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太小的孩子去给老人送终

孩子 0 72

别让太小的孩子去给老人送终,第1张

别让太小的孩子去给老人送终
导读:很多时候,老人临终前都希望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孙儿辈,看到孩子,觉得总算可以瞑目了,而孩子们,尤其是儿子们也觉得这样做才是孝顺。 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这种做法 我的同事一家生活在北京,她老公是甘肃人,具体哪个地方没记住。反正她说

很多时候,老人临终前都希望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孙儿辈,看到孩子,觉得总算可以瞑目了,而孩子们,尤其是儿子们也觉得这样做才是孝顺。

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这种做法

我的同事一家生活在北京,她老公是甘肃人,具体哪个地方没记住。反正她说那里很穷的。

她上班,她老公不上班,在家带孩子。

租房住,因为工资不多,只能租那种很便宜公寓式的房子,不带卫生间和厨房的那种。

她儿子,身体一向都特别皮实。经常骑着小平衡车,被他爸带着去爬山,走个十里八里地都不喊累的。

我见过,就是一个身体倍棒,特别可爱又淘气的小男孩。

她公公在她儿子没出生之前就得癌症去世了。从此她老公心结就种下了。

时刻要求以他家人为重,但就这么一个愚孝男,死活不上班,就靠老婆几千块钱工资养活。

她儿子三岁那年,她老公的姥姥病危,她婆婆就要求他们全家必须回来,丝毫不管儿媳请假扣钱没收入他们一家子怎么过,那是在北京啊!生活成本高,不言而喻。

就这样,一家三口买了卧铺,从北京出发到甘肃去了。

去了以后,他姥姥家在乡下,没有自来水,只能吃那种类似坎儿井储备的那种水,具体叫啥,外地人咱也不懂。

水质肯定没有像城里那样还得消毒净化处理,睡觉是那种土炕。

而且吃饭跟咱们时间也不一样,因为所在时区也不一样,那里时间跟北京也有区别,通常人家就吃两顿饭。

加上其他一系列不适应,还有长途奔波,那个强壮的小男孩很快病倒了。

本来一大家子就够乱了结果孩子又病了,上吐下泻,还咳嗽不停,压根吃不下东西,难受的每天就让抱着。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村子里连个像样的诊所也没有,还得抱着孩子跑去几十里地外的县城医院去看。那里也没有专业的儿科,给孩子开了药效果不大。

(这个我也有体会。今年四月中旬,我带两周多的儿子回老家,儿子玩的时候不小心额头碰破了,流血了,去村里诊所找点碘伏消毒液都没有。当时我都特别担心,怕万一伤的重了,得了破伤风怎么办。)

就这样,孩子难受地坚持了几天,人都瘦了一圈,终于把他姥姥给安葬了。安葬完后,他们就立即回了北京。回北京后,立即去儿童医院看,孩子得了肺炎,折腾了将近一个月才好。

其实老人去世前,临终交代,让太小的孩子在现场看着真不是什么好事。

我姥姥去世那年(上世纪90年代末,落后村里),我老弟才六七岁的样子,我三妹比他大五岁,也就十一二岁。她去世是晚上十点多,我爸妈都跑去跟姥姥送别。走时叮嘱让他俩把门锁好,在家里待着不要出来。

结果我老弟特别想去看看我姥姥,他俩那时候也是胆大,于是我三妹就拿着手电筒,他俩相互壮胆就去了。

去了以后,见到我姥姥临终前的模样,我老弟当场就吓哭了,而且浑身哆嗦。(我老弟小时候跟我一样,有时撞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会发烧说胡话,让会看虚的巫婆给看看烧烧就没事了。)

后来我妈就把他俩送回了家。回到家我老弟就说他看到姥姥被两个很吓人的人架着走了。孩子的眼睛干净,有些场合还得注意保护孩子。

接着到了头七,我妈没当回事,又带着我老弟去坟头上给我外婆上坟。我老弟回家后就开始犯迷糊,而且有些发烧说胡话,整个下午都呆呆的。我妈这才想起来有可能惹麻烦了。

临近傍晚,我妈赶紧把我老弟带到能通灵的巫婆家里,那人焚香烧纸看了看,说他姥娘跟着他回来了,把她送走就没事了。

结果送走可是不容易,一天了还是不行,看着我老弟呆呆的犯迷糊,气的我妈都发火骂人了,最后又过了一天,老弟才恢复正常。

所以,带太小的小孩子去看即将临终的老人还是量力而行吧。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来定!

让孩子见见老人可以,但就别让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老人断气了。这就有点残忍了!

说到底,孝顺还是做给人看的?!你现在做的是给孩子做榜样!

