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价与互怼和举报

员工 0 94

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价与互怼和举报,第1张

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价与互怼和举报
导读: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半,在如今这个新能源大变革阶段,短短半年已经足以发生很多影响行业和企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和盘点一下,2023年上半年行业内发生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湖北降价春节假期刚过,东风系在湖北地区以“车企

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半,在如今这个新能源大变革阶段,短短半年已经足以发生很多影响行业和企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和盘点一下,2023年上半年行业内发生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湖北降价

春节假期刚过,东风系在湖北地区以“车企补贴+地方政府补贴”的形式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其中最吸睛的莫过于综合补贴高达9万元的东风雪铁龙C6从无人问津变成炙手可热,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卖不掉的车,只有卖不掉的价格。

这场东风系掀起的降价行为,引来了许多汽车品牌和地方政府的效仿,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上百款车型,甚至是BBA这样的高端品牌,都通过厂家补贴、地方政府补贴或经销商降价等方式参与其中。这也引出了不少想趁机浑水摸鱼的牛鬼蛇神,打着补贴的旗号吸引眼球,实际优惠幅度反而不如去年;更有各种降价谣言满天飞,让不少厂商不得不出面辟谣。

价格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今年以来,一方面消费需求有所下滑,而市场内卷得太厉害;另一方面由于国六B实施在即,特别是传统合资车企的库存高企,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但是这场价格战打了一个月就偃旗息鼓,厂商们忽然发现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不仅没能顺利清掉库存,反而让消费者的购车预期变得更加迟疑。

锂矿价格下跌

电动车之所以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所致。2022年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一度逼近60万元/吨,较2021年初涨幅超过了10倍。当时业内有预测,2023年碳酸锂价格极有可能突破70万元/吨。

但是2023年初,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抛出的“锂矿返利”计划似乎暗示了2023年碳酸锂的价格走势将会一路走低。此后,其他电池厂商也纷纷开始了“价格战”。蜂巢能源也被曝推出了“降价10%”的计划,不过,蜂巢能源官方对此消息不置可否。而亿纬锂能也曾经透露,公司会将三种定价模式提供给客户。

而碳酸锂的价格果然一路走低,4月底碳酸锂价格一路回落至18万元/吨左右,此后又有所回升,目前稳定在了30万元/吨的水平。但这也已经给整车厂带来了很大的降本空间。可以说,今年电动车之所以敢卷得这么厉害,很大程度上也与锂电成本下降有很大关系。

长安起诉吉利

今年2月28日,一张长安汽车起诉吉利汽车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的律师函截图在网络上热传。该律师函内容显示,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经对比发现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随后,吉利汽车也发布声明表示,上述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吉利的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发布了四点严正声明。双方似乎要就此展开互怼大战,惹得吃瓜群众纷纷激动不已,搬起小板凳坐等吃瓜。

然而此事之后再无下文,两个月之后,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转头又握手言和,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两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二者相爱相杀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电动化转型时代下传统车企的焦虑。一方是老牌央企,一方是资深民营整车巨头,这种合作模式在整车制造领域十分罕见。然而,严峻的形势让车企们意识到,合作求存远比互怼更重要。更何况,说不定未来车企巨头们的合作甚至是合并都可能是一种趋势。

徐和谊落马

反腐的消息往往越简短,问题越严重。3月31日深夜,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作为北汽集团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徐和谊将北汽从当年被边缘化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了年销数百万,营收数千亿的大型集团。不少北汽的员工在提起徐和谊时,都经常用一句话:“没有徐就没有北汽的今天”。徐和谊也因此相继获得过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2014年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2015中国杰出质量人等荣誉称号。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行业****竟然在退休3年后落马。汽车行业的腐败风气可见一斑。

宝马MINI的“冰淇淋”

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众多国际品牌都不遗余力的在“讨好”中国市场。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宝马之夜”的活动上,全程用拼音的方式完成了中文的致辞。“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中国是未来所在”、“中国也是我们的家”、“能在中国优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BMW家在中国”……这相比过去“中国是最重要市场”这类言辞,不得不让人感受到宝马已经放低了身段。

然而高乐先生的话音未落,宝马MINI展台上就因为区别对待中外观众而被送上了热搜。宝马MINI展台在发放免费冰淇淋,有中国访客前去领取冰淇淋时,女工作人员对他们表示“没了,发完了”。然而,仅仅只是几秒钟后,一位外国访客前来询问领取冰淇淋,女工作人员立即笑脸相应,不仅给了冰淇淋,还非常周到体贴的教对方如何食用。事后网上舆论一片哗然,MINI中国方面不得不连续两日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

