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送领导的祝福语

领导 0 87

欢送领导的祝福语,第1张

欢送领导的祝福语
导读:欢送领导的祝福语有很多,譬如:1、都说自古多情伤离别,且莫泪流。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聚首。该留的时候留,该走的时候走,别让轻盈的脚步染上离愁。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虽然我们都有自己的追求,但再远的距离也冲不淡友情的烈酒。愿你一路顺风,善自珍

欢送领导的祝福语有很多,譬如:

1、都说自古多情伤离别,且莫泪流。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聚首。该留的时候留,该走的时候走,别让轻盈的脚步染上离愁。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虽然我们都有自己的追求,但再远的距离也冲不淡友情的烈酒。愿你一路顺风,善自珍重,常开笑口!    

2、月朦胧,鸟朦胧,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有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遥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3、是您给了我努力前进的动力,是您教会了我拼搏的目标,我的教诲让我认识了自己奋斗的目标,谢谢您!祝您永远幸福!    

4、离别的泪水,赶走快乐的时光。离别的泪水,穿透你我的心扉。离别的泪水,化作友谊的缩影。虽离别,但愿我们,友谊天长地久!    

5、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份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6、离别,用晶莹的泪滴迎接明日的重逢;离别,用幸福的悲伤期盼拂晓的黎明;离别,用真诚的声音表达友谊之情;离别,用动听的音符将真情歌颂;离别,朋友,带着我的祝福一路珍重。    

7、我的朋友,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布局。我们在书写挽联的时候首先要先考虑挽联的条幅要与花圈相匹配,长宽、高低要恰到好处。

2、称谓。称谓就是确定亲友成员和逝者之间关系的名称。你要弄清赠送挽联的人与逝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亲戚还是朋友?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

3、书写。书写的文字内容要与条幅相吻合,字少,显的冷落;字多,又无处落笔。所以在书写前要整体考虑完成后条幅的效果。

4、内容。挽联的内容要精练,要概括出逝者平生的业绩及贡献精髓。当然了,文字内容要符合送挽联人的职业身份。

5、粘贴。挽联写好后要在花圈上对其粘贴,粘贴时一般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一般靠左的一侧为“尊”或为“上”,靠右的一侧为“小”或者为“下”。

6、署名。挽联的署名一般写在左侧挽联的下方,比如:“弟子敬挽”、“学生敬挽”等或者另一起条幅也可。

1、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2、永垂千古,功业长存,孝慰忠魂,举世同悲,流芳千古。

3、浩气长存,千古长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4、恩泽四海,功高九天,花凝泪痕,水放悲声。

5、教诲永记,风范永存,常怀典范,寄托哀思。

6、秋日鹤唳,夜月鹃啼,寿终正寝,鹤驾西归。

7、寿高德望,子肖孙贤,千秋忠烈,百世流芳。

8、流芳千古,光启后人,情怀旧雨,泪洒凄凉。

回答于 2021-12-21

赞同1

英国好大学有哪些学校-2023英国留学办理中文留学网

值得一看的大学相关信息推荐

英国好大学有哪些学校留学办理中心,为您提供留学方案咨询,定制选校,材料准备指标,院校申请,签证服务,高中/本科/研究生/硕士等出国留学项目,部分专业现在可以免费申请,详情请咨询专属顾问

连云港盛莱博教育咨询广告

悼念主持词开场白-上知乎找答案

悼念主持词开场白,攻略指南,真实经验,热点话题,上知乎找答案更靠谱。赶紧下载知乎APP,亿万年轻人自由讨论的问答社区!

知乎广告

七字对联-不准不要钱-来测测你的运势如何

周易七字对联,一生运势详批,你想知道2022虎年的财富,情感,健康家庭运势如何么测您一生财富,情感,健康运势,输入出生日期立即查看

广告

沉痛悼念 千古 敬挽怎么写?