爷爷奶奶隔辈亲溺爱孩子,家庭教育失灵,这应该怎么办?最先,做为孩子的学生家长要对爷爷奶奶帮助照料孩子,表示感激。感激不仅是说说而已,要在行动中呈现出去。例如送老人一些她喜欢的东西。次之,对老人的好的亲子教育方法要给与毫无疑问,并立即夸奖。再度,针对改正老人的不正确的工作中,例如老人溺爱孩子这一个人行为,最好是由父亲来做。

爸爸应当用老人能接纳的方法来表示自身的念头,并指出完善的提议。仅有那样,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的手段才会避免。要想劝服一个人,应当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何况是生活方式了一辈子的老人。大家让老人来带孩子,不太可能期待她们可以把孩子文化教育到啥子程度,由于她们许多并不是教育学家。就算是教育学家,很有可能也与这一时代已经脱轨了,也难以做到人们需要的结论。

大家眼里看见的全球,决不相当于她们见到的全球,尽管吸气着同样的气体,淋浴着一样的太阳。如果你把孩子交给老人时,你也就应当想起,她们就是帮着照顾,而它们的时代,是自身带孩子的,我认为那时候也是一种让步关联。只需孩子不吵不闹,每日任务即使完成了,人生道路里能碰到怎样的贵人相助,谁能给他指点一二,一切只有看成就了。如果你想让老人带孩子时,或许你也就需要想清晰这一点。我儿子出世时,外婆从乡下出去,在城内照料了孩子10年。都在乡村的祖父总说,大家太昂贵了,舍不得把孩子送乡村,大家说她们不容易养孩子,可它们却总说,不容易养,如何把我养变大。

实际上,她们并不是不容易养,仅仅不容易文化教育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一代孩子。之前是由于生活压力,因此没去管孩子,孩子在随意地生活中,学会了和大人一样的吃苦耐劳。而如今成年人也不用吃苦耐劳了,孩子再吃苦很有可能很多人都有点儿了解不了,更何况是陈规的老人。

所以说,你去更改一个人,或是劝服一个人,讲理是没有用的。有效的,仅有自然环境。你将孩子放到怎样的条件里,他便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你想要让孩子跟上时代,你就需要使他跟住你,你还是重要得溜的跟住时代。假如你想要让他人协助你将孩子带起很快,那就需要找一个靠谱的人。我认为这个人并不是爸爸妈妈,也更不可以抱怨她们做的好与不太好。她们只有尽到帮你抚养的义务,压根做不来文化教育的义务。

已经婉拒,说明对方有自己的安排,不要给别人增添麻烦,否则结果会令大家都不舒服。毕竟两辈人在一起生活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处理不好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许多到城里帮儿女带孩子的老人,基本上带完孩子后都回农村老家,家里还有可耕种的土地,是故土难离,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

但是老人如果真的不想回老家去,家里也没有什么人了,建议参考以下情况来考虑。

1如果相互之间关系融洽,可以尝试再争取

老人可能舍不得儿子、孙子,也习惯了城里生活,可以跟着儿子享天伦之乐,这事可以理解。

设法相互沟通交流,再决定去留与否。

可以询问儿子儿媳,孩子大了去上学,家里是否需要老人接送?是否需要老人帮助照顾家庭?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需要可以继续帮忙。

如果真需要,老人留下来有事做比较好,如果儿媳妇不做事,待在家里确实不需要老人帮了,老人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老人没有事做,可能会很孤独,估计也待不住。

毕竟留下来家里要增加一个人的费用,儿子会更艰难,相处时间长了,大家还要照顾彼此的心情,会过得很累。

老人如果觉得对不起孩子,自己也会感觉心理压力大。老人还有可能会觉得在看人家脸色生活,觉得不满,不说心理憋屈,说了,可能会引起家里的矛盾,待下去只会越来越不舒服。

2如果相互之间关系一般,就不要再坚持了

双方的客气不要变成嫌弃,再继续相处下去只会都不舒服,不如回去,还可以保持着一份相互的情意。

没有经济来源,想靠儿子养老。

如果就想着“养儿防老”,也许是希望在儿子家养老,不想再回老家了,要等孩子们养活,这有点不太合适,涉及到孩子们是否有能力养的问题。

来城里带孩子就不想回家了,如果是面子问题,不愿意回去,怕被人说被卸磨杀驴,没有用了被撵回家。

谁这样说就是谁想法有问题,自己更不能这么想,谁还不愿意回家过自己的生活?