这件事情也再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国外豪华品牌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调性,即使是到了今天,所谓的“重视中国市场”也还是停留在嘴上而已。中国用户想要真正赢得尊重,还是需要中国品牌在市场上彻底打疼洋品牌。

车企法务部“开张营业”

过去汽车行业舆论战仅仅只是属于键盘车神和网络喷子们的娱乐。但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车企、公关公司、媒体都开始有组织的参与到了舆论战当中。

3月2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包括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一汽、东风、奇瑞、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主流车企共同倡议,呼吁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之后,长城汽车率先抛出了“1000万悬赏计划”,意在净化网络环境,整顿“网络水军”乱象。吉利汽车也上线了网络不实信息举报中心,以打击损害吉利品牌形象的网络不实信息,对线索提供者最高奖励100万元。而新势力方面,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品牌的法务部微博也迅速“开张营业”,大有用法律手段震慑舆论之意。

庞大集团退市

中国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国内规模最大,一度拥有超千家汽车经销商的庞大集团,在2023年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这一步。庞大集团的崩塌诚然有其自身盲目扩张埋下的祸根,但是近年来经销商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才是压垮庞大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被压垮的也不止是庞大一家。

汽车经销商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一面是车商有着不断扩张业务的欲望和需求,而另一面则是随着这两年“油电之争”的愈演愈烈,大部分仍以燃油车销售为支柱业务的经销商们在经营上又深陷困境,难以自拔。传统4S模式又受到来自直营店、商圈店、代理制等新模式的冲击。庞大其实也是因为这种两难才最终酿成苦果。

在油电切换的大背景下,庞大的退市只是汽车流通行业的一个缩影,渠道的“危”与“机”都在于传统4S模式的转型上,转型未必能活,但不转型则必死无疑。

新能源汽车下乡

每逢中国车市遭遇大幅下滑时,有关部门就会祭出汽车下乡这个杀招。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暖风频吹。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6月,先是商务部通知开展“千县万镇”和“百城联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后是五部门联合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新能源汽车下乡显然要比当初的传统燃油车下乡更加复杂和棘手一些。先不说别的,光是充电服务在农村就是一大难题。县乡农村区域的充电桩布局分散,单站规模小,后期充电设备安装难度大,运营运维成本高企。充电桩建设的问题不解决,恐怕新能源下乡就难言效果。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

一个油箱引发了国内两家车企巨头的互怼。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汽车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随后,围绕着“油箱”话题的讨论,各路大神、水军、粉丝纷纷登场站队,从技术、道德等各个领域展开争论,让这桩举报事件成为了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最重磅事件。而且由于举报事件也牵扯到国家有关部门,因此直到现在相关部门仍未出具相关的说明,对于此事也没有一个最终的定性。

假如长城汽车举报最终被认定是属实,对行业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而比亚迪目前的“新能源一哥”地位无疑也将会遭受致命级别的打击。但如果比亚迪证明了自己是清白的,长城则会在道德上被口水淹死。无论如何,不管是作为媒体还是吃瓜群众,我都很想说,赶快上演续集!

未来三年购置税减免政策落定

端午节前夕,传闻中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终于实锤落地了。简单的归纳就是:2023年年底前新能源车全部免征购置税税;2024-2025年两年时间内,车价339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免购置税,超过3万购置税的征收超出部分;2026-2027年两年时间内,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也就是说,截至2027年,国家还会以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特别是30万元以下的国产新能源车,包括换电模式也有政策支持。新政宣布靴子落地,未来4-5年的发展方向也基本上可以确定,也让车企吃了定心丸。如何抓住最后的保护期机会,将会成为中国品牌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结语:

以中国车市如今的内卷之激烈,行业已经不再像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可以“和气生财”了。市场格局、行业规则、价格体系、渠道模式都在面临变革。在激烈变革的背景之下,我们看每一件车坛事件的背后,都可能对市场和行业潜藏着不可预测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发生在眼下,甚至会到下半年或者明年,我们不妨等到年底的时候再来盘点2023年的车市到底有哪些变化。(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1事件背景

宝马迷你冰淇淋事件是相信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事件。起因是一位宝马车主在车上吃迷你冰淇淋时,不小心把冰淇淋洒在了车上。事后,他将车送到维修中心清洗,并要求维修中心赔偿洒在车上的迷你冰淇淋和清洗费用。

2事件分析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一方面是因为这位车主的行为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毕竟在车上享用迷你冰淇淋这样的行为实在不太舒服,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位车主的要求过于苛刻。毕竟,迷你冰淇淋这种东西本身就很难清洗干净,更何况洒在车上?