沉痛悼念,千古敬挽写法如下:1、布局。我们在书写挽联的时候首先要先考虑挽联的条幅要与花圈相匹配,长宽、高低要恰到好处。2、称谓。称谓就是确定亲友成员和逝者之间关系的名称。你要弄清赠送挽联的人与逝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亲戚还是朋友?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3、书写。书写的文字内容要与条幅相吻合,字少,显的冷落;字多,又无处落笔。所以在书写前要整体考虑完成后条幅的效果。4、内容。挽联的内容要精练,要概括出逝者平生的业绩及贡献精髓。当然了,文字内容要符合送挽联人的职业身份。5、粘贴。挽联写好后要在花圈上对其粘贴,粘贴时一般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一般靠左的一侧为“尊”或为“上”,靠右的一侧为“小”或者为“下”。6、署名。挽联的署名一般写在左侧挽联的下方,比如:“弟子敬挽”、“学生敬挽”等或者另一起条幅也可。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右联:悼念XXX左联:YYY敬挽右联:沉痛悼念XXX左联:YYY敬挽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左联:YYY敬挽右联:XXX一路走好左联:YYY敬挽

桂林先生聊生活

11点赞21万浏览

更多专家

沉痛悼念 千古 敬挽怎么写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沉痛悼念 千古 敬挽怎么写

沉痛悼念、千古、敬挽写法如下:1、布局。同学们在书写挽联的时候首先要先考虑挽联的条幅要与花圈相匹配,长宽、高低要恰到好处。2、称谓。称谓就是确定亲友成员和逝者之间关系的名称。你要弄清赠送挽联的人与逝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亲戚还是朋友?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3、内容。挽联的内容要精练,要概括出逝者平生的业绩及贡献精髓,文字内容要符合送挽联人的职业身份。4、粘贴。挽联写好后要在花圈上对其粘贴,粘贴时一般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一般靠左的一侧为“尊”或为“上”,靠右的一侧为“小”或者为“下”。5、署名。挽联的署名一般写在左侧挽联的下方,比如:“弟子敬挽”、“学生敬挽”等或者另一起条幅也可。老人去世安慰语1、我知道各地风俗迥异,但共同的是要表达出对亲人离去的悲戚心情,我也只能在数千里之外让他代我叩首作揖进献花圈。2、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来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3、生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常活我心中。4、人生就是这样,想要拥有却不能够拥有,或许会使人们自暴自源弃。

帐号已注销

1点赞9211浏览

悼念主持词开场白-上知乎找答案

知乎广告

教师悼词-知乎,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值得一看的悼词相关信息推荐

知乎广告

全部

2

送别领导的祝福语如下:

一、愿你在这短暂的学习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二、这个花季,你将要离去;这个花季,眼泪的洗礼。送别就在今日,说不出思念的千言万语,唯有化作祝福一片。愿你生活幸福安然!

三、是回忆曾经一起奋斗工作的美好过去,二是祝贺他升官,事业飞黄腾达,三是希望友谊长存,经常联络;祝大家都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四、你轻轻的来了,却又要轻轻的走。挥一挥手,眼眸早已朦胧。桃花潭水深千尺,怎及我对你丝丝的情谊。世事弄人,唯有祝你一路顺风!

五、尽管是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拥有着永恒,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最好的回忆。

六、不要再频频回头了,离开的脚步再坚定些吧!去寻找你的梦想,让心头的眷恋长成奋斗的翅膀!我们会在岁月里轻轻地遥望,愿你安好。

七、感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您的教导是我收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八、上天安全的仅仅是时间地点和人物——而您让我体验了生命的精彩过程!谢谢您对我的关爱!

九、天高海深,比不上我们的感情;诗美词甜,比不上我们的真情;日月之光,比不上我们的纯情,今日分别,祝你一路顺风,健康常伴!

十、灯光之下思贤友,小小讯儿传佳音。望友见讯如见人,时刻勿忘朋友心。

张作霖的秘书长袁金铠挽杨宇霆

顿使精神增剧痛;

