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消毒:定期对托幼机构的教室、寝室、餐厅、游乐设施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2、餐饮具消毒: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一般采用高温蒸汽或紫外线消
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消毒:定期对托幼机构的教室、寝室、餐厅、游乐设施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餐饮具消毒: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一般采用高温蒸汽或紫外线消毒等方式。
3、个人卫生消毒:督促和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便摸脸、不随地吐痰等。同时,定期为儿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4、玩具图书消毒:对玩具、图书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采用消毒液擦拭或紫外线消毒等方式。
5、床品消毒:定期更换和清洗床单、被套、枕套等床品,保持床铺的清洁卫生。
6、工作人员卫生: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有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传染给儿童。
以上就是托幼机构卫生消毒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室内空气消毒: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此外,应注意不适宜用化学消毒因子对室内空气进行日常预防性消毒,并且在有幼儿的情况下也不得使用化学消毒因子进行消毒。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进行正常消毒,经常做好地面清洁即可。当地面或墙面受到病原体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托幼机构的各类用品用具如餐具、毛巾等应专区专用专放,避免交叉污染。玩具的清洗消毒每周一次或根据玩具被污染的程度确定清洗消毒的频率。
3、手部卫生:托幼机构中的孩子和工作人员都需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洗手液等。
4、食品安全: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也是卫生消毒工作的重要部分,包括食品的储存、处理、烹饪和分发等都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定。
5、垃圾处理:托幼机构的垃圾应及时清理,避免垃圾堆积引发卫生问题。
6、定期的专业消毒:除了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托幼机构还应定期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全面的卫生消毒。
7、培训和意识提升:对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卫生消毒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消毒技能。
总的来说,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10月19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2场新闻发布会上,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婕介绍,10月19日,丰台区新增1名甘肃来京确诊病例徐某某,为银川市确诊病例艾某某的密切接触者。
丰台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一是迅速进入疫情防控应急状态。全区各单位停止休假,工作人员全部返岗,补充一线工作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二是立即展开流调,隔离相关人员。已对徐某某的密接、次密接人员、高风险人员开展全面排查、追踪管控,初步排查密切接触者9人,其中丰台区已管控6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余3人已将信息横转至河北省。初步排查次密接249人,正加快落实管控。
三是快速封控恒富中街相关社区及场所。根据确诊病例抵京后行动轨迹(居住、就餐、停留)判定,恒富中街3号院、4号院(创业者公寓)6栋楼、恒丰园11号楼、怡海花园六期底商为封控区,相关人员实施严格居家隔离14天+健康监测7天的管控措施,于居家隔离第1、4、7、10、满14天进行核酸检测;恒丰园除11号楼外的其他区域为管控区,相关人员原则上采取居家隔离14天+健康监测7天管控措施,于居家隔离第1、4、7、满14天进行核酸检测;对于科兴路、锦丰路、帝京路、怡康路为边界范围内的区域,以及怡海花园相关区域,相关人员采取14天健康监测的措施,并于第1、4、7、满14天进行核酸检测。
四是迅速展开人员及环境采样。采集病例家庭及住宅楼环境样本60件,人员咽拭子30件;采集病例就餐地点环境样本37件,人员咽拭子133件,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看丹街道、新村街道的封控区、管控区和强化防范区设置10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位,组织3万余名小区居民开展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五是做好封控区域物资保障工作。在街道干部、社区民警等400名现场人员基础上,连夜抽调区直属部门120名下沉干部,共同做好现场秩序维持和封控小区内人员生活保障,安排专人负责蔬菜食品和生活物资供应,调集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等做好物资消杀运送。对行动不便、长期患病、独居老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
六是落实涉疫校园管控措施。其中一名密接人员所在学校自即日起停课一周,目前已排查与密接人员直接接触的教师7人、学生92人,正陆续转运至集中隔离观察点,其他师生全员核酸检测。目前学校已启动线上教学安排,要求师生和相关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居家观察及日常体温监测。
下一步,丰台区将继续做好管控工作,
一是强化社会面防控,外来人员非必要不进入看丹街道、新村街道封控及管控区域,严格限制集会,增加人群密集场所的清洁消毒频次和范围;
二是严格公共场所管理,严格做好日常通风消毒,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限流至75%。控制餐馆、公共食堂经营规模和营业时间,必要时暂停堂食。
三是严格特殊机构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院感防控等各项制度措施,严格落实药店重点药物购药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对养老、福利、精神卫生等特殊机构场所,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传播。
四是严格进行人员及交通运输管控。丰台区人员非必要不出京;看丹街道、新村街道人员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原则上禁止出京,确需出京,须持“健康宝”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加强火车站、公路等出入辖区交通关口管控,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满载率均调整为75%,对运输生产生活、医疗防护物资以及从事道路运输“点对点”转运的车辆和人员,在严格落实消毒、封闭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保障其通行顺畅。
在此轮疫情防控中,除了中高风险区的划分,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围堵区、控制区、预防区”三区划分,布置社区防控。在上海,虽然连续几天新增感染者超过万人,但截至目前,上海并未划定高危区域。这种情况在其他有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地方也存在。那么,疫情防控中高风险等级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中高风险的分类和“三区”的分类有什么区别?