3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不少人认为,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且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有明确的维权渠道。但是,一些人则认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应该有所节制,不能仅仅因为一点小事就要求赔偿。

4维修中心的责任

宝马迷你冰淇淋事件还引发了对维修中心责任的讨论。一些人认为,维修中心在清洗车辆的过程中,应该为洒在车上的迷你冰淇淋负责。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不是维修中心的责任,如果一定要追究责任,那么就应该追究这位车主的责任。

5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宝马迷你冰淇淋事件还引发了对社会道德的思考。在这一事件中,不少人认为这位车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因为他在车上享用迷你冰淇淋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车内环境的卫生和安全。而这位车主则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只是要求维修中心为他清洗车辆。

6事件的影响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还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让人们思考消费者权益、维修中心责任、社会道德等问题,也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行是否合乎道德、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

7事件的启示

宝马迷你冰淇淋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言行,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社会道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最后,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有效的保障。

总之,宝马迷你冰淇淋事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事件,它不仅让我们思考消费者权益、维修中心责任、社会道德等问题,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通过这一事件的反思和总结,相信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尊重他人权利,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共同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在“种族歧视”、“崇洋媚外”等词汇如此敏感的现如今,更何况是在上海这一特殊城市,宝马MINI闹这一出,只能说是在试探国人的底线。

4月19日,上海车展宝马MINI展台发放免费冰淇淋区别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

宝马MINI展台区别对待,引发了网友热议

我寻思你俩搁这表演川剧变脸呢?翻脸比翻书还快。

还是你那箱子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吗?敢情遇到外国人突然就变出冰淇淋了呗。

4月20日,宝马MINI展台的冰淇淋已被撤掉。

当天下午,宝马MINI官方公开道歉。

宝马MINI官方微博

部分网友吐槽其公关能力属实有点差劲,且调侃道:“就这写的还不如AI写的呢!”

官方道歉遭到网友吐槽之后,4月21日早上,宝马MINI再次公开道歉。然而,宝马MINI这次却将此事解释为:“这是预留了部分冰淇淋给现场非常辛苦的外国同事。”

宝马MINI官方微博

且不说“外国同事”是否属实,即便是真的,我是没见过哪个品牌会在活动现场发放员工福利,并且还是建立在牺牲顾客福利的基础上。(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网友们果然也不买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能说,宝马MINI这个道歉属于是越抹越黑。

4月21日,相关数据显示,宝马股价下跌超3%,其背后是受“冰淇淋事件”主要影响,还是整个市场的行情不可观,目前无法下定论。

宝马股价下跌超3%

再者,中国市场给宝马贡献了33%的销量。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约792万辆BMW和MINI汽车。显而易见,对于宝马来说中国市场的份量还是比较重的。

更为讽刺的是,4月17日,宝马高管高乐曾在在宝马“创想未来之夜”称:“宝马家在中国,不是挂在嘴上的,是刻在心里的。”“家在中国”等。

说得一嘴漂亮话,转头却如此对待中国消费者。这回,广大网友算是见识到了宝马MINI的庐山真面目。

“种族歧视”、“崇洋媚外”等词汇如此敏感的现如今,更何况是在上海这一特殊城市,宝马MINI闹这一出,只能说是在试探国人的底线。

种族歧视也并不罕见,不少品牌暗戳戳搞些小动作。比如迪奥前阵子发布的模特新产品宣传图,模特“眯眯眼”的动作摆明了歧视亚裔,放大了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极其不尊重中国消费者。

迪奥新产品宣传图

然而,除了责怪宝马MINI,我们也需要想清楚,在中国的领土上,宝马并非能够一手遮天。国人胳膊肘往外拐,实在可恨。

有网友说:“有些人跪久了,便站不起来了。”骨子里的“文化自卑”、“崇洋媚外”极其可悲。

正如身边总会有诸如此类的声音:“他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可厉害了”“这是进口的,国内没有的。”等等,旧时代的思想影响力可见多么大,直到如今仍残留。

在企业文化的培养中,企业潜意识地灌输“需要区别对待自己同胞”,此种行为真的细思极恐。

国家发展至今,国际之间需要的是尊重与合作,国家内部需要团结合作。任何不尊重中国的外资企业,我们都有权利抵制,禁止任何傲慢无礼的企业文化的存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氢年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