欲伸哀挽措辞难。

——张作霖的秘书长袁金铠挽杨宇霆

袁金铠(1869-1947),字洁珊,辽宁省辽阳县山岳铺人,原任张作霖秘书长,张作霖称之为二哥而不呼其姓名,在奉系中地位崇高。19岁中秀才。庚子之役,地方不靖,各地纷纷组织保甲,办理团练。1904年出任辽阳警务提调。后结交赵尔巽,受赵尔巽关爱,认为门生。赵尔巽任东三省总督时,入督幕,参预政事。在赵尔巽的支持下,任谘议局副议长。武昌起义发生时,向赵尔巽进策,赵尔巽采纳之。当得知张榕等密谋驱逐赵尔巽,宣布独立的消息时,马上建议赵尔巽电召张作霖带队来奉天护驾,并迅速成立东三省保安会。此举促成了赵尔巽继续控制东三省的局面,由此受清廷赏四品京堂,襄办关外练兵事宜……。此联写出东北当局***群的震撼,以及不知如何哀挽的情景,传神之至!在这场震惊全国的政治血案中,曾任五省联帅的孙传芳突然成为各方注目人物。这位五省联帅兵败丧地后即北上依附奉系,奉军撤至关外,孙亦随同到了奉天。张学良对孙颇为礼遇,特别在帅府内设有“孙联帅办公室”,位列上宾,随时与少帅会谈。既似贵宾,又似高等顾问。而这位联帅白天在帅府办公,晚间则在杨宇霆家中打牌。杨、常伏诛后,孙被邀至帅府,甫与张见面,张即说:“馨远,我又放了一炮。”孙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乃问“是什么事?”张说:“我把邻葛和翰香都处决了。”孙即时把大拇指一伸说:“英雄,英雄!要想做大事,不杀几个人行么?杀得好,杀得好!”他虽然这样说,内心则极为震动,自己置身于险境,这位年不到卅的少帅竟然不动声色就处决了东北两个重要人物,手段之狠,较乃父犹有过之。所以他虚以委蛇,随着帅府人员忙碌了一整天,满肚子盘算自己的处境,卅六计走为上计,因此孙于1月11日不告而别,乘早车赴大连,到了大连才写信给张学良称家中有事不及走辞。张学良闻孙传芳不告而别,笑对部下说:“馨远为什么这样胆小?” 杨宇霆、常荫槐被杀后,对少帅来说,“立威”是做到了,因为整个东北的军政人员对于少帅不再有“阿斗”的看法。不过对于他杀杨宇霆的对不对则各有各的看法。

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于冲汉挽杨宇霆

棘门坝上如儿戏;

我识将军未遇时。

——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于冲汉挽杨宇霆

于冲汉(1871-1932),字云章,辽宁省辽阳县人。甲午中日战争时,东渡日本。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充当日军间谍。1918年任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1920年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伪满建国会议并任伪满监察院院长,伪满国务院总参议。1932年10月病死于大连。

东北军宪兵少将司令陈兴亚挽杨宇霆

天地正气谁留意;

人事无常莫再来。

——东北军宪兵少将司令陈兴亚挽杨宇霆

陈兴亚,后任京师警察厅总监,受到张作霖的特别奖赏,被授予陆军中将衔,并被授予二等文虎勋章。1930年正月,地方储蓄会的会长和经理受杨春元(杨宇霆)委托给先死的杨宇霆和在他后死的父亲杨永昌同时安葬。实际一切由杨春元母亲授意。这桩丧事规模轰动全省。杨家拿出银币2万元,作为治丧经费,张学良又拨给5000元。开始筹备工作时,在地方储蓄会临时挂了牌子。成立治丧筹备处。杨宇霆长子杨春元是大夫人所生,当杨宇霆被处死之际,他正在德国留学。杨宇霆死后,张学良发函叫杨春元回国,他毫不犹豫的回来。张学良召见他,对他进行抚慰。杨春元没做工作,在沈阳大东区经营一个商店。治丧筹备处主办人员,公推德高望重的陈丹林为首,由副会长王占元负责一切筹备事宜。对于治丧的日期、僧道经、乐队、扎纸活,灵棚等都作了周密安排。请陈丹林做“点主官”。另如招待筵席、厨师,接待工作无不做妥善准备。由沈阳聘雇棚匠高手,以及搭棚器材,两座高大豪贵的苏州式灵棚,在杨家东西两院高高搭起。东灵棚是杨父杨永昌,西灵棚是杨宇霆,每座棚内都是四台经(僧道),东西两门,各设有四台鼓乐,昼夜不停轮番吹奏,唢呐声凄婉悱恻,震人心弦。南园摆满纸扎的人马、车辆、财宝等。外地赶来赴丧敬祭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治丧招待筵席原料,干鲜蔬菜全是派专人从天津购进的,有青椒、茄子、黄瓜、蒜台、藕和冬笋,高档菜有海叁、鱼翅、燕窝,各种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燕窝仅仅是正日子给大宾及点主官一席之用。一般客人多是用海参席招待。出殡前两天张学良特派来两连骑兵,两个汽车连作出灵时前导的仪仗队。出灵时队伍浩浩荡荡,有六十四人抬着一条龙棺椁的大杠,前面是杨永昌,后面是杨宇霆。队伍最前面的是地方警察队开路,其次是骑兵连、汽车连、纸扎人马等,以后是吹鼓手、僧侣诵经。所过之处,经语呢喃,笙管齐鸣,锣鼓铙钹,震耳欲聋。家属后辈,素衣孝服,麻绳拖地,呜咽低泣,哀伤不已。地方官员,各界代表及远亲近友,依次陪阵两旁,垂首示哀。整个送行队伍不下五千人。最后把杨永昌安葬在蛇山沟村杨宇霆的墓北,而原来杨宇霆生前给他父亲准备的陵园墓穴,却安放了他本人。杨家后代又在杨宇霆墓周,埋上石柱圈以铁管栏杆,外地运来翁仲和石刻狮、马、骆驼,树立华表。正前面修建了水泥牌坊,前面有旱桥。

