放那种开年用的红鞭炮,是放那种玩具小炮,炸起来“啪啪"响的那种。我们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种喷出来的小烟花,喷出来有一米来高,但持续不了多久,那“呲呲……”的声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孩子们都想投入到这美丽的对话中,享受这绽放的快乐。

3、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点钟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们要做的就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儿们早就把大红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们今天不到别处去玩,在家里守着。大人们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儿们也在一边守到晚上。团圆饭对于每家来说都很重要,而中国人过年是必吃鸡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鸡烹好了,手撕鸡,香菇焖鸡,板栗焖鸭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团年饭,道着今年的总结和明年的计划。这时无需什么华丽的词藻,就是平朴无奇的话也能嵌进心窝。大人和小孩们开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语里都是爱,眼睛里都是欣悦。

4、守岁

团圆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旧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充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火药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来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美丽。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老人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息。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种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除夕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我很荣幸能回答关于「你的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的问题。我来自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以下是我们家乡农历新年的一些传统习俗。

1 大扫除:在农历新年前,家庭会进行一场大扫除,意味着要扫除旧年的晦气和尘埃,为新年做好准备。

2 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是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一般会贴在门口或墙壁上,以祈求新年好运。

3 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待在家中守岁,守夜过程中会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爆竹等,一直到午夜时分迎接新年的到来。

4 拜年:新年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给对方拜年,并送上祝福和红包。这是拉近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方式。

5 吃饺子: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会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因为它的形状像元宝。

6 舞狮表演:舞狮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舞者穿上狮子装,表演各种动作和技巧,以驱逐邪气、祈求好运。

以上就是我家乡农历新年的一些习俗。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迎接新年,祈祷幸福和繁荣。希望这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

春节的节日文化有贴春联、放爆竹、除夕守岁等。

1、贴春联: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2、放爆竹: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

3、除夕守岁: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奶奶为了迎合时尚,为孙女儿制作了馒头盲盒,让人感觉非常的有趣,里面除了包含奶奶对孙女的疼爱之外,还包含了那些传统的手艺。其实很多家里的长辈都会那些比较传统的手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传统的手艺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家里有一个99岁的老太太,所以很多祖传的手艺,我们家到现在还能够看得到。比方说剪纸、做油灯或者腌蒜以及捏花馒头。

奶奶的手一直都很巧,以前只要过年过节,奶奶总会一个人掌勺,做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而且还会蒸一大锅的馒头,除了一些传统的大白馒头之外,还有很多花馒头。这些花馒头上面会点着小红点儿,做成花的形状,而且还有很多传统的小动物形状,比方说小兔子,小刺猬、蛇等等。那个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其实就是和奶奶一起捏这些小动物,奶奶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孩,奶奶在这边一步一步的教,孩子们在这边一步一步的做,有点像是如今的亲子烘焙课。

奶奶剪纸的手艺也很好,简单几下就能够剪出一个“春”字,而且还能够剪出惟妙惟肖的仙鹤,小兔子等等,这些剪纸会被贴到窗户上,奶奶在这边剪,孩子就负责在那边贴。奶奶做饭的手艺一直都不错,每一年都会腌制一大坛子的甜蒜,这些甜酸又被叫成腊八蒜,外表会显得有些绿绿的,但是味道却相当的不错,一大坛子的甜酸足够吃一年的了。

别人元宵节的时候点的是花的,奶奶也会特地给我们挣上几个面灯,在里面用线做捻子,然后再倒上一点食用油,一个小面灯可以点上很长时间。想想看,这些都是自己的童年回忆,奶奶也似乎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