4月12日,在被列为警戒区的上海松江区洞泾镇某小区,一名儿童在骑车。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上海市按照封控区、管制区、防范区,实行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新华社
应对“武汉疫情”的风险区域划分
当时划区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尽快恢复低风险地区的工作和生产。
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要求,低风险地区要实施“进口外防”战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交通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且不得为企业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为借口拖延企业复产时间。
但是,这个标准目前已经不再使用了。
4月10日,上海郭达大药房南京西路店员工梁婷婷(左)在店前将顾客的订单交给快递员。新华社
目前如何划定中高风险区?
2020年4月,我国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阶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并未主动向社会公开,但根据成都市疾控中心在接受采访时的披露,划定中高风险区域的新标准修改为:病例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如居民小区、所居住的自然村),14天内发生本地确诊病例不超过10例,该区域定为中风险区域;如果有10个或更多本地确诊病例,将被列为高风险地区。
中高风险区也可以用聚集性疫情的数量来定义:1起聚集性疫情(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区域内发现5起及以上病例)可定义为中风险区;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聚集性疫情,则为高风险区。
这也是目前各地划定中高风险区的参考标准。
与以前相比,中高风险区的划定通常是以街道(镇)为单位,而不是以县市为单位。而且中高风险区域可以精确到楼房、病房、住宅小区、自然村组等。各地具体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根据疫情情况和区域风险,分析、判断、划定防控区域的最小纸面单位并公布。
一些地方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标准。例如,2020年7月,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明确将北京市辖区内社区(村)14天内的聚集性疫情和新增病例数作为风险等级判断指标。335414天内新增2起及以上局部聚集性疫情或5起以上局部确诊病例,为高危地区。14天内新增1例本地疫情或2 ~ 5例本地确诊病例,为中等风险地区;4天内无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为低风险区。
然而,在疾控专业人士看来,从国家层面来看,虽然新标准降低了中高风险区的门槛,更适合当时流行的Delta株快速通过的特点,但标准仍然强调“报告病例数”这一单一因素,仍然不足以对疫情做出精细化的评估
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我国划定的高、中、低风险区不包括输入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说,中高危区是根据确诊病例划分的,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
此外,这种风险表明,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它无法考虑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旅行轨迹上的传播风险。中、高风险区可能不覆盖确诊病例经过的地方。
在传播速度更快、更强、更隐蔽的奥米克隆变异株的冲击下,这些缺点暴露得更加明显,也影响了当地防疫措施的调整。
封闭区、控制区、预防区怎么划分?
2021年8月起,我国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
“现阶段防控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疫情发生后高效处理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将疫情基本控制在一个潜伏期内,力争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中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现阶段,从2021年9月开始,当地疫情防控出现了“三区”的管理模式。3区是指封闭控制区、控制区和预防区。
2021年9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要求一旦发生局部疫情,应尽快将社区划分为封闭控制区、控制区和预防区。
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副主任雷正龙在2021年9月国新办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此举旨在早期发现和控制新冠肺炎感染者,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的传播,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危害。在总结各地疫情防控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将社区(含行政村)防控按照疫情传播风险划分为封闭控制区、控制区、预防区三个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具体来说,封控区封闭隔离,居家,上门服务。控制区的人出不去。
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雷正龙还表示,配合三区分类管理的模式,还要实施“三级包保”制度(区县干部要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要包行政村、社区,行政村、社区干部要包户)和网格化的社区管理机制(确保调查摸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健康监测、服务保障等各项措施)。
三区分类管理。
为何多地防疫划封控区,不划高风险区?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截至4月12日上午,上海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管控区2682个,防范区10323个。
不少人注意到,上海虽然在此轮疫情中累计感染已经超过20多万例,但上海在3月下旬划定了几处中风险地区之后,就一直再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一名曾经参与武汉疫情防控的社区疫情防控专家表示,“本次上海疫情,上海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相关环境的要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更便于基层操作。”
实际上,不仅仅是上海,在此轮疫情中,已经有多个省市划定了封控区,但并没有划定中高风险区。
各地对三区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也不尽相同。以上海的三区划分模式为例,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 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果14天时间里没有新增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该区域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管控区居民原则上居家,但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
也有疾控相关人士表示,“三区”划分责任划定更清晰一些,也可以帮助外地疾控人员。“未来需要重新梳理整个防疫体系,现在很多临时性的办法要调整,需要用持久战的办法应对”。
相关问答:风险等级划分4个等级怎么判定
重大风险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较大风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一般风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低风险指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伤。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安全风险的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领域。所谓风险领域就是风险因素的集合。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齐备,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以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进行风险识别为例,主要包括3项内容:
⑴风险识别的对象,即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事件。
⑵致使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
⑶确定各个风险事件的权重。