张学良挽杨宇霆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张学良挽杨宇霆

杨宇霆的灵棚挂满省县官员和各界名流赠送的挽联和幛子,都是名贵绸缎呢绒所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张学良送的这副挽联。对于张学良处决杨、常的是非功过,留给历史学家评说。但从这幅挽联来看,即寄托了对死者的哀思,又指出死者被“流言”所误而招致杀身之祸。缱绻悲哀,义正词严,溶为一体,堪称挽联中之佳作。上联“讵”,怎么。“西蜀”,指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是说易帜已成,全国统一,东北怎能同偏安一隅的西蜀相比呢? “幼常”,指马谡,字幼常,三国时期西蜀的将领,与曹魏大将张郃战于街亭,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被张郃打败,将街亭丢失,被处斩刑。“挥痛泪”,典指马谡是诸葛亮的爱将,按私情诸葛亮不忍心斩他,但按军法不得不斩,所以在斩马谡时,诸葛亮“为之流涕”。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战马谡的故事。上联是说,现在东北的处境怎能同偏安一隅的西蜀相比呢?但处决杨宇霆时的心情,总还是与诸葛亮挥泪战马谡有相似之处的。张学良在《致杨宇霆是夫人函》中说:“弟受任半载以来,费尽苦心,多方劝导,倩人转述,欲其稍加收敛,勿过跋扈,公事或私人营业,不必一人包办垄断。不期骄乱成性,日甚一日,毫无悔改之心,如再发生郭、王之变,或使东三省再起战祸,弟何以对国家对人民乎!然论及私交,言之痛心,至于泪下,弟昨今两日,食未入口,寝未安寐,中心痛耳。”这种复杂的心情,与挽联是一致的。下联“东山零雨”,典出《诗经·东山》:“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领域其蒙。”东山零雨,反映的是一种凄惨悲凉的景象。“管叔误流言”管叔为流言所误。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代管国家政事。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负责监管殷朝遗民。后来又人造要说,周共想谋害成王,篡夺王位。殷纣王之子武庚,趁机煽动管叔、蔡叔发动叛乱。于是周公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下联说杨宇霆之死是很凄惨的,虽然由于他自己误心流言所至,但终究还是很值得可怜的。

法库县名士陈丹林悼杨宇霆

题咏纪念、杨宇霆联

长城檀道济;

返日鲁阳戈。

由于杨宇霆死于非命,原因非三言五语可说清楚。法库县当时名士陈丹林对杨宇霆之死曾作一首《五律·无题》诗:“壮士挽天河,中流起恶波。长城檀道济,返日鲁阳戈。有泪挥知已,无词上挽歌。欢迎曾几月,舆榇此回过。”颔联以檀道济、鲁阳相比,足见其对杨宇霆的推崇。

有泪挥知已;

无词上挽歌。

而颈联备极哀痛,“无词上挽歌”却是当时实际情况。

法库县平治学校总务长阎宝海悼杨宇霆

山势嵈岈,云龙蔚起;

