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吃上新鲜的粽子。不过现代人过端午和古人过端午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可能如今我们更期待的是端午会有三天假期。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各种节日的庆祝方式肯定会产生差异,那想要体会端午的文化内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吃上新鲜的粽子。不过现代人过端午和古人过端午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可能如今我们更期待的是端午会有三天假期。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各种节日的庆祝方式肯定会产生差异,那想要体会端午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端午节的童谣儿歌,不仅是能交给孩子,也能让你从中体会到不少有关端午的故事。
马上又到端午节了,大家都想好了怎么和孩子过端午吗
带孩子过端午节,不仅要有陪伴,还应该带着孩子感受端午节的元素。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创意的端午节活动,快带着孩子一起玩吧。
1、带着孩子包粽子
端午节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坐在一起,包粽子。在包粽子的时候,跟孩子讲端午节的来源,了解屈原和粽子的故事。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也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在包粽子的过程当中,带着孩子分工协作,让他明白团队精神的意义。在吃粽子的时候,就是让孩子感受享受自己劳动果实所带来的喜悦。
2、陪孩子看龙舟赛
赛龙舟是一个经典的传统项目,但是很多孩子都不了解。每年端午,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赛龙舟,趁这个时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看一场龙舟表演。亲历一下赛龙舟的刺激,更加深刻的体会端午的文化。
3、挂艾草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挂艾草。在中国的民俗中,农历五月,称之为“毒月”。因为正值初夏,天气炎热,雨水渐多,蚊蚁滋生,是疫病流行的爆发季节。所以,挂艾草,防病防虫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惯。
而且,挂艾草能够驱除蝇蚊。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在大门上插上艾草,给孩子讲讲这些风俗习惯。
4、带着孩子编五彩绳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寓意着祈福纳吉辟邪。孩子戴五彩绳,是很多地方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端午节也被称作“小儿节”,因为有这些重要的意义,端午节戴五彩线的习俗仍延续至今。
趁着端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编一条五彩绳,然后给孩子佩戴起来。不仅有好的寓意,而且很好玩。
5、做蛋兜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挂蛋兜。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两千多年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妈妈们在端午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孩子有一个平安的夏天。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和好朋友互送蛋兜。
6、带孩子做手指游戏,唱童谣
端午童谣1: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端午节童谣2:
端午节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们来跳舞。
吃粽子,赛龙舟,高高兴兴过端午。
端午节童谣3: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童谣4: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童谣5: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
粽子香,包五粮,
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端午节送蛋传统习俗的传说和由来
据《通城县志》(清同治六年版)记载:“五月五日亲故以角黍、腌蛋相馈遗。”如今,端午“送端阳”的习俗在民间依旧盛行。端午节这天,人们会相互送蛋以示送福气,给团队成员“送端阳”,体现了上级对部属的关心;给尊者、长者“送端阳”,表达了尊敬感激之意;给亲朋好友“送端阳”,以联络感情;女婿们可千万别忘了孝敬岳母“送端阳”,未婚准女婿“送端阳”一定要送蛋,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是含蓄的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庭的一员(圆)”,因为这一天也是我国民间的“岳母节”。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烧香磕头,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瘟神论理:“今后不准许你伤害我的嫡亲孩儿。”瘟神自知不是女娲的对手,便问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母亲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民间还有结婚、生小孩、满月送“红喜蛋”,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习俗,都是图个吉祥圆满。
送蛋送福气,端午节送蛋的习俗已延续了两千多年,蕴含着丰富的人际交往艺术和传统文化。蛋品不仅是节日里的重要食物,更是增进亲朋联系、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礼品。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