在自己家里生活,比在哪里生活都自在。

已经被婉拒了,就要正确对待,心里不要有更多的想法,也不能为了自己让儿子一家人不舒服。

他们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计划里没有安排自己,就主动大大方方提出回自己家,在农村给孩子们依然有一个逢年过节可以回去的家,让他们有个回得去的家。

毕竟农村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早点回去打理,早点过自己的生活,不会因为要依赖别人而被嫌弃,自己也用不着看别人脸色行事。

不住在一起,距离产生美,相互有个念想。有些问题可以眼不见,心不烦。自己的日子,想吃软的做软的,想吃硬的做硬的,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吃着也放心。

当然,如果孩子给钱,也不必客气,收下就行,表示亲情还在。等孩子们回家时给他们带上你准备的农特产品,都可以融洽相处。

不想以后发生矛盾的话还是回农村好了,双方都轻松,特别是儿子不用夹中间难受。

3如果实在不想回去,想在城里生活靠自己

在城里生活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以跟儿子家沟通,关键是要靠自己。

可以自己买房或租房。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钱购房居住,这个不用谁同意。想请孩子们帮忙看一下房子可以商量,如果自己能定夺,就通知一下儿子儿媳就行。

在城里生活要有自己打工赚钱的本领,不能给儿子添负担。

带孩子七年,按一般农村结婚成家的时间推测,老人的年纪不会太大,应该还有劳动力,可以商量自己出去打工或做点小生意赚钱,自己租房子住。

因为孙子不需要老人管了,儿媳妇也不希望老人留下来,再住在儿子家有点不太方便。最好靠自己的劳动解决吃住的问题,儿子一家不致于反对。

有书君的同事家就是这样处理的,让公公婆婆来城里租房子住,老人靠自己在农贸市场摆地摊养活自己。说实话,这年头,只要勤劳饿不着谁。

如果单身,可以找个老伴留下来过自己的生活。

现在有些丧偶的男老人需要有人照顾,但可能会有两种结果:遇到一个真的能够过日子的人,领证结婚后可以老有所依,是老人有福气。

如果是采取请保姆陪伴照顾,搭伙过日子的方式过最后的日子,老人可能会得到一些经济收入,但注定不会有归宿。

以保姆的方式结合,老人可以暂时有个住所,一旦对方走了,不可能得到房子,可能还是要回老家去生活。

或者可以用劳动所得租住房,好的话,孩子们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差的话,老人还得自己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既然儿媳妇已经婉拒过老人留下来的要求,等以后更老了,已帮不了他们,还给他们添麻烦时,不知道她能不能接受老人一起住一起生活。

老人有能力的时候,没有做孩子们想让做的事情,就要承担自己选择的相应后果。如果有可能被拒绝的话,以其年老时再被拒绝,不可能改变什么,倒不如早点回农村老家去。

如果觉得有书君说的有一定道理,不如干脆早点回去打理家里的一切,儿孙们还能对在老家的老人有个挂念,时不时回去看看。

毕竟老人带过七年的孩子,儿媳妇也会念老人的好,难说等他们经济上有所改善了,时不时给点钱贴补老人的生活,或者真的动不了,孩子们会安排解决。

总之,只要靠自己,不靠别人,比什么都强。能想明白道理的人,日子会过得好。

过自己可以做主的生活,也不与孩子在感情上疏离,这是更好的选择。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有书君的说法?

希望老人尽早为自己拿定主意,那样好日子还在后头,自己的日子也就能过得下去。

你自己的妈,怕什么啊!态度当然要强硬啊!不要害怕得罪自己的妈,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你永远是你妈的孩子,没有什么好怕的啊!这种态度一定要一直强硬!不得松懈!

老人老了就很寂寞!有个孩子就是开心果,但是,过了就不好了,你和你妈讲条件啊!说要是她再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让她见孩子了么!让她给自己一点空间!你们也要经常多看看老人!这样他就不那么寂寞了!不要让老人太闲了!不停的给他找事情做!

对孩子,想要改变现状必须要狠!我对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开始也是要什么不给就爬地上哭!我就直接走了!一次不行、二次、三次,就这样!躲一个地方关注他!我也不打他,但是我就是让他知道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哭,又一次一个路人说我太狠了,是个老太太,我就当着孩子的面说她了,我说孩子之所以不成器都是你们这些老人给惯得!我教育自己的孩子请你走开!她当时就骂骂咧咧走开了!我又没有虐待自己的孩子对不!?

慢慢的我的孩子现在就是想要的东西先和我商量,我就说如果你表现好,或者是做了好事就给你买,期限是多两天,或者是三天什么的,这叫延迟满足!慢慢孩子很多坏习惯都开始慢慢改变了!但是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心狠一点!不要想着这次算了或者是给孩子找理由!

亲情是割不断的,所以不要害怕得罪自己的家人就纵容,不行的!有句话也许不好听,但是是真的!毛病都是惯出来的!自己的妈生生气时间久了,一定能理解,毕竟她们活了那么久了啊!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恨你的!相反,要是一味纵容说不定还真的就养虎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