水流婉蜓,草木华兹。

烈烈奇勋,应共青山峙柳寒;

悠悠逝水,长随林木绕佳城。

——法库县平治学校总务长阎宝海撰书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杨宇霆陵墓

杨宇霆陵墓位于法库县东15里的蛇山沟村。蛇山沟村依山傍水,树茂林丰,风景极为优美,沟两边突冗而起两座小山,沟北的石景山山顶怪石多姿,山顶南侧有一石洞,石洞供石佛数尊,石洞中有一横向卧碑,碑长3米,高82厘米,碑刻于1944年,碑文刻有“佛之洞天,吾之乡里,惟佛与我,彼此相依……”等文字。沟南的梯形山松林茂密,从松林缓步而上,层层奇形突冗,异常可观。陵园建在后景山阳坡,占地面积15亩,呈正方形,四周竖有白石桩,桩间横穿两道二寸粗的铁管相连,墙外松柏成林。正门前建有上马石和三重四桶式拱桥,桥北矗立宽高各约七米的重檐式牌楼,雕金缕银,玻璃碧瓦,伟宏壮观。正前面修建了水泥牌坊,牌坊两侧石柱有法库县文化名人阎宝海撰书的两副对联(另一见下)。园内通往坟墓的是青砖铺就的甬道,两边碧绿如茵的草坪,两侧排着用唐山绵石精刻的望天吼(华表),立仗着猪、马、牛、羊、鹿、驼、象等石兽和文武石人翁仲。坟前立有墓碑,刻“陆军墓上将江苏督办杨公宇霆之墓”。这里独好的风景,虽然遭到破坏,但给予复修,恢复原貌,是一处有历史价值的游览区。

1972年1月21日,74岁的 张伯驹 收到了一份来自于文史研究馆的聘书。这封聘书之所以能够送到张伯驹的手上,还要从陈毅追悼会上的一副挽联说起。

时间退回到11天前,毛主席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偶然间看到了一副挽联,一问才知这挽联就是出自张伯驹之手。因着这幅挽联, 毛主席让周总理给张伯驹安排一份工作 ,于是这才有了文史研究馆的那份聘书。

张伯驹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挽联呢?他为什么会引起毛主席的注意呢?他和陈毅又是如何相识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张伯驹的故事。

张伯驹,字家骐,号丛碧,是近代鼎鼎大名的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

陈毅,字仲弘,是为新中国成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十大元帅之一。

这两个人一个文,一个武,看起来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人, 却因为一场书画作品展览会而结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追溯到1957年的那个夏天。

陈毅虽然是一个军功卓著的元帅,但他却不是一个只懂得打仗的武夫,相反,他对诗词和书法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陈毅时常会自己动手写一些诗词。“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等诗句都是出自陈毅之手。

新中国成立之前陈毅忙着指挥战斗,很少有机会去欣赏名家著作,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 他只要有机会就会去参加各种书画展。

1957年,一场在北海举办的明清书画作品展览会开幕,陈毅得到消息之后便想着要去看一看。

这场展览会上的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想要集中展览本就不易,再加上整个展览会的安排布置也十分雅致,于是陈毅便对这场展览会的主办人有了一丝想要结识的兴趣。

陈毅向友人打听主办人的消息,从而知道了张伯驹。又从友人口中得知,这次展览会的不少作品其实本是张伯驹的私藏,要不是张伯驹慷慨捐赠,这次展览会怕是也办不起来。

听到友人的介绍,陈毅对这个张伯驹也更多了一分兴趣,于是便给张伯驹送去了一封请帖,邀请他到家里一见。

张伯驹早就知道陈毅的大名,并且在七年前就曾经想要去上海拜访,只是可惜那次陈毅不在家。而之后他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上海,便再也没机会前去拜访。万万没想到七年之后竟还能收到陈毅送来的请帖,张伯驹自然是激动万分。

张伯驹应邀来到了陈毅的住处,两个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没有丝毫初见面的尴尬。 他们从诗词聊到书法,从书法聊到名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就在他们的畅谈中呼啸而过。