各学校要做好复学通知,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封控区域的学生持粤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复学,但不能层层加码。各学校、幼儿园要严格落实市教育局和卫健部门关于校医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每天做好校舍消杀工作,严把“门口关”,所有外来人员均需实名登记、测温、检查粤康码,禁止非必要人员及车辆进出,需要出入校园的校外人员原则上需要校长、园长同意方可放行。部分公办学校校外托管机构在封控小区内的,如午托机构不能提供午休服务。
1 防范区的孩子可以上学吗
以当地防疫政策为准。
由于不同地区防疫政策不同,可能有些地区对于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会要求全部暂时停课,严格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启动线上教学,而高校和中职中专院校则一律实行封闭管理,而有些地区可能准许防范区的孩子可以上学,具体的以当地防疫政策为为准。
2 防范区人员可以跨区上班吗防范区实行的是“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的管理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聚集,防范区人员倡导居家线上办公,确需出门上班的,在本区域内工作的可以“点对点”出行。
如果要跨区上班工作的,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通行,此外,在防范区上班在别区居住,进入防范区不需要证明,但是出防范区需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通行。
3 防范区的人可以去外地吗一般不能出省。
按照相关防疫要求,防范区应当有序出行,非特殊需要,未经市、区(县)疫情防控部门批准的不得离开当地,市内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离当地、不出本省,确需出入的可能要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在生活区域内应当少外出、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室内公共场所测温、扫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4 防范区什么条件能解封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在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只有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时防范区才能完全自由出入。而封控区、管控区的解封标准一般是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解封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耒阳一中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告师生及家长书
一、严守校门
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师生员工进校都要严格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查看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
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外部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需要核实校内联系人、询问其近期行程、查验三码和是否接种、测体温、戴口罩、填写本人详细信息并签字。查验时,务必认真查看手机上显示的扫码结果。
二、落实排查责任
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非必要不离衡,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教职工须经校长审批后向学校报备,学生须经年级主任审批后向学生发展处报备,并在途中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对外省返湘的师生员工,要严格查验其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本土病例报告省份的入湘返湘人员抵湘后24时之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自我健康监测14天。近28天有境外旅居史或近14天有高中风险区及其所在县、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入湘人员,与感染者轨迹有重合交集的人员,健康码为“红码”“黄码”,行程卡显示前14天内到达或途径的城市名称标有“”星号的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学校报告,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积极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
小贴士
注意!入湘人员请主动报备
根据当前防疫政策,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所有入湘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及时做好登记报备。
报备人员类型:
所有入湘、返湘人员均应在抵湘后第一时间进行报备,通过湖南健康码首页的“便民服务”中“返湘报备”进行信息报备,如有以下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除了报备以外,还应主动与到达目的地的社区或村委会、住宿酒店进行主动报告。
1、近21天有境外旅居史入湘人员;
2、近14天有高中风险区及其所在县、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入湘人员;
3、与感染者轨迹有重合交集的入湘人员;
4、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入湘人员;
5、行程卡显示近14天内到达或途径的城市名称标有""星号的入湘人员;
6、有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口冷链食品相关企业等风险岗位的入湘人员。
三、做好日常“消杀”工作
后勤部门要落实校园教学楼、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常规消毒工作,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如增加对公共活动区域地面、水龙头、灯开关、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宿舍、食堂等师生常去的室内区域应每日通风换气,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班级做好教室每日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和记录,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注意确保卫生清洁,每日通风换气。
四、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不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减少去人员密集、封闭不通气的地方。出行全程做好疫情防护,保持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做到“四不”:不与境外归国人员接触,不与中高等级风险地区的人员接触,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接触,不从中高风险地区和国外网购、海淘物品。
五、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
师生员工在家中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后到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
学生在家发病就医,家长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在家发病就医应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做好就医结果追踪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一定要自觉戴口罩,并自觉远离身边的人,以防交叉感染。如在校内发病,学校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做好就医结果追踪和登记。
六、新冠疫苗接种
教职员工及适龄学生、家长主动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接种完成后向班主任及学校报备。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立即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七、做好春季常见传染病
多病同防
班级坚持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晚三检三次体温检测,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对曾经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
春季是诸多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除了新冠肺炎,水痘、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疾病流行风险也很高。要把好食品安全、饮水安全关,家长要留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学生要养成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