所谓知己,大概从来就不需要时间来培养默契,第一眼见到时就明白,你懂我,而我同样懂你。

聊完了诗词书法,陈毅和张伯驹都还不过瘾,于是陈毅拿出了围棋,两个人一边闲聊一边下棋,时间一晃而逝。

这次见面之后两个人都把对方引为了知己,但是因为工作忙碌和居住地不同的原因,他们大多还是以书信往来为主。

1958年,张伯驹遇到了事业上的难题。他知道如果他写信给陈毅,这个难关是有可能过去的,但是他的自尊和风骨却不允许他因为这些事向陈毅求救。然而知己本就是你不说我也懂的朋友,虽然张伯驹没有开口, 陈毅却主动为他解决了问题。

陈毅私下里找到了自己的好友于毅夫。于毅夫是吉林省的省委书记,陈毅便想着让于毅夫帮张伯驹在吉林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于毅夫 听说过张伯驹的名号,再加上好友所托,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陈毅的请求。

回到吉林后,于毅夫和吉林省宣传部长宋振庭说起了这件事。听到张伯驹的名字,宋振庭也十分激动:“这可是文化名家,你放心,我一定给他好好安排。”

就这样,在陈毅、于毅夫和 宋振庭 的帮助下,张伯驹来到了吉林省博物馆工作。

张伯驹和陈毅熟识是因为书画作品,那么于毅夫和宋振庭又为什么对张伯驹如此敬重呢?这或许还要从张伯驹前半生的经历说起。

张伯驹出生于1898年,他的亲生父亲本是张锦芳,然而在他六岁那年被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 张镇芳 是清朝最后一任直隶总督,但这个总督却没当多久就下了台。

由于张镇芳和袁世凯有些亲戚关系,所以张振芳在下台之后便投身到了袁世凯门下。

张伯驹9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写出不错的诗句了,因此素有“神童”的美称。但是因为父亲跟着袁世凯,所以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了军事训练,并在1918年的时候成为了一名军人。

虽然参了军,但张伯驹的心思并不在此,他在军中待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大部分职位却都只是一个名誉职。

1927年,张伯驹离开部队到了银行上班。当时的银行还承接了一部分的 文物抵押工作 ,而张伯驹也就这样接触到了文物行业。

张伯驹自幼就对文化十分感兴趣,虽然中途参军,但对于传统文化及文物的兴趣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在银行见到了太多蒙尘的佳作,张伯驹心有不忍,便萌生了由自己来收藏文物的心思。

想要收藏文物就得先有鉴赏文物的眼力,而锻炼眼力的一个好去处就是古董店,于是张伯驹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古董店。

偶然一次机会,张伯驹在一家古董店看到了康熙真迹 “丛碧书房” 。他花了1000大洋把这幅真迹带回了家,这也成为了他收藏的第一幅名品,而他“丛碧”之号也是因此而来。

有了第一幅藏品之后,张伯驹就开始了自己收藏的半生。《平复帖》、《上阳台帖》、《蔡襄自书诗》、《游春图》等等各种名家真作都被张伯驹收入了囊中。

张伯驹收藏这些作品并不只是出于欣赏的目的,更多的反而是 为了保护中国文物不落到外国人手中。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之中,不少外国人便趁机盯上了中国文物。身为一名中国人,张伯驹不愿文物漂流海外,于是只能自己花大价钱买回家。

为了买这些名贵的文物,张伯驹花光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连房子以及妻子的首饰都变卖了不少。有一些黑心的商人知道了张伯驹的义举,还会在张伯驹购买文物时特意提价,只求自己能大赚一笔,而这也就导致了张伯驹的困境。

张伯驹也清楚有人故意提价,但他却没办法阻拦,人家一句“你不愿意买我就卖给别人”就让张伯驹哑口无言了。他不知道如果自己不买,这些文物会不会就要背井离乡,一生漂流海外了,他不能忍受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只能一次次掏空自己的家底购买高价的文物。

张伯驹收藏的都是名家作品,又在诗词、书画等领域小有成就,因此在文化界十分有名气。而除了涉足文物等领域之外,张伯驹还结识了梅兰芳等人,一起组建了“国剧学会”,并在1937年演了一出《失空斩》,名震京城。

张伯驹确实有着丰厚的家底,他手中的藏品随便拿出一件都价值千金, 但他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肯变卖一件文物。

1937年之后,战争愈演愈烈,张伯驹为了躲避战乱只能背井离乡。为了保护他收藏的那些文物,张伯驹一路吃了不少苦头,但他的藏品却每一件都完好无损。

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人的风骨,同样身处战争年代,同样面对生活的诘难,有的人选择背弃国家出卖良心,有的人选择哄抬物价以换来大富大贵,但也永远有人选择披挂上阵保家卫国,永远有人选择以一己之力为国家留下一点文化的根。 张伯驹能够得到于毅夫等人的尊重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后两种人。

张伯驹为保护文物而做出的贡献足以值得所有人的尊敬,但说起他的传奇经历却还不止这些。

1941年,张伯驹被人绑架,历时近八个月才得以获救。

这件事说起来不过是一句话,但在被人绑架的那八个月里,没有人知道张伯驹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绑匪留信给张伯驹的妻子潘素 :“二百两黄金或《平复帖》,换张伯驹一命。”

《平复帖》是晋代书法大家陆机创作的一副草隶书法作品,因其年代久远,艺术价值极高,称它为镇国之宝都一点不为过。

作为张伯驹的妻子,潘素深知丈夫不会同意用《平复帖》换自己一命,因此只能努力筹钱。但是张伯驹的钱都用来买收藏品了,根本就凑不出来二百两黄金。潘素无奈之下只能向张伯驹的朋友求助。

虽然有朋友的帮忙,但二百两黄金毕竟不是小数目,他们还是凑了好几个月才勉强凑齐。赎金凑齐了,张伯驹也终于被绑匪放了出来。

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绑匪的第一目标并不是黄金,而是《平复帖》以及张伯驹手中的其他文物 。张伯驹本人也明白,只要把文物交出去,他就能平安度日,但他的良心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让他这么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及人民在***的领导下一天好过一天,张伯驹也终于看到了他手中那些文物的最终归属地。

1956年,张伯驹无偿把自己手中珍藏的八件国宝级文物交给了国家,其中就包括了 《平复帖》 以及展子虔的《游春图》,而他最后只拿走了一张薄薄的奖状。

1957年,张伯驹结识了陈毅。1961年,张伯驹到了吉林省博物馆工作。

从1962年到1972年,张伯驹渡过了人生中较为艰难的十年。陈毅有心再出手帮张伯驹一把,但当时他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再加上病痛缠身,他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1971年1月,陈毅被诊断出了肠癌。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逝世。

在陈毅离世之后,陈毅的妻子张茜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张伯驹。已经74岁的老人在得到消息后失声痛哭。

十年的苦难生活没有让他流过一点眼泪,但知己的离世却让他嚎啕痛哭。

怀着满腔的悲痛,张伯驹为陈毅写下了一副挽联:

张伯驹虽然1957年才认识了陈毅,但他对陈毅的了解却不比陈毅的那些战友们差。一副挽联,道尽了陈毅一生的波澜壮阔,说完了陈毅一生的铁骨柔情。

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一字一字读完了张伯驹的这副挽联,心中感慨颇多,曾经和陈毅并肩作战的日子在眼前一一划过。

毛主席想要见一见张伯驹,但此时的张伯驹在北京穷困潦倒, 没有工作、没有户口,最难的时候只能变卖家产勉强度日 。这样的张伯驹自然是没办法参加陈毅的追悼会的。

张茜听到毛主席问起了张伯驹,便在一旁开口说起了张伯驹的故事和他的现状。张茜没有开口请毛主席帮忙,但毛主席懂她没说出口的求情。

毛主席转头告诉周总理 :“他对国家有功,晚年也该得到照顾,你看看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吧。” 周总理点头应下了这件事。

陈毅生前一直挂念的就是张伯驹的晚年生活,如今毛主席开口,周总理也点头答应了,张伯驹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终于能结束了。如果陈毅知道了这件事,想必也能离开得更从容一些吧。

1972年1月21日,张伯驹接到了 中央文史研究馆 的聘书。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体面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张伯驹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文人的风骨,他把中国文人在国难面前的骨气和坚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或许也就是这份骨气和坚毅才让他和陈毅这个从炮火中走出来的元帅成为了知己。

毛主席是战士,也是文人,因此他能懂张伯驹的风骨。他在陈毅的追悼会上嘱咐周总理给张伯驹找一份工作,这是对张伯驹的敬重,也是对中国文人风骨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